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研究方法

图解研究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研究方法
  • 图书
  • 学术
  • 学习
  • 指南
  • 图解
  • 科学研究
  • 数据分析
  • 文献综述
  • 实验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ㄧ单元一概念,迅速掌握研究方法的精华与内涵。
※量化与质性研究并重,建立扎实的研究基础。
※平易近人,清晰易懂。目标导向,循序渐进。
※图文并茂.容易理解.快速吸收。


  研究方法近年来被应用得愈来愈广泛。例如︰广告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调查法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利用实验法来了解广告的效果。政府机构或民间团体利用调查法来了解民意、预估选情。学术研究者利用质性研究来深入了解企业问题,进而提出富有创意的命题等。本书融合美国畅销教科书的精华,以及作者多年教学研究与实务经验撰写而成,是大专院校「研究方法」或「行销研究」的优良教材。
探寻数据背后的逻辑:非《图解研究方法》主题图书简介 书名:宏观经济的脉动:全球金融周期与结构性变革 引言:驾驭时代变迁的罗盘 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全球化时代,经济的潮起潮落牵动着每一个企业和个人的命运。传统的经济分析范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单一的国内数据分析已难以描摹全貌。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审视全球经济复杂性的全新视角,聚焦于那些驱动全球资本流动、重塑产业格局的宏观力量——全球金融周期(Global Financial Cycles, GFCs)与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经济指标,而是深入剖析这些周期性波动背后的内在传导机制,以及技术、人口结构和地缘政治如何共同塑造着未来的经济版图。 第一部分:全球金融周期的全景扫描 全球金融周期是理解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关键钥匙。它描述了全球信贷扩张与紧缩的同步波动,以及这种波动如何通过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到不同经济体的资产价格、投资决策和货币政策空间。 第一章:GFCs的起源与定义 本章首先界定了全球金融周期的核心概念,区别于传统的国内商业周期。我们追溯了GFCs的历史脉络,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第一次显著周期,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低利率常态”周期。我们将重点探讨驱动周期的核心要素:全球储蓄过剩、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以及风险偏好的集体转变。通过对历史数据的严谨梳理,本书提供了一套量化GFCs强度的指标体系,使读者能够实时评估当前所处的周期位置——是扩张期、峰值还是紧缩期。 第二章:传导机制的精妙:资本流动与溢出效应 金融周期的力量主要通过跨境资本流动实现。本章详细拆解了资本流动的四大路径:直接投资(FDI)、证券投资(组合投资)、银行信贷和证券化产品。我们特别关注“溢出效应”(Spillovers)的非对称性。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如美联储)的政策转向,其对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的影响强度和时间滞后性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当美联储加息时,新兴市场面临的不仅仅是融资成本上升,还可能触发资本外逃和本币贬值的连锁反应。本书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量化了不同经济体对GFCs波动的敏感度(即“易感性指数”)。 第三章:金融脆弱性与系统性风险 金融周期的高峰往往伴随着金融脆弱性的积累。本章侧重于识别和衡量这些风险。我们探讨了“借贷繁荣”如何导致债务杠杆的过度积累,尤其是在非银行金融部门(影子银行)。通过分析企业、家庭和政府部门的宏观审慎指标,本书揭示了周期顶部往往隐藏的“黑天鹅”事件的温床。案例分析部分选取了亚洲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阐明了当国内金融失衡与全球金融紧缩相遇时,系统性风险是如何被引爆的。 第二部分:重塑未来的结构性力量 如果说金融周期是经济的“呼吸”,那么结构性变革则是经济的“骨架重塑”。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目光投向那些长期且不可逆转的力量,它们正在深刻地改变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全球价值链的布局。 第四章:技术革命与生产率的悖论 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但全球生产率增长却显得疲软,形成了著名的“生产率悖论”。本章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自动化技术对劳动力市场、产业集中度和要素报酬分配的影响。我们超越了传统的劳动生产率概念,探讨了“数字资本”的衡量标准,以及技术进步如何加剧了“赢家通吃”的市场结构。本书提出了对未来生产率增长路径的审慎预测,并讨论了各国在技术采纳速度上的差异如何拉大全球经济的差距。 第五章:人口红利消退与老龄化冲击 人口结构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基石。本书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人口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重点关注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抚养比的上升以及“银发经济”的兴起。我们量化了老龄化对储蓄率、消费模式、医疗和养老金体系带来的财政压力。不同于简单的描述,本章着重分析了移民政策、延迟退休改革和自动化替代在缓解或加剧老龄化冲击中的作用,并探讨了“长寿红利”的潜在实现路径。 第六章:地缘政治重构与价值链的“去风险化”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地缘政治冲突正加速全球供应链的重组。本章分析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经济逻辑。我们探讨了国家安全考量如何凌驾于纯粹的效率考量之上,导致全球价值链从“最小成本”导向转向“最可靠/最安全”导向。通过分析关键矿产、半导体和生物技术等战略产业的布局变化,本书描绘了未来区域化、碎片化的贸易与投资格局,并评估了这种重构对全球通胀和经济效率的长期成本。 第三部分:政策应对与跨周期管理 面对周期性波动与结构性挑战的交织,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精妙的工具箱。 第七章:货币政策的“新常态”挑战 在全球低通胀预期被打破后,现代央行面临着独特的挑战。本章重新审视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边界。我们讨论了零利率下限(ZLB)后的非常规工具(如量化宽松、负利率)的长期副作用,以及如何将宏观审慎工具与传统货币工具有效结合,以应对金融稳定风险而不牺牲通胀目标。重点分析了央行在应对气候变化等结构性风险时所扮演的潜在角色。 第八章:财政政策的结构性调控 在结构性变革加速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必须从短期的需求管理转向长期的供给侧优化。本书强调了公共投资在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提升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乘数效应。我们分析了代际公平问题,即当前赤字扩张如何转嫁给未来世代,并提出了基于“绿色投资”和“数字基建”的财政整顿框架,以实现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经济结构升级。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宏观经济的脉动》提供了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旨在帮助决策者、投资者和经济学者超越日常噪音,把握全球经济演进的根本动力。理解全球金融周期提供了短期预警能力,而洞察结构性变革则指明了长期发展的方向。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赋予读者一种更具前瞻性和韧性的经济思维模式,以应对一个充满变革与复杂性的新时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荣泰生


