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两岸四地民主图景,深入台湾历史肌理
一名中国流亡作家写给自由台湾的诚挚建言
秉持着对民主、自由与人权的追求,异议作家余杰在中共政权的非法软禁、折磨与死亡威胁之下,携妻儿出走中国。尽管中共当局持续发出炮制「江南案」的威吓,甚至诱捕与其合作多年的香港出版人姚文田并判刑十年做为警告,但余杰仍无惧于批判中共体制,更企图为中国与华人世界,打开一扇新公民运动的思想窗口。
2014年,国民党强行通过「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引爆「三一八运动」,香港则因一国两制逐步变调,佔中「雨伞革命」如火如荼。澳门复甦的社运气象,以及中国民间的维权行动,显现大国边陲声息互通,公民运动的连结与合作逐步成为可能。余杰访问台湾数月,走遍台湾各县市,发表演讲座谈六十多场,在台湾公民社会中发现生生不息的活力。
在本书中,余杰展现其敏锐的观察与犀利的笔锋,不但深且广地掌握了两岸四地「新公民运动」的脉动,为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的民主进程留下深刻註脚,也持续为他的「精神原乡」──台湾──奠定自由主义的独立根基。此外,余杰更以「持自己政见」的知识份子为己任,照见中国知识界诸多「公知」面对台湾时荒腔走板的时空错位与大一统思想,重新阐明自由主义的真谛,并追索台湾近代史上关键的政治时机,从而省思,进而展望,为台湾政治与社会的改革,带来诚挚的建言与前进的力量。
名人推荐 林浊水(政治评论家): 在朝野主流主导下的台湾民主政治,困顿而令人沮丧,透过余杰的观点观照更加如此,但吊诡的是,我们也将因视野不同而看到新的可能性。
张铁志(台湾文化、政治评论人): 此书对两岸三地的顺民与公民都有重要反思:台湾人在学习如何做真正的公民,香港人在争取公民基本权利,而中国民众则在争取如何公开谈论「公民」。
魏扬(三一八运动参与者): 作为一个公共知识份子,该以何种历史视角与关怀尺度,来理解这些在日益强大的「国家/资本」联盟下仍坚毅挺起身子、握起拳头的众多抵抗者?又该把自身放置于什么样的位置?余杰的书写所描绘与探讨的,正是我们这个年代的面貌,以及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探问。
【专文导读】 沈清楷(「哲学星期五」发起人)
朱立熙(「知韩苑」创办人)
杨 翠(国立东华大学华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