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国考一年上榜必胜诀 郭盈村 有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同样是不眠不休、努力不懈的用功读书,准备参加国家公务人员考试,何以有的人可以「事半功倍」;有的人却是「事倍功半」,原因在于有无读书战略。因此,欲在各项考试中,一年上榜,荣耀加身,应该建立前瞻性思维的战略。笔者就以二次高考、一次普考及格的经验,就「准备方向与范围」、「答题经验与技巧」、「读书方法与态度」三方面,与大家分享高考
一年必胜战略:
一、准备方向与范围
(一)坚信「方向正确不怕路途遥远」,以及「做对的事比做事方法重要」的理念,奋斗才会有成效。
(二)依循考选部公布的各科命题大纲准备,以免事倍功半。
(三)观摩三年内的历届试题,鑑古知今,必定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四)接受专业老师辅导,「相信老师,肯定自己」,有效学习。
二、答题经验与技巧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备正确的答题经验与技巧,是成功的一半。
(二)答题要注意时间管理、空间管理,例如:申论题四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8页;因此,一题作答时间必须控制在30分钟,每题2页完成,已达总体边际效益,创造最高分。
(三)答题方法:
1.内容力求周延详尽,尽量引用理论经典。
2.培养自主性及独特性,切毋沦为教条。
3.全文结构符合逻辑:「起」、「承」、「转」、「合」结构表达。
4.各段叙述做到「纲举目张」、「分项条列」、「另列缩格书写」、「冠以数字」。
5.答题採取「系统思考」过程:看、想、作、检。以免挂一漏万,改来改去。
三、读书方法与态度─准备过程决定胜负
(一)集中注意力:忍耐寂寞,专注以达精进。
(二)有规律生活步调:头脑清晰才有创造力。
(三)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以成就感取代无力感。
(四)组织读书会: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郭盈村2015.12
前高雄市政府人事处副处长
中华民国职涯发展学会理事长
序
准备国考就是专案!!
更是你自己发起的专案,你不负责履约,谁来负责? 邢志航 近十年来国家考试人数逐年攀升,除社会新鲜人、职场转职人员等,皆期待能从国家考试取得金榜题名,期待迈向平稳安定与保障就业的公职体系,来对抗大环境经济的不景气。坊间相关的考试书籍、补教课程、网路课程、网路教案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出,百家争鸣。虽让市场热络考生选择性多元,但是大量丰富的资讯来源零散,并未协助参与国考考生有一套完整的准备国考规划体系之专案思维,实属可惜。
在这些年主要从事公部门人力投资规划诊断顾问、中小企业行销策略及财务规划诊断以及企业人才培训辅导课程规划…等实务经验已累积20多个年头,透过多年的实务经验与人资管理运用的知识底蕴,在从事实务诊断及同时在学术界钻研学术研究过程,近十多年将心力关注研究现今国际专案管理知识体系,并将研究能量持续与实务经验结合且得到成果验证,显示专案管理知识确实为「百业可用」。
准备国家考试就是一个属于你个人自己发起的专案,你就是该专案的「专案经理」,曾经脑中闪过的想法,到补习班询问考试内容的那一刻开始,你就已经准备发起了个人的「国考专案计画」,紧接着脑中开始规划要参加哪一类型考试,工具书籍的採买、补习课程的挑选、工作跟假期的读书计画安排,尽量规划出可以既不影响现有的生活又能按部就班地依照规划顺利金榜题名;当所有规划都符合个人的期待后,就开始正式执行个人国考的专案计画,当正式开始专案执行后,考验的就是个人的毅力、决心,途中必定会遭遇挫折与困难,如何适时的修正与调整个人的状况,就是在控制你的国考专案里程碑;等待考试到来的那一天,就是你专案结束的验收,一试定江山,成功者便金榜题名。
如同《原来,国家考试没有你想得那么难! 上榜生必备的17种习惯》一书所述,真正影响国考成果的因素是,你这位专案经理对自己发起的国考专案计画是否确实负完全责任,包括了个人心智力、读书规划力、确实执行力、挫折调适力;以及组织的学习团队凝聚力、辅导方向引导力,上述如果都具备了,你就是称职的专案经理,「准备国考专案」便能让你「解决问题、创造机会」,金榜题名成功率自然大幅度的提升。
邢志航 博士
IPMA C级 国际专案管理讲座评估师
IPMA Delta国际专案管理组织讲座评估师
101-104劳动部人力资源提升计画中小企业辅导顾问
FB粉丝团《PJT教室》版主
FB粉丝团《眉眉角角清洁社》版主
序
制定计画后,最不该做的事情 冒牌生 我总觉得自己是个迟钝的人,别人读书只需要一次就够了,自己可能要读两三次还记不住,长久下来对考试没了把握。
还记得国中时有化学课,要背化学符号元素表,老师说,每週一会抽查五个。我总是在家坐在书桌前,茫然看着课本,但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什么都不会。
那时候我误以为只要坐足时间,就能把考试内容都吸收进去,但考试成绩告诉我血淋淋的事实,读书必须要有方法,必须要用心,不是呆坐在书桌前耗时间就好,偏偏我每週一抽查的成绩又表现不好,对自己没信心也没有成就感,读书考试变成了恶性循环,我变得排斥课本、排斥上课、排斥考试,好像什么都做不好。
后来,父母看不下去,找了一位家教老师帮我补习化学。但他真正教我最多的是读书办法,不要只是枯坐在书桌前(实际上只是在浪费时间),没把书读进去。他帮我订制了各式各样的学习办法,图画记忆法、重点标记法、数字标记法……就是希望可以重燃我对学习的热情。
大概是当时年纪小,每次听完他制定的学习办法,都会习惯性回答「可是」。
「可是我就是记不住,可是我就是过一下就忘了,可是我就是没办法……」这个「可是」最讨厌了,偏偏提出来的人又总是我自己。久而久之谁也没办法帮我,因为别人想帮我之前,我都替自己找好了一大堆的借口!
