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教科书

「茶」教科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おおもり・まさし
图书标签:
  • 茶叶
  • 茶文化
  • 茶道
  • 饮茶
  • 中国茶
  • 茶艺
  • 茶叶知识
  • 茶历史
  • 健康饮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沖泡方式一看就懂
美味好喝「茶」的教科书

  本书针对日本茶、中国茶、红茶、健康茶及花草茶等茶叶的基本种类介绍、保存、沖泡及品茗的方法与功效,并搭配上照片及插图做相当详尽的说明。包含各种茶叶所需的热水温度、量、浸泡时间等等,让你泡出来的茶更加甘醇。

  此外,泡茶除了怡情养性外,对于人体的好处更是数也数不清。日本茶具备提高免疫力,防止肌肤老化等效用;中国茶多数在身心方面皆有放松效果,其中乌龙茶在预防生活习惯病和减肥方面也有良好的功效;红茶具有抗氧化作用,且与生活习惯病和癌症的预防有所关联;健康茶及花草茶则会因不同的成分而有不同的效果。

本书特色

  ‧详细介绍各式茶种及各地知名产品的特点,让你畅行国内外各大产地。

  ‧每一大类茶叶下,再细分并介绍超详尽泡茶及品茶步骤,每一步骤皆有照片呈现,一步步敎你最正式的泡茶礼仪,即使是宴客的正式场合也绝对不失礼。

  ‧连茶具都超讲究,从日式的茶筅、茶碗,中式的闻香杯、工夫茶具,到西式的茶壶、茶匙等,完整介绍各个道具的功用。

  ‧连茶会上不可或缺的茶点都有介绍,说明各式茶点和茶的搭配方式,让下午茶时光更加完美。
《香料之旅:从古代贸易到现代烹饪的味觉地图》 图书简介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横跨数千年、贯穿全球的感官冒险,深入探索世界香料贸易的复杂历史、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人类的饮食、医学乃至地理发现的进程。《香料之旅》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调味的指南,更是一部关于权力、冲突、财富流动与文化融合的宏大史诗。 第一部分:失落的起源与丝绸之路的低语 本书伊始,我们将追溯那些最古老、最具价值的香料——黑胡椒、肉桂和丁香——的神秘起源。我们不会局限于亚洲的种植园,而是潜入历史深处,探究美索不达米亚泥板上关于芳香树脂的记载,以及古埃及法老墓葬中发现的丁香与肉桂碎屑,揭示它们在宗教仪式、防腐技术中的关键作用。 黑胡椒:权力的黑金 重点章节详述了黑胡椒(Piper nigrum)如何成为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硬通货。从印度西南部的马拉巴尔海岸出发,我们跟随早期贸易路线进入阿拉伯半岛,探究纳巴泰人和亚历山大港商人如何垄断信息,将这种“黑色黄金”的价格推至与黄金等值的地位。我们将考察罗马帝国对香料的痴迷如何掏空了国库,以及维吉尔和老普林尼笔下对香料的赞美,如何侧面反映出其巨大的社会价值。 肉桂与乳香:神圣的介质 肉桂(无论是锡兰肉桂还是真正的肉桂)的故事是关于地域秘密与神圣联系的结合。我们考察了古代阿拉伯商人如何构建关于肉桂产地的奇幻叙事,以保护其垄断地位。同时,乳香与没药——这些产自干旱沙漠边缘的树脂——如何成为连接人间与神祇的桥梁,它们在古代犹太教圣殿和早期基督教仪式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构成了本书早期叙事中关于“气味即信仰”的核心议题。 第二部分:海洋的召唤与地理大发现的催化剂 中世纪的香料贸易由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邦控制,利润惊人,但风险同样巨大。本书详细描绘了地中海贸易路线的复杂网络,以及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陆路贸易日益受阻的紧张局势。 香料群岛的诱惑:一场全球赌局 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集中于十六世纪的全球探险。我们分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如何被对东方的香料渴望所驱动,最终促成了地理大发现。书中细致描绘了瓦斯科·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直抵卡利卡特港的艰辛旅程,以及随之而来的血腥冲突——葡萄牙人如何使用炮舰力量,强行打破了阿拉伯和印度的传统贸易秩序,建立起香料帝国的雏形。 