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四大名着: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另眼看四大名着: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四大名著
  • 文学鉴赏
  • 文化
  • 经典
  • 解读
  • 中国文学
  • 名著
  • 小说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可以在──《西游记》里看到百姓多灾多难的生存状态。唐僧这个肉骨凡胎所走过的路途,所遭遇的无数灾难,所经历的风雨,所承受的欺压,是每一个平凡人生里所处处经历的缩影。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何止「八十一难」?每到一处,每做一事,不是时时坎坷,处处艰难?

  《水浒传》里看到强盗黑社会组织的状态。梁山好汉们依然是强盗,尽管后来戴着闪闪的官帽,尽管他们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你可以不了解社会,但你不可以不了解水浒这个黑社会。因为《水浒传》告诉你的不仅仅是强盗是个什么样子,黑社会是个什么样子,还告诉你组织是个什么样子。

  《三国演义》里看到权力最高层如何弄权。曹操也好,刘备也好,孙权也好,他们都在利用各种手段和办法夺取这个最高权力。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最高层权力的代表,天下乌鸦一般黑。《三国演义》用鲜活的形象与生动的故事告诉给了我们,他们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不必对他们抱任何的幻想,也不必抱任何的希望。

  《红楼梦》里看到贵族阶层的生存状态。曹雪芹写的不仅是贾家这个贵族阶层的演化历史,写的更是整个极权社会中贵族阶层的兴起与灭亡的历史过程。

本书特色

  雄才盖世的刘备真的那么受人民爱戴?
  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吕布才是真豪侠?
  众神之首的玉皇大帝其实很无能?
  劳苦功高的唐僧总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法力滔天的孙悟空的英雄泪从何来?
  貌似忠义的宋江其实也是爱权求名的虚荣鬼?
  大观园让贾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一次看清所有课本没教、老师未讲的另类四大名着观点!

作者简介

马亚丽

  中国辽宁人。作品曾入选《21世纪报刊杂文选萃》、《世纪初杂文200篇》、《中国最佳杂文》、《中国杂文精选》、《中国散文年选》等书。2012年出版历史随笔集《掀开极权的面纱──中国历代君臣知见录》,颇受好评。

