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咖啡万岁:令咖啡大师着迷的台湾8大产区和54个优质庄园

台湾咖啡万岁:令咖啡大师着迷的台湾8大产区和54个优质庄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咖啡
  • 咖啡产区
  • 咖啡庄园
  • 台湾美食
  • 咖啡文化
  • 精品咖啡
  • 咖啡之旅
  • 台湾旅游
  • 咖啡品鉴
  • 农业观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身为咖啡人,不能不知台湾咖啡史】

  咖啡界必备圣经《新版咖啡学》作者韩怀宗
  见证台湾咖啡跃上国际舞台的重量鉅作!

  这岛上,竟有世界级的精品咖啡豆?
  爱咖啡,不能不知台湾百年咖啡史!

  你一定要认识的台湾8大咖啡产区、54个优质庄园,以及令人感动的国际金榜级精品豆

  从一八八四年,英国人从马尼拉带来第一株咖啡树,栽种于三崃,台湾咖啡种植已经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中间历经日据时期、美援时期,以及九二一地震后等三个阶段,几经荣枯,台湾咖啡农的努力,已经让台湾咖啡在国际上渐渐崭露头角⋯⋯

  「我很惊讶这支日晒豆的表现,初闻干香,有些微发酵过度的酒酵味,但啜吸入口,顿时羽化为干净、丰富、多层次的水果酸甜韵,无一丝丝不雅杂味,太神奇了,厚实感佳且余韵深远,台湾能做出这么棒的日晒豆,我很惊喜!」──前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前任理事长、前Counter Culture Coffee总监/彼得.朱利安诺(Peter Jiuliano)

本书特色

  台湾咖啡品种之多之精,超乎你的想像!    


  130余年的浪漫种植史,历经日据、美援时期及九二一地震,
  几经荣枯,2009年入选Coty金榜,成为亚洲第一,
  以产量计,台湾是蕞尔小岛,
  以精品豆论,却供不应求,
  台湾咖啡农在精品咖啡第三波狂潮洗礼下,视野大开,重后制、懂杯测,蒐集栽种新品种新资讯,
  台湾咖啡的栽植高峰与甜蜜点不在日据时代,也不在美援时期,而是现在进行式!

  *2009年的奇蹟:

  阿里山亘上咖啡庄园的有机咖啡,赢得美国精品咖啡协会主办「年度最佳咖啡赛(Coty)」第11名,台湾首创亚洲纪录!

  *精品豆名扬国际: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有38支台产咖啡豆获得美国「咖啡品质协会」(Coffee Quality Institute)的「精品级认证」(Q Certificate)。

  *台中的龙咖啡有机生态园区、阿里山热带舞曲的送评豆,更获得84.41分至84.67的高分,与哥伦比亚、巴西和肯亚精品豆分庭抗礼。

  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前任理事长朱利安诺(Peter Jiuliano)曾对六支台湾精品豆的总评是:「我喝到採摘熟透红果子的酸甜味与丰富水果渐层,干净度佳,台湾咖啡让我留下极好印象。」

  *达人备出:

  2013年陈志煌赢得北欧烘焙者杯烘豆赛冠军、2014年赖昱权拿下世界盃烘豆赛冠军、刘邦禹夺得世界盃杯测赛冠军。

  这130余年来,台湾的8大产区,除了产出醉倒国际大师的极品咖啡,
  更有太多令人惊叹的咖啡奇人逸事──

  中部产区:卧虎藏龙,蓄势待发
  南投产区:后发先至,有拚劲,有产量
  云林古坑:底蕴深厚出奇人
  阿里山系:台湾冠军豆产房
  南高屏:高低海拔各有擅长
  台东咖啡:山海壮丽,味谱丰厚

  --这是多美好的台湾咖啡瘾!

名人推荐

  《翻锅的滋味》作者、开平餐饮学校创办人 夏惠汶博士 专文推荐

  淡水商工校长 张添洲:

  期望借由《台湾咖啡万岁》专书 ,带动台湾丰富与多元的咖啡文创、观光、消费等独特的在地文化,以迈向国际!

