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完整的教育政策合法化架构与理论分析模式
整理比较各国教育政策合法化过程
汇集近几年来国内教育政策合法化的研究成果
本书的内涵採取理论与实务并重,在理论方面,以教育政策合法化为核心概念,根据政策合法化相关文献之探讨,建构较完整的教育政策合法化分析架构与理论模式;在实务方面,举例三个「师资培育法合法化过程」、「地方教育政策立法过程及其相关因素」、「国民小学校长教育法规素养需求与实施策略」实例来验证理论。
特色之一是每章之末撰写小结,并在附录汇整「教育政策合法化相关研究博硕士论文」与「阅读延伸──教育政策合法化相关书籍内容与特色分析」,有助于读者掌握本书重点,了解国内教育政策合法化的研究发展情形,以及扩展阅读的范围与深度。
本书架构清晰、文字流畅简洁、资料新颖,对教育实务工作者、教师进修、修习教育法规或教育法学者,是一本具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法学专书。
作者简介
颜国樑
现职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教育与学习科技系教授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一年
经历
□台北县明志、莒光国小教师
□台湾省国教研习会辅导员兼秘书
□教育部秘书、组主任
□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助理教授兼校长特别助理、副教授兼课务组长、教授兼评鑑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系主任
□中华民国教育行政学会理事、监事
□中华民国学校行政学会理事
□桃园县、苗栗县教育审议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教师专业发展评鑑辅导委员
□师资培育中心评鑑委员
□高中职、县市国中小校务评鑑委员
□高中职、国中小校长遴选委员
□教育政策论坛编辑委员
□香港教育学院小班教学中心国际顾问
□新竹市政府顾问
□国科会101年度科学与技术人员国外研究奖助赴美国研究
考试
□教育行政高考及格
专长
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行政、学校行政、教育评鑑、教育政治学
主要着作
□教育政策执行与理论(师大书苑,1997)
□教育行政(吴清基、陈美玉、杨振昇、颜国樑合着,五南,2001)
□教育法规(2010,丽文)
第一章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政策与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关系与区别
第三节 政策制定过程与教育政策合法化过程的界定
第四节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功能与限制
第二章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特性与原则
第一节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特性
第二节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原则
第三章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环境影响因素
第一节 政治因素
第二节 经济因素
第三节 社会因素
第四节 文化因素
第五节 教育因素
第四章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参与者影响因素与策略
第一节 行政机关因素
第二节 利益团体因素
第三节 政党因素
第四节 立法机关因素
第五节 学术团体因素
第六节 大众传播媒体因素
第七节 利害关系人因素
第五章 世界主要国家及我国教育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第一节 我国教育政策合法化过程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教育政策合法化过程
第三节 世界主要国家与我国国会制度及运作比较分析
第六章 教育政策合法化相关研究与评述
第一节 国内外教育政策合法化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教育政策合法化研究的评述
第七章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模式
第一节 教育政策决策的模式
第二节 教育政策合法化模式建构
第八章 师资培育法合法化过程个案分析
第一节 师资培育法合法化过程与特色
第二节 师资培育法合法化过程的环境因素
第三节 师资培育法合法化过程的参与者因素
第九章 地方教育政策立法过程及其相关因素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文献探讨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四节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 国民小学校长教育法规素养需求与实施策略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文献探讨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五节 研究建议
第十一章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问题与展望
第一节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问题
第二节 教育政策合法化运作的展望
第三节 教育政策合法化研究的展望
附录一 教育政策合法化相关研究博硕士论文
附录二 延伸阅读─教育合法化相关书籍内容与特色分析
附录三 重要相关法规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中英文索引
序
教育政策合法化亦称为教育政策法制化,或称为教育政策立法。教育政策合法化是教育政策措施普及化的桥樑,亦是教育学术理论型塑为教育理想的途径。换言之,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政策,有赖制(订)定相关教育法规来达成。
