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于坊间出版有关行动研究的专书,大多偏重理论的阐述,缺少实作过程的指导,因此本研究小组遂研发了一本教学行动研究实务手册做为全书的主要内涵。具体而言,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研究历程完整、清晰:本书依据Lewin的行动研究螺旋式模式,发展出「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拟定与实施行动计画」、「选择方法与分析资料」、「结论与省思」等五个阶段。
二、以学习单引导进行研究:本书所设计的活动表格,希冀将行动研究过程步骤化、具体化,并提供研究实例,让研究者透过明确步骤,按部就班的完成各阶段的活动表格,也同时将行动研究有系统的完成构思、实施、资料的搜集、分析、结论与省思等研究过程。
三、理论与实务兼具:除实务手册外,本书亦提供教学行动研究的相关概念、教学行动研究的模式与历程以及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的理论论述。
学者推荐
本书介绍教学行动研究,内容清晰、工具实用,可用于职前师资培育相关课程,对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亦有良好效果。--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署长 吴清山
本书鼓励教师突破传统的保守文化,觉察自己教学上的困境,经过假定与验证,逐渐融会贯通而建立起自己成熟的实践智慧。本书帮助教师在「教中思」,检视本身的教学行为,有系统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老师真正成为教学专业上自主的参与者与建构者。本书由张德锐教授研究团队研发,以简明清晰的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协助教师熟悉行动研究的观念与做法,非常值得中小学教师参考。--台北市立大学学习与媒体设计学系教授兼主任 张芬芬
行动研究提供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弹性,能兼顾专业绩效与个人需求,对于学校专业文化的形成自有其重要意义。本书有步骤的介绍行动研究历程,对于不了解行动研究的老师,能够提供实质协助,凡有意提升校内研究风气、培养学习型文化的校长或主任,均可鼓励教师参考本书。--心北市私立裕德双语中小学校长 黄三吉
在没有接触行动研究之前,总觉得做研究不容易,但是做过之后,发现行动研究对于自己的教学帮助很大,只是因摸索尝试花了不少时间。如果能有一本书,带着伙伴逐步去做,一定可以减少时间与精神上的消耗,达到最佳效果。本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希望提供老师具体有效的引导与协助。做为一位行动研究参予者与实际工作者,特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让它陪着您一起专业成长。--前台北市立永安国小教师 康心怡
作者简介
张德锐
美国奥勒冈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哲学博士
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访问学者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访问学者
前台北市立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鑑研究所教授
天主教辅仁大学师资培育中心教授
简贤昌
台北市立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
新北市自强国小教师
高红瑛
台北市立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
前台北市立大学附设实验小学教务主任
丁一顾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
台北市立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鑑研究所副教授兼总务长总务长
李建民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应用语文研究所硕士
台北市文化国小辅导主任
李俊达
台北市立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博士
台北市丽山国小教师
林芳如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硕士
台北市忠孝国小校长
高敏丽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所硕士
前台北市文化国小辅导主任
张淑娟
台北市立大学课程与教育研究所硕士
前台北市立大学附设实验小学教师兼辅导主任
邹小兰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助理教授
蔡美锦
台北市立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
台北市博嘉国小校长
第一部分 实务手册
绪论
阶段一、发现问题
阶段二、诊断问题
阶段三、拟定与实施行动计画
阶段四、选择方法与分析资料
阶段五、结论与省思
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第二部分 实作示例
示例一、悦读越快乐——经营班级文化以提升儿童阅读兴趣之行动研究
示例二、以「关怀课程」轻叩品德教育之门
第三部分 理论介绍
第一章 教学行动研究相关概念
第二章 教学行动研究模式与历程
第三章 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再版序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利器之一。在中小学现场里,我们看到非常多的老师,会善用行动研究,一方面解决教学问题,另方面做为解决问题后,自我更新实务经验的依据,为自己建构更扎实、更广濶的教学实务智慧。换言之,教学实务智慧的累积与更新是可以透过行动研究来达成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行动研究可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利器,但是许多的中小学老师向我们反应说,实施行动研究有二个难题待解决:一是工作忙碌,无暇进行行动研究,二是行动研究会不会很难,像写学位论文一样。做为有心协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力量帮助老师解决第一个问题,但是我们有心透过一系列工作表单或学习单的形式,并辅以行动研究的实例,以按部就班的方式,帮助老师解决第二个问题,让有心的老师可以有效地进行行动研究。惟我们要声明的是,本书中所提供的表单祗是一种参考、一种系统化的架构,读者可以自行依自己的需求,加以简化或修正之,或以文字化、图像化等方式来表达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之,系统化及弹性化是我们发展本行动研究系统所要遵循的二个原则。