  环球科技大学 许舒翔校长:
  台湾咖啡大历史,寻找台湾咖啡香纯的原味。

  10所餐饮学校校长     联名推荐

  国立澎湖科技大学校长  王莹玮
  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校长  林品章
  醒吾科技大学校长    周添城
  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校长 施光训
  实践大学校长      陈振贵
  环球科技大学校长    许舒翔
  淡水商工校长        张添洲
  景文科技大学校长    郑永福
  台湾观光学院校长    刘国成
  谷保家商校长       严英哲
咖啡的风土物语:深度探索世界咖啡种植区的风味、历史与人文 本书将带您踏上一段宏大而精密的咖啡之旅,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地或风味谱系,而是深入世界咖啡版图上那些塑造了独特口感、承载了深厚历史与独特人文的黄金地带。我们将从东非的起源之地到拉丁美洲的广袤高原,再到亚洲新兴的精品咖啡热土,全面剖析咖啡豆的“风土”(Terroir)是如何炼成的。 第一章:非洲的摇篮——咖啡起源地的味觉基因 非洲大陆是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咖啡的发源地,其多样的海拔、土壤和微气候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复杂、最具花果香调的咖啡豆。本章将聚焦于探寻这些“原始风味”的秘密。 1.1 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的柑橘与佛手柑交响曲 我们将详细考察埃塞俄比亚的西达摩(Sidamo)和哈拉尔(Harrar)地区。重点分析水洗(Washed)与日晒(Natural)处理法在耶加雪菲(Yirgacheffe)小区域内带来的风味差异。我们不仅描述其标志性的柠檬皮、茉莉花香,更深入探讨当地小型合作社的采摘标准和日晒床的设计如何影响最终的风味轮廓。例如,在海拔2000米以上,昼夜温差如何减缓咖啡果实成熟的速度,从而积聚更多的糖分和有机酸。 1.2 肯尼亚:黑醋栗与红酒般的酸质探秘 肯尼亚咖啡以其标志性的高酸度和强劲的黑醋栗(Blackcurrant)风味著称。本章将剖析肯尼亚独特的“合作社与拍卖”体系,以及AA、AB等粒级划分背后的科学依据。我们将实地考察Nyeri和Kirinyaga地区的冲培土(Volcanic Soil),解释富含矿物质的土壤如何赋予咖啡豆独特的“葡萄酒感”和复杂的多层次结构。探究他们严格的“二次分选”流程,如何确保每一批次的风味纯净度。 1.3 卢旺达与布隆迪:小规模农场与人道主义咖啡 转向东非的内陆国家,我们探索卢旺达的“Gashonga”水洗站,以及布隆迪Gitega地区的火山灰土壤。这些地区的咖啡往往产量较小,但因其精细的水洗流程,展现出蜂蜜般的甜感和干净的口感。本章会侧重于可持续发展项目如何影响当地的种植技术和采摘质量,以及这些小产区如何平衡国际贸易标准与本土农业实践。 第二章:拉丁美洲的广袤高原——平衡与经典的构建 拉丁美洲是全球咖啡产量的中坚力量,从哥伦比亚的“温和”到巴西的“坚实”,再到中美洲的“精致”,这里定义了“日常精品咖啡”的标准。 2.1 哥伦比亚:从安蒂奥基亚到慧兰的地理差异 哥伦比亚咖啡以其平衡性闻名。本章细致区分不同大区的风味特征:安蒂奥基亚(Antioquia)的坚果、焦糖底蕴,纳林诺(Nariño)高海拔的明亮果酸,以及慧兰(Huila)日益精进的花香调性。我们将介绍哥伦比亚国家咖啡种植者联合会(FNC)在质量控制和溯源体系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特级(Supremo)”和“特选(Excelso)”的真正含义。 2.2 巴西:日晒之王与意式拼配的基础 巴西,作为世界咖啡巨头,其风味更偏向于低酸、醇厚和稳定的巧克力/坚果风味。本章重点剖析巴西“干法处理”(Natural)和“半干法处理”(Pulped Natural)的巨大影响。我们将考察米纳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的广阔庄园,分析机械化采摘对风味一致性的利弊,以及巴西豆在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拼配中作为“主体”的无可替代性。 