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快乐工程:发现内在的宝石,像佛陀一样知足

大脑快乐工程:发现内在的宝石,像佛陀一样知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Rick Hanson
图书标签:
  • 幸福感
  • 积极心理学
  • 正念
  • 自我提升
  • 内在平静
  • 佛学
  • 知足
  • 大脑科学
  • 情绪管理
  • 人生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只有正向思考,是不够的。
唯有永久改变大脑的神经结构,不光「想」,还要「做」,
才能确实吸收每一次的美好经验,找回无条件的快乐。

  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H‧E‧A‧L简单4个步骤,每当你遇上一件好事,拥有(Have)一个正面经验的当下,丰富它(Enrich),吸收它(Absorb),同时连结(Link)正面和负面的成分,让正面事物能舒缓甚至取代负面的部分,每次不到1分钟,就能用心改变你的大脑,给你内在源源不绝的平静、满足和爱的力量,像佛陀一样知足常乐。

  生活中发生的所有美好,就像散落了一地的宝石,每一颗都是一个获致正面经验的机会。别再匆忙经过,视而不见,只要你稍加留意,用点技巧,日复一日累积深化,这些宝石就可以变成永久持续的美好。

  「你今天吸收美好了吗?」

  畅销书《像佛陀一样快乐》作者瑞克‧韩森博士,透过新书《大脑快乐工程》,教我们如何覆写大脑的原始程序。

  为何我们如此容易重复咀嚼受伤的感觉,却很难沉浸在被爱的感受中?你的大脑在演化的过程中就是如此打造的,总是很容易从坏的经验中快速学习,却很少从好的经验中得到收获。这是大脑古老的机制,有利于人类祖先在野外求生存,却极不利于我们维持现代的生活品质。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建立内在力量的机会,但是大脑的设计却是忽略并浪费了这些美好经验。这会让你对自己和别人都更严厉,即使你已经做好了一百件事情,总是觉得不够;即使身旁充满了支持,仍然觉得寂寞。

  瑞克.韩森博士是一位备受赞誉的神经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享誉国际的畅销作家,他透过《大脑快乐工程》示范一种简单的方法,让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隐藏的力量,来建立新的大脑神经结构,吸引快乐、爱、自信和平静。他提出的H.E.A.L训练,可以打造一个强壮的大脑,足以对抗古老的负向偏误,让满足和强烈的幸福感成为新的常态。每天只需要几分钟,我们就能把大脑转化成平静的绿洲,我们真的能在大脑中建构快乐。

  相较于坊间诸多强调心念的自我疗癒课程,可能一停止上课,情况又会回到未上课之前,瑞克‧韩森博士的H.E.A.L训练,则能永久性的改变大脑的神经结构,让无条件的快乐如影随形。

名人推荐

  快乐心灵诊所精神科医师 陈丰伟
  台北荣总特约医师 刘秀枝
  知名作家、哈佛心理学者 刘轩

  郑重推荐

  《大脑快乐工程》最大的贡献是提醒我们,光「想」是没有用的,「想一下」并不足以改变大脑,只是一味的正向思考,也不会瞬间让一个生病的大脑变好……本书后半部列出许多实际有效的方法,有恆心、有耐心的人,不妨仔细阅读,找出适合你的大脑重建工程。──陈丰伟/快乐心灵诊所精神科医师

  瑞克.韩森是其专业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他在这本书中替我们指引一条日常生活中的智慧之路。根据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本书告诉我们,若能多了解大脑一点,就能对人生付出许多关爱,带来真正不同的幸福。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练习并铭记在心的书。──牛津大学博士暨教授马克.威廉斯(Mark Williams),着有《正念》

