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半个世界的人:复健病房里的微电影

失去半个世界的人:复健病房里的微电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复健
  • 医疗
  • 疾病
  • 心理
  • 生命
  • 家庭
  • 情感
  • 观察
  • 纪实
  • 微电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狠咬医生一口的病人,后来竟开了画展!
  企业老董为何总是吃完餐盘的菜,就抱怨医院都没给肉吃?
  深度昏迷的睡美人,何时能醒来看见床边的独眼龙?
  每天在病房门口点名的校长,为什么露出女儿都难得见到的笑容?

  从大企业的董事长、媒体界女强人、大明星,
  到警察站岗病房的杀人犯、路倒无名氏,
  复健病房里,病家无奇不有,
  宛如一部部无限期上映的真实人生电影。
  每当夜深人静,故事的主人翁就会活过来,
  坐在我对面看我写稿,甚至对我指指点点,
  「喂!刘老弟!我哪有那么坏,你不要给我乱写喔。」

  白天行医、夜晚写书,复健医师跟你想的不一样!
  鲜明的笔触,诙谐的语调,
  温暖、爆笑、感人、遗憾、无奈、感谢和不舍,
  看病看进病人心里,就是最真心相待的医病情。

本书共分三部份:

  辑一「真心相待,医病、更医心」

  医护佯装学生,逗得失智的退休校长哈哈大笑,那是校长女儿从未见过的父亲神情;惊见坐在轮椅上的包伯伯,被推出诊间前,回眸眼眶中盈满泪水的神情,把问号遗留在诊间……。看病看进病人心里,就是最真心相待的医病情。

  辑二「真情故事,病房中的生命对白」
  外籍看护阿悌无怨无悔照顾阿梅一家人,对医生说:「怎么可以跑掉!我跑走了老板怎么办?」;每天在病房唱歌的董事长,原来是为了照顾癌妻;遍寻不着的弟弟,原来是因脑中风而被关在精神病院整整十年。病房里的人生百态,总是充满遗憾、无奈、感谢和不舍。

  辑三「真实人生,脱掉白袍的医师凡人」
  刘医师提到嵴髓损伤却从未怨天尤人的妈妈、丧妻后紧守和妻子约定的爸爸、还有追忆医界前辈王师父、以及自我的运动经验等,卸下白袍的真实人生也正上演。

真诚推荐(依姓氏笔划排列)

  知名作家 小野
  署立双和医院院长 吴志雄
  前卫生福利部部长、台北医学大学教授 邱文达
  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教授 周碧瑟
  知名作家 侯文咏
  台湾复健医学之父 连倚南
  高龄医学专家、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任 陈亮恭
  台湾失智症领域权威、台北荣总特约医师、国立阳明大学临床兼任教授 刘秀枝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灿宏


  我们这一代医师接受的医学教育,刚好介于「铁的纪律」和「爱的教育」,以前老教授虽然严格,但是重视「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这些观念深深影响着我。

  虽然医疗行业常被曝光负面新闻,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疗人员都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不忘当年踏入这个领域时的誓言。

  「复健病房」是社会环境中一个小小的缩影,我看见了人生百态,也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希望将我的所见所闻,透过这本书传递给下一代。

  现任
  台北医学大学教授
  台湾复学医学会专科医师
  部立双和医院复健医学部主任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院复健学科主任

  台湾彰化人。因为母亲的缘故,从国中一年级就立志成为一位复健科医师,希望长大后可以救母亲,其实却是救了自己,在面临许多人生的抉择时,及早设定了人生方向。

  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于台大医院及署立桃园医院完成复健专科医师训练,因公费缘故,分派至澎湖服务三年,在优美风景与风土民情的催化下,开始书写与病人互动的故事,回台后进入当时刚成立的万芳医院,投入紧凑的临床医疗工作,写作中断。

  2003年台湾SARS肆虐,在大部份考生缺考的情况下,因缘际会进入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2004年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修习肥胖与营养,返台后于万芳医院率先全国成立运动减重班,协助民众减重累计超过30吨。2008年随邱文达院长转任双和医院至今。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依姓氏笔划排列)
人间有温情、复健有情天(邱文达)
随缘惜缘、感恩惜福(周碧瑟)
做为刘医师的老师,我希望他继续写下去(连倚南)
一位复健科医师彩笔下的疾病人生(刘秀枝)