文物里的故事:一部穿越时空的中国古代生活史 ——探寻丝绸之路的辉煌与寂寞 (精装典藏版) 作者:[请在此处填写一位虚构的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的名字,例如:陈思远] 出版社:[请在此处填写一家专业历史或文化类出版社的名称,例如:汉唐文化出版社] ---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通史,也非专注于某一位帝王将相的功过簿。它是一次深入肌理、自下而上的考古式叙事,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重点聚焦秦汉至唐宋时期)留存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那些沉默的文物、残破的壁画、被时间风化的工具与器皿——来重建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生活图景、社会结构、精神信仰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们试图回答的,是如何在没有文学巨著直接描摹的缝隙中,用双手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一、大地的低语:从陶土到青铜的文明足迹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聚焦于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的物质基础。我们摒弃了教科书式的年代罗列,转而深入探究特定器物群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1. 仰韶的彩绘与母系社会的残影: 通过对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人面纹陶盆的精微分析,我们不仅重构了早期农业聚落的布局和渔猎经济模式,更着重探讨了这些图案中蕴含的原始宗教情感与氏族图腾的演变。这些陶器上的图案,是彼时人类对生命、繁衍与宇宙秩序最朴素的表达。我们将对比分析同期中原与西北地区陶器风格的异同,探究早期文化交流的雏形。 2. 青铜的权力与礼仪: 商周青铜器历来被视为王权的象征,但本书将视角从“礼器”的宏大叙事,转向“实用性”与“工艺性”。我们详细考察了“司母戊鼎”等重器背后的冶炼技术突破,以及小型青铜工具(如锛、凿、梳篦)的普及程度,以判断青铜技术对平民阶层生活效率的实际影响。同时,我们将深入解读铭文的字里行间,还原宗法制度下婚嫁、盟誓、田猎等仪式的具体操作细节,而非仅仅停留在制度的描述上。 3. 丝绸之路的序曲:秦汉的弩机与陶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群是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但本书将侧重于分析不同兵种铠甲、武器(如弩机零部件的精密度)的标准化生产模式,这揭示了中央集权国家在后勤动员上的惊人能力。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纺织品残片和马车模型,结合楼兰、敦煌等地的考古发现,勾勒出丝绸之路初期,中国对西域物质与技术输出的初期形态。 二、市井的喧嚣:唐宋变革中的日常生活微观史 如果说先秦两汉是权力与礼制的塑造期,那么唐宋时期则是生活方式、商业活动和市民文化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本书的后半部分将大量依赖于墓葬壁画、出土简牍、以及窖藏钱币等“非官方”史料。 1. 盛唐的妆容与香料: 通过对唐代墓葬壁画中女性形象的细致描摹,我们复原了唐代贵族与中层官员家庭的日常妆束——从“蛾眉”、“花钿”的材料构成,到敷粉、点唇的工序。我们追溯了当时来自波斯、印度等地的香料(如沉香、龙涎香)如何经由海路和陆路进入长安、洛阳,并渗透到贵族宴饮、医药乃至日常焚香的细节之中,展示了“胡风”对本土生活美学的重塑。 2. 铁与火的革命:宋代的农业与手工业: 宋代农业的进步是毋庸置疑的,但本书将通过宋代窖藏的铁犁部件、水车模型以及描绘灌溉场景的壁画,量化这种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的实际提升。在手工业方面,我们将重点剖析定窑、汝窑等著名瓷窑出土的残次品和窑址中的匠人工具,探讨宋代工匠在追求极致审美(如“雨过天青”)的同时,如何平衡批量生产的效率需求。 3. 坊市制度的瓦解与“夜市”的诞生: 通过对宋代城市考古中发现的“飞钱”残迹、勾栏瓦舍的建筑遗址线索,以及相关司法文书(如《宋刑统》中对夜间活动的处罚记录),本书力图描绘出宋代城市商业活动的解放过程。我们不再仅仅谈论“夜市”这一概念,而是尝试还原一个夜市摊贩的日常收入、商品种类、以及他们与城市管理者的微妙博弈。 三、信仰的容器:从巫术到禅意的精神流变 物质生活是骨架,精神世界则是血肉。本书的第三部分着重于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如何构建和解构其信仰体系。 1. 汉代的“黄泉”与升仙之术: 本书详细审视了汉代墓葬中常见的镇墓兽、五铢钱陪葬现象,以及大量的“画像石”所展现的“羽化登仙”主题。这些并非迷信的简单堆砌,而是当时社会对死亡、来世以及生命延续的哲学思考的物质投射。我们将对比宫廷方士与民间术士在寻求长生之道上的差异和交集。 2. 魏晋的玄学与山水: 魏晋时期,士人对自然与个体的关注达到一个高峰。本书通过分析同期出土的竹简、木牍上的书写风格变化,以及一些小型山水题材的画像砖,探讨了“竹林七贤”所代表的清谈之风,如何从精英阶层蔓延并影响到士人的审美取向,最终催生了中国山水画的早期形态。 3. 佛塔的结构与密宗的渗透: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唐宋时期佛教艺术的世俗化进程。我们不只是赞美莫高窟的壁画,而是细致分析早期石窟中佛像面部表情从“超脱”到“慈悲”的演变,以及高句丽、新罗、吐蕃等周边政权传入的密宗元素如何在塔基、造像中留下的痕迹,揭示了宗教在交流传播中不断适应本土文化的韧性。 --- 结语:触摸历史的“剩余” 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复述已知的历史框架,而在于深入挖掘那些被主流史学忽略的“剩余物”——那些破碎的瓦片、生锈的铁器、模糊不清的壁画边缘。正是这些物质的“剩余”,构成了我们理解古代中国人如何吃饭、穿衣、思考、爱与恐惧的最直接证据。阅读本书,如同戴上了一副特殊的眼镜,穿透故纸堆的迷雾,直抵那片真实而鲜活的古代生活现场。 [约 1500 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五个「女流浪者」--序马亚丽新作《另眼看四大名着》∕贺雄飞

第一辑 寻踪西游
为何偷跑下界做妖怪
玉皇大帝的才能
谁放出这个消息
唐僧--体制内的宠儿
西游的「两会」
唐僧日记
孙悟空与唐僧只是师徒关系吗
孙悟空的三次离开
愤怒的猪八戒
沙僧的感慨
话说沙僧等人的被贬
蟠桃会是个什么会 51
看看如来佛的言行
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和尚的生命告诉我
西游的仙境经济
为何纷纷离开天界
西游里的「司机」们
罗剎女的芭蕉扇
如来的两个「秘书」
六耳猕猴与黄眉老佛
「阴阳二气瓶」的内里干坤
魑魅魍魉怎么就这么多
孙悟空的两个写真照
观音为何让他三分
孙悟空流泪
玉皇与宙斯之比较