  培养快乐是任何人能学习的最重要的技巧。幸运的是这并不困难,我们知道如何灌溉滋养这些有益健康的种子,而它们都已经存在我们的意识中。本书提供简单、易行且实际的方法,教导我们触碰到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平静与喜悦。──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着有《和好:疗癒你的内在小孩》及《正念的奇蹟》
《心靈煉金術:解鎖你內在的無限潛能》 一場關於自我發現與生命轉化的深度旅程 在這個資訊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越來越容易感到迷失、焦慮,或僅僅是空虛。我們追逐著外界的成功、物質的滿足,卻常常忽略了真正能帶來持久平靜與喜悅的源泉——我們內在的世界。 《心靈煉金術:解鎖你內在的無限潛能》不是另一本空泛的心靈勵志書,而是一本實用、深刻且富有洞察力的指南,旨在引導讀者進行一場意義非凡的「內在探險」。本書的核心理念是:你擁有的「寶石」——那些未被發掘的潛能、韌性與智慧,遠比你想像的要豐富得多,它們只需要被正確的方法和環境來喚醒。 第一部分:拆解迷霧——看清你現在的位置 現代生活給我們戴上了層層疊疊的「面具」,讓我們遺忘了真實的自我。在旅程的起點,我們必須誠實地面對現狀。 1. 現象與本質的辯證: 本書首先探討了「幸福的陷阱」。我們常將快樂與外部事件(升職、購買、戀愛)掛鉤,但這種基於外物的快樂如同曇花一現。我們將詳細剖析「即時滿足的代價」,以及為何持續的追逐只會帶來更深的疲憊感。 2. 核心信念的重構: 潛意識中根深蒂固的信念,決定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濾鏡。我們將深入挖掘那些限制性的「自我敘事」(Self-limiting Narratives)——例如「我不夠好」、「我必須完美」——這些信念是如何在你不知不覺中塑造你的行為模式和人際關係的。本書提供了紮實的工具,幫助讀者像拆解複雜的代碼一樣,逐步識別、質疑並重寫這些內在的腳本。 3. 情緒的地理學: 情緒並非敵人,而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地圖。本書將情緒視為信號,而非混亂的源頭。我們將學習如何精準定位焦慮、憤怒或悲傷的「地理座標」,理解它們試圖傳達的訊息,而不是僅僅壓抑或逃避它們。這部分內容融合了認知行為的原則與正念的觀察技巧,旨在建立更健康的情緒管理框架。 第二部分:挖掘寶藏——喚醒內在的導師 一旦清除了表層的雜草,我們便能開始深入挖掘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本書的精華部分,聚焦於如何運用「心靈煉金術」將普通的經驗轉化為智慧的黃金。 1. 專注力的藝術與深層連接: 在這個分心成癮的時代,專注力是一種稀有的資源。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刻意的練習,將心智從無休止的「思緒奔流」中拉回當下。內容包括「單點深度工作法」與「感官校準練習」,目的是讓你能夠真正「在場」——無論是與人交談,還是品味一杯茶。 2. 韌性的有機培養: 韌性不是天生的特質,而是可以在壓力下生長的有機體。本書介紹了「逆境轉化模型」(Adversity Transformation Model),它強調在經歷挫折後,如何主動尋找挑戰中的「結構性優勢」。我們不會美化痛苦,而是提供一套清晰的步驟,教導讀者如何從創傷和失敗中提煉出堅不可摧的內在力量,使每一次跌倒都成為增長腳跟的機會。 3. 自我同情的實踐: 自我批評的聲音往往是最響亮、最無情的。本書將「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視為一種積極的、有力的行動,而非軟弱。我們將介紹克里斯汀·內夫(Kristin Neff)等心理學家的理論框架,並結合東方哲學中「無條件接納」的精神,教導讀者如何用對待摯友的溫和與理解來對待自己。 第三部分:實踐與共振——活出你的智慧 心靈的發現必須落地生根,才能影響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最後一部分將探討如何將內在的轉化,映射到日常生活的具體行動中。 1. 建立意義的羅盤: 真正的滿足感源於對「超越自我」的追求。本書引導讀者清晰界定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並將這些價值觀轉化為清晰、可執行的生活藍圖。我們將探討「微小使命感」的建立——如何讓日常瑣事也帶有更宏大的意義。 2. 關係的深度修復: 你的內在世界必然會投射到你的人際關係中。當你學會了自我接納,你便能更真誠地面對他人。本書提供了「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框架,專注於如何清晰表達需求、有效傾聽未說出口的訊息,從而建立起更加真實、抗壓的人際連結。 3. 創造心流的日常空間: 心流(Flow)狀態是人類經驗中最接近「圓滿」的時刻。本書探討了如何系統性地在工作和休閒中創造條件,使你更容易進入這種全神貫注、樂在其中的狀態。這涉及對環境設計、任務難度平衡以及自我效能感的精細調整。 結語:旅程的持續性 《心靈煉金術》強調,自我成長不是一個需要「完成」的項目,而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雕塑」過程。你不是在尋找一個固定的、完美的終點,而是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敏銳、更有韌性、更富有同理心的生命旅人。書中的每一章節都配備了實用的反思日誌和行動步驟,鼓勵讀者立即開始,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 翻開本書,你將開啟的不是一次閱讀,而是一場對你生命最寶貴資產——你的心智與精神——進行的深度投資與永恆改造。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瑞克.韩森Rick Hanson


