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所谓的精通知晓,是能运用我们所观察到的东西。
有些人会将其融入实际生活当中,并且改变他们的人生。有些人则否。
这正是新手与专家之间的差异所在。 各行各业的人都想知道如何习得技能和竞争力,以成为专业人士(professional)。我们所有人都想成为专家或是专业人士,但我们知道,想成为专业人士并不足以能够是专业人士,专业人士所需具备的能力,也并非只是擅长所做的事。这本书聚焦于能够让你成为专业人士的方法,也就是──观察他人教学,并将所见所闻融入于自己的教学中。
想要胜任教学工作,你必须知道教学观察的重点。你的心中也必须设定教学的框架或结构,借此让教学观察变得有意义,并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当然,你也需要其他相关的教学技巧。在心理和身体上作好教室观察的准备、分类及教室观察纪录的辅助工具、以及对于即将观察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相关知识等,这些对教室观察者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是,你必须能够「看见」有效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模式及流程,这些要素能够让不同的教学片段整合成为完整的运作机制。
究竟有效教师是从何处学到将所有教学片段,整合成为有效能的一堂课?他们又是如何将自己天生的能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知识、以及生涯目标,串连成合谐的行为模式,进而成为专业教师?单是靠教科书、师资培育课程和教学实习,是无法让有志成为教师者成为专业教师的;而教室中过于忙乱的步调,更让许多教师难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唯有透过观察更有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这些有效教学的元素,才能整合成有意义的有效教学模式,让初任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实际运用。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你会看到教室观察的真正目的,其实就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当你根据自己独特的特质及专长,以及即将进行教学的学校教学环境,来订定自己的教学改进计画时,才有可能让自我改进能实际有效运作。后者,亦即不同教学场景的重要性,经常被忽略:因为在某所学校或课堂能够顺利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另一所不同的学校或课室,可能效果就不尽理想。你之前教学实习或正式授课的经验,是不可能适用于每个不同的教学场景。虽然教学实习和课室授课经验能够让你的教学方向正确,并促进教学成长,然而某堂课及里面上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却只能由身为教师的你,透过教室观察看到「什么」、观察到「多少」来下定论。而这正是教室观察独具的功能:了解在某特定的教室里,教师针对特定学习者的教学情形,并且能够根据对于此课堂观察的理解,发展有关改善自我教学的增能计画。简言之,关于有效教学的面向,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品质以及学生特质。这就是为何教室观察如此重要:它能够发掘适用于某特定族群学生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乃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所修正,并能符合有效教学各个面向。
为了达到有效教室观察的目标,本书呈现有效的教学实务,它在你的教学生涯中,可分三阶段进行观察:教学前、学生教学(以学生身份试教) 以及首年入职(第一年)教学。本书提供每阶段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让你能够做好课室观察的准备、学习如何进行课室观察,并且知道应该观察哪些部分,以便作为改进自我教学的参考。本书内容编排清楚,可以帮助你有效达成教室观察的目标。
第六版新增内容
根据第五版修改的内容,本书已再作更新及修订。
●本版已改进观察工具的编排方式,以方便读者影印或是在课室使用。所有的观察工具统一置于书末附录B,以利读者查阅採用。
●第六版内容持续密切对应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国家委员会(the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NBPTS)和美国州际初任教师评估及支持联盟(the 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Consortium, INTASC)之原则及标准,以便读者了解有效且具研究基础的教学实务,在区域性及全国性的认证过程中,所扮演之重要角色。本书每章最后新增及更新的活动,让读者更能体会对应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性,因为这些活动能让读者学习、并练习观察特定、有效的教学实务。
●第六版针对教学媒体与科技在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在有效教学行为中的重要性,亦有更多进一步的说明与介绍。每章最后的「补充资料」部分,则提供有效教学行为相关的网站,供读者参考。
●曾经阅读前一版本的读者,会发现在第六版中,有关教导不同文化、语言和学业能力的学习者之最新研究发现,皆已更新,并整合于各章之中。除了每章更新的学习者多样性外,本版亦增加讨论和引用的研究,借以强调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让读者更能清楚了解在现今异质性高的课室中,应该观察哪些重点。
●本版亦新增有关教室中社会动态学的讨论及参考资料。本书第二章列出Robert Pianta的研究,提供读者参考。
●第六版中,词汇──摘列了可供读者「迅速查询」教学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术语及概念,其简表亦已扩充更新。