在民主法治的社会中,政府的一切施为,都必须依法行事。因此,教育政策或活动都必须有教育法令作为实施的规范。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具体表征,影响政府教育的施政作为、资源分配,以及关乎教育品质的良窳。教育政策合法化在功能上可做为推动教育政策的依据、保障教育实施的品质、促进教育改革的成功、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以及维持组织的稳定、持续性与行事公正合理。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世界许多先进国家与我国均不遗余力的推动各项教育改革,使人民具备二十一世纪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而我国正处于民主法治社会,由于人们教育水准提高,加上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大幅增加地方的权限,地方行政单位自主性渐高,民众对教育政策参与的兴趣相对提高。再者,由于社会开放,人们价值呈现多元化,更彰显影响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复杂性。
所以在教育政策合法化过程中,除了教育行政机关的官员及直接影响对象外,其他立法机关、大众传播媒体、政党、利益团体、学术团体、利害关系人等,都可能对教育政策合法化的过程产生影响。此外,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品质与效率亦是大家所关心的议题。在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以及立法意识高涨的今日,探讨教育政策的合法化的过程,以及影响教育政策合法化过程的因素及其相关问题,以增进教育政策能够顺利推动,诚是一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教育政策合法化系属于「教育法学」研究的范围。国外英、美、法、德或日本等先进国家,在教育法学的研究上均有飞跃般进展。然而,反观国内的教育政策合法化研究,则尚在起步阶段,而有比较多的论着,也是近几年的事。随着社会的民主多元,立法院或地方议会的角色功能随着社会情势的变迁,愈来愈形重要。因为任何重大教育政策的推动,都需要法令的依据与预算编列的配合,故无法忽视其存在与影响。此外,随着《教育基本法》、《地方制度法》及《行政程序法》的实施,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的教育权限下放,所以地方与学校权限运作法制化的建立,是让教育组织能够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中央、地方教育政策合法化方面的研究,以及学校教育合法化的探讨有其必要与价值,值得我们加以重视与鼓励。
本书共分11章,内涵採取理论与实务并重,在理论方面,以教育政策合法化为核心概念,根据政策合法化相关文献之探讨,建构较完整的教育政策合法化分析架构与理论模式。在实务方面,选取「师资培育法合法化过程」、「地方教育政策立法过程及其相关因素」、「国民小学校长教育法规素养需求与实施策略」三个实例来验证理论。
在架构安排上,每章之末有该章的小结,给予读者在阅读能掌握整篇文章的要旨。此外,本书特色之一,在附录汇整「教育政策合法化相关研究博硕士论文」,让读者了解国内政策合法化的研究发展情形;以及「延伸阅读─教育政策合法化相关书籍内容与特色分析」,提供对教育政策合法化领域有兴趣的读者扩展阅读的范围与深度。
本书是个人在2002年撰写《教育法规》十年之后,另一本有关教育法学的专书。撰述本书的目的,期望给予读者对教育政策合法化的理论与实务有基本的认识,提升教育人员对教育法制的素养,以及重视教育政策合法化方面的研究等。本书从构思到撰写历经五年多,是结合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数项专案研究的成果。本书的完成,感谢吴清基老师对我研究的启发与鼓励;感谢撰写与研究本书期间,承蒙许多前辈的指导与勉励;感谢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历年来对于本人教育政策合法化议题的研究奖助。此外,谢谢丽文出版社蔡博文经理与黄丽珍主编的协助安排,以及黄上慈小姐的细心编辑与校对。本书的出版,仅在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同好在「教育法学」领域共襄盛举。疏漏之处,敬请不吝指教。
颜国樑 谨识
2014年1月
第一章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教育政策合法化的意义
■壹、政策的意义
政策(policy)一字来自希腊文、拉丁文及梵文。希腊文和梵文的语根polis(城、邦)加上pur(城)演变成拉丁字politia(邦),以后再演变成中古世纪的英文字policia,此字的意思是「公共事务的处理」(the conduct of public affairs)或政府的管理(the administration of
government),最后演变成今天所使用的policy一字(吴定,1998)。
以下列举数位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加以说明并归纳之。
Lasswell 和Kaplan(1970)认为政策是一种有目标、价值及实践的计画。
Jones(1984)认为政策乃是一种持久性的决定,对政策制定者及遵循者而言,其特征是行为的一贯性及重复性。
Starling(1988)认为政策是目标或目的之一般性陈述,而计画则是为达成政策目标的一种特定的方法,实施方案则是为达成计画目的之特定行动方法。
Anderson(1990)认为政策将行动者在处理问题或关切事项时,所採取具目的性的行动方案。
伍启元(1991)认为政策是行动或活动的指引、引导或指示。
林水波、张世贤(1991)认为政策是执行行动的指示,它是一个人、团体或政府在固定的环境中,所拟定的一个行动计画。
吴定(1998)认为政策指某项被接纳或提议去达成某一情况或目标的行动方案。它可同时适用于政府机关、私人企业机构及各种社会组织。就政府机关而言,政策的层次性最高,其次为计画(plan),再其次为方案(program),最后为行动(action)。
综合上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看法,政策的意义系指将某项政府机关、私人企业机构及社会组织之目标,拟定计画或方案,作为行动的指示或引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