  瑞克.韩森身兼数职,他是神经心理学家,《像佛陀一样快乐:爱和智慧的大脑奥祕》、《简单的事持续做就不简单》作者,也是加州柏克莱大学泉源神经科学与观慧学院的创立者。他曾教授于牛津大学、史丹佛大学和哈佛大学,以及欧洲、北美、澳洲的禅修中心。并着有有声出版品,以及颇受欢迎的「Just One Thing」电子週报。

  如需更多宝贵的工具、练习、影带和资讯,请参阅网站:RickHanson.net。

译者简介

韩沁林


  新闻工作者,译作包括《占星十二宫位研究》、《宇宙之爱:从灵魂占星揭露亲密关系的奥祕》及《正念疗癒,告别疼痛:找回身心平衡的八週静心练习》、《精微体:人体能量解剖全书》等。

图书目录

推荐文 只有正向思考是不够的 陈丰伟
前言


第一部 你为什么不快乐?
第一章 让美好滋生
第二章 坏经验如魔鬼沾,紧黏不放
第三章 绿色大脑,红色大脑

第二部 这样做,你可以更快乐
第四章 如何自我疗癒?
第五章 留意已有的正面经验
第六章 创造正面经验
第七章 建构大脑
第八章 以花除草
第九章 广泛的应用
第十章 二十一颗宝石

后记
志谢
佳评如潮
参考文献下载

图书序言

推荐文

只有正向思考是不够的
快乐心灵诊所精神科医师 陈丰伟
    

  想像你家的猫一万年前的祖先,生活在野外,得靠自己灵敏地猎食小动物,随时要注意有没有大型动物扑杀,必须提高警觉,才能在残酷的世界生存下去。

  如果你养了一只猫,供牠吃喝,陪牠玩耍,每天逗逗牠,牠的心情可能会渐渐放松,很有安全感。但如果你养了三只猫,就算环境一样安全、食物毫不欠缺,只要你在用餐、便溺、休憩地点安排不当,生物本能就会让猫儿的压力增加,猫大便里的压力贺尔蒙浓度攀高。如果大门开了个缝,可能就有一只猫会奋力逃开,因为牠觉得住在这里压力太大了。

  现代人类已经有愈来愈高比例过着衣食无缺、有固定住所、不用随时担心生命安全的生活,但我们就像豪宅里的三只猫──或一百只猫,就算有吃、有喝、有人陪玩,还是会因为许多琐碎的事情焦虑、紧张起来。即使是全年无间断的供给营养丰富、带有优格香味的猫食,加上温暖的光照与轻柔的抚摸,也都抵不过碗盘间争夺地盘与地位的冲突和不悦。

  不知道猫会不会一直记着浴室里的剑拔弩张,但人类的大脑会。负面的、带有情绪的记忆永远有优先权,最快成形、蔓延,并累积、持续改变大脑皮质的皱纹。对微小的警讯过度警觉,是有脑生物能存活千万年、将基因代代流传的关键。但这几十年来,已开发与开发中国家多数人过着愈来愈富裕、文明、安全的生活,但我们的大脑欠缺保有幸福感的能力。