自序
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

辑一  真心相待,医病、更医心
校长好
不再说话的眷村管家婆
一心想死的婆婆    
阿婆细细长长的鼻子正昂扬
伯伯摔跤了!
躲起来的脑出血
被窗帘拉绳绑住的母亲
包伯伯的眼泪    
一到晚间就奇痒无比的病
天堂与地狱
大律师的落枕    
被病人咬了一口之后
白云悠悠    
老师的五十肩
不寻常的背痛    
七老八十
中风年轻化风暴来袭    

辑二 真情故事,病房中的生命对白
最佳看护    
阿昆的五折优待卡    
我跑走了,老板怎么办!
独眼龙与睡美人
独传的李式书写法
失去半个世界的人
连中三元的病人
沾绿脓的病床
火热的人生
在病房唱歌的董事长    
消失的那十年

辑三 真实人生,脱掉白袍的医师凡人
现世报
生前的约定    
忆王师父    
人生最清楚的半小时
养生?有症状自己医
运动专家的自白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人间有温情、复健有情天
邱文达(台北医学大学教授、前卫生福利部部长)


  在医院,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在发展,但是很少人可以像刘医师一样,带我们重回现场,亲眼目睹故事的经过。

  从万芳医院开幕就认识刘医师,应该快二十年了,私底下我都称他「点子王」,他常常有些异于常人的想法,包括写书这件事情。

  书中〈被病人咬了一口之后〉,是发生在我担任万芳医院院长期间,事隔多年印象逐渐模煳,但是经过刘医师的妙笔,鲜明的记忆又跃然纸上,当时万芳艺廊刚成立不久,虽然无法莅临开幕茶会,但是我肯定有前往参观画作。

  刘医师总是给人满满的希望,我许多不需要开刀的病人,转给他做复健后,都变成他的死忠病人;许多朋友转给他治疗后,都变成他的好朋友,书中〈独传的李式书写法〉、〈失去半个世界的人〉都是很好的佐证。

  因为大环境的改变,「医师」这个行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光环,评鑑、升等、绩效的压力和紧张的医病关系,让许多医师喘不过气来,但是我相信医院仍是我们「行公义、好怜悯」的最佳场所,刘医师以谦卑的心来对待病人与家属,甚至是外籍看护,这些互动和对话相当精彩,可以当成日后医学生的上课教材。

  相信《失去半个世界的人》一书可以为医界注入一股暖流,让医护同仁在高压、紧张的工作之余,仍能保有对工作的热情和感动;社会大众也可以从本书的幽默笔法,轻松增加许多医学相关知识,并了解医院的运作,值得推荐。

随缘惜缘、感恩惜福
周碧瑟(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教授)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而言,这本书是本可读性很高的「预防医学」之示现案例。预防医学包括上游的健康促进与健康的生活型态,到中游的疾病筛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至于到下游的疾病治疗与复健。书中许多案例都已到了疾病的下游,显现上游、中游的预防医学没有把关好,阅读本书应可提供很好的警示作用,读者若能因而改善生活型态,控制好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必能受益良多。

  从医学人文的角度而言,书中案例道尽人情之冷暖,点出人生之无常与无奈,并也隐示了佛法讲的因缘果报。本书作者以妈妈为例,接受佛法讲的因果,坦然面对三十四年的卧床人生,这需要何等的智慧啊!作者的爸爸若也能有佛法的护持,晚年必能自在。

  佛法讲「一切唯心造」,这本书之所以令人感动,是因为作者的心,慈悲为怀。以慈悲心看病人,才能看到诊疗室背后的病情真相,呈现给读者动人的故事。

  佛法讲「无分别」。作者因SARS的因缘,进入阳明大学公卫所,修得博士学位,继续济世助人。我因为这份因缘而结识灿宏。当初,阳明公卫所博班初成立,当年有三位医师表明报考博班,皆是阳明医学系毕业,两名出国念了哈佛大学的公卫硕士,另一位是台大公卫硕士,资质佳,因此开了三个缺。没想到SARS一来,这三位医师忙于SARS,而错过了报名日期。结果收进来的三位:刘灿宏(本书作者),钟国屏(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副院长)以及许中华(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院区院长)都曾经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做了甚有意义的事。我深引以为傲!佛法讲的「无分别」,让我深深体会,这殊胜的缘份,感恩!