第二辑 打探水浒
我想嫁梁山好汉
水浒的暴力之源
宋江的三个追求
宋江何以成神
宋江的第四条道路
从镇关西到泼皮牛二
「投名状」与「杀威棒」
水浒官府人的「变脸」
朱仝不愿上梁山的道理
公孙胜为何离开梁山泊
柴进哪来那么大的胆儿
李俊--江湖睿智一艄公
武松为何反对招安
吴用上吊为哪般
戴宗「十分仗义疏财」
两个不和体制玩儿的人
李逵做县令的启示
水浒的社会现实
为啥不处理高俅们
大名府的司法问题
两个「能干」的机器人

第三辑 俯视三国
人民那么爱刘备吗
刘备当了皇帝之后
华屋里的一只乳燕
许攸因何而死
陈宫--男人也怕选错人
祢衡--拿性命来玩儿的人
如果我是诸葛亮
王允的表演才华
杨修到底被谁所杀
吕布--孤独的流浪乞儿
袁绍被什么打败
司马懿装傻的学问

第四辑 探秘红楼
贾雨村--被官场化的书生
透视探春的改革
大观园没让贾府更美好
贾府的第四代
板儿家怎么就败了
贾兰能否振兴贾府
刘姥姥--拿尊严赌明天
贾母--我什么都知道
鸳鸯要嫁贾赦了
尤二姐悲剧之因
贾府的媳妇们
后记

图书序言

  在中国文学历史中,《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四本书,向来是人们关注并喜爱的书籍。我十一二岁开始读《西游记》和《水浒传》时的情景,彷彿就在昨天。那个还不能理解其间真味的趴在土炕上读书的小女孩,一眨眼的工夫脸上已经爬上条条皱纹,可是依然喜爱他们,像喜爱自己的孩子,像抱着自己的孩子。

  有一天突然觉得他们在我无数次的拥抱中,变得日益沉重,他们让我难以释怀,让我常常彻夜难眠,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化在我的生命里,我和他们一起哭笑,一起悲喜,一起欢乐,一起痛苦。我似乎离他们很近……

  有那么多的人研究,有那么多的人喜爱,但他们依然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吸引人们走近他们,成年的我面对着深厚博大的他们,感觉自己走近他们时,是那么的渺小而卑微,有时禁不住用我瘦弱的双手将他们捂在胸口:上苍,我们的祖先已将他们生命中的一切,以这样的方式传给我们,默默地不求任何回报。我自当以一个努力走近他们的角色,将我看到的、觉察到的、认识到的、感悟到的说出来,以慰自己多年来那颗对他们的钦佩之心。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的人都处在各自不同的生存状态,在各自的状态中挣扎着,有些人透过不同的途径离开原有的生存状态,进入另一层生存状态。但人类生存的状态似乎没有大的变动。就四大名着而言,他们就反映了不同生存状态中的人们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生存。

  《红楼梦》这部我眼中的空前绝后的好书,它体现的是贵族阶层的生存状态。他们这个阶层是利益的最大获得者,因为他们最初是这个制度的帮兇,获得了帮兇后的甜果--爵位。随着时间车轮的不断前行,他们如何的糜烂,如何的堕落,如何的走向灭亡,又是如何的想尽办法挣扎着不亡的履历,都被曹雪芹那如椽之笔记录下来。曹雪芹写的不是贾家一个贵族阶层的演化历史,他写的是整个极权社会中贵族阶层的兴起与灭亡的历史过程。曾对好友说,我们都不了解贵族的生存状态,但我们可以透过《红楼梦》知道古今贵族的生存状态和未来是个什么样子!

  《水浒传》体现的是强盗黑社会组织的状态。黑社会,似乎因了一个「黑」字而让人阴森森的。

  强盗固然有一个「义」字,但不是对着善良而柔弱的百姓。他们不过是通过一种利益的互利化,结成共同跳出原有不遂意生活的团伙。他们依然是强盗,尽管后来戴着闪闪的官帽,尽管他们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尽管他们打着「打倒什么分点什么」的小旗。强盗黑社会的内部,就像所有合法社会里所具有的一切一样,充满等级、阴谋、暴力、诡诈。你可以不了解社会,但你不可以不了解水浒这个黑社会。因为《水浒传》告诉你的不仅仅是强盗是个什么样子,黑社会是个什么样子,还告诉你组织是个什么样子。

  《西游记》体现的是百姓多灾多难的生存状态。我弄不清自己到底读了几遍《西游记》,又看了多少遍电视版《西游记》,我对其的喜爱,超越了对其他书籍的喜爱。后来针对这个问题,我曾问自己为什么,但我回答不了自己。某一天读着读着,突然明白这部书是写唐僧取经的故事,但这个肉骨凡胎,所走过的路途,所遭遇的无数灾难,所经历的风雨,所承受的欺压,不就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生里所处处经历的吗?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何止「八十一难」?每到一处,每做一事,不是时时坎坷,处处艰难?人们太渴望自由了,才用梦想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能上天、能入地,能打败邪恶妖魔的自由能人。人们是邪恶的受害者,也是极权的被压迫者,更是制度的被捆绑者。人们苟延生存在所有可以侵害他们的人之中,被迫而无奈。

