彻底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教育的目的:如何让人成为人
Philosophy:「有智慧」还是「爱智慧」
经常去图书馆查看资料的人一定会发现:哲学的编号是「1」,
这是作何解释呢?这是因为哲学是一门具有基础性与整合性的学科,
既能作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又能统合所有的知识。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杀死一个人,
就毁灭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而拯救一个人,
就拯救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这是摘自犹太教法典《密西拿》中的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一个完全孤立的岛屿,每个人都是陆地的一部分。如果大海沖走了一块泥土,整个陆地就会缩小一点,就好像一个岬角或者一座属于你自己或者你朋友的城堡被吞没了似的。任何一个人的毁灭,都会使世界缺少一点,从而变得残缺不全。
然而,在当今世界,人们却随时面临着「毁灭」,这种毁灭不是来自外界或他人,而是来自人类日渐消沉的自我毁灭。
面对诸多的人生难题:善与恶的困惑;道德的冲突与背叛;经验和信念的不一致;慾望与理智的冲突;爱与恨的纠结;灵与肉的分离;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目标与幸福的背离……人们陷入了选择的困境之中,困惑、迷茫、麻木、沉沦,乃至走向自我毁灭。
人生短短几十年,难道我们就这样让宝贵的生命日趋走向毁灭吗?难道就没有一剂人生良药能够拯救人类、拯救世界吗?
马可.奥勒留就此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世上有什么能够指引我们的人生?有一个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
提起哲学时,很多人都认为哲学是抽象难懂的,认为「哲学家不过是空想主义者」。其实不然,哲学中的生活智慧关注的是真实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只是后来哲学逐渐被制度化,成为一种与生活毫无关系的脑力活动。如今,哲学正在回归,慢慢让普通人能够理解和应用它,这样,你就可以用它对人性展开无限的探索。
哲学从业者的职责就是将哲学从发霉的图书馆书架上取下来,抹去灰尘,放在你的手里。你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它,这不需要任何经验。你在踏上人生的旅程之前务必要先了解一些哲学《哈佛哲学课》一书将为你提供解答所有问题的钥匙,无论你是独自一人还是和朋友在一起,都能够在人生道路上一路顺风,精彩无限。
本书将带你走进历来被看做是美国哲学缩影的哈佛大学,二十世纪的美国哲学几乎就是由其统领的:在学风传承上,早期的路易斯、中期的蒯因、晚期的普特南等哲学家都在哈佛哲学系任教;在思想传统上,哈佛大学哲学系是美国实用主义的摇篮,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詹姆斯等人都是哈佛的骄傲。同时,美国的生命哲学、过程哲学等也都发起于哈佛。
作为当代美国哲学的缩影,哈佛哲学不仅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精神,而且反映了当代美国哲学的发展现状。哈佛哲学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哲学系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师队伍上,而且在与哲学、宗教、文化等相关的院系,如哈佛燕京学社、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东亚系等,也始终保持着活跃的学术氛围,对哲学系以及整个哈佛哲学圈都有很大的影响。哈佛的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作为治学方法和生活态度,渗透在哲学家们各自的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各种哲学思想:蒯因的思想会受到卡维尔等人的批评,而普特南的思想也会受到来自伦理学家的责难,哲学家之间的学术争论和思想交锋经常发生。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深入研究以及罗尔斯、诺齐克、桑德尔等人的世界影响力,使得哈佛哲学在所谓的应用哲学领域也取得了极高的声誉。
这也是哈佛哲学课备受关注与追捧的原因所在。哲学,其实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力行的。哲学思考甚至不需要有具备学位或资格证明的哲学家参与,只需要有进行哲学主题研究的意愿就可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的。经验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还需要仔细思考一下经历过的事情。我们需要用批判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寻找规律,将所有的事物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大的图景,指导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了解自己的人生哲学定能够帮助我们预防、解决或处理许多问题。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谈及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会遇到,包括揭示人性弱点、推行伦理道德、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当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解决之道,但即使你无法找到解决方法,还是需要以某种方式去面对它,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解决还是面对,本书将告诉你如何选择,定会让你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获得持久的满足感与充实感。
作者简介
胡雯雯
毕业于历史系,曾就职报社和出版社,目前经营一家书吧,闲暇读书的时候也常常给出版社投稿及发表评论文章。
第一篇 谁需要哲学
第一课 踏上精神的智慧之旅 020
Philosophy:「有智慧」还是「爱智慧」 021
哲学的意义:让你更理性地生活 024
反思的智慧:像猫头鹰一样审视 027
哲学烤不出面包,但能增加甜味 030
第二课 彻底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034