2.3 中美洲的精致风土:危地马拉、巴拿马与哥斯达黎加 中美洲被誉为“微批次”的精细雕琢之地。 危地马拉: 深度解析安提瓜(Antigua)火山土的烟熏感、薇薇特南果(Huehuetenango)的复杂酸质。重点关注特定火山喷发对土壤矿物质的影响。 巴拿马: 聚焦瑰夏(Geisha/Gesha)品种的“爆发性”花香。我们将探讨Boquete地区微气候对瑰夏风味(如佛手柑、桃子)的放大效应,以及其拍卖纪录背后的品种纯度和处理技术(如厌氧发酵)的演变。 哥斯达黎加: 探讨塔拉珠(Tarrazú)地区的严格法律规定如何确保水洗处理法的纯净度,以及其标志性的“蜜处理”(Honey Process)如何平衡酸度与甜感。 第三章:亚洲的崛起——湿润气候与独特发酵 亚洲咖啡,曾被认为是“体质厚重、风味保守”的代表,如今正凭借其湿润的气候优势和创新的处理法,在全球精品咖啡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 3.1 越南与印度尼西亚:罗布斯塔与湿刨法的力量 本章首先回顾越南(主要为罗布斯塔)在全球速溶咖啡市场中的地位,并分析其独特的“越式滴漏咖啡”文化。随后,我们将深入探索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Sumatra)。重点讲解其标志性的“湿刨法”(Giling Basah)如何形成独特的泥土气息、药草味和极低的酸度,并解析这种处理法对高湿热气候的适应性。我们还会比较爪哇(Java)和苏拉威西(Sulawesi)的细微差别。 3.2 新兴力量:泰国与菲律宾的探索 考察亚洲新兴的精品咖啡生产国,例如泰国北部的清迈和清莱地区。分析这些地区如何利用高海拔适应阿拉比卡种植,以及他们正在尝试的水洗和日晒技术,如何试图融入全球精品咖啡的对话中。 第四章:处理法的革命——风味塑造的核心技术 咖啡的风味超过80%取决于采摘后的处理方式。本章将是对现代咖啡处理技术的一次全面技术性审视,而非仅仅是产区介绍。 4.1 传统与精进:水洗、日晒与蜜处理的深度解析 水洗(Washed/Wet Process): 深入解析发酵罐的时间控制、水洗槽的水质要求,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去除果肉后粘液的残留物来保证风味的干净度。 日晒(Natural/Dry Process): 探讨发酵床(Raised Beds)的设计、覆盖物(如塑料布或麻袋)的使用,以及如何避免过度发酵导致的发霉味,转而形成清晰的莓果和热带水果风味。 蜜处理(Honey Process): 分类探讨白蜜、黄蜜、红蜜(脱胶程度不同)对咖啡豆含糖量的影响,以及其在酸度与甜感之间创造的精妙平衡。 4.2 厌氧与实验:新时代的风味边界拓展 重点分析近年来在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等地流行的“厌氧发酵”(Anaerobic Fermentation)技术。探讨在无氧环境中,酵母和细菌如何代谢糖分,产生如朗姆酒、香料、甚至热带水果酒般的复杂酯类风味。分析控制温度、压力和发酵时间的难度与回报。 第五章:超越风味——咖啡文化、贸易与可持续性 本章将视角从咖啡豆内部转向外部环境,探讨影响咖啡品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 5.1 咖啡贸易的结构与溯源的意义 分析咖啡“C市场”价格与精品咖啡“直接贸易”(Direct Trade)的差异。探讨公平贸易(Fair Trade)与可持续认证(如雨林联盟)在实际操作中对咖啡品质提升的具体贡献与局限性。溯源信息的透明度如何成为消费者评估咖啡价值的重要指标。 5.2 气候变化与未来挑战 探讨全球气候变暖对传统咖啡种植区海拔和降水模式的冲击。分析咖啡品种(如抵抗锈病的SL-28或瑰夏)的适应性研究,以及种植者如何在保持风味特色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转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具有深度技术分析的咖啡版图,从赤道两端的土壤分子结构到实验室里的发酵罐控制,完整呈现决定一杯咖啡风味的每一环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韩怀宗


