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政治:韦伯选集(I)

学术与政治:韦伯选集(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ax Weber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近代社会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取学术和政治为安身立命的〝志业〞?在一个因"除魅"而丧失了意义的世界中,学术和政治是否能够成为新的"神",让志在追求知识或参与政治的人,替自己的生命找到意义,为世界创造价值?

  本书收入韦伯最着名的两篇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这两篇演讲,是韦伯去世前不久,在战争与革命侵袭笼罩下的德国〝新〞文化重镇慕尼黑。韦伯总摄他一生学术、思想、道德与政治的关怀,透过历史与社会学角度的比较分析,以及在道德、价值层次上的批判反省,就学术知识与政治行动的性质、条件、限制,提出冷酷的界定和慷慨的唿吁。

  这两篇演讲,是二十世纪思想的最重要文献;它们让读者沈痛地认识到近代人处境的艰难,也迫使读者用〝英雄伦理〞的态度,在〝平实的眼前工作〞中,掌握住关系到人性尊严的一线希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韦伯(Max Weber, 1864-1920)


  德国学者,与马克思、涂尔干齐名,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历任柏林、弗莱堡及海德堡等大学教授,曾主编 Archiv für Sozialwissenschaft und Sozialpolitik Grundriss der Sozialökonomik。一生着述甚多,以《基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及《经济与社会》等最为脍炙人口。

译者简介:

钱永祥


  台湾大学哲学系(1973),英国里兹大学哲学博士候选人,现任职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林振贤

  东吴大学历史系(1976),东海大学历史学硕士(1980),现任教东吴大学历史系。

罗久蓉

  台湾大学外文系(1971),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学硕士(1982),现任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简惠美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

梁其姿

  香港大学历史系(1975),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博士(1981),现任职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顾忠华

  政大经济系(1978),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1987),现任政大社会学系兼任教授。

图书目录

总序/余英时

译例

增订版序

《韦伯选集》导论

Ⅰ.韦伯小传
Ⅱ.韦伯的政治关怀
Ⅲ.韦伯的学术

学术与政治:韦伯选集(I)
 Ⅰ.导言:价值中立与责任伦理
 Ⅱ.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开场
年轻学者学术生涯的外缘条件:德国与美国
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家资本主义化〞
学术生涯中的机运问题
学者与教师的难以得兼
学术生涯外缘条件的总结
学术的专业化
灵感在学术工作中的地位
当前流行的〝人格〞论
学者的〝人格〞
何处寻觅学术工作的意义
理知化的主要意义
进步与死亡的意义
学问的价值──问题的提出
前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概念的发现之意义
理性实验的兴起
近代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问的价值作为学术工作的预设
价值预设与各类学科的关系
政治不属于课堂
为什么政治不属于课堂
学术求于信徒者──一个例子
〝令人不快〞的事实
价值的多神论
美国年轻人对教师的态度
教师不是领袖或生命导师
教师对学生的〝生命〞所能提供的帮助
对学问的认定和献身
教师扮演先知的徒然
神学的预设──理知的牺牲
学者没有牺牲理知的权利
面对〝眼下的要求〞

Ⅲ.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开场
政治的初步界定
国家在社会学上的定义
政治的定义
正当性的三种纯粹类型
卡理斯玛型支配
从支配者到支配运作的资源
支配之经营的两项要素──人与物
人的因素:行政僚属
物的因素:行政工具
身分制政治团体
君主拥有行政工具
近代国家对行政工具的收夺和垄断
新型职业政治家的出现
政治作为副业与政治作为主业
〝为了〞政治而活和〝依赖〞政治而活
资产对职业政治家的意义
专业官僚的兴起
首席政治家的出现
政务官吏和事务官吏
职业政治家的性格和类型
僧侣
文人
宫廷贵族
士绅
法律家
律师和官吏的不同性格
官吏和政治家的不同性格
群众政治家
新闻工作的特殊地位
新闻工作者的缺乏余裕
新闻工作的政治前途与艰辛
党工
政党经营型态的起源
政党在英国初起时的型态
政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政党组织的独立和强化
党工的期待
政党新旧型态之间的冲突
早期英国政党的组织
党务会的崛起
新式政党机器在几个方面的影响
英国新式政党机器下的领袖
早期美国政党的发皇
猎官制
党老大
美式官吏制度的变化
在德国政治工作的三项基本态势
德国政党的望族派系倾向
新式政党机构的出现和领袖的关系
领袖民主制的前景和机会
志业政治家的出路
政治作为志业的心理意义
志业政治家人格上的条件
虚荣的破坏力
信念以及价值对政治行动的意义
政治的道德地位
自鸣正义的道德和责任的道德
道德和政治的离与合
心志伦理与责任伦理
目的与手段之间的紧张关系
用目的来圣洁化手段的困难
恶的存在之事实
伦理的多元论
以武力为手段的后果
志业政治家应有的警觉
能以政治为志业的真人
艰苦前途的考验
政治作为一件工作的真义