第六版所作的修改以及书中最新的参考资料和最新发表的教室研究,预期能够提供教师与时俱进、易上手、并且实用的资源。
本书编排方式
第一章的重点,在于讨论成为专业教师的特质、成为高效能教师的特质、以及两种特质之间密切且必要的关系。本章探讨成为专业教师的一般性特质,以及所需的某些特定能力。
第二及第三章聚焦于教室观察所需具备的心理准备度和态度。两者对于观察发生于教室中的教学事件之复杂教学模式,十分重要。这两章解释教室观察的重要性(第二章),以及如何从随意「观看」的过程,转变为系统化的「观察」流程,而此转变过程,将有助教师的教学成长(第三章)。
第四章主要探讨在进行系统化的教室观察前,有关教师所需具备之技术层面的能力。本章亦描述观察者用来记录教室活动,以及让观察结果更有组织的观察工具。本书读者将能学习如何发展并使用简单的教室观察工具,以及如何修改这些观察工具,以适用某个特定的教学场景和自己的观察目标。
第五到第十二章则是呈现教室观察的架构或焦点。利用这些框架或焦点,便能有意义的组织教室中所观察到的种种生态。教室观察技巧则根据学者提出的八种观察焦点呈现;此八种焦点皆与学习者欲达成之认知、社会,和情绪目标相关。这八种焦点包含每种观察型态、能够有助理解有效教学内涵、且具相互关系,它们分别为:学习气氛、班级经营、课程清晰、教学多样、教师的工作取向、学生参与学习历程、学生成就,以及高层次思维历程和表现成果。这几章的内容皆与教室观察技巧的相关研究结合,其研究提出的有效教学模式,受到许多其他研究文献支持。这几章所设计的教学概念及对话,目的在帮助教师观察和实行具研究基础的有效教学模式。此即为第六版《有效教学面面观》独具之特色。
本书用途
本书有几种使用方式。首先,读者可将本书视为《有效教学法》(Borich, 2010)之姐妹作;该书以方法论的书写模式,呈现数个与本书相同的教学概念。在第六版的《有效教学面面观》中,读者能够学习如何观察及实行《有效教学法》一书中所提及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模式。
其次,本书可让有志成为教师者在修习教学方法课程之前或修课的同时,用于教学前或选修的教室观察课程上。如此一来,本书扮演前导组织角色,作为某些特定内容及之后教学导向课程的先备知识书籍。
最后,本书可作为教学实习及第一年教学的参考资源,提供初任教师改进自我教学、训练、及增能计画的方向与基础。本书提供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许多实用的教学工具,让他们能在刚开始教学的前几年,用于改进自我教学及教学更新上。在每一种工具的应用上,本书主要目的在于提昇初任教师的教学敏感度;让他们透过教室观察,能够进化到熟悉具研究基础的有效教学模式,最后便能将这些有效教学模式,整合到自己的课室教学。
本书特点
●本书前几章(谈到为何观察、准备观察和如何观察),是让初任教师(甚或现职教师)能够熟悉教室观察所需的心理、技术、及认知上的要求。
●结合最新、且具学术基础的教学实务范例,以建立正面、具凝聚力的学习气氛;聚焦在班级经营的部分;力求课程清晰;建立教学多样性;观察教师工作取向;检视学生在学习历程中的参与程度;测量学生的学习成就;寻求高层次的思维运作和表现结果;讨论这些观察面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些观察面向整合至自己的教学中,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提供了较高效能和较低效能的教学实务范例,并呈现这些教学模式在教室观察者眼中的样貌。借由(如科目、年级、学校程度和整合讨论等)教室实际进行的多种对话活动和反思,你将会发现所谓的有效教学,有时也会出现低效能的教学状况。每章的「省思时间」,是从观察者的观点,正确地诠释并定位每个教学对话中,最具相关性的特征。
●附有超过50页整面、容易影印的教室观察工具、量表和纪录表格,用以观察及实行有效教学的主要模式。
●每章所附的讨论活动,能够提高读者的敏感度,帮助读者察觉几乎每间教室都存在的文化、语言、和学业多样性,并进而了解这些差异在观察教学时的重要性。
●每章最后的活动,能够让初任教师参与教学观察以及有效教学模式的发展。这些活动的设计,皆符合美国国家教师专业标准。
致谢
许多人对本书的出版,贡献良多;而提供教学生态研究、为本书之有效教学模式催生的学者专家,其贡献更为重要。这些专家的研究,代表了不同方法学的观点,让本书因而能够提供结合研究基础之有效教学模式。虽然我承受将这些研究付诸实行的责任,然而读者在本书所看到的优点,皆须归功于提供本书所引用或奠基之研究的专家学者。
我也要感谢过去几年来,曾经和我针对教学过程,分享想法的学校教师。这些教师来自德州奥斯汀(Austin, Texas)的独立学区(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尤其是崔维斯海茨小学(Travis Heights Elementary)和威廉崔维斯高中(William B. Travis High School)。这些学校的教师提供我许多机会去观察本书所提及的有效教学法,以及研发和测试本书所提供的教室观察测量工具。
我还要感谢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让我以评鑑者的身分参观和观察美国教师训练课程。
此外,我也向替我复审文稿的密西西比南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的Elizabeth Beavers,以及松诺玛州大学(Sonoma State University)的Heather Brace两位教授,致上我最高的谢意。
Gary D. Borich
写于美国德州奥斯汀市
译者序 有感于教学观察对于教师,本是应该具备的能力,因此我决定翻译这本好书,帮助有志担任教师者在正式步入教室前,能够有效掌握教学观察应注意之事项。另一方面,这本书对于现职教师也极为实用,能够引导现职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室观察,避免教室观察流于形式、未见到问题重点,进而对被观察之教师的帮助十分有限。
这本书在培养读者教学观察能力的同时,事实上,也在培养读者关于有效教学的知能,一位有效的教学观察者,也必定会是位能够将有效教学付诸实行的人。期勉读者掌握这本书的精髓,能够自利利人,让我们一起将教室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这本书能够快速完成翻译付梓,我要感谢的人众多,以下是对本书的翻译校稿等,曾经提供协助者:郑佳君、郝永佳、林伯谦、陈佳蓁、吴慧茹、韩岱昀、卓彦君、刘欣菁、翁蔼如、许雯茜、徐瑜等,非常感谢他们任何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