  学历
  大同工学院事业经营硕士
  美国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企业管理硕士
  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学博士

  经历
  辅仁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系、管理学研究所副教授
  辅仁妇女大学、推广部硕士学分班讲座
  政治大学企管系兼任讲师
  哈佛企管顾问公司顾问
  华得广告公司顾问
  士林纺织公司顾问

  着作
  图解研究方法
  SPSS与研究方法
  Amos与研究方法
  Excel与研究方法
  企业研究方法
  网路行销
  企业管理
  管理学
  行销管理学
  资料处理
  广告策略
  行销研究
  消费者行为
  计算机概论
  企业管理概论问题解答
  现代行销管理
  计算机概论—实习教材

图书目录

第1篇   企业研究的基本观念

第1章   绪论                
Unit 1-1 研究定义与类型
Unit 1-2 研究方式与目的
Unit 1-3 社会科学的重要哲学观念
Unit 1-4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Unit 1-5 获得知识的来源
Unit 1-6 推理──演绎与归纳
Unit 1-7 经典研究
Unit 1-8 研究的道德议题

第2章   研究程序
Unit 2-1 高品质研究
Unit 2-2 研究程序
Unit 2-3 研究问题的界定
Unit 2-4 研究背景、动机与目的,以及文献探讨
Unit 2-5 观念架构及研究假说
Unit 2-6 研究设计
Unit 2-7 研究设计的6W之一
Unit 2-8 研究设计的6W之二
Unit 2-9 资料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之一
Unit 2-10 资料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之二

第3章   研究计画书
Unit 3-1 意义与目的
Unit 3-2 研究计画的赞助者、研究步骤与类型
Unit 3-3 结构内容之一
Unit 3-4 结构内容之二
Unit 3-5 结构内容之三

第2篇   研究设计

第4章   测量                                                    
Unit 4-1 基本观念
Unit 4-2 测量程序
Unit 4-3 测量尺度
Unit 4-4 良好测量工具的特性
Unit 4-5 信度测量
Unit 4-6 效度测量
Unit 4-7 测量工具的实用性考虑与误差
Unit 4-8 测量工具的发展

第5章   量表
Unit 5-1 选择量表的考虑因素
Unit 5-2 常用的量表之一
Unit 5-3 常用的量表之二
Unit 5-4 常用的量表之三
Unit 5-5 常用的量表之四
Unit 5-6 评等量表的问题
Unit 5-7 态度量表

第6章   抽样计画
Unit 6-1 了解抽样
Unit 6-2 抽样程序之一
Unit 6-3 抽样程序之二
Unit 6-4 抽样程序之三
Unit 6-5 样本大小的决定
Unit 6-6 平均数、比率的样本统计量分配
Unit 6-7 信赖区间之一
Unit 6-8 信赖区间之二
Unit 6-9 决定样本大小的公式与应用
Unit 6-10 有限母体之下的样本大小决定之一
Unit 6-11 有限母体之下的样本大小决定之二
Unit 6-12 非机率抽样的样本大小决定