附录
 Ⅰ.韦伯两篇演讲发表的日期
 Ⅱ.韦伯论学者与政治家
 Ⅲ.韦伯论帝国总统

註释
索引
人名对照表

图书序言

增订版序

  《学术与政治:韦伯选集Ⅰ》的第一版于1985年出版,迄今已经六年有余。大概是因为当时正逢所谓的「韦伯热」在台湾流行,所以初版很快便告售罄。几年来,出版者频频要求继续印行上市,偶尔也有新一代的学生抱怨欲读此书却无法觅得。但笔者始终希望一本负责的态度,待初版的编译内容有所改进后,再以修订版的形式与读者见面。惭愧的是,由于笔者疏懒成性,以及个人研究工作的牵掣,修订工作延续了三年之久。这种属于另外一个时空环境的工作效率,在今天的台湾居然有其可能,必须感谢本册的其他译者、本选集的主编康乐先生、以及远流出版公司的王荣文先生和罗丽芳小姐的宽容与耐心。

  这个修改增订版与初版的不同,大概有下列三方面。

  首先,我们用施路赫特的〈价值中立与责任伦理──韦伯论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作为本册导言,取代初版的导言──阿宏的〈韦伯论学者与政治家〉;阿宏此文现在移作附录。施路赫特这篇文章对韦伯两篇演讲的论证结构有极为细腻深入的分析和重建,并取韦伯的观点与晚近社会理论关于知识与政治实践的一些新反省对观,可望对读者提供较多的帮助。

  其次,我们将初版的全部译文,与原文对勘一遍,做了许多修改与润饰,以期在忠实与可读两方面能胜过初版旧译。顾忠华先生曾对原译文提出许多批评和建议,对这次修订工作助益极大。修订过程中,笔者也曾参考马克斯韦伯着,王容芬中译,《学术生涯与政治生涯──对大学生的两篇演讲》(北京,1988),以及收在Peter Lassman & Irving Velody,eds.,Max Weber's 'Science as a Vocasion'(London,1989)中Michael John执笔的〈学术作为一种志业〉的新英译。对照之下,笔者相信,就韦伯的两篇演讲而言,本书在台湾读者较易利用的中英文字版本之列,可能是比较忠实而且比较有用的一个译本。

  第三,我们将韦伯的一篇政论小文章〈论帝国总统〉,收入本书作为附录,希望让读者浅尝略窥韦伯的论政态度。这篇中译当初在《当代》杂志发表时,笔者曾撰简短的导言,除了说明韦伯晚年论政的局势背景之外,尚企图将韦伯的政治思考方式连系到最近台湾的若干现实政治争议上来。在这样做的时候,这篇导言的某些措词难免暴露急切之情,与本书的编译体例相当不合。不过,几经考虑之后,我们仍将这篇导言照原来模样收入,借以突显韦伯的政治关怀在今日台湾依然有其鲜活的参考价值。

  当然,经过这些修改增补,并不代表本书已经近于理想。数年来,笔者虽然未曾针对韦伯进行专题研究,却仍然利用机会陆续阅读了不少关于韦伯之生平、政治思想、以及师友交谊(特别是他与卢卡奇的关系)的二手着作,深知本书所提供的〈韦伯小传〉以及〈韦伯的政治关怀〉何等不足。在翻译方面,一些段落的论证理路仍然不尽明朗清晰,一些关键字眼仍然无法拔到较为贴切的中文对等字词。此外,原文中出现的几个典故、人物,也一直未曾找到出处或资料。这些缺陷和疏漏,恐怕要俟诸下一代资源更丰富的学者来弥补了。

  这个修订版完稿之时,台湾正在内外交迫的困局中呈瘫痪之象;旧的秩序已经崩溃,新的秩序却仍无头绪。经验似乎显示,我们的价值反省能力尚无足以设定新的目标,而我们从事切事政治经营的能力,也不敷摆脱困局、开创新机之需。在这个关头,本应扮演纯粹超导体角色的翻译者,竟敢奢望他的翻译工作可以供这个社会多一个学习的机会,自然不会在意横遭非份托大之讥!

钱永祥1991年10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