丁香与肉豆蔻:摩鹿加群岛的血与火 我们聚焦于“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这是丁香(Clove)和肉豆蔻(Nutmeg)的唯一原生产地。这些岛屿的控制权,直接决定了欧洲的烹饪风味和药物供应。书中记录了早期殖民者如何系统地摧毁竞争性种植园,并通过严格的配额制度,人为地抬高价格,以维持其在香料贸易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这不仅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对特定植物资源的生物地理学垄断实践。 第三部分:从奢华到日常:香料的平民化与新世界的交汇 随着全球航线的成熟,香料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逐渐降低。本书探讨了香料如何从皇室餐桌上的奢侈品,逐步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新大陆的贡献与风味的拓展 我们分析了哥伦布大交换如何引入新的风味维度。辣椒(Chili Pepper)——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香料——以其独特的“热度”彻底颠覆了旧大陆的味觉体系。书中探讨了辣椒如何被印度、泰国和中国迅速接纳,并成为当地烹饪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远比欧洲接受番茄要迅速和彻底。 香料与早期工业革命 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香料的加工和储存技术也随之进步。我们考察了早期化学家和药剂师如何开始分离香料中的活性成分,例如肉桂中的肉桂醛或丁香中的丁香油酚。这种科学化的尝试,虽然最终导向了人工香精的诞生,但也标志着传统香料贸易模式的终结。 第四部分:现代风味与文化身份的重塑 在当代,全球化的物流和合成化学已经让香料触手可及。然而,本书的重点转向了当代消费者对“真实性”的追求。 “原产地保护”与风土(Terroir) 现代香料产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批量生产和对古老风味的坚持之间取得平衡。我们探讨了“原产地命名保护”(PDO)等概念如何被引入到香料领域,例如对特定地区出产的藏红花或马达加斯加的香草的价值认定。这种回归原点的努力,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供应链透明度和手工技艺的重新重视。 厨房里的炼金术:风味科学 最后,本书进入了现代厨房的视角。我们邀请了几位世界顶尖的分子美食学家和传统厨师,讨论香料的层次感、增效作用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烹饪介质中最大化其风味潜力。从低温慢煮到发酵,现代技术如何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和利用那些自古以来就被我们珍视的芳香分子。 《香料之旅》是一份详尽的文化、经济和历史文献,它揭示了那些微小的干燥种子、树皮和果实,是如何驱动船只扬帆远航,引发帝国兴衰,并最终定义了我们餐桌上的每一口滋味。它让读者重新审视厨房中的盐罐和胡椒研磨器,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千年人类智慧与奋斗史。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大森 正司(おおもり・まさし)


  1942年出生。1970年,修完东京农业大学研究所.农艺化学专攻博士课程。而后,曾任大妻女子大学讲师、助教授,现在是大妻女子大学教授。专业领域为食品科学、食品微生物学。现正针对茶的科学与药效、茶的根源,以及传统食品与健康相关的科学与文化等项目进行调查研究。除此之外,还担任NPO法人日本茶普及协会理事长、NPO法人日本茶导师协会副理事长。着书有《新.绿茶的惊人效用》(Chikuma秀版社)、《喝茶让你年轻又美丽!》(读卖新闻社)等多本。监修书籍则有《茶的大研究》(PHP研究所)等等。

图书目录

第1章    日本茶……………………7

以日本茶提高免疫力……………………8
适合搭配日本茶的茶点……………………10
日本茶的种类
煎茶……………………14
番茶……………………14
焙茶……………………15
玄米茶……………………15
玉露……………………16
抹茶……………………16
茎茶……………………16
芽茶……………………17
粉茶……………………17
粉末茶……………………17