本人一路从事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有许多的前辈与同道们,在行动研究的理论与实务这一条路上无怨无悔地开路与付出,我们这一群工作伙伴,才有发展本系统的指引或明灯,对于这些有名及无名的英雄,我们深表感激。
本书第二版与初版的不同,除了对一些过时的资料作修正外,主要由简贤昌先生对行动研究的各个阶段,提供一些适切的实作经验,本人深表感谢,惟要特别感谢的是高红瑛老师无私的付出,为本书辛勤地校稿、联络、协调所有出版事宜,令吾人发自肺腑的感恩与敬佩。最后,对于高等教育出版公司允以再版,亦同表谢意。
人生以「薪尽火传」为善的理想,而唯有「行动」才能让「薪火相传」成为事实。
谨志
2013年8月
于天主教辅仁大学师资培育中心
最近在逛書局,偶然看到這本《教學行動研究:實用手冊與理論介紹(二版)》。我的孩子還小,我目前是全職媽媽,但偶爾會在家裡幫忙親戚朋友教導小朋友一些才藝,例如鋼琴和繪畫。我發現,即使是教這些比較輕鬆的才藝,有時候也會遇到孩子學習瓶頸的問題,或是不同孩子的學習進度差異很大。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能用一種更科學、更有系統的方式來優化我的教學方法,那該有多好?這本書聽起來就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機會。我特別好奇,它在「實用手冊」的部分,會不會有一些適合我們這種非正規教學者,能夠快速上手的方法?例如,如何觀察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變化,以及如何記錄他們在練習中的錯誤類型,然後再根據這些觀察來調整我的教學內容。
评分最近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教學行動研究:實用手冊與理論介紹(二版)》,一拿到手就覺得挺紮實的。我本身是在國中教書,常常覺得理論跟實際操作有段距離,每次看到學術上講的那些研究方法,都覺得遙不可及,不知道該如何應用在自己的班級裡。這本書的標題就直接點出了我的痛點,加上是「實用手冊」跟「理論介紹」並陳,感覺有機會讓我這個非研究背景的老師也能看得懂,並且學以致用。 我一直對「行動研究」這個概念很感興趣,但過去接觸到的資料都比較零散,有些強調方法論的嚴謹,有些則偏向案例分享,總覺得缺了一塊系統性的說明。這本二版手冊,不知道有沒有針對這個問題做更新,希望能更清晰地解釋行動研究的整個流程,從問題的確立、資料的蒐集、分析,到最後的成果呈現,有沒有更具體的步驟指引?畢竟我們教學現場的時間有限,如果能有明確的框架,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進行研究,那真的會大大提升我們投入行動研究的意願。
评分這本《教學行動研究:實用手冊與理論介紹(二版)》,聽起來很適合我這種在第一線打滾多年的老師。我們在教學現場累積了很多經驗,有時候會發現一些問題,想去解決,但總覺得缺乏系統性的方法。我一直很想了解,如何在教學中融入研究的精神,讓我們的教學不是憑感覺,而是有數據、有分析的基礎。 我對「理論介紹」的部分也抱有期待,希望它能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行動研究背後的理論基礎。有時候,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比單純的「怎麼做」更能讓我們理解研究的意義,也更容易說服學校裡的同事一起加入。如果它能連結到一些教育心理學、課程發展等相關理論,那就能更幫助我們從學術的角度,重新檢視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而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评分說實話,身為一個前線教師,我們最需要的往往是能直接解決教學困境的工具。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想要改善班上學生上課專注度的問題,這本書能不能給我一些實際操作上的啟發?例如,它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觀察技巧,讓我們知道該如何系統性地記錄學生的行為?或者,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它會不會有不同類型的研究設計範例,讓我們可以模仿學習?尤其現在少子化,班級人數變少,但學生的特質卻越來越多元,要找到一個適合全班的教學策略,真的需要一些科學的方法來輔助。 我很期待這本書在「實用手冊」的部分,能有多一點「怎麼做」的細節。像是一些問卷設計的技巧,或是如何進行有效的訪談,甚至是一些簡單的數據分析方法,有沒有可以用Excel就完成的?畢竟我們不是統計學家,太複雜的分析工具我們可能也學不來。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開箱即用」的範本,或是可供參考的範例,那我們這些小小的教學行動研究,就能更有品質,也更容易看到成效。
评分我是一位退休的國小老師,雖然已經離開教職,但對教育的關心從未減退。這幾年常聽說學校裡在推動「教學行動研究」,雖然離我的年代有點距離,但聽起來是很紮實的進修方向。我很好奇,這本二版的手冊,在內容上跟過去的行動研究書籍相比,是否有什麼新的發展或觀點?例如,在資訊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它有沒有提到如何利用數位工具來輔助教學行動研究? 我特別想知道,這本書在「理論介紹」的部分,會不會深入探討不同行動研究方法的優缺點?例如,有些研究可能著重於質化分析,有些則強調量化數據。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研究者來說,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研究目的的方法,是一個很大的學問。如果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比較和指導,那對我們選擇研究途徑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