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是不会说话,还是不想说话?」
「我很努力想要说话,但我就是做不到...」
对许多人而言,「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Mutism,SM)或许是个鲜少听闻的陌生名词,事实上有为数不少的孩子正默默承受着不被了解、甚而被误解的无援景况。「选择性缄默症」是一项少见但重大的身心障碍,这些孩子在人格和社交方面均处于弱势,随着学校课程愈来愈强调口语表达,更会形成学习的障碍。然而,关注和资源往往聚焦于扰乱秩序的孩子,静默的孩子则常易受到忽略,甚至被遗忘。
本书作者MaggieJohnson和AlisonWintgens为英国资深的语言治疗师,有着多年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书中鉅细靡遗描述选择性缄默症孩童的特征、孩童的困境、家长和老师应有的因应态度与回应技巧,并釐清常见的疑问、详述评估和辅导方法,以及个案的探讨,堪称目前辅导实务上最完备的案头书。
这是一本为老师、临床和教育心理师、口语和语言治疗师、儿童精神科医师以及家长所写的实用手册。透过本书的指引,让我们走进这群沉默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获得说话的勇气和力量!
作者简介
美琪‧强生(Maggie Johnson)
是一位口语及语言治 疗师,专精于儿童沟通障碍,在教育和社区领域有超过二十年的经验,服务场所包括:特殊学校、语言单位、主流学校、诊所以及跨科中心。目前任职于东肯特海岸 社区照护信託基金(East Kent Coastal Primary Care Trust)。
艾莉森‧温特琴斯(Alison Wintgens)
是一位口语及语言治疗师,任职于伦敦圣乔治医院(St. George’s Hospital)的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部。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沟通障碍以及合併情绪、行为或精神问题,有丰富的经验。
译者简介
黄晶晶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硕士
经历:
行政院新闻局、中央银行英文编译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兼任讲师
自由译者
第一篇认识「选择性缄默症」
第 1 章理论基础
第 2 章常见的疑问
第二篇评估
第 3 章一般性评估的考量因素和意义
第 4 章初步审视
第 5 章访谈孩子和进行评估
第三篇介入辅导
第 6 章创造适当的环境:给家庭和学校的建议
第 7 章辅导的一般原则
第 8 章辅导过程概要
第 9 章阶段式的辅导计画:引导第一次说话
第 10 章阶段式的辅导计画:将说话类化至不同的人和情境
第 11 章阶段式的辅导计画:有效的练习
第 12 章支持家长和老师
第四篇进步和结束辅导
第 13 章结束辅导
第 14 章介入辅导的实例
第五篇附录
参考文献
实用的联系资讯
表
11 ICD-10和DSM-IV诊断标准
21 选择性缄默症常见的疑问摘要
22 提早行动的理由
31 运用本书各章节订定辅导计画
51 自在说话的阶段
52 自在说话的阶段与评估策略
71 自在说话的阶段与辅导目标
72 寻求专业建议时有用的问题
73 主要工作者需具备的特质
81 口语活动的沟通负荷量
91 建立互信的活动
92 帮助选择性缄默的孩子做好接受辅导的准备
93 运用现有说话伙伴来引导和发展说话
101 将说话类化至不同的人和情境
图
11 造成和维持选择性缄默症的主要原因
31 评估架构
51 如何制作说话地图
81 依循自在说话的阶段前进
82 主要辅导路径
83 两个辅导计画架构的例子
101 辅导计画的例子:类化阶段
111 图像式焦虑评估量表
表格
1 家长访谈表
2 学校访谈表
3 关于我自己
4 沟通评分表
5 我的心愿
6 编列说话情境表
7 教师问卷
讲义
1 为选择性缄默及说话困难的孩子营造适当的环境需考虑的因素
2 和选择性缄默的孩子讨论说话的焦虑
3 日常生活中处理说话焦虑的一般建议
4 学校如何帮助说话焦虑的孩子
5 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给家长和专业人士的讲义
6 超级战舰!