沖泡出美味日本茶的道具……………………18
美味日本茶的沖泡方式……………………20
煎茶的沖泡方式……………………22
番茶的沖泡方式……………………24
焙茶的沖泡方式……………………26
玄米茶的沖泡方式……………………28
玉露的沖泡方式……………………30
茎茶.芽茶的沖泡方式……………………32
粉茶的沖泡方式……………………34
茶的端出方法……………………36
茶的品尝方法……………………37
抹茶的点沏方法……………………38
轻巧简单的抹茶沖泡方式……………………40
抹茶的品尝方法……………………41

日本茶产地地图……………………42
产地别日本茶型录……………………44
日本茶的历史……………………50
日本茶的挑选方法与保存……………………52

Column    1
日本茶.中国茶.红茶有着相同的根源!

直到制作成茶……………………54

第2章    中国茶……………………55

以中国茶维持健康……………………56
适合搭配中国茶的茶点……………………58
中国茶的种类
绿茶……………………62
白茶……………………64
黄茶……………………65
青茶……………………66
红茶……………………68
黑茶……………………70
花茶……………………72

中国茶产地地图……………………74
沖泡出美味中国茶的道具……………………76
美味中国茶的沖泡方式……………………78
用茶壶沖泡的方式……………………80
以闻香杯品香……………………84
用盖碗沖泡的方式……………………86
用玻璃杯沖泡的方式……………………88
用西式茶壶沖泡的方式……………………90
用盖杯沖泡的方式……………………92

中国茶的历史……………………94
中国茶的挑选方法与保存……………………96

Column    2
地域不同,习惯也随之变化

形形色色的亚洲茶……………………98

第3章    红茶……………………99

以红茶预防疾病……………………100
适合搭配红茶的茶点……………………102
红茶的种类
印度的红茶……………………106
.阿萨姆……………………106
.大吉岭……………………107
.尼尔吉利……………………107
斯里兰卡……………………108
.乌巴……………………108
.汀普拉……………………108
.努瓦拉埃利亚……………………109
.坎迪……………………109
中国的红茶……………………110
.祁门……………………110
.正山小种……………………110
印度尼西亚的红茶……………………111
肯亚的红茶……………………111
混合拼配红茶……………………112
.早餐茶……………………112
.午后茶……………………112
调味茶……………………113
.格雷伯爵茶……………………113
.苹果茶……………………113

红茶产地地图……………………114
沖泡出美味红茶的道具……………………116
美味红茶的沖泡方式……………………118
纯红茶的沖泡方式……………………120
奶茶的沖泡方式……………………122
冰茶的沖泡方式……………………124
茶包的沖泡方式……………………126

红茶的品牌……………………128
茶叶的等级(Grade)……………………134
红茶的历史……………………136
红茶的挑选方法与保存……………………138

Column    3
随时随地都能轻松愉快的来杯茶!

开心享受饮茶生活……………………140

第4章
健康茶.花草茶……………………141
在日常生活中加入健康茶.花草茶……………………142
小米草茶……………………144
明日叶茶……………………144
七叶胆茶……………………145
郁金茶……………………145
接骨木茶……………………146
柿叶茶……………………146
洋甘菊茶……………………147
番石榴茶……………………147
枸杞茶……………………148
熊笹茶……………………148
猫须草茶……………………149
黑豆茶……………………149
桑叶茶……………………150
月桃茶……………………150
老鹳草茶……………………151
碁石茶……………………151
高丽人参茶……………………152
苦瓜茶……………………152
香菇茶……………………153
紫苏茶……………………153
姜茶……………………154
问荆茶……………………154
苦荞麦茶……………………155
蒲公英茶……………………155
甜茶……………………156
玉蜀黍茶……………………156
鱼腥草茶……………………157
杜仲茶……………………157
枣茶……………………158
荨麻茶……………………158
芙蓉茶……………………159
薏苡茶……………………159
枇杷叶茶……………………160
胡椒薄荷茶……………………160
红花茶……………………161
红富贵茶……………………161
马郁兰茶……………………162
松叶茶……………………162
玛黛茶……………………163
日光槭茶……………………163
菊薯茶……………………164
尤加利茶……………………164
艾草茶……………………165
覆盆子叶茶……………………165
欧洲椴木茶……………………166
南非国宝茶……………………166
香茅茶……………………167
香蜂草茶……………………167
玫瑰果茶……………………168
野草莓茶……………………168

