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档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版)

教学档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教师发展
  • 教学档案
  • 专业发展
  • 教学反思
  • 行动研究
  • 教学改进
  • 教育研究
  • 课堂实践
  • 教师培训
  • 教育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乃参考美国加州教师授证委员会(California Commission on Teacher Credentialing)、加州教育厅(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及测验服务社(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在2001年所共同发展的「加州教师形成性评估及支持系统」(California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Support System for Teachers, CFASST),而提出的「计画、教学及省思 」三个阶段的专业成长历程,并据以建构一套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档案系统。有心专业成长的教师,可以善用本书,在教学历程中,建立有组织、有系统的教学历程档案。透过此一历程档案不但可以协助教师确认自己教学的优、缺点,增强自己的教学信心,而且可以找到自己需要成长的方向。

  本书之撰写主要为实习教师以及初任教师的导入辅导而写,亦即实习教师或者初任教师在教学历程中,可以善用「计画、教学、省思」的历程,在历程中逐一的为自己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班级经营计画与执行」、「教学观察与回馈」、「学习评量计画与执行」、「专业成长与省思」等方面,以更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历程,学习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唯这种「学为良师」的过程,并不侷限于实习老师或初任教师,现职教师亦可利用这样的成长历程,成为更优质的老师。

  本书除详实介绍建置档案的历程与方法之外,于再版时又提出教师在制作每一个活动历程的实作经验。更于附录刊载中学版评鑑规准与六个活动所需表格(国小版已刊在于书中),方便读者参考,亦可上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网站下载。(www.edubook.com.tw/tw/book.aspx?no=2005&bno=610)

学者推荐

  长久以来,张德锐教授全心奉献于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档案是他领导团队的另一重要成果。本书包含手册、实作及理论介绍,主要目的是希望提供现场教师能够更有效而经济的建构档案,并在需要时结合理论,做更深入的探讨。谨推荐此书给有志于专业成长的教师伙伴,让他助您一臂之力。--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署长 吴清山

  德锐老师一直是我学习成长之路的最佳典范。多年来,他带领着一批批教育伙伴们,投入各种专业成长的活动。他们不愿藏私,而欲将建立教学档案的各种要诀分享给所有的教育伙伴们。我非常欣喜看到这本书的诞生。

  本书以系统而结构的方式,介绍各种教学档案活动的原则与实施要领,同时提出一套教学规准作为教师专业成长自我检核的参考。不管你(妳)服务的学校类型或层级为何,都可借由这本书的引导,获致教学专业成长的利器。--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研究所教授兼图书馆馆长 张嘉育

  发展性教学档案是张德锐教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系统之一,它可以和发展性教学辅导系统、发展性教学行动系统互相配合,有效的协助教师专业成长。校长可据以应用于学校本位的教学领导,以同侪合作的方式,建构起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模式。--台北市士东国小校长  林玫伶

  教师专业是学生学习的最佳保障,也是教师尊严最大的支柱,更是各方对教师的高度期待。教学档案被证实系促进教师专业的有效方法,教育伙伴可以透过本书,对教学档案有清楚而整体的了解。使教师同仁能够基于本身的需要,建构自己的专业图像。--台北市怀生国小教师  郭媛玲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德锐


  美国奥勒冈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哲学博士
  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访问学者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访问学者
  前台北市立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鑑研究所教授
  天主教辅仁大学师资培育中心教授

李俊达

  台北市立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
  台北市丽山国小教师

蔡美锦

  台北市立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硕士
  台北市博嘉国小校长

陈辉诚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学士
  台北市丽山国小教师

林秀娟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学士
  台北市丽山国小教师

杨士贤

  台北市立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台北市健康国小校长

康心怡

  铭传大学教育学硕士
  前台北永安国小教师

黄柏翔

  台北市立大学国小师资班毕业
  台北市永安国小教师

卓美月

  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
  台北市蓬莱国小教师

邓玉芬

  国立台北大学数理教育研究所硕士
  台北市大桥国小教师

管淑华

  国立台北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
  前台北市公馆国小教师兼教务主任

高红瑛

  台北市立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
  前台北市立大学附设实验小学教师兼教务主任

邱馨仪

  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台北市日新国小校长

黄旭钧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台北市立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鑑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

高婉妃

  辅仁大学学校财团法人辅仁大学学士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英语师资班
  台北市文化国小教师

江启昱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
  台北市湖田国小校长

张淑娟

  台北市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
  前台北市立大学附设实验小学教师兼辅导主任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工作手册
绪论
活动设计一 认识自己认识环境
活动设计二 课程设计与实施
活动设计三 班级经营计画与执行
活动设计四 教学观察与回馈
活动设计五 学习评量计画与执行
活动设计六 专业成长与省思

第二部分 实作示例
实作示例一 教学魔法石
实作示例二

第三部分 理论介绍
第一章 教学档案的理论内涵及相关研究
第二章 教学省思的理论内涵及相关研究
第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内涵及相关研究

图书序言

再版序

  师资培育是一个专业化、长期化与复杂化的历程。在师资培育的三个阶段中,除了「职前培育」及「在职成长」这二个阶段,还有介于前述两阶段之间的「导入辅导」阶段,此一阶段对每位实习教师及初任教师的辅导与成长,担负起承先启后的功能,也是师资培育最关键的阶段。本书之撰写主要目的即为实习教师及初任教师的导入辅导而写。