  《大脑快乐工程》这本书掌握了二十年来脑科学的进展,从人类的演化告诉我们,为什么保持快乐,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人类大脑边缘系统(海马回)的脑神经细胞新生作用,以及脑细胞间的连结,会因为喜悦、放松而增生,反之则因为压力、厌恶而减损。而各种关于心理治疗、禅修或精神科药物的研究,也都证明外力的介入(药物、治疗、降压),会重新建构你的大脑──虽然仅限于微小但重要的某些区块。

  《大脑快乐工程》最大的贡献是提醒我们,光「想」是没有用的,「想一下」并不足以改变大脑,只是一味的正向思考,也不会瞬间让一个生病的大脑变好。我们要对抗是演化亿万年形成的过度警戒的大脑,要改变的是长期压力底下逐渐弱化、过度反应的压力贺尔蒙体系。我们要说服自己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我们很幸福、可以安然度日、不要担忧太多事情。

  这种说服,并不全然是欺骗大脑。科学家已精确计算过,如果用问卷询问人生快不快乐,社经地位较低的人会倾向回答不快乐;但如果请受试者每小时回答自己的快乐程度,在经济发达国家,有钱人与普通人差别不大。也就是说,中产阶级累积感受到的快乐,其实只比有钱人少一点点。然而,当你在意识层面回想你的一生时,许多负面情绪如调薪失败、没钱买房、伴侣噼腿等瞬间涌出,取得主导地位,让你的大脑感受到失败、没有安全感。

  要让大脑重新取得幸福感与安全感,需要持续努力,盖过负面记忆,让副交感神经系统重新取得优势地位。这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也就是为什么心理治疗动辄需要十八星期,为什么精神科药物疗程常常以半年计算,因为我们要对抗的是原始大脑的本能。我常跟病人说,如果没空去练瑜伽、跳有氧、练气功,找空档在椅子上练习腹式唿吸,一次五到十分钟,一天练个三、四次,天天练才有帮助。《大脑快乐工程》后半部列出许多实际有效的方法,有恆心、有耐心的人,不妨仔细阅读,找出适合你的大脑重建工程。

前言

  相信你跟我还有许多人都一样,每天忙着处理一件又一件的事。然而,这一路走来,你还记得最后一次在最忙碌的日子中,停下脚步十秒钟,去感受和汲取生活中的正面时刻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没有多花些时间来享受并停留在这些经验中,它们就会像吹过树梢的风一样,虽然让你享受到片刻的欢愉,却未留下持续的价值。

  本书只有一个简单的宗旨:利用日常生活正面经验隐含的力量,改善你的大脑,让你的人生因此变得更美好。我会告诉你如何转化美好的时刻,打造更好的大脑,从此感到充满信心、自在、舒适、自我的价值,并且觉得受到关怀。这些时刻并非一刻值千金,而是很简单地感受一件心爱毛衣的舒适感、一杯咖啡的愉悦、一位朋友给予的温暖、完成一项工作的满足感,或是伴侣的爱。

  每天只要几次,每次只要短短数十秒,就能让你学会如何吸收美好的经验,并且自然的在内心滋生更多喜悦、平静与力量。但是这个练习和其背后的科学,不是正向思考,也不是另一种制造正面经验的方法,这两者通常只会消耗大脑。这里讲的是如何在你的神经系统中,把稍纵即逝的经验转化成持续改善的能量,并发挥最大效益。

  我们的大脑结构中内建了获得幸福、应付困难和成功所需的力量,但是为了帮助我们的祖先生存,大脑会演化出一种负向的偏误,让它对痛苦如魔鬼沾紧黏不放,对欢愉却如铁氟龙一样,不沾不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把内在力量深植于大脑中,你将会知道哪些关键的正面经验,可以满足你对安全感、满足感和连结感的三种基本需求。当你累积增加内在的平静、满足和爱之后,就不需要追逐让你愉快的事物,或是受困于不愉快的事情中。你会愈来愈享受一种无条件、而非建立在外在条件上的幸福感。

  大脑无疑是你身体内最重要的器官,而大脑的运作决定了你如何思考、感受、说话和行动。许多研究显示,你的经验无论如何都会持续改变大脑。本书就是要谈论如何吸取好的经验,让你的大脑变得更好。

