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纽约创立了给弱势族群的克莱蒙人文课程(Clemente Course in the Humanities),找来志同道合的名校教授开设哲学、文学、艺术课:从柏拉图教到康德、从《唐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教到《百年孤寂》作者马奎斯,教学生如何欣赏艺术。课程对象是社会底层的「穷人」,包括辍学生、海外移民、更生人、单亲妈妈、少数族群等等。第一届的毕业生后来都在不同的领域中发光发热,有两位成为牙医、一位成为护士、两位拿了博士学位、一位服装设计师、一位药物谘询师⋯⋯鼓舞人心的案例不及备载。十七年来,克莱蒙人文课程在美国数个城市与国外推动,萧里斯也亲自到世界上偏远且资源匮乏的地区筹画并推动课程,包括美国阿帕拉契山区、阿拉斯加、墨西哥、苏丹达佛等等。
美国知名社会评论家,他批判西方文化逐渐向财阀政治与唯物主义靠拢,也曾提出「美国梦之死」的论点(Death of the American Dream)。因成立给弱势群体的「克莱蒙人文课程」获前美国总统柯林顿颁发国家人文奖(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着有数本小说与非小说作品,包括《以富济贫》(Riches for the Poor)、《拉丁美洲人民传》(Latinos: A Biography of the People)、《大灵之死:美洲印地安人之輓歌》(The Death of the Great Spirit: An Elegy for the American Indian)、《新美国的忧郁:从贫穷到民主的旅程》(New American Blues: A Journey Through Poverty to Democracy)等。
贝德福山家暴专案一般称为「克莱蒙人文讲习班」(Clemente Course in the Humanities),也有人称它是「奥德赛课程」(Odyssey Course)、「冒险」(Venture)、「马雅精致文化-唯一的神」(Alta Cultura Maya-Hunab Ku)、「阿拉斯加人文进修课程」(Yaaveskaniryaraq),或有人干脆称它是「人文101」(Humanities 101)。我以一些参与这项课程的人为题,写了几本书。但直到目前为止,我的目的只在于说明理论,人物举证不过是为书中穿插说明之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