Column    4
好想更了解健康茶

现在大受关注的推荐健康茶……………………169

图书序言

前言

  茶,是利用热水将茶树等植物中所含成份抽出之后,再进行饮用的饮品。而研究结果也清楚显示出这些成份有益健康,所以现在的茶,便作为一种「天然的健康饮料」倍受关注。

  茶不仅对健康有好处,还百喝不腻,其味道和香气带来的身心疗癒也是独具魅力。如果能在工作空档喝杯茶,喘口气,还可以让人恢复精神;若是和别人一起喝茶聊天,也能为心灵带来充实感。

  近年来,在学校、职场等环境中,似乎增加了不少突然发怒的青少年,以及为忧郁症所困的社会人士,其实,说不定喝茶就能够成为解决这类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像在以往日本的老房舍中,就规划有称为「饮茶室」的空间。当然,现在的生活空间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饮茶室,但我们仍然可以像在饮茶室内品茗一般享受悠闲时光。对现代人来说,这不就是很重要的事情吗?

  只要掌握住些许诀窍,任何人都能沖泡出美味好喝的茶。如果本书能够让人有机会重新认识茶的益处,更愉快地享受茶的乐趣,即是万幸。

大森正司

图书试读

【用茶壶沖泡的方式】
 
使用中国茶道具,
泡出稍微正式一点的中国茶吧。
虽然看起来好像很困难的样子,不过只要掌握住重点
任何人都能沖泡出美味的茶汤。
 
●以中国传统沖泡方式
享用中国茶
 
用来品尝乌龙茶等青茶的茶壶、茶杯,称为「工夫茶器」,而以工夫茶器沖泡出来的茶就叫作「工夫茶」。工夫,是费工耗时的意思。而使用这类工夫茶器,姿态优美地沖泡出美味茶汤的行为,就叫作「茶艺」。试着花点时间,仔仔细细地按照中国传统沖泡方式来泡工夫茶吧。

重点是要以细心并如行云流水般毫无阻滞的动作为目标。得事先妥善地将使用道具准备齐全。以热水浇灌内有茶叶及热水的茶壶壶身时,要从高一点的位置画圈倾注,这举动不仅漂亮还可以让茶叶充分闷蒸,沖泡出好喝的茶汤。由前人发想得出的茶叶沖泡方式,结合了优雅的举止,营造出满怀情趣的气氛。
 
〔适用工夫茶器的中国茶〕
‧青茶(乌龙茶之类)
 