  大脑是很令人惊奇的,你将会学到很多大脑运作的方式。在前面三章,我会概述大脑的运作方式,解释你为何需要主宰它的运作,以及你如何能重拾深刻且美好的天性。在接下来其他的章节中,我会教导你许多吸收美好经验的有效方法,让你能够透过练习,变得更加熟练。你不需要具备神经学或心理学的背景,就能了解其中的概念。我已经将这些精简成四个简单的步骤,缩写成为HEAL(译注:中文意思为「疗癒」):分别是拥有(Have)正面经验,让它更丰富(Enrich),吸收它(Absorb),同时连结(Link)正面和负面的成分,让正面的事物能舒缓甚至取代负面的部分(你可选择是否採取第四个步骤)。

  我们会逐步探索这些步骤,而你将会学到许多有用、实际的方法,让你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发现甚至创造正面的经验,然后将这些经验融入你的心智、大脑和生活。而在每一章的最后,都会有个「吸收重点」的单元,归纳整理该章的重点。你如果想要进一步学习我利用的科学知识,请上网参阅本书的参考资料。

  我在念大学时意外发现了如何吸收美好的经验,而这改变了我的一生。如今过了四十年,身为神经心理学家的我,尝试将这个练习深入发展。我曾将它传授给数以千计的人们,也听了很多的故事,知道它如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你会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看到一些故事。我很开心能与你分享这种有力的练习法,如果你还想进一步学习,请参阅网站www.RickHanson.net提供的免费资源。

  身为父亲、丈夫、心理学家、禅修老师和商业顾问,我发现我们在内心和外在世界所做的一切,才能产生最大的差异。因此,你在本书中将会学到许多经验累积得出的方法,将稍纵即逝的心智状态,转化成持续发展的神经结构。请根据你的个人需求调整我的建议。我希望你能享受在本书中的发现,这可以让它沉淀深入你的大脑和生活中。

  相信自己。吸收美好的经验能让你看到自己、这个世界和其他人的美好。

图书试读

如何自我疗癒?
 
我有一个朋友,和她的伴侣享受了十多年的快乐时光后,突然失去了这份关系。他是她今生的爱。当他离开后,她感到空虚和绝望。她跟朋友聊天、运动、禅修,也去看了心理医生,这些对她都有帮助。但她仍会感到强烈的悲伤,有时甚至会崩溃。
 
然后,她决定除了做一些让自己好过的事情以外,也试着吸收美好的经验,于是情况开始转变了。「当我跑步时,」她说,「我感觉很好。当我停留在这些感受时,这些美好的感觉似乎能从身体开始渗入我的心中。」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她泡热水澡时,她会多花点时间,让放松的感觉沉淀,或是她在工作上完成某项任务后,她会多花几分钟,享受这份满足感。「我的难过和无助开始消失。」经过几週之后,她说每天吸收几次美好的经验,真的有助于她化解失落感。「我真的可以感觉到,这帮助我学会再次拥有快乐。」
 
她的故事非常戏剧化,却很真实。我的朋友没有试着用一味的正面思考,来掩盖她的受伤和难过。她经过好几个月才慢慢放掉自己的悲伤。在这段期间,当她觉得自己可以时,她就会让自己进入充满生命力、放松、满足,最终是喜悦的正面经验中。
 
当你倾向美好的经验时,并不是在否认或抗拒坏的经验。你只是承认、享受和利用美好的经验。你能意识到全部的事实,看到拼出人生样貌的所有马赛克磁砖,不只是负面的部分。你会认清自己、别人和这世界的美好,并且在未来一起创造美好。当你选择这么做时,你就已经在吸收美好的经验了。
 