  本书所呈现的教学档案内容与形式,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另一本专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实务与研究》主要有两大不同之处。第一,本书所採用的教学档案模式,系历程档案模式,而另一本书所採用的教学档案模式系结果档案模式。第二,本书强调教师要善用「计画」、「教学」及「省思」的历程,在前述三个历程中建立起课程设计、班级经营、教学观察、学习评量等方面的档案,另一本专书所採用的是「蒐集」、「选择」及「省思」三T模式。不过两书均能协助教师以更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方式,学习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惟这种「学为良师」的过程,并不侷限于实习老师或初任教师,现职教师亦可利用这样的历程,学习成为更卓越的教师。另要说明的是,本书与另一专书的主要研发者系属同一团队,是故在活动一: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即档案中基本资料的建构)有相同之处,以及其他活动内容及撰写方式也有少许部分雷同的地方。这些相同的地方,系为了便利同时使用二个系统的读者在建构与评鑑档案时,能有相互转换之效。

  本人从事师资培育的工作,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甚多,由于有许多的前辈与同道们,在师资培育导入辅导的理论与实务这条路上无怨无悔地开创与付出,让我们这一群工作伙伴,发展本档案系统时获得指引与学习,对于这些过去及现在的英雄们,我们深表感恩。

  本书第二版与初版的不同,除了对一些过时的资料作修正外,主要由康心怡、卓美月、高红瑛、李俊达、黄柏翔等女士先生对各个活动设计,提供一些实作经验,本人深表感谢,唯要特别感谢的是高红瑛老师无怨无悔的付出,为本书辛勤地校稿、联络、协调所有出版事宜,令吾人发自肺腑的感恩与敬佩。最后,对于高等教育出版公司允以再版,亦同表谢意。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唯有不断反思、学习、成长及记录,才能为自己教学的真与美,留下难以磨灭的足迹。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教学档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版)》,我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分享过其中一些章节的导读,感觉内容非常实在,特别是关于“教学反思”的部分,它不只是讲为什么要反思,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反思,而且是用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我记得分享里提到,作者强调了反思的层次性,从对教学过程的描述性反思,到解释性反思,再到批判性反思,这样层层递进,能帮助老师真正找出教学中的症结所在,并找到改进的方法。这本书的理论基础也相当扎实,引用了不少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但写出来又不显得枯燥,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印证理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我还记得它好像还提到了如何收集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这对于教师在职称评定或者教学成果展示时非常有帮助。考虑到是二版,肯定会涵盖一些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例如线上教学、混合式学习等在疫情期间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挑战,能从书中找到相关的指导会非常有价值。

评分

当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书名“教学档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一直觉得,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专业成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次次的培训或者听课上,更应该有一个自我沉淀和积累的过程。这本书好像就很契合这一点,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而是非常聚焦于“教学档案”这个具体载体,来探讨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我记得书中可能详细阐述了教学档案的构成要素,例如教案、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作品、教学评估报告等等,并且会指导你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呈现这些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教学档案作为一种“过程性”的记录,能够帮助教师追踪自己的教学历程,发现成长轨迹,也为与同事、领导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二版,我期待它能更紧密地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脉动,比如在教师评价、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教学档案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模板或者工具,方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用。

评分

坦白说,我不是那种会把所有教育理论都读得滚瓜烂熟的老师,我更看重的是那些能够在我教学实践中切实帮助到我的内容。《教学档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版)》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本“实操性”很强的书。我记得在之前翻阅时,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教学档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写”教学档案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写出有价值的教学反思,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今天学生很配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果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它好像还提到了如何利用教学档案进行自我评估和持续改进,甚至是如何将教学档案应用到团队合作中,共同提升教学质量。二版,我猜测一定会有更多关于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构建和管理教学档案的内容,毕竟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推行信息化教学,这部分的指导会非常及时和重要。

评分

这本书我之前在书店里翻过,那本封面我记得是淡蓝色系的,当时觉得内容还蛮扎实的,尤其是在讨论“教学档案”这个概念时,它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将教学档案真正变成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工具。我记得书中举了不少实际案例,有些是来自国内外的优秀教师,他们的档案不仅仅是论文、教案的堆砌,而是包含了反思、心得、教学创新以及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的点滴记录。这点对我很有启发,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的教学反思可能比较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系统性。这本书好像也强调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何根据自身需求来构建和使用教学档案,比如新进老师可能侧重于基本功的夯实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而资深教师则可能更关注教学理念的深化和学术研究的引领。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框架,让“教学档案”这个概念变得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落地操作的。这本书的二版,我猜想应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更新和补充,尤其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肯定会加入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

评分

我是一名对教师专业发展充满好奇和渴望的老师,在众多教育类书籍中,《教学档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版)》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做档案”的书,更像是一本“如何成长”的指南。我记得它非常强调教学档案的“主体性”,即档案是为教师自身服务的,是记录教师思考、实践、反思和成长的痕迹。书中可能深入探讨了教学档案如何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它可能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撰写有深度、有见地的反思性文字的指导,让枯燥的记录变成宝贵的成长财富。考虑到是二版,我相信它一定更新了许多与当前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比如关于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在教学档案中的呈现方式,以及如何在跨学科教学背景下构建档案等等。我非常期待能通过这本书,更有效地梳理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路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