第3篇 资料蒐集与分析方法

第7章   次级资料
Unit 7-1 次级资料的优缺点
Unit 7-2 次级资料的类型与电脑化资料查询之一
Unit 7-3 次级资料的类型与电脑化资料查询之二
Unit 7-4 利用搜寻引擎
附录7-1 美国提供次级资料的主要来源

第8章   调查研究
Unit 8-1 了解调查研究
Unit 8-2 访谈类别
Unit 8-3 调查类型之一
Unit 8-4 调查类型之二
Unit 8-5 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Unit 8-6 网路调查

第9章   调查工具                                                          
Unit 9-1 基本观念
Unit 9-2 问卷的类型
Unit 9-3 问卷的分类
Unit 9-4 问卷发展之一
Unit 9-5 问卷发展之二
附录9-1 网路调查问卷设计

第10章 实验研究
Unit 10-1 实验的本质之一
Unit 10-2 实验的本质之二
Unit 10-3 实验环境
Unit 10-4 实验设计之一
Unit 10-5 实验设计之二
Unit 10-6 经典实验研究

第4篇 质性研究方法

第11章 观察研究
Unit 11-1 了解观察研究
Unit 11-2 观察研究的类型
Unit 11-3 间接观察
Unit 11-4 经典的观察研究之一
Unit 11-5 经典的观察研究之二
Unit 11-6 经典的观察研究之三

第12 章   质性研究
Unit 12-1 了解质性研究
Unit 12-2 个案研究之一
Unit 12-3   个案研究之二
Unit 12-4   民族图志研究
Unit 12-5   扎根理论研究
Unit 12-6 焦点团体研究
Unit 12-7 行动研究
Unit 12-8 质性资料分析之一──内容分析法
Unit 12-9 质性资料分析之二──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

图书序言

自序

  研究方法是针对企业环境、策略、组织内部结构,以及企业的利益关系者 (如员工、消费者)所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报导、描述、解释或预测某些现象。研究者可能是企业内部人士,也可能是委外的专业研究机构,也可能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或学生。不论由谁主持研究,研究者都必须先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在学术上的专题研究随着研究者、研究要求的不同,又可分为「大三专题研究」、硕士论文研究、博士论文研究。不论何种层次的学术研究,研究者都必须了解研究方法,并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

  研究方法被企业广为应用

  企业研究是「解决问题」导向的。这些问题可说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它们包括了某些非常特定的问题,例如,何以消费者对于公司的产品偏好改变了;何以降价看不到立即而明显的销售效果;分群的潜在顾客对产品的态度何以没有显着性差异;何以财物诱因无法激励部属。

  近年来,企业研究方法被应用得愈来愈广泛,例如广告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调查法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利用实验法来了解广告的效果,政府机构或民间团体利用调查法来了解民意、预估选情。学术研究者利用质性研究来深入了解企业问题,进而提出富有创意的命题等。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将介绍企业研究的基本观念,包括绪论、研究程序、研究计画书。第二篇说明研究设计的有关课题,包括测量、量表、抽样计画(包括抽样程序、样本大小的决定)。第三篇说明资料蒐集与分析方法,包括次级资料、调查研究、调查工具、实验研究。第四篇说明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质性研究。
本书的撰写,秉持了以下的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本书特色:

  (一)平易近人,清晰易懂:以平实的文字、丰富的企业管理例子来说明原本是艰涩难懂的观念及理论,让读者很容易了解。

  (二)目标导向,循序渐进:根据笔者指导研究生及大学生撰写论文、专题研究的多年经验,笔者充分了解读者所需要的是什么、所欠缺的是什么。同时,本书的呈现次序是依循研究程序 (research process),也就是要完成一个高品质研究所应有的各阶段,以便于读者做有系统的了解。

  (三)科技导向,掌握新潮:新科技的层出不穷,使我们提升了研究品质,加快了研究的脚步。本书充分的掌握了新科技所带来的好处,例如我们将介绍以CD-ROM查询有关的次级资料;透过国际网际网路 (Internet) 来检索有关资料;利用适当的软体来分析量化或质性资料。本书也说明了如何以网路问卷的方式来蒐集初级资料,以提升资料蒐集的效能与效率。

  (四)量化与质性研究并重:本书虽以量化研究为主,但对于质性研究亦有相当着墨。不论进行量化研究或质性研究,均可从本书获得清楚的观念,建立扎实的研究基础。

  欢迎捡芝麻

  本书融合了美国畅销教科书的观念精华,并辅之以笔者多年在教学研究及实务上的经验撰写而成。本书可作为大学及专科学校「行销研究」、「研究方法」的教科书,以及「行销管理学」、「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策略管理学」(企业政策学) 的参考书。在企业的管理者、负责行销研究的人员,以及广告公司的企划、研究人员,亦将发现这是一本奠定有关理论观念、充实实务知识的书。

  本书得以完成,辅仁大学金融与国际企业系、管理学研究所良好的教学及研究环境使笔者获益匪浅。笔者在波士顿大学与政治大学的师友,在观念的启发及知识的传授方面更是功不可没。父母的养育之恩及家人的支持是笔者由衷感谢的。

  最后(但不是最少),笔者要感谢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本书的撰写虽怀着戒慎恐惧的心态,力求严谨,在理论观念的解说上,力求清晰及「口语化」,然而「吃烧饼哪有不掉芝麻粒的」,各位,欢迎捡芝麻!

