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感教育

幼儿园美感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幼儿园教育
  • 美育
  • 美感教育
  • 幼儿艺术
  • 早期教育
  • 亲子教育
  • 启蒙
  • 绘画
  • 手工
  • 创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针对幼儿园美感教育的理论与实务进行探讨,包括历来重要的幼教思想家在这主题的理念,当前学前美育的政策、目标、课程、教材、教法,以及教学评量等,都有所论述。本书同时有数章(子题)是现在任教幼儿园美感教育的杰出教师之经验分享,内容极为珍贵,颇足参考。

本书特色

  本书主题幼儿园美感教育之学术研究,具有独特性,市面上相当罕见,最为此领域研究者重要参考依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文树


  1.现职:树德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暨师资培育中心教授

  2.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3.曾任: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系兼任教授

  4.荣誉事蹟:
  (1)1993年荣获台湾省教育厅第三届教育学术论文优等奖
  (2)1994年荣获台湾省教育厅第四届教育学术论文优等奖
  (3)1995年荣获高雄市政府研究发展成果报告甲等奖
  (4)1998年荣获行政院国科会研究奖励甲种奖
  (5)1999年荣获行政院国科会研究奖励甲种奖
  (6)2000年荣获行政院国科会研究奖励甲种奖
  (7)2001年荣获树德科技大学研究绩优奖
  (8)2005年荣获树德科技大学研究卓越奖
  (9)2010年荣获树德科技大学教学优良奖
  (10)2013年荣获树德科技大学研究贡献奖

图书目录

各篇作者简介 
主编序:幼儿园美感教育学术研讨会之缘起与特色/黄文树 
西洋 幼教史中幼儿美术教育观的演进
─以幼教思想家的理念为中心之探讨/黄文树 
艺术教育之另类思考/黄宇立 
从当代视觉文化现象探讨幼儿园美感教育/张继文 
新课纲后的婴幼儿美感教育/张钰珮、林秀慧 
幼儿园美感教育的艺术实践:以音乐教学为例/邱忆惠 
运用 PAAR课程模式进行幼儿园美感教育之教学实验方案/林琬淇 
小小 新鲜人的「美感」悠游行
─新课纲美感领域之课程实践/黄娟娟、林伊玮、吴昱玲 
刚柔 并济的赏味:性别教育绘本图像之内容分析
─以《红公鸡》和《海马先生》为例/洪珠淑、郭洪国雄 
幼儿 园美感教育实务教学经验分享
─绘本狂想曲/史绮君 
美感 艺术课程在幼儿园的运用
─以「海洋首都」主题课程为例/蔡惠容 
美感 教育与课程的另一种样貌
─以蒲公英艺术幼儿园为例/黄莉莉 
附录 幼儿园美感教育学术研讨会之心得报告/连郁芸

图书序言

主编序

幼儿园美感教育
学术研讨会之缘起与特色


  壹、楔子

  本书是由笔者主持的「幼儿园美感教育学术研讨会计画」全部发表的论文之汇编,该计画系教育部102年度补助师资培育之大学办理学术研讨会计画之一。此一计画经费大部分由教育部补助,少部分属本校(树德科技大学)预算,于此谨向教育部与校方致上敬谢之意。

  本计画经一番邀稿与公开征文,获得许多学者、专家、园长、教师、研究生的参与和支持,再历经论文质量评估程序,拣择出十一篇佳构,并按原订计画于2013年10月25日(週五)假本校图资大楼LB103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此外,为了强化学术研讨之意义与成效,本计画特别安排学者专家分别担任议程各场次之主持人及评论人,同时规划多向沟通之时间,让与会者充分交换意见,进行思想交流。

  报名参加研讨会活动者有60人之多,有来自南部各大学幼教系所、教育系所及师资培育中心之教授;有来自南部各县市立小学、公私立幼儿园之校长、园长、教师;有本校儿童与家庭研究所研究生以及修习幼稚园教师教育学程之师资生等,构成一幅学者、学校主管、教师、研究生、师培生共聚一堂互相研讨幼儿园美感教育议题之精彩画面。

  贰、缘起

  衡诸中外教育史,可知美感教育向来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美感经验攸关生命品质之提昇,而生命品质又是教育关切的焦点,显见美感陶冶应在教育过程中享有举足轻重之地位与价值。

  民国76年1月23日政府修正公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以及民国101年8月30日生效的「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莫不将美术与劳作(合为「工作」)及音乐等美感教育领域课程列为主要内容。「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列「音乐」与「工作」,佔六大领域(其余为健康、游戏、语文、常识)的二大项,美感教育佔全部幼稚教育课程内涵的三分之一。「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虽将过去的「音乐」与「工作」併为「美感」一领域,是六大课程领域(其余为身体动作与健康、认知、语文、社会、情绪)之一,但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明订第六项「拓展幼儿美感经验」,此为「幼稚园课程标准」所无。可以说,新的幼儿园课程暂行大纲对美感教育的重视相较于过去并未减弱。

