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的经商手法:做生意需要用点人脉和财脉

胡雪巖的经商手法:做生意需要用点人脉和财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商
  • 商业思维
  • 人脉
  • 财脉
  • 胡雪巖
  • 清朝
  • 历史
  • 商业案例
  • 成功学
  • 经商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胡雪巖的经商手段:做生意需要用点人脉和财脉

  胡雪巖是中国晚清第一大富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能在紫禁城骑马殊荣的商人。

  胡雪巖的一生极为奇特复杂、离奇曲折,他是封建社会商人成功经营的典范。当我们理性地看待胡雪巖这个历史人物时,就会发现他的人生、他的奋斗过程、他的为人处世以及他对商业独到的理解,都可以给当代的商界人士和众多读者予以诸多的启示。

  本书另一大特色是以生动感性的图画匹配精练的文字,以全新的「图解」方式,给予读者简单易懂的阅读体验,再现商界伟人的风采与卓越之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善亚教授


  台湾大学心理研究所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曾担任心理系教授,专攻人类商业心理学研究,喜欢尝试用轻松的历史典故,来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的艺术,其言论着述常发表于国内各大报,并受聘为各大专院校及企业公司,做企业心理教育的培训工作。

图书目录

编者序 传奇商人胡雪巖/13

机遇时势篇
1不求人,格自高/22
2惜机遇,得阜康/28
3众人捧,来机遇/32
4待时不如乘势/36
5识时务,顺势而行/38
6审时度势,应时而变/42
7不可强求,但可巧遇/46
8时势成就商圣/48

权谋篇
1萍水相逢,慧眼识贵人/52
2逢迎权贵,公私两便/54
3投其所好,各得其所/58
4善烧「冷灶」/60
5将心比心,广结善缘/64
6重整旗鼓,再觅靠山/66
7真心赞美,捧足场面/68
8借官银,办实业/72
9有势则成,无势则衰/74

圆世篇
1圆通之智,结交漕帮/78
2交天下友,以友得友/82
3有方有圆,皆大欢喜/84
4慷慨好施,以情相处/88
5圆活处理,化敌为友/92
6饶人德仁,名利双收/96
7花花轿儿人抬人/100

经营篇
1诚信如山,顶天立地/104
2名气响亮,黄金万两/108
3金字招牌,百年不倒/110
4实实虚虚,哄抬市面/114
5调度货币,涉足丝业/116
6巧借东风,力开典当/118
7刀头舐血,敢字当先/120
8稳市面,生意隆/124
9量力而行,该止即止/126

用人篇
1牡丹虽好,绿叶扶持/130
2观人识才,幕僚平乱/132
3察人用人,敢用人才/134
4慎选人才,为友解忧/136
5情义如山,吐哺归心/140
6恩威并施,收服匪首/144
7尚德重能,江南药王/148
8量才而用,用人之长/152
9许以重金,因人成事/156
10协调人力,团结一心/158
11攻心为上,接纳父子兵/162
12以利激人,宽贷下属/164

同行竞争篇
1同行不妒,成己大业/168
2强强结盟,致胜之道/170
3利益共用,切莫拆台/172
4以智斗恶,争得地盘/174
5真不二价,实胜一筹/178
6还清钱财账,谨记人情账/182
7引领同行,联合抗洋/184
8予人实惠,维持市面/188
9商界竞争,谨防小人/190

手面眼光篇
1放远眼光,商界鉅子/194
2灵活手法,买卖顺成/198
3耳听八方,处处商机/200
4计计相连,米行鳌头/204
5正道取财,心安理得/208
6精做门面,品名在外/210
7一出一进,亏中有得/214
8当断则断,统筹全局/216
9青山依在,从头再来/218
10未雨绸缪,有备而动/220
11卓尔不群,生意活络/222
12沉着气定,处事不乱/224

济世扬名篇
1散财施善,赈济百姓/228
2乐行善事,兴办义渡/232
3解人之困,为己留名/234
4悬壶济世,善名远播/238
5是乃仁术,兼济天下/242
6顾客乃养命之源/244
7捐资捐物,寸草报春晖/248
8为人昭雪,匡扶正义/250
9兴国强族,协办船政局/254
10赏赐殊荣,名扬四海/258
11光耀门庭,营造豪宅/262

情场篇
1顺水推舟,成人之美/268
2妙点鸳鸯,喜牵红线/272
3忍痛割爱,投桃报李/276
4侠肝义胆,以情得情/278
5真诚竞争,联姻壮势/280
6结识花女,抱得万银归/284
7金屋藏娇,情满春园/286
8贤妻持家,事业有成/288
9女中豪杰,左右臂膀/290
10红颜知己,情真意切/292
11十二金钗,柔情似醇酒/294

附录1  胡雪巖一生大事记/296
附录2  胡雪巖小传/298
附录3  晚清小说家大桥式羽在其《胡雪巖外传》中,所作之序/299

图书序言

编者序

传奇商人胡雪巖


  晚清时期,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中国商界从古代到近代历史上,有两位可以称为「圣人」的商人,一位是春秋战国时期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陶朱公范蠡,另一位就是晚清时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巖。