逻辑与方法:能两次踏进同河流吗 035
悖论与谬误:上帝举不起的石头 038
哲学语言:人在符号中存在 040
哲学思维:苏格拉底的追问 043
第三课 人类在文明中迷失了方向 046
当一切都有了价值的标准 047
人与自然得不偿失的交易 050
赫胥黎的预言真的来了吗 053
人造子宫的传统伦理颠覆 057
第二篇 人性的真相:人往哪里去
第一课 我们真的拥有自己吗 062
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063
人是否能选择自己需要的 068
我们真的能追求到完美吗 071
自尊:一切想法和判断的根源 076
第二课 人性的弱点:洞见人性的黑子 080
撒斯姆:我们到底应不应该有慾望 081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 084
赫拉的猜疑:人们是否应相互信任 087
天使与恶魔的厮杀:向善抑或向恶 091
第三课 上帝.人.动物:重估一切价值 094
上帝与人,你会听谁的 095
尼采精神三变:重构人生价值 099
忒修斯之船:什么使你成为你 103
教养:这样能使人完全的蜕变 106
第三篇 伦理:为什么好人想做坏事
第一课 善与恶的困惑:什么是对的 110
道德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111
良心:每个凡人的上帝 114
政治与道德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游戏 117
羞耻感往往可能诱导我们去做坏事 121
第二课 教育的目的:如何让人成为人 124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中的意外效果 125
爱的界限:既不能匮乏,也不能过分 127
潘朵拉盒子里的希望总是留在人心中 131
特洛伊木马:要学会洞察现象的背后 135
第三课 社会的困惑:不可思议的悖论 138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罪过,公众的利益 139
不和的金苹果:为何不能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141
判断撒谎行为正确与否的界限是在哪里 145
守身如玉者为何更易助长爱滋病的传播 148
第四篇 平等与公正: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第一课 公平理论:绝对公平是虚无 154
乌托邦:更多的平等,得到更多的利益 155
精英者的公正:差异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158
现实社会正义者是否比不正义者更幸福 163
公平的不平等,平等则往往要牺牲效率 165
第二课 我们彼此有什么义务 170
哥哥犯罪,弟弟是否应当报案 171
我们的行为应由谁帮我们负责 174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位英雄吗 177
阿罗定律:少数服从多数不一定是民主 180
第三课 秩序与规范:拿什么来保证人的权利 184
基于契约的社会一定可靠吗 185
不带剑的契约只是一纸空文 188
协议并不一定就能达到公平 191
规则永远是体现强者的意愿 194
第五篇 命运到底在谁手中
第一课 选择的困境 198
你是那头布里丹毛驴吗 199
当选择转变为一种抉择 203
命运只是生命的旁观者 206
向苦难的生活索取教义 210
第二课 人生是创造还是享受 214
女妖塞壬:享乐的诱惑者 215
世上哪有不负责任的工作 218
准备生活实际是摧毁生活 221
在分享中温暖彼此的生命 225
第三课 如何征服死亡的恐惧 228
死亡充斥着生活,离我们很近 229
为什么我们觉得死亡总是陌生 232
反正都要死,为什么还要活着 235
注视着死亡,才懂得如何活着 239
第六篇 爱与美:灵魂的洗礼
第一课 灵与肉可以分离吗 244
卡夫卡身体悖论:孤独与爱抚 245
青春美貌与毒蜘蛛哪个更可怕 248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是重还是轻 252
没有激情,爱真的不能成长吗 256
第二课 爱,还是被爱 260
爱情具有让人昇华的力量 261
爱情不是理智的产物 265
给对方有选择的权利 268
第三课 婚姻的围墙:进还是不进 274
爱情总是难以选择,婚姻往往很无奈 275
外遇只是一个扣着的碗 279
爱情能把潜能变为现实 283
婚姻长久是一个谎言吗 285
第四课 在审美中涤净心灵 290
审美判断:究竟何为美 291
艺术让你生活于审美中 295
美能够拯救你的世界 298
别让诱惑绑架了我们的心 284
生命需要欲望来维持 287
上天只帮助有志者 290
别把个性当缺点 292
财富可取,须以正道得之 295
为朋友做你可以做到的事 297
莫道人生不幸,心念各不相同 299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大而全”的感觉,就像是哲学史的浓缩精华版。翻阅内容,感觉作者试图将从古希腊到当代,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流派和思想家都囊括其中。我看到苏格拉底的诘问,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先验哲学,再到萨特的存在主义,福柯的权力话语……这些名字和概念,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很多只是停留在模糊的印象中。我欣赏作者试图构建一个清晰的哲学发展脉络,让读者能够看到思想是如何一代代传承、发展、甚至相互批判的。这就像是在考古,一层一层地剥开历史的面纱,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现代思维方式的基石。我特别在意的是,这本书会不会过于学院化,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我更希望它能像一位向导,不仅介绍“是什么”,更解释“为什么”和“有什么意义”。它是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这些古老的问题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探讨?它是否能让我看到,哲学不仅仅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我很想知道,通过这本书,我是否能找到理解世界和人生的新视角。