  人生啊!随缘惜缘!感恩惜福!

做为刘医师的老师,我希望他继续写下去
连倚南(台湾大学医学院复健科名誉教授、财团法人台北市连倚南教授复健医学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本书内容可以说是着者刘灿宏主任从复健科医师的立场描述他与复健科各色各样的病患互动的情境,但也可以说是他借用各种病患来描述在复健科常见到的问题,对读者介绍复健过程中经常遇到,或复健科常诊疗的疾病以及他的併发症,这是一本技巧高超的卫生教育书。

  刘主任在民国八十二到八十三年间曾在台大医院复健部受过住院医师的训练,当时我对他的印象是沉默寡言,正直又认真的一位年轻医师;犹忆他在台大的最后一年,还与同期在台大受训的陈思甫医师一起请我指导他们作研究,写了一篇有关失语症预后的论文,发表在《台湾医学会杂志》,当时的研究结论到现在我有时候在失语症讨论会时还会引用。不过当时他写文章的文笔,除了通顺得体,也没有感觉多好,没有想到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几年刘主任练就一枝生花妙笔,把他平常在门诊或病房遇到的小故事写的活灵活现,让人看了,就想一直看下去,欲罢不能。

  多年来,医界的同道,有很多人很努力在报章杂志写有关医疗常识的文章,希望透过提高一般民众的医学常识,提升国民健康水准。但是写下来的文章,绝大部份还是上课式的内容,虽然文章写得非常通俗易懂,但像本书那样通过与病患或家属的对话,把像「失智症」、「嵴髓损伤」、「五十肩」、「失语症」等难懂的疾病,写得像文艺小说那样潜移默化,一样达到医学教育的目的,但通篇看不到「枯燥」,闻不到「无味」,相信读者在阅读时一定津津有味,读后收获很丰。

  做为刘主任的老师,我希望他在这本书出版后,还能继续写下去,把复健诊疗上常遇到的困扰与解决之道能广为人知,让复健科在做什么事也能广为人知。

一位复健科医师彩笔下的疾病人生
刘秀枝(台湾失智症领域权威、台北荣总特约医师、国立阳明大学临床兼任教授)


  许多疾病其实需要很多科别来合力医治,而有了复健科团队的帮忙,病人更能得到良好的治疗。以神经科为例,脑中风的病人在急性期时就要开始床边复健,等病情稳定后,更需要积极复健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复健科医师的角色不容小觑。

  很高兴看到刘灿宏医师在《失去半个世界的人》一书中不仅以专业素养,更以关怀的心胸和细腻的观察,将二十多年来行医生涯中的代表性或特殊病例,与读者们分享,让大家认识疾病的百态、聆听病人和家属的心声,同理心和慈悲心在其中不断地激盪着。

  书中每篇故事都很触动人心、发人深省,让人忍不住地一直读下去。复健科医师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病人相处,所以更能深入其内心世界。例如〈现世报〉里,一位姦杀少女,在缉捕的过程中被员警的子弹击中胸椎而下半身瘫痪的年轻兇嫌,在复健病房中极端不配合,白天睡觉,晚上看电视、打电动,终于有次对刘医师坦承说:「我怕她会来找我,她万一来了,我又跑不了。」所以晚上不敢睡觉。

  〈独眼龙与睡美人〉里二十九岁的女性病人,因脑出血呈现半植物人状态而由神经外科转来复健科病房,医师们观察到她週期性的血压飊高,怀疑她可能罹患了「嗜铬细胞瘤」,后来经过检查果然证实,可见仔细观察和用心联想对正确的诊断很重要。

  又如〈失去半个世界的人〉这篇文章中,对中风后发生的「半边忽略」症状有很精准的描述和有效的对应方法,让人好像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的神经症状学课程。

  书中还有其他更多好文,等待读者自行去细读体会,不管是病人、家属、健康者或是医疗工作者都能由此书受益良多,的确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好书。

