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论》于一八五九年在伦敦出版时,引起社会上不小的骚动。弥尔开宗明义道出它极为实际的主题,社会的自由应当如何合法地使用在个人身上。他甚至认为,人易于犯错,但是只要我们有言论和自我改善的自由,我们可以纠正错误,带来进步。严格来说,弥尔的自由论更偏向个人性格上理想的自由。然当时的英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和社会因素,没有人能体会弥尔的苦心。
弥尔作为第一个用个人意识来肯定自由的价值,建立个人幸福的标准事实,竟堙没不彰。莱利教授重新整理弥尔的学说,希望恢复《自由论》本来的面目。从弥尔的生平和着作,寻找与《自由论》可能发生的关系,进而鼓励读者透过深思和讨论,自己去理解弥尔的学说。
作者简介
强纳森‧莱利Jonathan Riley
土伦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及政治科学系的副教授。他也是自由功利主义的作者以及和弥尔的政治经济原则和社会主义世界经典的作者。
译者简介
周春塘
学历: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
经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华梵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以及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所长
着作:《生活的智慧--寻找生命中的力量》、《撰写论文的第一本书》
译作:《耶稣祕卷》、《沉思录》、《笛卡儿与《沉思录》》
『星星之火』 —— 代译序
原序
第一编 通论
第一章 弥尔和《自由论》
弥尔的生平和着作
「一册简单的真理教科书」
早期的反应
当前的情况
第二编 《自由论》的主题
第二章 《自由论》<导论> (I.1-16段)
自由的阶段(I.1-5)
一般原则的缺乏(I.6-8)
宗教信仰的特例(I.7)
「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I.9-10)
功利主义的议论(I.11-12)
自主行为自由的绝对优先权(I.7, 10, 13)
什么不是弥尔的自由原则
社会压制日益增长的危险(I.14-15)
第三章 《自由论》<论思想和传递思想的自由> (II.1-44段)
一般自由的根据(II.1)
钳制可能正确意见的弊害(II.3-20)
钳制可能错误意见的弊害(II.21-33)
钳制部份正确意见的弊害(II.34-6, 39)
基督教道德信仰的重要案例(II.37-8)
思想自由的表达必须公正适度吗?(II.44)
第四章 《自由论》<论个人意识作为幸福的要素> (III.1-19段)
行为自由的根据(III.1)
自然行动的价值(III.2-6)
服从社会法规的价值(III.3-6, 7, 9)
个人性格最理想的模式(III.5-9)
功利主义和自由的平等权力(III.10-19)
问题的漏洞?
第五章 《自由论》<论社会权威对个人的限度> (IV.1-21段)
功利主义压抑的特性(IV.1-3)
自主行为的特性(IV.4-7)
对己-对人差异的辩驳(IV.8-12)
「个人生活中最大的侵害」(IV.13- 21)
第六章 《自由论》<自由学说的运用> (V.1-23段)
弥尔的学说和应用(V.1-2)
无权干预的伤害(V.3)
自由原则不同于放任政策(V.4)
社会警察权威的限度(V.5-6)
公开劝诱的自由和限度(V.8)
课税合法的权威和商家数量的控制(V.9-10)
自愿的联盟和强制的契约(V.11)
自愿解约和解约的许可(V.11)
「自由观念的误用」(V.12-15)
拒绝合作的自由(V.16-23)
第三编 一般性的争议
第七章 自由主义的功利主义
自由主义不能和功利主义相容吗?
功利主义怎样能给自主行为绝对的自由?
自然惩罚会不会破坏弥尔对人/对己的区分?
个人会被孤立和骚扰吗?
第八章 自由、个人意识和社会习俗
弥尔的个人意识是否预设了一个虚无飘渺的个人?
自由和社会的进步是成反比例的吗?
为何个人不得在公共场合张扬不良举止和不端行为?
第九章 《自由论》的实践
谁相信弥尔的自由学说可以实现?
彻底禁止家长式的作风合理吗?
自由原则能粗浅地答覆沉重的问题如堕胎和巴菲特婴儿问题吗?
实行自由学说会造成革命吗?