  「美感」指的是由个体内心深处主动建构的一种感知美好事物的体验。这种「感知美」的能力,一般是透过个人敏锐的感官经验对外在讯息的解读,以及经由丰富的想像力,所引发出内在心灵的感动和欢欣愉悦的感受。诚如「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所指出的,这种能主动感知事物的美及丰富愉悦的美感经验,将会激发幼儿以正向的情意回应其向外的探索,并且产生与生活周遭环境相连结的情感,进而形成对生活环境的关怀及社会文化的认同。美感教育的功能确实鉅大,值得从事幼教研究与教学工作者赋予必要的研究发展。

  在教育部、地方教育局(处)、大学幼教师资培育单位、幼儿教育机构等之通力配合与合作之下,我国幼儿园美感教育成效日益提高,值得欣慰。但不可否认的,幼儿园美感教育尚有待检讨和改进的空间。诸如,幼儿园美感教育的本质何在?其教育目标与课程和教学如何有机连结?美感能力的激发,在幼儿园教育中究竟如何有效的促成?欲达致美感教育的理想,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教材与教具等宜如何规画、设计、配备?第一线教师之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方法应作何种因应和调整?至于教学评量又怎样实施为佳?等等课题,都需要大家进一步思考和改善。

  职是之故,本计画办理以幼儿园教师为主(教育实习辅导教师优先)、幼教师资生为辅的幼儿园美感教育学术研讨会,邀请这方面之学者发表研究论文,以及公开征稿,同时安排幼儿园美感教育典范教师经验分享,以加强幼儿园现职教师及幼教师资生在幼儿园美感教育工作之专业知能,增进其当前及未来之美感教育成效。本书即此一计画之成果展现。

  参、结语

  近年来有关教育领域之学术研究,缘于教育行政部门之经费支持与政策引导,教育学术单位之热烈投入,教育研究人员之积极参与等,呈现蓬勃发展之趋势。但针对幼儿园美感教育之学术研究,则仍相当罕见。本书盼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期以激发更广化、深化的探讨和对话。当然,本书的论文内容,不可能十全十美,谅必存在商榷之处,尚待各篇作者进一步修正、补强,欢迎大家不吝指教。

黄文树
树德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教授

图书试读

西洋幼教史中幼儿美术教育观的演进─以幼教思想家的理念为中心之探讨

黄文树
树德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教授

摘要

本文主要採取文本分析法,辅以历史研究法,依时序条理西洋幼教史中幼儿美术教育观的演进,而以幼教思想家的理念为中心探讨之。史前时代,幼儿美术教育是原始人生活教育的一部分,无专业性可言。进入古典时期,幼儿美术教育侷限于手工艺业者的初级性箕裘及学徒传习。到了中世纪,流行预成论,儿童并未受到重视,幼儿美术教育乏善可陈。至文艺复兴时期,儿童观已进步,艺术工作者地位已提高,美术教育渐受关注,惟幼儿美术教育观的史料依然罕见。迈入启蒙时期后,康米纽斯、洛克、卢梭、裴斯塔洛齐等幼教思想家,先后提出关于幼儿美术教育之卓识,逐渐引起社会正视幼儿美术教育之功能与价值。时序跨进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前半期,儿童本位教育思潮兴发,福禄贝尔、佛洛伊德、杜威、蒙特梭利诸贤在幼儿美术教育上各有慧眼,对幼儿美术教育之发展别有贡献。二十世纪后半期,战后的幼儿美术教育,由里德和罗文菲领军,创造性自由表现的观点,引导风潮,虽然中间有若干挑战,但追求创造力培养与尊重幼童自我表现的理念迄今还是主流。要言之,西洋幼教史中的幼儿美术教育观的演进,与各时代社会的儿童观及艺术观是相应的,大致是一条由无到有,由漠视到重视,由哲学思考到心理学研究,由成人中心到儿童本位,由提供样式到自发性自由表现,由关注手眼感官能力之发展到关注想像力及创造力之开发等趋势向前进步。

关键词: 西洋幼教史、幼儿、美术教育观、幼儿绘画、幼教思想家

壹、前言

「西洋」按普通的理解,是对欧美各国的泛称。而「幼教史」乃是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历史。「幼儿」,一般指幼小的儿童。依《辞海》的定义,幼儿系指「一足岁到六、七岁的小儿」(辞海编纂委员会,1990:1342)。至于「美术教育」,即指「造形艺术」(Plastic Art)或「视觉艺术」(Visual Art)的教育而言(王秀雄,1990:114)。本文所谓幼儿美术教育观,指对于幼儿所施美术教育的观点。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