  东吴大学英文系毕业,民国七十五年进入联合报系担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中文版编辑,并转任《联合报》国际新闻中心编译,直至民国九十二年退休。民国八十七年兼任西雅图极品咖啡产品副总至九十一年止,协助产品开发并编写教育月刊《Coffee Times》。

  任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期间,因与美方编辑部时差问题,养成熬夜喝咖啡提神的习惯。起初喝即溶咖啡,但喝来乏香苦口,于是自力救济,自己烘咖啡豆,犒赏味蕾,不自觉玩起咖啡,并大量蒐集国际咖啡资讯,研究咖啡烘焙与沖泡,至今已届三十年。

  咖啡之学,博大精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学海无涯,唯勤是岸,自许为咖啡大学的终生学生!

  着作:
  《新版咖啡学:秘史、精品豆、北欧技法与烘焙概论》─2014
  《精品咖啡学上:浅焙、单品、庄园豆──第三波精品咖啡大百科》─2012
  《精品咖啡学下:杯测、风味轮、金杯准则──咖啡老饕的入门天书》─2012
  《咖啡学:祕史、精品豆、与烘焙入门》─2008

  译作:
  《Starbucks:咖啡王国传奇》─1998
  《咖啡万岁:小咖啡如何改变大世界》─2000

  E-mail: coffeeologyhan@gmail.com
  Facebook David Han www.facebook.com/david.han.167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台湾咖啡的生命力   开平餐饮学校校长 夏惠汶

自序

第一章 台湾咖啡史:过去、现在与未来(上)
改变正在发生,感动逐年升温
谈过去:台湾咖啡的百年源头

第二章 台湾咖啡史:过去、现在与未来(下)
谈现况:台湾咖啡的产量秘密
谈远景:量少质精拚后制,庄园之旅有潜力
乐观中的隐忧

第三章 台中产区:卧虎藏龙,蓄势待发
云道咖啡:散尽20亿家产,造林种咖啡
龙咖啡有机生态园区:获美国精品豆评鑑大满贯
那兰朵咖啡园:水蜜桃育种专家的禅意咖啡
陈胜乐咖啡园:主攻波旁,钻研后制技术
四角林林场:187公顷豪宅,迎接千金名种
比度庄园:香川沃土,改植万株中美洲娇客

第四章 南投产区:后发先至,有拚劲,有产量
向阳、林园:咖啡满坡,气势慑人
馨晴咖啡园:震灾险地种出得奖好豆
以勒咖啡:为你备妥好咖啡!
百胜村:全台首见,豪华咖啡乐园
竹山、鱼池、水里、仁爱乡:特色咖啡园林立

第五章 云林古坑:底蕴深厚出奇人
山海关珈琲庄园:张景科──精研菌种发酵,举世第一人!
重点咖啡园:刘庆松──试栽新品种,为滥砍咖啡赎罪

第六章 阿里山系:台湾冠军豆产房
邹筑园:善用果胶分解酵素夺冠军
嵩岳咖啡园:种咖啡险残废的冠军农夫
梅山陈皇仁庄园咖啡:火伤男孩三冠王
梅山36弯咖啡丛林:陈政阳的全方位模式
卓武山咖啡农场:气势磅礴果粒肥
自在山林:小而美的亚军咖啡
热带舞曲:蔗甜扑鼻,金榜报喜