好在我的家教老师有足够耐心,我们一起读书,他陪着我背化学符号元素表,并且先行抽查一起准备的内容,我在他的预习下总能在週一学校化学课得到不错的成绩,渐渐的我才重建信心渡过那段难熬的日子。考试变得没那么令人沮丧,学习虽然不好玩,但并不可怕。
其实过去我在求学时,资讯流通相对没那么发达,只能透过周遭亲朋好友或者家教老师教导学习办法。相较于现在可以透过网路、书本、各种方式让读书经验得到传承,所以当我收到《原来,国家考试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上榜生必备的17种习惯》的推荐序邀约时,我没有迟疑就答应了,因为我也希望帮助更多人,无论你是国高中生或者考国考的人们,透过这本书,我们都可以从那些会读书的人身上找到自己求知的盲点。
曾经有一句话说,「很多事情只能自己走自己扛。」读书考试学习就是其中的一件事。停止你的「可是」,好好理解别人分享的办法,你该告诉自己的不是「可是」,而是计划制定了,执行就对了!
冒牌生
脸书《宫崎骏的梦想之城》粉丝团版主‧脸书《迪士尼的小小世界》粉丝团版主
《今周刊》网路专栏作者‧《数位时代》专栏作者‧《风传媒》专栏作者
《为梦想跌倒痛也值得》《我不是中二我只是青春》作者
序
瞄准比目标
更高等一些的地方 辅大猴 考试这件事,在台湾似乎是稀疏平常的,反正我们从小到大都很痛苦着应付它。虽然我大学念数学系,听起来好像很厉害,但实情是我对其他科目都完全不擅长,直到长越大面对越多考试(甚至是会决定人生的考场),我才渐渐了解到一些事:
努力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不努力一定就不会有。这句老生常谈听起来实在很不特别,但却是不争的事实,更可怕的事实是,许多人常常看到别人只准备一年就金榜题目便视为是一种幸运,或许是,但大部分的情况不是。
因为有认真在准备,确实在规划,努力在执行,有效率消化着读书内容的人,我的看法是:不论哪种考试,这种人就是大家最讨厌的「从第一间上榜到最后一间,从这种等级的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到那种等级的考试」,再一次地,很多人会将这类人归类为小时候念书时那种「玩照玩,考试却考很好」的前几名天才型读书机器,错!错!错!大错特错~~~我跟大家打赌,大部分能这样横扫考场的都是非常努力、有效率且非常自律与妥善规划的人。
所以当大家看到榜首们谈笑风声地说自己只是幸运而已,千万不要相信他呀~~~把考试弄的很简单,视为囊中物、一块蛋糕的前提,不是要你六亲不认、闭门造车,躲到山上、海里,不问人间疾苦的「念书」,而是有没有好好地规划自己的读书计画与节奏,然后去贯彻、执行它,不浪费的吸收那些知识,最后上考场答题时,能像唿吸一般的自然吞吐出来。
这是需要练习的,就像未来的人生里比考试还难上榜的困境比你想像中的多,可是透过不断地准备、练习,有效率、不浪费、不懈怠的时间管理,我想这样的精神不仅可以面对国考,还能面对更多令你害怕的挑战。
序
只有不努力的考生,而没有考不取的考生! 张建昭 老师 志光教育科技集团于民国68年创立辅导同学参加国考公职人员考试时,本人受创办人林总裁之邀至班授课,屈指一算迄今已逾35载,其间未曾间断,在此漫长时间里看到了诸多同学上榜,而进入公职服务,但也看到了部分同学因落榜而灰心丧志,其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努力」、「坚持」与「准备方向是否能精确掌握」。个人经验,只有不努力的考生,而没有考不取的考生,诸多考生经多年落榜,但如能努力不懈并坚持到最后,我几乎看不到有考不上的考生。至于是否能精确掌握准备方向,则为能否提前上榜的主要关键。
考生都晓得,准备国考是一条漫长而辛苦的道路,如能在短期间内上榜,则可缩短很多辛苦及压力,有些考生能在一年甚至更短的几个月内上榜,有些考生则要经过二、三年之努力才能上榜,除了上述的「努力」及「坚持」外,就在于「如何准备」,而「如何准备」又是诸多考生应从何处着手的一大困扰,志光集团新保成出版社出版《原来,国家考试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上榜生必备的17种习惯》一书,邀请补习界五大名师常扬、林嵩、郑祺、韦伯、纪杰等老师,从「如何安排实在的学习进程」、「如何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如何强化自我的心理建设」、「如何揪团最佳的学习良伴」、「如何使用坊间的辅考资源」等五个面向,提出「上榜生必备的17种习惯」,每一个主题均有详细的分析,有志于国考的考生,如能深入研读,参加国考必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更能在短期内如愿上榜,故乐为作序推荐。
