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浮生:十个探问生命意义的故事

一日浮生:十个探问生命意义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Irvin D. Yalom
图书标签:
  • 生命意义
  • 故事集
  • 哲学
  • 人生思考
  • 存在主义
  • 短篇小说
  • 文学
  • 自我成长
  • 心灵鸡汤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文版全球领先上市!
  ★存在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最新着作!
  ★十个令人手不释卷的生命故事,展现深厚文学底蕴!


  当他们来到欧文‧亚隆的诊疗室,那乍现的灵魂交会撼动人心!
  八旬老者来访,竟不求治疗,只求亚隆细读一份持续多年的通信…
  从事助人工作、却无法安顿自己,她是一个满怀怨忿的护士…
  「去你的,你才得了绝症!」让亚隆重新检视死亡焦虑,并为文致敬的,是一位癌末的编辑…

  欧文‧亚隆身为存在主义心理学与精神医学大师,其深厚的哲学与文学涵养,为当代的心理治疗领域演示了人性化且直指存在核心的风范。
  
  「一日浮生」语出西元二世纪罗马皇帝马可‧奥里略的《沉思录》。当我们站在含括生死的长远时间向度回首过往,每个人的一生无论历经多少风雨、领受多少光环,都只是暂存于世的脆弱生命。
  
  「我们全都是一日浮生」。然而在亚隆的谘商室中,每种生命历程的幽微意义却未被死荫所遮蔽,反而在死亡的诘问下更显立体。从壮年时开始接触癌末病人,亚隆便有意识地凝视死亡,包括寻求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洛‧梅的谘商,处理死亡议题;如今他自身也步入迟暮之年,对生死的体会更加深刻、沉淀。
  
  相较亚隆以往的作品,如号称「哲学三部曲」的心理小说《当尼采哭泣》、《叔本华的眼泪》、《斯宾诺莎问题》,新作《一日浮生》宛如一册小品,呈现出十多段治疗关系中的吉光片羽;在面对死亡的主旋律之下,更触及老化、疾病、亲密关系、自我追寻等人生课题。行文中有年迈者的和煦目光、有大师级心理医师的透彻见解,也有身为凡人的情绪波动。
  
  我们要如何以不自欺的方式,与过去的不堪、与死亡的必然和解?身为心理医师,是否只能接受医疗体系对于病患的诊断与分类?这十个深刻的小故事,让我们看见人类心灵的深邃、失落、感伤与幽默,所描述的不只是治疗过程,更是生命本身。

  触动人心、发人深省,还有令人手不释卷的精采铺陈,《一日浮生》以对于人类灵魂坚定不移的目光,注视着所有生命中的痛苦、困惑,以及希望。

名人推荐

  专文推荐
  谢哲青/作家与媒体人、文史学者

  共同推荐(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浩威/精神科医师、作家
  曹中玮/资深谘商心理师、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兼任副教授
  陈登义/精神科医师、私立台中仁爱之家附设静和医院院长
  张达人/身心科医师、天主教仁慈医疗财团法人执行长
  谢哲青/作家与媒体人、文史学者
  苏伟贞/作家、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欧文.亚隆(Irvin D. Yalom)


  1931年6月13日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父母是俄罗斯人,第一次大战后移民美国。亚隆是美国当代精神医学大师级人物,也是造诣最深的心理治疗思想家。早年师承新佛洛伊德学派大师苏利文(Harry S. Sullivan),将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理论发扬光大,成为美国团体治疗的当代权威。他并将存在主义心理学融入心理治疗之中。曾任教于美国史丹佛大学,目前是该校荣誉退休教授,仍在加州派洛艾图及旧金山执业。他的着作极受重视,包括心理治疗经典作品《存在心理治疗》、《日渐亲近》、《生命的礼物》、《凝视太阳》等,以及广为人知的心理小说系列《爱情刽子手》、《诊疗椅上的谎言》、《当尼采哭泣》、《叔本华的眼泪》、《斯宾诺莎问题》等。

译者简介

邓伯宸


  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报社编辑、编译、主笔、副总编辑、总经理,为资深媒体工作者,曾获中国时报时报文学奖附设胡适百岁诞辰纪念征文优等奖,现专事译作。译有《影子大地》(立绪)、《时间等待区》、《谎言》(心灵工坊)等作品。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文/谢哲青

1 扭曲的治疗
为什么一位八旬老者会专程找上门来,只为了让欧文‧亚隆读一份持续数十载的通信纪录?

2 虚实人生
当幼年丧父的阴霾延伸至案主的成年人生,欧文‧亚隆如何陪伴他走过新的死亡打击?

3 阿拉伯式舞姿
年轻时的舞者回忆,能让风韵犹存的老太太抵抗生而为人的限制吗?

4 谢谢妳,莫莉
与半辈子之前来处理丧弟议题的案主重逢,方知治疗竟也发生于不意之处。

5 别把我圈进去
年迈的心理治疗师对上年老的天之骄子,他是否能点出令他难以融入老人院生活的关键因素?