〔使用道具〕
‧茶壶
‧茶盘(茶船)
‧茶海
‧茶杯
‧茶托
‧茶则(有的话就用茶道具组)
‧茶荷
‧烧水壶
 
1将热水倒入茶壶
用烧水壶煮沸自来水,等沸腾以后倒入茶壶。
 
2温热茶壶
热水以画圈方式倒至满溢,然后盖上盖子温热茶壶。
 
3温热茶杯
将茶壶里的热水倒入茶杯,这一回要温热茶杯。
 
4放置茶叶
将从茶罐等容器移至茶荷的茶叶,用茶则拨入茶壶。有茶漏的话也可以使用。
 
5倒入热水
把沸腾过的热水倒入茶壶。为了沖出香气,重点在于水要倒到快满出来的程度。
 
6闷蒸茶叶
用茶杓捞掉水面浮沫,盖上盖子闷蒸茶叶。没有茶杓的话,就用茶壶盖子将泡沫刮去。
 
7将茶汤转移至茶海
把茶壶里的茶汤倒入茶海。这泡茶不能喝,要倒掉。
 
8沖第2
再一次将沸腾的热水倒入茶壶。
 
9闷蒸茶叶
盖上盖子,闷蒸茶叶,让茶浸透释出。
 
10温热茶壶
为了避免茶在浸泡当中变冷,以画圈方式用热水淋在盖着盖子的茶壶上。浸泡时间约以3分钟为基准。
 
11将茶倒入茶海
使用茶泸网,将茶从茶壶倒入茶海。把茶倒入茶海的举动,能够让浓度均匀。要倒尽最后一滴茶。
 
12将茶倒入茶杯
舍弃在步骤3倒入茶杯里的热水,将茶海里的新茶汤注入茶杯之中。
 
13喝茶
安静地含一口,让茶汤像是在舌尖上滚动一般,细细品香赏味,感受味道与香气的余韵。

用户评价

评分

當我聽到《茶》這本教科書的存在,簡直像挖到寶藏一樣!我對茶的知識,大多來自於零散的資訊,總覺得無法系統化。我一直對茶的「歷史」和「演變」充滿了好奇。這本書,會不會追溯茶葉的起源?從最初的藥用到後來的飲品,它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茶是如何傳播到世界各地,並在不同的文化中演變成獨特的茶文化的?我特別想了解,茶在古代的社會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是文人雅士的雅趣,還是平民百姓的日常?書裡會不會有關於茶葉貿易的歷史,以及它對全球經濟和政治的影響?我希望透過這本書,我能更深刻地理解茶的文化意義,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飲品。我也很好奇,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於茶的喜好和飲用方式,是否也有所改變?例如,現代人對於冷泡茶、調味茶的接受度,是否代表著一種新的茶飲趨勢?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穿越時空,領略茶葉跨越千年的魅力。

评分

當我看到這本《茶》教科書的書名時,眼睛為之一亮!我對茶的愛好,其實源於我爺爺奶奶家裡那總是瀰漫著茶香的老屋。他們泡茶,總是用一個小小的紫砂壺,緩慢地注水,然後小心翼翼地倒出茶湯,那種寧靜而溫暖的氛圍,至今仍讓我懷念。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茶葉對人體的益處?聽說茶富含多酚,對抗氧化很有幫助,是真的嗎?書裡會不會有科學的解釋,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茶葉中的哪些成分對我們的健康有益?我也想知道,不同種類的茶,它們的功效是不是也有所不同?例如,綠茶是清熱解毒,紅茶是暖胃,那烏龍茶和普洱茶又有哪些獨特的健康益處呢?我特別好奇,關於「茶與疾病」的關聯,是否有科學的研究支持?例如,喝茶是否能預防某些疾病?但同時,我也聽說,有些茶如果泡得太濃,可能會對身體不好,這方面書裡會不會有所說明?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滿足我對茶的知識渴望,更能讓我明白,如何透過健康的飲茶方式,讓茶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為我的健康加分。

评分

收到《茶》教科書,我整個人的好奇心都被點燃了!我一直覺得,茶葉的「香氣」是它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從清雅的蘭花香、到濃郁的蜜香,再到令人驚豔的焙火香,每一種香氣都彷彿在訴說著一個故事。這本書,會不會深入剖析茶葉的香氣是如何形成的?是來自於茶樹品種本身的基因,還是製茶過程中化學物質的轉化?書裡會不會有詳細的介紹,比如綠茶特有的「豆香」,紅茶的「麥芽香」,烏龍茶的「花果香」,甚至是普洱茶的「陳香」,這些香氣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我希望透過這本書,我能夠學會更精準地辨識和描述茶葉的香氣。當我聞到茶香時,不再只是簡單地說「香」,而是能辨別出它是屬於哪一類的香氣,甚至能聯想到它可能來自哪個產區、經過怎樣的工藝。而且,我還想知道,如何透過正確的沖泡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出茶葉的香氣。例如,水溫、注水手法、茶葉的比例,這些都會對香氣有影響嗎?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對茶的香氣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