  《三国演义》体现权力最高层如何地弄权。我曾想,中国历史是个皇权统治的社会,如果没有一部书写皇权的小说那将是多么大的损失。伟大的中国人民真的没有忘记这个皇权,用历史演义的办法将这个权力如何抢夺,告诉给了我们这些子孙。曹操也好,刘备也好,孙权也好,他们都在利用各种手段和办法夺取这个最高权力,他们所使用的办法与手段,不过是夺取强权这个历史河流中的三朵小浪花,但让我们晓得最高层的权力斗争之惨烈、之诡诈、之动盪……怎样想都不为过。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最高层权力的代表,人民用鲜活的形象与生动的故事告诉给了我们,他们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不必对他们抱任何的幻想,也不必抱任何的希望。

  书内的六十多篇小文,大部分在媒体上发表过,也有一些属于自家欣赏之作,今日结成小集,深深感谢那些喜欢拙作的人们,在他们的鼓励之下,我写了下来。我愿将这本小书恭敬地捧给他们:谢谢!

图书试读

为何偷跑下界做妖怪

我小时候知道,神和仙来到人间的都是好人,像七仙女、像织女,像白娘子。可例数《西游记》,无论是从天庭,还是从西方偷跑出来的,在人间都成了妖魔鬼怪。他们为什么都要在人间做妖怪,而不做凡间的好人呢?现如今,年龄已大的我知道了作者吴承恩的深意,也知道了他们为什么来到人间就要做妖魔鬼怪了。

从做凡人的状态来看,妖魔鬼怪不可能选择做好人。凡人的人数很多,妖魔鬼怪的数目相对如蚁凡人来说,是少数。其生存状态处于最底层,他们所受到的「大山」压迫更多,所拥有的民权不及妖魔鬼怪的「神权」或「仙权」的万分之一。

「神权」或「仙权」的获得在人看来,几乎都是从高层得来,他们都不是凭借自身的力量与才智而取得,而是借他人之力,偷他人之物。拥有了这样特权优势,他岂能下界成为一个弱势阶层的凡人。凡人本身不具有和「神权」或「仙权」抗衡的力量,只能成为妖魔鬼怪手下永远的被欺者、被吃者。

由此,造成凡人所拥有的幸福指数与为所欲为的妖魔鬼怪的幸福指数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人的幸福程度并不完全取决物资的丰富与否,人的幸福还与尊严、自由、权利有关。与妖魔鬼怪相比,人拥有多少的自由、尊严、权利呢?人在如来佛那里,不过是应被他教化的恶人而已。如来佛曾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哪三藏真经呢?

「《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唯独没有谈论人的一藏。谈天,是不是谈对天庭的膜拜;说地,是不是说对皇帝的忠顺;度鬼,是不是对幽冥的坚信。无法说清,但可以说,人是不自由的。「人生而自由,但又无处不在枷锁之中。」凡人的人身自由被紧紧地束缚在人间,最后可去的地方是如来佛说的地狱。他们没有妖魔鬼怪那种可任意来往各地的自由,也没有可以不受他人制约的权利。能够降伏妖魔鬼怪的,都是他的主人,而惩治凡人的却有无数个。选择受制于一人,还是选择受制于无数人,妖魔鬼怪会做出非常明智的选择。

《西游记》里,凡人只是被妖魔鬼怪吃掉的一族,并且是慢慢吃掉,绝不竭泽而渔。妖魔鬼怪似乎也懂得生态规律,一下子都吃掉了,以后就没有可吃的了。这似乎是凡间世人唯一可以存活的理由,而这样的理由,使他们的生活处于无限凄苦的境地。妖魔鬼怪不是仙女,仙女嫁穷汉不过是穷困、潦倒、懒惰之人的一个美丽白日梦罢了。当人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自己正常的愿望时,那他只好寄希望于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幻想中的人是幸福而快乐的。

从做妖魔鬼怪的状态来看,妖魔鬼怪不可能选择不做坏人。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是妖魔鬼怪的生活状态,也是他们逃离他们原来生存空间的一个原因。是自由,还是受管制,不需要多言。当做坏人比做好人更能获得自由、尊严、权利和更多的好处时,无疑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坏人。如果在一个坏人横行天下的制度下,这无疑地可以这样说,是在鼓励或说纵容坏人继续坏下去,继续横行下去。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君主制下,走运的人只是一些卑鄙的骗子、诽谤者和阴谋家。」其实,他们不是走运,而是这个制度需要这样的人物来支撑这个体制,没有了这样的人,没有了这样邪恶的手段,这个制度就没有了依存的载体,妖魔鬼怪是这样制度的必然产物。