吸收美好经验的四个步骤
 
确切来说,吸收美好经验就是刻意地将正面的经验内化融入内隐记忆中。
 
1.拥有正面的经验(Have)。
2.丰富它(Enrich)。
3.吸收它(Absorb)。
4.连结正面和负面的成分(Link)。
 
第一个步骤可以启动正面的心理状态,步骤二、三和四则是把它安装在你的大脑里。
 
我取每一个步骤的英文单字的大写,就可以缩写成HEAL(译注:意指「疗癒」)。前三个步骤会完全专注在正面的经验上面。第四个步骤是选择性的,但是很有效果:它会利用正面的想法和感觉,来舒缓、减少,甚至可能取代负面的想法和感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能触及灵魂的书籍。在阅读《大脑快乐工程:发现内在的宝石,像佛陀一样知足》之前,我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和不安,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而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角落。作者并没有贩卖心灵鸡汤,而是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解析了大脑运作的机制,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来培养积极情绪。我尤其被“内在的宝石”这个比喻所打动,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闪光点,只是需要被发掘和肯定。书中的很多观点,都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固有认知。例如,关于“欲望”的看法,我过去总是认为欲望是进步的动力,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过度欲望带来的束缚和痛苦。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我开始学会区分健康的愿望和病态的渴求,并努力将注意力从“想要更多”转移到“感恩所有”。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安静的内观,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接纳自己。

评分

读完《大脑快乐工程:发现内在的宝石,像佛陀一样知足》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豁然开朗。这本书并没有用空洞的理论来堆砌,而是用一种极其贴近生活,甚至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方式,引导我去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书中提到的“内在宝石”的概念,我理解为我们本身就具备的潜能和积极品质,只是常常被日常的烦恼和负面情绪所蒙蔽。作者通过一些非常生动的案例和练习,让我开始留意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微小快乐,并学会如何放大它们。特别是关于“知足”的部分,它不是一种消极的听之任之,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选择。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富足并非拥有多少,而是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并且不被永无止境的欲望所奴役。书中的一些方法,比如正念呼吸、感恩日记,虽然看似简单,但真正付诸实践后,效果是惊人的。我开始能更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再轻易被负面情绪裹挟。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告诉我,通往快乐的道路,一直都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掘。

评分

这本《大脑快乐工程:发现内在的宝石,像佛陀一样知足》的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富有诗意的名字吸引住了。我一直觉得,快乐不仅仅是外在物质的满足,更是一种由内而生的状态。书名中的“大脑快乐工程”点出了核心,似乎在暗示,快乐是可以被“建造”的,就像我们建造房屋一样,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细致的规划。而“发现内在的宝石”则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仿佛在说,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宝藏,只是需要指引去发掘。最后,“像佛陀一样知足”更是将这种内在的快乐升华到了一个精神的境界,让人联想到宁静、平和,以及对一切都拥有的满足感。这几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就勾勒出了一个关于自我探索、心灵成长和获得深度平静的旅程。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门,让我学会如何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持久而深刻的快乐。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大脑科学、心理学以及禅宗智慧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快乐工程”的。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可能性”的联想,就像一张藏宝图,标记着通往幸福宝藏的地点。

评分

《大脑快乐工程:发现内在的宝石,像佛陀一样知足》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快乐”。我过去一直认为,快乐是一种需要追逐的状态,而这本书却告诉我,快乐其实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一种生活的方式。作者将大脑科学、心理学以及禅宗的智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易于实践的“快乐工程”。书中关于“内在宝石”的论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宝藏,只是需要我们去发掘和珍惜。而“像佛陀一样知足”的境界,更是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一种不被外在物质所左右,而是从内心获得平静与满足的生活。书中的一些练习,例如识别并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培养感恩之心,让我切实感受到自己心态的积极转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本行动指南,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更平和、更喜悦的人生。

评分

《大脑快乐工程:发现内在的宝石,像佛陀一样知足》这本书,对我来说,绝对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一直认为,人生的许多痛苦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执念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拆解了这种执念的根源,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化解。特别是“像佛陀一样知足”这一点,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往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我曾以为,拥有更多的物质、取得更大的成就,才是快乐的源泉。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基于内在平和与接纳的幸福。书中关于“大脑的可塑性”的讨论,更是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希望。原来,我们的思维模式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去重塑我们的大脑,从而获得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认知重构练习,发现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真的开始发生变化,那些曾经让我纠结不已的事情,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难以承受。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快乐,是一种可以学习和培养的能力,而不再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