评分

這本《茶》教科書,光聽名字就覺得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茶葉世界!我平常喝茶,大概就是選個順眼的茶罐,然後就泡來喝,對茶葉的「辨識」和「分類」總是一知半解。這本書,會不會詳細介紹各種主要的茶葉類別?例如,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它們各自的定義是什麼?它們的製作工藝又有什麼關鍵的區別,才能將它們劃分到不同的類別?我希望能夠學會從茶葉的外觀、顏色、發酵程度,甚至是乾茶的香氣,來辨識出它們屬於哪一種茶。而且,我還想了解,在同一個大類別下,例如烏龍茶,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品種和風味?比如,台灣的凍頂烏龍和中國的鐵觀音,它們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獨特的差異?書裡會不會有詳細的比較和介紹,讓我能夠更清晰地了解這些細節。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具備初步的茶葉辨識能力,下次去茶行,能夠更有信心地去挑選自己喜歡的茶,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推薦。

评分

哇,這本《茶》教科書,聽名字就覺得很有份量!我對茶的認識,大概就是早上來一杯,下午提提神,偶爾朋友來訪,泡壺烏龍配個小點心。但每次看到茶罐裡那些細長的、彎曲的、或是圓滾滾的茶葉,都覺得好神奇,它們到底是什麼品種?怎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香氣和滋味?這本書,聽說能帶我們深入了解茶葉的世界,從茶樹的品種、生長環境,到製茶的各種工藝,甚至是不同地區的茶文化。我一直覺得,台灣的茶聞名國際,凍頂烏龍、高山茶,那滋味真的讓人難忘。這本書會不會有專門介紹台灣茶的部分呢?我很期待能從書中學到辨識不同茶葉的技巧,下次去茶莊買茶,就不會再霧裡看花,能夠真正懂得欣賞每一種茶的獨特之處。而且,我也想知道,為什麼有些茶泡出來的顏色是琥珀色,有些是金黃色,有些又是碧綠色?這些都跟茶葉的發酵程度有關嗎?書裡會不會有圖解,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茶葉在沖泡過程中的變化?想想看,了解了這些,品茶的樂趣肯定會大大提升!我還好奇,茶的歷史淵源,以及它如何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全球性的飲品。這本書的編排會不會像一本博物館的導覽手冊,讓我們一步步探索茶的奧秘?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冰冷的知識,還能帶有感性的溫度,讓我們感受到茶與人文、與生活的連結。

评分

這本《茶》教科書,光聽名字就充滿了知識的重量,我平常喝茶,都是隨便泡泡,但內心總是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茶的學問遠不止於此。我對茶葉的「產區」和「風土」之間的關係非常感興趣。書裡會不會詳細介紹世界各地著名的茶葉產區?例如,中國的武夷山、雲南,台灣的阿里山、坪林,日本的靜岡,或是印度的大吉嶺,這些地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土壤成分,是如何獨特地孕育出該地區特有的茶葉風味?我希望能夠透過書裡的文字和圖片,彷彿親身走訪這些茶園,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而且,我很好奇,「風土」這個概念,具體來說,會對茶葉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是雨量、日照、還是土壤中的礦物質?這些細微的差異,又會如何體現在茶葉的香氣、滋味和喉韻上?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不同產區的茶葉有更深入的認識,下次在茶席上,能夠從產區的角度去欣賞和品味一杯茶,而不是只能籠統地說「這個茶很好喝」。

评分

這本《茶》教科書,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茶葉的「工藝」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我上次去坪林參觀茶廠後,看到老師傅們手工揉捻、烘焙茶葉的畫面,那種專注和細膩,簡直就是一種藝術。這本書會不會深入講解各種製茶的技術?像是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它們的製作過程有什麼關鍵的差異,才能造就出如此不同的風味和香氣?例如,紅茶的發酵是如何進行的?又為什麼會產生那種醇厚的甜味?烏龍茶的「半發酵」又是怎麼個半法?書裡會不會有詳細的步驟圖解,甚至是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這些過程對茶葉化學成分的影響?我特別想了解,在追求「喉韻」和「山韻」的過程中,茶農們會採取哪些特殊的處理方式?是不是跟採摘的時間、採摘的部位,甚至是茶樹的品種都有關聯?我對茶葉的「後製」也很有興趣,像是老茶的轉化,聽說越陳越香,是真的嗎?書裡會不會探討茶葉在儲存和陳化過程中發生的微妙變化?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單純的品飲者,進階到一個能欣賞製茶師傅匠心獨呈的愛茶人。