第七章 台南、高雄与屏东:高低海拔各有擅长,力拚全国十强
大锄花间咖啡园:出版人弃业从农,一钉一锄打造天堂
森玛咖啡:採传统水洗法的高山冠军豆
集顶山林场:藏身桃源里,台湾最冷艳的咖啡庄园
藤枝马里山咖啡园:小溪头的浓郁杏仁香咖啡
北大武山休闲农场:带黑糖香气的有机咖啡
石头咖啡园:布置饶富野趣,惊艳浅培风味

第八章 台东咖啡:山海壮丽,味谱丰厚
佐佑品咖啡、翡翠庄园:太麻里的美丽咖啡曙光
金土咖休闲果园:沃土金三宝──咖啡、枇杷、黄金果
鲁拉克斯咖啡:尊重大地之母,与野生动物共处
肯杜尔高山咖啡:圣山护持的地域风味
枫上咖啡、达拉尉森林咖啡:微型气候孕育花韵咖啡

第九章  补述、结语,以及美好的遗珠
阿里山七彩琉璃生态农场:无心插柳的生力军
台中神谷山庄园:资深果农成功转型
阿里山邹筑园赛后心得分享
结语:从老农结茧的双手,我看到了希望!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章

台湾咖啡──过去、现在与未来(上)


2009年,亘上咖啡庄园的有机咖啡首次参加「美国精品咖啡协会」主办「年度最佳咖啡赛」,赢得第11名,台湾成为第一个荣入Coty金榜的亚洲咖啡产国。

从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短短一年余,已有30支台产咖啡豆获得美国「咖啡品质协会」的「精品级认证」。

台湾咖啡的栽植高峰与甜蜜点不在日据时代,也不在美援时期,而是现在进行式,预料产量、面积与品质还会大跃进,台湾咖啡栽植业从921震灾后,明显复甦了!

改变正在发生,感动逐年升温

咖啡、茶叶与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论产量、产值与消费量,咖啡高居其冠(註1)。而且国际商品交易额中,咖啡仅次于石油、铝、小麦和煤炭,排名世界第5。根据国际咖啡组织资料,2012~2013年产季,全球咖啡生豆产量已达8,643,660公吨新高纪录,全球咖啡栽植面积已逾11,000,000公顷。然而,台湾咖啡年产量仅数百吨而已,若以农粮署2013年统计,全台带壳豆产量874.123公吨计,也仅占世界产量的0.01%而已,全台咖啡栽植面积913.41公顷,只占世界咖啡种植面积的0.008%,台湾咖啡真有立锥之地吗?

亚洲第一!2009年阿里山咖啡入选Coty金榜

不容讳言,台湾咖啡产量极低,生产成本奇高,长久以来,田园管理与后制技术不足,常有土腥与木质味谱,余韵浅短、厚实度薄,甚至咸涩口感,鲜少有人看好本产咖啡的前景,更不敢妄想宝岛有朝一日,能种出惊艳世人的精品咖啡。

然而,2009年奇蹟出现,总部设于台南麻豆的运动护具外销公司亘上实业董事长李高明,在阿里山隙顶与巃头的亘上咖啡庄园(已更名为热带舞曲庄园)所栽种的有机咖啡,初生之犊不畏虎,首次参加「美国精品咖啡协会」主办「年度最佳咖啡赛」(Coffee Of The Year,简称Coty),即以83.5分,赢得2009年Coty12名金榜的第11名,台湾不但成为第一个荣入Coty金榜的亚洲咖啡产国,更印证了台湾并非种不出世界级的好咖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从小在台湾长大,并且对咖啡有着近乎狂热喜爱的人,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命中注定!《台湾咖啡万岁》这个书名,就充满了热情和力量,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对台湾咖啡的热爱与推崇。8大产区,54个优质庄园,光是这个数字,就足以让我兴奋不已。我一直觉得,台湾的咖啡产业虽然不像一些老牌产区那样家喻户晓,但其背后的故事和潜力绝对不容小觑。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关于台湾咖啡种植的独特之处,比如,台湾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咖啡风味的?有哪些品种的咖啡豆特别适合在台湾种植?而这54个优质庄园,又各自有什么样的特色和故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产区介绍,更能深入挖掘每个庄园背后的经营理念、创新技术,甚至是咖啡师和种植者的个人情感投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用味蕾去感受台湾土地的芬芳,用眼睛去欣赏咖啡庄园的美景,更用心灵去体会台湾咖啡的“万岁”精神!

