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正確的理解,是帶領公司走齣迷霧的關鍵。
關於企業經營上的種種疑問,例如:什麼産品最好賣?顧客最願意接受的價格為何?Google眼鏡的預期銷量……幾乎都可以仰賴大數據來預測和解讀,這項新興科技,卻讓我們逐漸與消費者真實生活中豐富多彩、但不能量化的訊息隔絕。若將思考的工作轉嫁給大數據,不關心消費者的內心感受,我們很容易失去對自己公司及産業的想像力和直覺,誤判市場需求的演變。
大傢普遍認為,消費者都是理性的決策者,可以依據個人偏好,做齣最佳判斷。企業隻要透過問捲調查、焦點團體,問對問題,分析對資料,就能瞭解消費者真正的行為。
真是這樣嗎?
兩位研究人類行為的專傢,在本書不僅釐清這些假設引導企業犯錯的可能性,更提齣人文科學的方法,透過對「使用現象」的描述,細微觀察消費者使用産品或服務時的情境與感受,纔能看清消費需求變化的脈絡。
因此,三星不再思考「如何賣齣更多電視」,而是瞭解「電視擺在傢中會産生什麼樣的現象」,因而發現,在消費者眼中,電視機不是電子産品,而是傢俱。樂高的研究人員花時間觀察孩子怎麼玩積木,理解孩子玩耍的目的與體驗,纔意會齣樂高積木的核心價值。
英特爾、愛迪達、康樂保(Coloplast)等企業也運用人文科學的方法,有效解決各種問題,包括:為公司尋找新的發展方嚮、驅動成長、改善銷售模式、瞭解組織的真實文化,在新市場找到立足點等。
樂高執行長更指齣,當企業依復雜的人類行為來製定策略,將可創造驚人的影響力與價值,在充滿變數的環境中,找齣一條新路。
名人推薦 盡管現代計算機擁有強大的分析能力,若全盤仰賴大數據代替我們思考,透過細緻觀察來認識世界的能力就會開始退化。有時,我們隻能憑藉認真而耐心的親身觀察,靜下心來深入思考「厚數據」,纔能把問題解決。──《華爾街日報》
成堆的報錶、市場分析和海量資料遮蔽瞭我們的雙眼,使我們忽略瞭公司的産品或服務賴以存續的使用者經驗。本書作者讓我們看見,大談經營智慧的喧囂聲往往掩蓋瞭所有事物的核心──人類的經驗。當某些企業願意停下腳步,深入瞭解人類的經驗,就能經曆起死迴生的逆轉勝。許多全球數一數二的大企業都是最佳見證人。錯過麥茲伯格與拉斯穆森提齣的真知灼見,你必定抱憾終身。──《睏難的對談》(Difficult Conversations)共同作者 漢(Sheila Heen)
本書作者把企業主管知道情況不太對勁,但又說不齣個所以然的混沌經驗,比喻成走進一團迷霧。麥茲伯格與拉斯穆森嚮企業建議的對策是,用「使用者意會」這個源自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和民族誌)的非綫性思考方法,透過判斷力與直覺找齣答案。
麥茲伯格與拉斯穆森先提齣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許多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掌握瞭所有的資訊;未來的世界和現在沒有兩樣;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所做的假設,都是客觀而且毫無偏見的。然後指齣這些假設的謬誤,並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方法。
以樂高公司為例,它在2000年初期麵臨銷售下滑的睏境,在新任執行長的帶領下,樂高透過新的思維,重新看見遊戲對兒童的意義。愛迪達也運用使用者意會,發現公司的核心訴求不再是職業運動員,而是想要擁有更健康、更美好生活的所有人。本書提齣瞭極有說服力的論點,極具參考價值。──《書單》(Booklist) 雅各布斯(Barbara Jacobs)
本書展現瞭一個事實:當企業以人類行為的復雜性為依據來製訂策略,將可創造驚人的影響力與價值。任何一位領導者若想要在艱睏而且充滿變數的環境中,帶領公司走齣一條自己的康莊大道,大步邁嚮未來,必讀本書。──樂高執行長兼總裁 納斯托普(Jorgen Vig Kundstorp)
麥茲伯格與拉斯穆森提齣瞭一個嶄新的觀點,透過人文科學的思維來麵對企業所麵臨的挑戰。作者藉助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為我們找到瞭新的導航工具,這個工具將可以帶領我們穿越日益復雜的世界。本書非常值得一讀,我極力推薦。──杜剋企業訓練中心(Duke Corporate Education)執行長 坎寜(Michael Canning)
本書從批判的角度指齣,當我們拋棄與生俱來的直覺式理解,選擇抽象的技術性操弄,必須付齣多麼慘痛的代價。當企業的存續需要仰賴對顧客的經驗、想法與生活做齣迅速迴應時,代價尤其慘重。麥茲伯格與拉斯穆森幫助我們意識到,普遍存在於企業界的慣性思維,阻礙瞭我們發揮真正的想像力並看見做為一個人的意義。──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哲學係教授 卡曼(Taylor Carman)
本書提供不少實用而值得深思的觀點,對於二十世紀社會理論傢的概述與其觀點的可能應用,是一個很好的入門。──《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