评分

這本《茶》教科書,光聽書名就覺得很有學問,我平常對茶的認知,停留在「解渴」、「提神」的層面,偶爾招待朋友,也只是隨便泡個茶包。但每次看到電視上或是一些茶藝館裡,那些優雅的沖泡手法,以及精緻的茶具,就覺得茶的世界博大精深。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一些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茶文化?例如,英國的下午茶、日本的茶道、還是我們台灣的工夫茶,它們的儀式和意義有什麼不同?我對茶具也很有興趣,各式各樣的茶壺、茶杯、茶盤,它們的材質、造型、用途分別是什麼?書裡會不會有圖解,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用紫砂壺泡烏龍茶,而用瓷器泡綠茶?我一直覺得,茶具跟茶葉的搭配,就像是知音一樣,能夠讓茶的風味得到更好的展現。而且,我很好奇,茶葉的保存方式也非常重要,不同的茶葉,是不是有不同的保存方法?例如,綠茶要冷藏,而普洱茶卻可以放在常溫通風處。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實用的茶葉保存和沖泡技巧,讓我們在家也能泡出一杯好茶?

评分

這本《茶》教科書,聽起來就像是一本關於茶的百科全書,我對茶的認識,總是淺嚐辄止,對很多深層次的知識都感到好奇。我對茶的「沖泡技巧」一直很有興趣,但總覺得自己泡的茶,總是少了那麼一點「靈魂」。這本書,會不會詳細介紹各種茶葉的沖泡方法?例如,綠茶要用比較低的水溫,紅茶則需要高溫,那烏龍茶和普洱茶的沖泡又有什麼講究?我希望能夠學會如何掌握「茶水比例」、「沖泡時間」、「水溫」和「注水手法」,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卻能對茶的風味產生巨大的影響。書裡會不會有圖解,甚至是用影片的方式(雖然是書,但可以想像成文字描述的生動性)來展示各種沖泡的細節?我特別想知道,如何才能泡出一杯帶有「喉韻」的茶?那種茶湯滑過喉嚨時,留下的甘甜和回味,真的是讓人陶醉。而且,我還想了解,在不同的沖泡器具下,茶葉的風味會不會有所差異?例如,用蓋碗泡的茶,和用茶壺泡的茶,口感上會有什麼不同?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提升自己的泡茶技術,成為一個能夠泡出好茶、懂得欣賞茶的人。

评分

收到這本《茶》教科書,我的內心真是激動不已!我平常喝茶,就是隨意抓一把,然後看顏色泡,有時候覺得不錯,有時候卻差強人意。對於茶葉的「等級」和「品質」判斷,我一直覺得很模糊。這本書,會不會教我們如何從外觀、香氣、湯色、滋味,甚至葉底,來辨別茶葉的好壞?例如,好的茶葉,它的條索應該是什麼樣子?香氣應該是清雅還是濃郁?湯色應該透亮還是渾濁?我特別想知道,在品評一杯茶的時候,有哪些關鍵的詞彙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描述它的風味?像是「焙火」、「花香」、「果香」、「海苔味」,這些都是什麼意思?書裡會不會有提供一些標準的品評表格,讓我們可以跟著練習,慢慢培養自己的品鑑能力?我也很好奇,不同地區、不同茶園產出的茶,它們之間會有什麼樣的差異?比如,海拔高度、土壤成分、氣候條件,這些因素對茶葉的品質又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希望透過這本書,我能夠真正學會「懂」茶,能夠在品飲的過程中,感受到茶葉帶來的細膩層次,而不是只能泛泛地說「這個茶不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