序
成功
永远留给准备最好的人 周群伦 老师 古有科举,今有国考。考场如战场,后浪推前浪。有一年功成,有十年寒窗,有奋斗终生。惟,态度决定高度,「成功」永远留给准备最好的人。
因缘踏入国考舞台,从上一代教到下一代。三十多年来,不时目睹考生「眼泪与汗水交织,希望与苦撑共存。」的场景,总是感慨万千。虽有满箱上榜同学的谢函抚慰早已疲惫的心灵,但落榜同学的落寞与哀戚更不时深痛我心。尤其是不少非常杰出与努力理应考取,却因战略与战术偏误而落榜的同学,更令人同情与不舍。
今有幸阅读林嵩等五位老师的大作,身为资深的过来人,内心共鸣不已。除佩服他们无私的经验传承,更为有志参加国考者庆幸。有此原不传之祕加持,修得上乘的战略与战术,当能做最好的准备。未来的国考,将事半功倍,攻无不克。
马云说过「怀才如怀孕,迟早被发现。」有志者事竟成。最后,祝福有志参加国考者皆达所愿。
序
铁人‧达人‧实在人 程明 我认识林嵩。
他是我见过最不像国文老师的国文老师!以他铁人三项的冲劲与能耐,你说他是体育老师我也信!这种人写「读书方法」的工具书,有说服力吗?可以信任吗?让我简单为您分析一下可信度:
首先,他真的是科班训练出来的中文系高材生!虽然外表看起来像泰劳,但却文采迷人令人惊艳!
其次,为人诚恳老实「条直」,一定会「做好做满」,您看了他的书有任何问题,一定找得到人询问解惑,他不会中途落跑或请假!
第三,一个来自八斗子小渔村的庄脚囝仔,可以自毫无资源的穷乡僻壤一路念书取得高学历,然后在补教界执教且享有声名,若无厉害的读书方法与个人独到的排遣苦闷方式,怎么能至于斯呢?
小弟在此诚恳推荐林嵩的工具书。
我是程明,不管您信不信他,反正我是信了!
程明 老师
多数时间住在台北的台中人,公共政策硕士第一名毕业,但公共行政博士念很久~冏!
据说在公职补教界有点名气,以严厉与机车着称!
律己甚严,律人也严;谣传不好亲近但都不是事实!
爱护地球!力行节能减碳,笃信众生平等!
从十几岁就喜欢Vivian Hsu到现在,可见情感坚贞!
教书十余年,着书近十本,行政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都是我的吃饭家伙!
只要用对方法持之以恆,您一定会上榜!
请加入我的脸书粉丝专页~
Google搜寻{程明公共事务所}
您得到的会比您想像的更多!
序
读书无法投机,方法却有捷径! 李泽 读书方法人人不同,各有巧妙,但我想谈谈这方法对于目标的设定有多大的关系。
我有两个很好的朋友,在大学时代让人觉得一样厉害,我相信他们不论是天赋或是努力应该是无分轩轾的。
A君从大一开始,每堂必到,上课认真,笔记详实,是同班同学的「法律顾问」,哪一科有什么问题问他都会快速得到答案,或者知道要去翻哪一本书哪一篇期刊就写在那里。
B君常常翘课,考前就勐借笔记K书,成绩也往往只是低空飞过,但他却会去不同课堂甚至是不同课堂旁听,看书的方式很跳耀,每次问老师的问题也很灵活。
十年过去了,这两个朋友一个已经在德国念书即将回国,一个很会考试后来去补习班教书了。
A君是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型的念书方法,对于法律问题有很细腻的观察与深入的理解,很适合当学者,后来也真的往这样的方向在努力着;B君则是比较目标取向,专挑重点理解,只重观念不究细节,属于一种大而化之却灵活运用的念书法。
可见读书方法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方向与目标,而每个人的个性与环境,以及压力来源与准备时间都不一样,也适合着不同的读书方法。这本书,就是为了让您成为B君使用的!如果您没有时间慢慢准备,短时间目标是考上,相信这里有所有必须该具备的B君守则—最事半功倍的念书方法!
李泽 老师
东吴法律
政大法研公法组
执业律师
保成、学儒、志光文教机构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