6 给孩子们做个榜样
以心理治疗师和护士为例,当助人工作者无法安顿自己的身心,欧文‧亚隆能协助她们解开多少结?

7 放弃指望过去会变好
她在年老时决定回应写作的天命,却害怕面对过去以文字记录的生命重量。两个写作爱好者之间的谘商关系,是否能指引出疗癒的第三条路?

8去你的,你才得了绝症:向埃丽致敬
一位行将就木的癌末编辑,她真切的态度如何带给欧文‧亚隆深刻的反省?

9 一哭、二哭、三哭
面对挚友发生精神患疾固然使人伤痛,而精神医学的分类与标签,是减轻或加重了这样的伤痛?

10 一日浮生
欧文‧亚隆建议两名情况各异的案主,阅读马可‧奥里略的《沉思录》,他们将如何与这位西元二世纪的罗马皇帝交心?

结语
致读者
致谢

【附录】延伸阅读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诊疗室里的一千零一夜 ◎谢哲青(作家与媒体人、文史学者)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人们称之为萨珊王国。传说萨珊王朝的统治者舍赫泽曼,是一位勇勐善战的国王。
   
  某一天,舍赫泽曼国王意外地发现嫂嫂和妻子都是不贞洁的女人,于是动心起念,将她们杀死了。而且,悲伤和愤慨让舍赫泽曼认为所有的女人都是如此。从此之后,舍赫泽曼每天娶一位少女,并且在隔天清晨杀掉,以满足自己非理性的报复心态。不到三年的时间,京城民女纷纷逃离,终于,负责此事的宰相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少女了。宰相的大女儿雪赫莎兰德为了拯救无辜的女性,自愿嫁给国王。
   
  雪赫莎兰德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国王,每个夜里讲到最精彩处,天就刚好亮了,让国王心痒难捺,允许雪赫莎兰德在下一夜继续讲故事。最后,她的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打动舍赫泽曼国王,他放弃了虐杀恶行,并与雪赫莎兰德白首偕老。

  人类对世界的好奇,与生俱来;人们对生命的探问,永无止尽。透过敍说与聆听「故事」,我们进入浩渺无垠的宇宙之中。
    
  「故事」无论是事实还是虚构,对于聆听的人来说,都是一场又一场历历真切的梦境。好的故事,深具暗示与启发的能量。在前述《一千零一夜》的情节中,女主角雪赫莎兰德透过故事叙述,将伊斯兰传统的生命智慧,包装进一夜又一夜的故事之中,治疗内心充满愤懑憎恨的国王。在中世纪的巴格达,上演着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柔性疗癒,故事充满人性,与我们所熟悉的以解决「情意结」为主流的心理治疗很不一样。
    
  在故事的叙述与聆听之中,我们一窥生命的全貌,故事中人物的境遇,都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当人面对命运所做的种种决定与努力,透过故事,让我们看见生命的动机与可能性;聆听故事的我们,得以从中再次体验矛盾与冲突,超越问题,进而解决生命种种困境。 
  
  学习叙述与聆听故事,更是在学习「对话」的能力。在故事的流动递嬗之间,无论是叙事者或是倾听的人,都可能会深刻地自我省察,而「说故事的人」正是引发共鸣与反思的叙事者。

  《一日浮生:十个探问生命意义的故事》作者欧文・亚隆,正是当代存在主义叙事治疗的权威巨擘。无论在实务经验,或是文字着作中,欧文・亚隆总以存在主义心理学观点,集中探讨身而为人的困境,他提出四个「终极关怀」(givens):孤独(Isolation)、无意义(Meaninglessness)、死亡(Mortality)与自由(Freedom),并深掘「人」在问题中,如何从否认到真诚面对,如何转化内在的冲突为动能,进而自我超越与昇华。
   
  传统保守的心理治疗师,总是扮演功能绝对而单一的协助者(helper)治疗师角色,引导病人进行不同层次的自我冲撞,但治疗师本人从不介入其中,与病人的互动也侷限在个案本身问题范围之内。

  但是,欧文.亚隆在进行治疗时,他选择将自己投入与病人的对谈当中,毫不避讳地让自己进入病人的世界中,同时也让病人的治疗过程紧密地附着于治疗师的生命历程中。
  
  所以,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一日浮生》时,经常可以看到治疗师与病人在不同象限的碰撞与冲突:病人趾高气昂地抱怨他对治疗师的种种不满,同样地,治疗师也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这种近乎日常生活中的当面对质,治疗师唯一在乎的,是病人的心理转折与自我查觉。
  
  欧文・亚隆透过精采的文学叙事手法,向读者展现故事中「对话」与「疗癒」的正向能量。即使不具有心理学背景的我们,也可以从《一日浮生》中,在追求意义的反覆质问下,得到启发。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