序
为沉默的孩子发声
翻译《选择性缄默症资源手册》对我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家人亲身经历,以及处境相同的朋友不吝分享,我深深体会到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人,在无知、误解和缺乏协助资源的环境中疲于奔命、孤军奋斗。书中许多段落让我读来格外心有戚戚焉,完全道出我的心声,例如:
♦选择性缄默症不会长大自然好,「如果不设法改善,将衍生更严重的问题」。(p.x)
大人往往以为孩子只是害羞、慢熟,或「不想说话而已」,他们没听说过「选择性缄默症」、或不知道它是明确定义的障碍,徒然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让孩子在长期抑郁下,问题日益棘手。
♦「当选择性缄默的孩子被要求说话,他所感受到的压力之大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p.19)
大人误以为孩子骄傲、顽抗、不屑说话,其实孩子很想说话,却因恐惧和焦虑而说不出来,即使受伤、遇到危险也无法求救。有些孩子还伴随频尿、肢体僵硬、无法与人眼神接触等焦虑症状,看起来像自闭症和脑性麻痺。
♦「小孩做到预期的沟通行为时便奖励他,而出现不如预期的行为时则忽略他(绝对不要处罚)。」(p.120)
一般人都接受不可因孩子的障碍而处罚,但却会责骂缄默的孩子没礼
貌、动作慢。当家长请老师多赞美、不要处罚,也常被误解为过度保护,其实温和、放松的环境是帮助缄默孩子的先决条件。
♦「善意但未经规划的做法..往往反而强化缄默的行为。」(p.27)
周遭人以直觉、以自己的想像去做,结果愈帮愈忙。有人严格要求、有人包容放任,也有人以为孩子放松后自然会说话,他们不知道有正确方法可以协助孩子大幅改善。
♦「既然有方法可以相当快速而简单地改善情况,不予採用似乎是既愚蠢又残忍。」(p.23)
依循由易至难的说话阶段,运用悄悄融入、塑型等行为引导技巧,便可帮助孩子一次一小步的克服说话恐惧。然而许多大人仍让孩子不断的尝试和失败而更加焦虑。也有人因为孩子看起来毫无反应,以为他拒绝合作,其实是大人没有用对方法。
♦「辅导计画应尽可能获得家长的参与,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一开始就在家长带领的活动中没有焦虑的说话。」(p.126)
周遭人常常要求「家长放手」,这样孩子才会更坚强。这或许适用于一般孩子,但对于缄默的孩子,家长却必须扮演桥樑的角色,帮助孩子顺利过渡,直到辅导者能接手,家长才宜放手。
♦「人们常常以为,一旦孩子对一、两个人说话,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p.179)
孩子终于开口了!但他还很脆弱,如果过早放手,极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再度退缩,必须持续辅导,直到孩子可以在所有情境和所有人自在说话。
♦「没有学校的投入便不可能继续进行辅导计画。」(p.206)
这就是孩子和家人最大的困难!选择性缄默症的显现、恶化或改善,都在学校发生,然而大多数老师却对它一无所知,辅导室和特教老师也欠缺相关训练和经验。 老师期望孩子求诊心理师,却不知道自己才是关键。加上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判若两人,亲师之间极易产生误解。好不容易老师有一点了解,换了一批老师又得重 新开始。孩子日复一日处于误解和无助,非常不公平。
在翻译过程中,我和家人到加拿大安大略省体验当地的小学,实际看到本书的方法帮助 很多孩子进步。那里从幼稚园开始的特殊教育政策便包含「选择性缄默症」,明订巡回学校的语言治疗师必须帮助老师及早辨认并了解孩子的需求,实施「一次一小 步计画」;同时在教室借由座位安排、非口语活动等方法降低孩子的焦虑,并以弹性的评量方式避免孩子的障碍影响学业成就。尽管在当地这仍是新的领域、仍有改 善空间,但友善的环境让家长和孩子轻松许多。
在台湾,虽然欠缺当局的重视和制度的支持,仍有老师靠着自我学习和无比的耐心让孩子脱离缄默,但这样的机运可遇不可求,许多老师和家长仍不了解,许多缄默的孩子仍然无助。最近一些热心的老师和家长开始在网路上互相分享、凝聚力量:
♦脸书不公开社团「选择性缄默症者家长&老师的讨论区」
www.facebook.com/groups/201513733329226/
♦「关心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部落格:mutekid.blogspot.tw/
♦一位老师的辅导记录:evi0124.pixnet.net/blog
♦一位香港辅导员的记录:/selective-mutism.weebly.com/
感谢心理出版社愿意投入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谢谢细心的编辑、写序的专家,以及提供篇名页画作和心情故事的朋友。翻译这本书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步,却怀抱大大的心愿,希望有更多人为这群沉默的孩子发声,让这样的孩子尽早受到辨认与协助,脱离缄默和焦虑的牢笼。
黄晶晶 谨识
2013年10月