註释
参考书目
閱讀《彌爾與《自由論》》的體驗,讓我聯想起在課堂上聽教授講述經典著作的感覺,但更為精煉和聚焦。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功利主義」與「自由」之間關係的處理。彌爾的功利主義思想,經常被認為是以集體最大幸福為目標,這讓人產生一種疑問:這種追求集體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是否會削弱個體的自由?而《自由論》又是如何在這個框架下,為個人自由尋求堅實的辯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這兩者之間的邏輯聯繫,解釋彌爾是如何在高舉功利主義大旗的同時,又竭力捍衛個人不受侵犯的領域。我想知道,彌爾是否提出了某些超越單純的效益計算的理由,來證明個人自由的內在價值?或者,他認為對個人自由的保障,本身就是實現最大集體幸福的必要途徑?這種對核心哲學命題的深入挖掘,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拿到這本《彌爾與《自由論》》的書,其實有點像是在翻閱一本塵封已久的老友的日記。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讓人聯想到那些在思想洪流中激盪的歲月。我一直對約翰·斯圖亞特·彌爾這個名字充滿好奇,他在政治哲學、經濟學、倫理學上的建樹,總是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極其理性且深邃的思想家。尤其《自由論》這本代表作,更是被無數次提及,但礙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機會深入閱讀。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契機,可以讓我更靠近彌爾的思想世界,同時也對「自由」這個概念有更深層的理解。在翻閱的過程中,我特別關注書中對於彌爾的生平和時代背景的介紹,因為我認為,任何思想的產生都離不開其所處的歷史土壤。想知道在那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是怎樣的社會氛圍孕育出了像彌爾這樣一位具有前瞻性思想的哲學家,他的個人經歷又如何影響了他對自由的看法。我對書中是否有引用當時的史料、或是對彌爾與其同時代思想家的對話有所探討感到很期待,這能讓整本書的內容更加立體,也更能幫助我理解他思想的脈絡。
评分這本《彌爾與《自由論》》在我手中,散發著一種沉靜的力量。它不像快餐式的資訊,而是需要時間去品味,去消化。我對書中如何闡釋「個體性」與「社會進步」之間的微妙關係感到特別好奇。彌爾在《自由論》中,強調個人思想和行動的自由,認為這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然而,在一個高度連結的社會,個人的行為難免會對他人產生影響,那麼,個體自由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又該如何界定「傷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方面的倫理困境,並提供一些彌爾的見解。我想知道,彌爾對於那些潛在的、非直接的傷害,例如言論上的攻擊或誤導,是如何看待的?他是否認為,為了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在某些情況下,對個人自由的限制是必要的?這種對自由與責任的辯證思考,對於建構一個更加成熟、理性的社會,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
评分拿到這本《彌爾與《自由論》》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本書能不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由」在當代社會的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社會急速變遷的時代,各種觀念和主張層出不窮,有時候會讓人感到迷失。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回到彌爾的源頭,去理解他對於自由最根本的思考。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否有探討,彌爾的自由觀念,在經歷了近兩個世紀的演變後,在當代還能有多少的適用性?或者說,在面對新的科技發展、新的社會議題時,我們是否需要對彌爾的理論進行修正和補充?我認為,一個好的思想普及讀物,不僅要介紹原典的思想,更要引導讀者將其與當下的現實連結。所以,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引人深思的對比和啟發,讓我們能夠藉由彌爾的智慧,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所追求的自由。
评分這本《彌爾與《自由論》》給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一種智識上的引導。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生硬難懂,反而像是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步帶領讀者進入彌爾的思想迷宮。我最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論證」的呈現方式。彌爾在《自由論》中提出的許多論點,例如關於言論自由的必要性,以及個人自由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權衡,都是極具爭議但又至關重要的議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出地解析這些論點的邏輯結構,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彌爾的論證過程,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結論。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各種價值觀的碰撞和衝突日益激烈,重溫彌爾對於自由的辯護,對於我們如何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尋求共識,以及如何捍衛個人權利,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我期待書中能透過具體的例子,或者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細緻的闡釋,例如「傷害原則」的適用範圍,以及「多數人的暴政」的潛在威脅,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