评分《哈佛哲学课》这本书,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就充满了期待。它包装精美,纸质也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我一直觉得哲学这门学科离我们很遥远,好像是那些大人物才能触及的领域,但这本书的名字却很亲切,仿佛真的能带我们走进一堂生动的哲学课堂。我翻开目录,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哲学家名字,还有一些我完全陌生的概念,心里既有挑战的兴奋,也有一些忐忑。我尤其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解读这些深奥的思想,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还是充满启发性的引导?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平实的语言,带领我一步步走进哲学的世界,理解那些关于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和语言的根本问题。我喜欢它能提供一些历史背景,让我们了解这些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样或许更容易理解它们的意义和影响。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引发我的思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挑战我固有的观念,甚至帮助我找到解决生活中一些困惑的思路。这本书的篇幅也算可观,我想这意味着作者在内容上做了深入的挖掘,而不是浅尝辄止。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阅读,看看它究竟能带给我怎样的哲学之旅。
评分《哈佛哲学课》这本书,在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让我感受到一种厚重感,不单单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内容上的深度。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标题,就觉得它可能是一种将哲学“大众化”的尝试,试图将那些深奥晦涩的理论,用一种更加贴近普通人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哲学学院的象牙塔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我翻开它,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清晰的逻辑框架,能够将纷繁复杂的哲学思想梳理得井井有条。比如,它是否会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哲学史的顺序展开?还是会以主题为导向,将相关的思想汇集在一起?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或者历史故事,来佐证和阐释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本书在解释那些核心的哲学问题时,是否能够引导我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我希望它能激发我的好奇心,让我主动去提问,去质疑,去探索。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无论是关于宇宙的起源,还是关于人生的意义,亦或是关于社会的公正。我期待它能给我提供一种新的思考工具,让我能够更深刻地审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
评分拿到《哈佛哲学课》这本书,我首先被它那种沉静而又引人入胜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它不是那种花哨或者哗众取宠的风格,而是一种内在的智慧感。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引言,它用一种非常优雅且富有哲理的方式,阐述了哲学的价值和意义,让我立刻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它在开头部分就试图“破除迷信”,告诉读者哲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思考。接着,我浏览了目录,发现它涵盖了非常广泛的主题,从认识论、形而上学到伦理学、政治哲学,似乎你想到的哲学分支,它都触及到了。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如何处理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关系?它是侧重于介绍每个学派的独立思想,还是会着力于展现它们之间的对话、争鸣和演变?我希望它能够做到后者,因为我始终认为,理解思想的发展脉络,比仅仅了解孤立的观点更有价值。同时,我注意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似乎是比较严谨的,但同时又努力做到通俗易懂,这一点我非常欣赏。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良师益友,用耐心和清晰的逻辑,引导我一步步深入理解那些最根本的哲学问题,从而开阔我的视野,提升我的思维能力。
评分我拿到《哈佛哲学课》这本书,首先被它那低调而又充满质感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有一种想要立即翻开一探究竟的冲动。我一直认为哲学是关于“大问题”的学科,那些关于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根本性疑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触及这些核心问题,并以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方式来呈现。我翻阅了目录,看到了很多我熟悉但又不太了解的哲学概念,比如“自由意志”、“因果关系”、“道德的根源”等等。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解释这些概念,是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会从辩论争鸣的角度?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观点,而是能够引导我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我形成自己的判断。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哲学的魅力,不仅仅是那些高深的理论,更是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人生智慧方面的作用。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哲学的迷宫,找到那些能够启发我、改变我的思想火花。我希望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充满发现和启迪的智力冒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