自序

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


  这些都是我从当小医师开始遇到的小人物、小故事,盘旋在我心中多年。

  算了算,自从升上主治医师,收治过的住院病人应该接近三千人,他们的诊断各异,但即使诊断相同,发生在不同的人和家庭,就让每一次的住院与众不同,我陪着每一病人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近距离观察他们家人的互动,这其中有董事长、大明星,也有杀人嫌犯和路倒无名氏,每一个故事都是大社会的缩影,总觉得这些故事如果不写出来,愧对病人用生命开启我的人生智慧。

  每当夜深人静,坐在餐桌前开始写稿,故事的主人翁就会活过来、走过来坐在我的对面,和我对话、看着我写稿,甚至会对我指指点点。

  「喂,喂!刘老弟!我哪有那么坏,你不要跟我乱写喔。」

  有一次写了又写、改了又改,实在写不下去,竟然对着空空的客厅大叫:「这样写总可以了吧!」吓醒了在隔壁房间睡觉的女儿。

  我们这一代医师接受的医学教育,刚好介于「铁的纪律」和「爱的教育」之间的夹心层,以前老教授虽然严格,但是他们重视「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这些观念,深深影响着我。「复健病房」是社会环境中一个小小的缩影,我看见了人生百态,也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希望将我的所见所闻,透过这本书传递给下一代。

  近几年,虽然医疗行业在媒体上曝光的以负面新闻居多,诸如五大皆空、健保破产、医疗纠纷、人球事件、血汗医院等;但是我相信每天在医院工作的医疗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兢兢业业、坚守岗位,或许说不上「视病犹亲」,但是大家心中,仍不忘当年踏入这个领域时的「医师誓言」、「南丁格尔誓约」。

  付梓之际,重新检视这三十余篇文章,就好像一部部微电影,又在我脑海播放一遍,不知道故事的主人翁们是否健在,但至少我完成了对他们的功课。感谢佩欣、欣仪、靖瑛、子安和芷伶帮我审稿,感谢李社长、惠如总编的鼓励。

图书试读

校长好
 
「刘医师!你这样逗我父亲是不是很好玩!」她一开口就噼了这句话。我当场愣住,突然惊觉我错了,我一直把校长当成病人,利用他生病的弱点去逗他,虽然出发点是为他好,为了让他能融入团体生活,但是我忘了他是一个人……
 
「校长好!」
 
「报告校长!你上次交代我的三多奶蛋白,已经帮您准备好了,要不要趁热喝了。」
 
「校长!要升旗了您还不赶快回来站好。」
 
「报告校长!您膝盖上的伤口,校护小姐有交代我要帮您换药。」这就是我和校长的沟通方式。
 
每天校长就站在失智症病房的门口,每一位经过的人一定会喊一声:「校长好!」 校长总是双手交背在后,两边嘴角下压地点点头,有时还会回答:「辛苦了!」「路上小心」之类的。
 
失智症病房进出的通道就是校长心目中的校门口,上锁的门窗是学校的围墙,进进出出的人员都是他的学生,校长每天在这里守门有个好处,自从校长站岗以后,就不再有其他失智症患者趁隙脱逃,他总会用很宏亮的嗓音大喊:「同学!回去上课」,因为他个子高,还会顺便把「同学」拎回来。不过也造成了一些小困扰,他总觉得送货的小弟是小偷,每次看到他就一路追打,搞得送货小弟不得其门而入,只能在窗口跟我们进行交易。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第一次见面,校长就认定我是「班长」,而且不曾忘记过,我当然也配合演出。
 
「报告校长,点心时间到了」、「现在是开会时间,是不是请校长过来主持,顺便吃点东西」……,这是唯一可以让校长离开门口岗位坐下来的方式,他会整一整衣服,双手背在后、踱着方步慢慢坐下来,清一清喉咙开始致词。
 
「今天,我们要感谢……」校长就这样煞有介事地说了起来,但是同桌的另外三个人,真是超不配合,一个一直低着头拿着放大镜在看不知是几年前的新闻报纸,一个早就仰头大睡不醒人事,还有一个更夸张,打翻了一大杯牛奶,硬是被推回去换衣服。在这个失智症病房一共有八十个人,每天就是八十套剧本不断上演,彼此之间,有时会互相客串演出,有时候互不相干,各演各的乐在其中。
 
我对校长比较有兴趣,大概是我在他的剧情中有一个班长的角色,所以每次到养护中心,一定会去逗校长,把他逗得哭笑不得,大笑不停。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