這本《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絕對是我近期讀過最「有感」的一本書了。它沒有過多的學術術語,也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充滿人情味的方式,來探討這個議題。我個人認為,對於大多數的家長來說,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本能夠幫助他們「理解」和「行動」的書。 書中對於「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讓我印象深刻。它並沒有鼓勵我們一下子就要求孩子開口說話,而是強調從微小的進步開始,一步一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它也提醒我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沒有一種方法適用於所有情況。這讓我感到非常安心,因為我知道,我可以用書中的原則,結合我對孩子的了解,去找到最適合他的方法。這本書,不只是一本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份溫柔的鼓勵,讓我相信,透過愛和耐心,我們可以幫助這些孩子,找到他們屬於自己的聲音。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畢竟「選擇性緘默症」這個名詞聽起來就不是那麼輕鬆。但翻開書頁後,那種紮實的內容和清晰的結構,立刻打消了我的疑慮。它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論書,而是充滿了各種實際可操作的建議和案例。 我最欣賞書中對於「溝通」的探討。它不只是教我們如何「聽」,更是教我們如何「看」,如何去解讀那些孩子們用肢體語言、眼神、表情所傳達的訊息。這對於很多時候不懂得表達自己需求的個體來說,真的太重要了。書中也提供了很多關於「放鬆技巧」、「壓力管理」的方法,這些不僅對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有幫助,對我們這些在旁關心和支持的家人朋友,其實也是一種學習。它讓我明白,原來陪伴,不僅僅是情感上的支持,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過程,而這本書,就是一本極佳的引路人。
评分身為一位在學校擔任輔導老師的朋友,她收到這本書後,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她的看法。她說,在現今的教育體系裡,老師們每天面對各式各樣的孩子,而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最讓人感到無力的。過去,她也曾嘗試過許多方法,但效果總是不盡理想,有時候甚至會讓孩子更加退縮。這本書的出現,對她來說,就像是收到了「武林秘笈」一樣,讓她能夠更有系統、更專業地去理解和介入。 她特別提到,書中關於「環境介入」的部分,對她啟發很大。很多時候,我們都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卻忘了改變「外在環境」的重要性。例如,如何調整教室裡的座位安排、如何設計更友善的課堂互動、甚至是如何在團體活動中,讓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被接納。她認為,這本書不只是一本給家長的工具書,更是一本讓所有與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接觸的專業人士,都能夠提升敏感度和專業度的重要讀物。她的眼神裡充滿了感謝,彷彿找到了突破困境的關鍵。
评分哇,收到這本《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的書,真的有種像是抓到浮木的感覺!從小到大,我身邊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在熟悉的環境裡活潑開朗,但在人多的地方、陌生的場合,彷彿被按下了靜音鍵,一句話都說不出口。過去,我們大多只能用「害羞」、「內向」來形容,也常常誤以為是孩子「故意不說話」,有時還會被長輩責怪「沒大沒小」。直到這本書的出現,才讓我覺得,原來這不只是孩子的「個性問題」,而是一種需要理解和支持的「症狀」。 書裡的每個字句,都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們過去的困惑和無助。我特別喜歡它提到,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並非「不想說」,而是「無法說」,那種心理上的壓力、焦慮,是我們外人很難體會的。以前,我總以為只要多鼓勵、多引導,孩子就會開口,但現在我懂了,關鍵在於「耐心」和「創造安全感」。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具體的策略,像是如何在家中練習、如何與老師溝通、甚至是如何運用非語言的方式來表達,這些都太實用了!它讓我覺得,原來我們不孤單,有專業的知識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真的給了我很大的「重新認識」的機會。過去,我對於「選擇性緘默症」的理解,可能僅止於媒體報導或道聽塗說,總覺得那是一種比較少見、比較極端的狀況。但閱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種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普遍許多,而且它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有不同的程度和表現形式。 書中詳細地分析了選擇性緘默症的成因、診斷標準,以及最重要的——各種不同的應對方式。它讓我了解到,這並非一個簡單的「個性問題」,而是涉及了心理、生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並沒有用一種「疾病」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孩子,而是強調他們的「優勢」和「潛力」,並且教導我們如何去發掘和培養。這讓我重新思考,我們應該如何以更包容、更同理的態度,來陪伴這些孩子成長,讓他們能夠在一個安全、支持的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