  胡雪巖(西元1823~1885年),名光墉,字雪巖,清朝安徽绩溪人。胡雪巖幼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他以帮人放牛为生计,后来到杭州钱庄做学徒,得到老板赏识,老板在临终前还将钱庄赠与胡雪巖。自此,胡雪巖开始行走商场。

  咸丰十一年(西元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佔杭州,胡雪巖从上海、宁波购运粮米及军火接济清军得到朝廷重臣左宗棠的赏识。随后,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胡雪巖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等事宜,胡雪巖的阜康钱庄借此机遇大获其利。同时,胡雪巖协助左宗棠开办洋务事业,主持上海採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利颇丰。为协助左宗棠西征顺利,胡雪巖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计金额达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了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胡雪巖在后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彰显了他人生的最大价值。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胡雪巖被授江西候补道,慈禧太后赐穿黄马褂,成为清朝第一位亦官亦商的传奇人物。

  至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年),胡雪巖的阜康钱庄分店达二十余处,遍及大江南北,资金达两千万余两白银,田地万亩。除此之外,胡雪巖纵横金融、丝、茶、军火、粮米等多种领域,并与多国商人进行贸易。

  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胡雪巖筹办「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并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精制成药四百余种,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享誉中外。在动乱年代,胡雪巖多次无偿为百姓、清军施药、捐资捐物,人称「大善人」。左宗棠在为朝廷的奏折中说:「胡雪巖,商贾中奇男子也。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概。」

  胡雪巖历经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执政者,当时的社会处于动盪和崩溃的边缘,中华民族的挫败与中兴交织在一起。正是这样一个时期,胡雪巖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发展到富可敌国的鉅贾,可谓传奇中的传奇。

  胡雪巖一生游走于官与商之间,追逐于时与势之中,既体会了盛衰荣辱之感,又尝尽了生死情义之道。他筹官资办店舖、入股经商,买卖商品,并做期货,与官员来往时又与洋商进行商场博奕。胡雪巖生逢乱世,却凭借自己独特的经营手法,在封建皇权的庇护下,成就了一番事业。然而,胡雪巖毕竟是生活于晚清时期,从小受传统文化思想的薰染,导致他在经商、为人处世中,带有强烈的历史局限性。例如,他遵循封建官僚制度,以权谋私;为获得利益不惜重金收买官员,金权交易;为己私利,在与洋商贷款中牟取暴利;为彰显家族气派,大建豪宅、妻妾成群等。我们对历史人物无法苛求其完美,只能取其合时宜的进步思想及精神。

  时过境迁,对商界中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现其原貌,力求还原其经营精神而出版了《图解胡雪巖九九方略》。

  本书在已有的资料上,围绕胡雪巖的传奇人生,从机遇时势、权谋、圆世、经营、用人、同行竞争、手面眼光、济世扬名及情场等九个方面,详细解析胡雪巖的经商谋略,以期望能够为读者全面呈现传说中的鉅贾胡雪巖。除此之外,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以通俗易懂、精练的语言配上生动的图画,让读者在领悟胡雪巖经营谋略之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风采。

图书试读

第1章
机遇时势篇


时势是人们生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发展。唐朝大文豪韩愈曾说:「天人交合才能胜。」人要成大事,首先需要判断时势的发展趋势,并善于抓住每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遇。胡雪巖生逢晚清时期的动乱年代,但他能清楚地看清时势,并能借势、乘势来发展其事业,最终叱 风云整个商界。

父亲的嘱咐/23
勤快的学徒/25
青少年时的梦想/27
珍惜机遇/29
拒绝晋升的机遇/31
客船女谈出机遇/33
他人闲聊中的商机/35
乘势向外商贷款/37
认清大局/39
对洋商的观点/41
时势在变,人应变/43
拜见左宗棠/45
与洋商合作/47
协助左宗棠/49

不求人,格自高

我国民间有句俗语「不求人,格自高」,意思是说,不去求人办事,人格自然高尚。胡雪巖在年幼时便明白这句话的道理,出身低微的他,保持着高贵的人格。在每一次机会来临时,胡雪巖几乎不主动求人,而都是别人求他。

●从放牛童到学徒的机遇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如果求人办事,自然感觉低人一截,好话说了一番,对方也勉强答应帮忙,但似乎失去了点什么。民间有句俗语是「不求人,格自高」,意思是说不求人办事,人格自然高尚。胡雪巖在年幼时便明白这个道理,即使遇到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他也没有去恳求别人,相反,都是别人在求他。

胡雪巖出生在安徽绩溪胡里村,这里山清水秀,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胡雪巖本名叫光墉,字雪巖,在家排行老三,读过两年的私塾,接受了最基础的传统教育。胡雪巖的父亲是乡里有文化的名士,兼营小本生意,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家庭的开销日益增多,而父亲又在生意上遭受了挫折,胡雪巖1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临终前父亲对站着床边的胡雪巖说:「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顺儿」,是父亲对胡雪巖的暱称。胡雪巖在心里刻上了父亲的嘱咐: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胡家就靠你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