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诠释学史

西方诠释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探讨西方诠释学得先从西方诠释学史论起,只有了解他的历史,探讨它的起缘、发展才能把握其特征。

  诠释学是一门关于理解与解释的学问,而所有的解释都指向「意义」。若从词源上考察诠释学,最早可追朔至古希腊的文献中,在希腊神话中,按照迦达默尔的说法:「诠释学的基本功绩就是将一种意义关联从另一个世界转换到自己的生活及世界。」

  本书带领读者探讨诠释学的根源,在作者以多年研究及细细阐述下,将西方诠释学史做了最完美的探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潘德荣


  1951年生。杭州大学哲学硕士,德国鲁尔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系主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主编。从2000年起至今,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曾任该系系主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西方哲学、诠释学以及中西诠释传统的比较研究,已发表中、英、德文学术论(着)百余篇(部)。

图书目录



导 论

一、诠释学:概念翻译及其定义
二、诠释学的三个向度
三、诠释学的形态分类

上篇 古典诠释学

第一章 古代希腊:从神蹟到智慧

一、诠释学的词源与含义
二、古典时期的神话与经典之确定
三、从神蹟到智慧
四、语言学与语文学以及修辞学

第二章 属灵的语言与属人的语言
一、神的存在与语言
二、《托拉》(旧约)理解中的语言问题
三、神思与人思

第三章 斐洛:从叙事到隐喻
一、语言与修辞
二、从叙事到隐喻
三、隐喻的诠释

第四章 从旧约到新约─诠释与经典
一、耶稣与《新约》
二、皈依者保罗

第五章 奥利金:信仰与知识
一、经典校勘与教义研究
二、信仰与知识
三、解经方法论

第六章 奥古斯丁:神圣的光照与真理
一、信仰与理解
二、符号与语言
三、通向智慧之路
四、时间与历史

第七章 从宗教改革运动:诠释学与人文主义精神
一、马丁‧路德:在德意志的语言中寻找上帝
二、弗拉西乌斯:《圣经》自解原则

第八章 诠释方法论意识之觉醒
一、丹豪尔:作为学科的诠释学
二、斯宾诺莎:基于自然解释方法的《圣经》解释方法
三、兰姆巴哈:情感诠释学
四、维柯:新科学与心灵词典
五、克拉登尼乌斯:诠释者—艺术
六、迈埃尔:符号诠释学

中篇 现代诠释学

第九章 从浪漫主义诠释学到现代诠释学

一、作为现代诠释学之先驱的浪漫主义诠释学
二、施莱尔马赫:一般诠释学

第十章 体验诠释学
一、心理主义与诠释学
二、体验概念
三、精神科学的基础
四、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
五、理解、解释与说明

第十一章 此在诠释学
一、此在的现象学
二、可能性
三、理解与理解的前结构
四、理解的循环
五、历史性和时间性
六、海德格尔与诠释哲学

第十二章 语言诠释学
一、理解的语言性
二、对话的辩证法
三、传统与理性
四、理解、解释与应用
六、时间间距
七、真理与方法
八、伽达默尔诠释学与理解的读者中心论

下篇 诠释观念的冲突与反思     
    
第十三章 方法论诠释学

一、贝蒂:作为精神科学一般方法论的诠释学
二、利科尔:文本诠释学
三、赫施:诠释的有效性

第十四章 基于「交往」的诠释理论:阿佩尔与哈贝马斯
一、阿佩尔:先验诠释学
二、哈贝马斯:批判诠释学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诠释学
一、马克思与诠释学
二、马克思主义诠释学

第十六章 后现代主义诠释学
一、德里达:解构主义诠释学
二、罗蒂:新实用主义视野下的诠释学

余论:批评与反思
一、历史与诠释学的实践向度
二、从认识论到认知性诠释学与本体论诠释学
三、关于认知与诠释及其关系问题
四、理解与解释
五、方法论诠释学:返回文本中心论
六、中、西诠释思想之融合:经典诠释学

后记
註释
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导 论
 
「何谓诠释学」?这一问题只能从诠释学的发展史中找到答案。但是,「何谓诠释学史」?对此一问题的回答又取决于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
 
我们必须首先说明「何谓诠释学」,才能沿着诠释学这一方向釐清它的历史。两者都以对方为自身的前提,此中便存在着一个诠释的回圈问题。关于诠释回圈的合法性,施莱尔马赫和海德格尔已做了充分的说明。
 
尽管我们有时将「回圈」理解为首尾相接的封闭圆环,但正如我们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看到的,「回圈」事实上是有其开端的,这就是他的理论特别强调的理解的「Vor-struktur」(前-结构)。诠释的回圈特征从根本上说出现在理解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开端,以便展开我们的研究。
 
在此,我将「何谓诠释学」这一问题作为开端,并不意味着这一问题比勾述「诠释学史」更为重要,或者具有优先权;毋宁说,它是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理解之「前结构」中的东西。我对于诠释学史的描述,将以此作为基础和所从出发的起点。这就是本书「导论」要阐述的内容。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诠释学的定义;
二、诠释学的三个向度;
三、诠释学的形态分类。
一、诠释学:概念翻译及其定义
 
德语Hermeneutik(英语Hermeneutics)的译名至今尚未统一。哲学界有诠释学、解释学、释义学等译法,文学界大多将其译为阐释学。本书採用「诠释学」一词,乃出于以下考虑:其一,「诠」字自古就有「真理」义【1】;其二,「诠」与「道」相关,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诠,就也。就万物之指以言其征。事之所谓,道之所依也。故曰诠言。」【2】综而言之,「诠释」所指向的乃是真理之整体,亦即「道」,因而以「诠释学」对译Hermeneutics,显然更为契合Hermeneutics之旨归。
 
关于诠释学的定义,诠释学界至今仍未达成共识。在一些哲学辞典上我们所看到是以下不同的表达:
 
(1) 《韦伯新国际辞典》(第三版):「诠释学研究的是诠释和解释(interpretation and explanation)之方法论原则;特别是对《圣经》诠释的一般原则之研究。」【3】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