他们所获得的自由等诸多好处,不过是制度给予他们的一种报酬。与绝对弱势的凡间好人相比,他们的生活状态,那是佔有绝对的优势。一个个大小妖魔鬼怪成了那个地盘的大小不一的君主,而这样的君主「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就必须学会怎样不做好事情,并且必须学会视情况的需要与否,採取与之相应的措施。」(马基雅维利,《君王论》)所以无数这样的君主,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断的变化着自己的身段。妖魔鬼怪的一个最大的外在特点,就是善于变化,而变化能让他们处于得势状态。哈耶克在他的《通往奴役之路》里,说:「由于有些需要做的工作本身就是坏的,是所有受到传统道德教育的人所不愿做的,因而愿意做坏事就成为升官得势的途径。」这样的途径,对妖魔鬼怪是永远敞开的。

当然,来自上界的妖魔鬼怪,在颠覆了其主子的利益之时,主子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过,出手总是温柔的一手,然后领回了上界。这是共识,不需多言。如此的温柔出手,并不一定是顾惜往日的情感与效命,更多的是数量可观的妖魔鬼怪,已经成为了能弘扬上界法力无边的宣传者或反面教材:服从还是背叛,逃离还是归顺,都在我们的手心里。不过,比起凡人,妖魔鬼怪他们拥有的实在太多了。

我要是妖魔鬼怪来到人间,还能做其他的选择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名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经典的新认知。“另眼”二字,恰恰是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习四大名著,但往往是从一个固定的、官方的角度去理解。久而久之,这些伟大的作品似乎变得有些遥远,甚至有些枯燥。我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激发我思考、挑战我固有观念的解读方式。我期待它能用一种新鲜的、更具人文关怀的笔触,去重新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去挖掘那些被时代洪流淹没的细节,去呈现那些在英雄光环下,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我希望它能让我重新燃起对这些经典的热情,让我能用更成熟、更独立的眼光,去品味其中的智慧与深邃。

评分

《红楼梦》,那座梦幻般的贾府,那些绝美的女儿们,我每次阅读都沉醉其中,又为她们的命运而黯然神伤。黛玉的敏感多情,宝钗的圆融世故,湘云的率真可爱,她们的美,她们的悲,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但我总觉得,林黛玉的眼泪,不仅仅是因为爱情的伤感,更是对那个封建礼教压迫下,女性命运的无声控诉。贾宝玉的叛逆,不仅仅是对仕途经济的厌恶,更是对那个虚伪腐朽的社会现实的清醒认知。我渴望从这套书中,挖掘出更多关于女性觉醒、关于人性解放的线索,看到那些被压抑的真实情感和思想。

评分

《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梁山聚义,替天行道,听起来荡气回肠。我曾被那些豪情万丈的场景所震撼,也为他们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但仔细想想,他们的“替天行道”,真的那么光明正大吗?那些逼上梁山的“好汉”,又有几个是真正心甘情愿的?我总觉得,这部书里藏着更复杂的人性挣扎,有迫于无奈的抗争,也有被现实扭曲的善意。我期待的是,能在这套书里,找到一种更细致、更人性的视角,去审视这些人物,去理解他们做出选择时的内心煎熬,去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下,个体的渺小与挣扎,而不只是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为“好”或“坏”。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套书,就被那充满力量感的书名深深吸引——《另眼看四大名著》。我一直觉得,四大名著就像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读和情感寄托。但总觉得,那些传统解读似乎少了一点什么,好像被一层厚厚的历史滤镜遮蔽了,不够鲜活,不够贴近我们当下真实的生活。《西游记》,我小时候最爱的故事,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猪八戒的憨态可掬,都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但长大后,我开始思考,那些神魔妖怪,那些降妖伏魔,究竟隐喻着什么?是人性的弱点?是社会现实的映射?还是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我渴望能有一双“另眼”,去拨开迷雾,看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理解那些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评分

《三国演义》的波诡云谲,权谋斗争,总是让人拍案叫绝。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曹操的奸雄本色,刘备的仁义君主,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那些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计谋,有多少是真实的演绎,又有多少是文学的加工?我更想知道的是,在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背后,普通人的命运是如何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存状态,往往在史书和演义中被淡化。我希望这套书能带我看到那些被忽视的角落,让我更全面地理解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其中每个鲜活的个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