评分

哇,看到《台湾咖啡万岁》这个书名,我就一股热血涌上来!我是个超爱喝咖啡的人,尤其喜欢研究咖啡豆的产地和风味。以前总觉得台湾的咖啡名气不如国外那些产区响亮,但身边很多懂行的朋友都说台湾的咖啡豆很有潜力,品质也很棒。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光看书名就觉得它要带我走进一个我一直好奇但又不太了解的世界。8大产区和54个优质庄园,这数字听起来就够惊人的!我一直想知道,台湾到底有哪些地方能种出这么棒的咖啡豆?是山脉的气候?是土壤的特色?还是种植者的坚持?这本书应该能给我一个全面的答案吧。我特别期待能了解这些产区背后的故事,以及那些庄园主人是如何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台湾咖啡。而且,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介绍产区和庄园,还能讲讲台湾咖啡文化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品鉴方式,或者适合搭配台湾咖啡的甜点小吃之类的。总之,我迫不及待想翻开这本书,开启我的台湾咖啡探索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这个长期以来对“在地”风味充满好奇的台湾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我们常常谈论世界各地的咖啡产区,却鲜少深入了解自己土地上孕育出的咖啡豆。当我在书店看到《台湾咖啡万岁》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喻。8大产区,54个优质庄园,这不仅仅是数字,而是代表着无数台湾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努力与创新。我一直深信,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独特的故事,而咖啡豆,更是土地风土最直接的载体。这本书想必会带我走进那些鲜为人知,却充满魅力的咖啡产区,去感受那里的气候、土壤、海拔,以及那些代代相传的种植技术。我尤其好奇,在台湾这样多元气候环境下,如何能够孕育出不同风味的咖啡豆?是高山地区的清爽,还是平原地区的浓郁?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台湾咖啡豆的特色风味图谱,让我这个咖啡爱好者能够更精准地辨识和欣赏?我期待的是,它能填补我对台湾咖啡产地知识的空白,让我以更深的理解去品味手中的每一杯台湾咖啡。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在地”事物特别有情怀的台湾读者,尤其喜欢挖掘身边被低估的宝藏。咖啡,对我来说,早已不仅仅是提神醒脑的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土地连接的方式。《台湾咖啡万岁》这个书名,直击我心!8大产区、54个优质庄园,这数量听起来就让人眼花缭乱,却也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台湾这个弹丸之地,却能孕育出如此多元且优质的咖啡?是地理环境的独特性?还是台湾人民在咖啡种植上的精益求精?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那些咖啡农们日复一日辛勤耕耘的身影,了解他们如何克服自然的挑战,如何用匠心烘焙出那一颗颗金黄的豆子。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咖啡地图,为我指引出那些隐藏在山林间的咖啡秘境?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展现台湾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到我们自己土地上咖啡的魅力,不仅仅是品质,更是一种在地文化的骄傲。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台湾咖啡万岁:令咖啡大师着迷的台湾8大产区和54个优质庄园》这本书时,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在台湾生活多年的咖啡爱好者,我深知这片土地上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咖啡宝藏。以往,我们谈论咖啡,总是离不开那些国际知名的产区,但内心深处,我一直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咖啡产业。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台湾咖啡界的真实面貌。8大产区,54个优质庄园,这规模足以让我惊叹!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台湾不同地区,咖啡豆的种植方式、风味特色会有何差异?是哪个产区以其独特的气候孕育出带有花果香的豆子?哪个庄园又以其传承多年的烘焙技艺,造就了令人难忘的醇厚口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介绍,甚至分享一些关于咖啡豆的品鉴笔记,让我这个普通消费者也能从中受益,更懂得欣赏手中的每一杯台湾咖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