荣泰生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买过不少关于研究方法的书,但很多都是厚厚的,全是理论,看得我头晕脑胀,最后也只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么回事”的程度,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摸不着头脑。这本《图解研究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它真的是把“图解”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比如,书中对于研究设计的不同类型,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都配有非常清晰的流程图,让你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而且,它在讲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时,比如信度、效度,也是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比喻来解释,让你更容易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讲到如何避免研究中的一些常见偏误时,用了一些漫画式的图解,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而且非常有趣,让人能记住。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复杂的知识点拆解开来,让你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我感觉自己以前花在那些“天书”上的时间,还不如好好看这本图解书。

评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动手能力还行,但一遇到需要“研究”的场合,就感觉束手无策。比如,我有个朋友想写一篇关于某个社会现象的文章,让我帮忙看看怎么搜集资料,怎么分析。我当时就想起这本《图解研究方法》,虽然我不是专业研究人员,但我之前翻过这本书,觉得它讲得很实在。它里面有一章节专门讲如何进行文献检索,从最基础的关键词选择,到如何筛选有价值的文献,再到如何做笔记和整理。它还讲了不同类型研究的优缺点,比如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以及什么时候适合用哪种方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举了很多小例子,比如一个学生想研究“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态度”,然后一步一步教你怎么去设计研究问题,设计问卷,甚至是怎么去访谈。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这种喜欢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知道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不再是雾里看花。

评分

这本书,嗯,我是在书展上偶然翻到的,当时就被“图解”这两个字吸引住了。我一直觉得研究方法这个东西,听起来就头大,又是统计,又是设计,各种术语堆砌,读起来好累。结果翻开这本书,真的让我眼睛一亮!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全是文字的教科书,而是用了很多插图、流程图,把复杂的概念变得超直观。比如那个问卷设计的部分,它把不同类型的题目,像是选择题、开放题,用很生动的图示来解释它们的优缺点,还有什么情况下该用哪种。我之前看过的书,光是讲问卷设计就能看半天,这边就几页图就讲清楚了,还附带了很多实际案例,告诉我如果我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去操作,而不是只讲理论。而且,它不只是讲“是什么”,更讲“怎么做”,有很多步骤化的说明,感觉就像跟着一个老师在一步一步教你一样,真的非常实用。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想要做点小研究,但又没有专业背景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武功秘籍,点通了任督二脉。我当时就觉得,这下好了,以后做毕业论文或者公司项目的时候,不用再抓耳挠腮了。

评分

作为一名非学术背景,但又常常需要处理数据和信息整合工作的小白领,我一直都很想提升自己在“研究”方面的能力。然而,市面上很多研究方法类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专业化,对我来说都有点“曲高和寡”。直到我偶然间翻到这本《图解研究方法》,才算是找到了真正的“救星”。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非常贴合实际应用,而不是空谈理论。比如,它在介绍如何收集数据时,不仅讲解了线上线下的各种方法,还非常细致地列举了各种工具和平台,甚至还分享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访谈和观察。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那一部分,它把一份报告的结构拆解得非常清晰,从引言、方法、结果到讨论,每一个部分需要包含什么内容,都用图示和实例说明得一清二楚。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我经常需要撰写一些项目报告,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写报告的“操作手册”,让我不再感到迷茫。它让我觉得,原来研究方法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很好。

评分

说实话,我平常对阅读的需求,大多是看一些时事评论、或是轻松一点的小说,很少会去碰这种“硬核”的学术类书籍。我的专业也不是研究,所以对“研究方法”这个词,一直都保持着一种距离感,觉得那是学究们的事情。然而,当我从朋友那里借来了这本《图解研究方法》,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不像一般的学术书籍那样死板,很多地方用了色彩和图画,让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关于数据分析的那一部分,以前我看到那些统计公式就头疼,但这本书用了很多图形来辅助说明,比如柱状图、折线图,告诉你不同图表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如何解读。它甚至还介绍了一些非常基础的统计软件操作,虽然不是详尽的教程,但足以让我对整个流程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数据”这个东西不再那么恐惧,甚至开始觉得,原来分析数据也可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本书真的打破了我对学术书籍的刻板印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