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山城

书卷山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城市
  • 民国
  • 书生
  • 爱情
  • 家族
  • 命运
  • 成长
  • 乡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西闪2005-2014年的重量级书评。其内容涵盖思想史研究、社会运动分析、政治哲学思辨以及伟大思想家的述评。虽是书评,却有着一以贯之的问题意识。用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钱永祥先生的话讲:「西闪视野宽阔,思考深刻。他透过认真细致的阅读,引领读者去探究众多关键的思想议题。刚涉猎阅读的年轻人,可以从这里入门;已经开始观念之旅的读者,则可以在此找到一位不懈不怠的对话者。」

【名家推荐】

  西闪视野宽广,思考深刻,透过认真细致地一本一本阅读当代的大小学术经典,引领我们去探究众多关键的思想议题。正开始读书问学的年轻人,可以从这里入门;已经展开观念之旅的读者,则可以在此找到一位不懈不怠的对话者。——钱永祥,学者,《思想》总编辑,中央研究院人文社科中心研究员

  自由因稀缺而珍贵。在《人的展开》中西闪从人类的天性与习性着手,帮助我们理解自由的真义。——陈宜中,学者,中央研究院人文社科中心研究员

  西闪书评,与别不同,它必须这样子结集。一路读下来,才知道一位民间学者不随潮流,如此系统地用功读书,如此宽阔地跨越学科界限,是为了源根溯始地思考这么重大的问题:人类是怎样变成了「政治的动物」。从神经生物学到乔姆斯基,从行为经济学到施特劳斯,一路上眼花缭乱,然其旨归一如,叫人眼界大开。——梁文道,香港作家、学者、评论家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星轨之下》的科幻小说的详细简介,它与您提到的《书卷山城》内容完全无关。 --- 《星轨之下》 简介 在距离地球四千光年的遥远星系深处,漂浮着一颗被命名为“新伊甸”的行星。这里并非天堂,而是人类文明在宇宙中挣扎求存的最后堡垒。公元2789年,地球已成传说,人类的命运被紧紧维系在少数几座巨型轨道空间站——“方舟”——之上。而“新伊甸”的表面,则覆盖着一层由数代人合力构建的,旨在抵御严酷环境的穹顶城市群。 故事的核心聚焦在“第二穹顶”——一座依赖古老能源矩阵和严格社会阶层运转的冰冷都市。这里,科学与信仰的界限模糊不清,真相被精心掩盖在重重的技术壁垒之后。 主角卡西乌斯·维恩,曾是“方舟联盟”最杰出的星图绘制师,一个精通古老天文历法与新兴量子导航学的奇才。然而,在一次深空勘测任务中,他的团队遭遇了被称为“虚空之蚀”的罕见宇宙现象,任务失败,卡西乌斯也因此被降职,流放到第二穹顶的底层——那片常年被废弃机舱和低能耗照明笼罩的“阴影区”。 在阴影区,卡西乌斯偶然发现了一份被加密的日志残片,它来自他的导师——一位在二十年前神秘失踪的顶尖天体物理学家。这份日志指向一个惊人的秘密:新伊甸的生态系统并非如官方宣称的那样稳定,它正在以一种不可逆转的速度走向崩溃。更令人不安的是,日志暗示,这场灾难并非自然发生,而是与维持穹顶能源供给的“核心矩阵”存在着某种深层的、人为的关联。 卡西乌斯知道,揭露真相意味着挑战整个穹顶的权力结构——由“元老会”掌控的精英阶层,他们通过垄断能源配额和信息流,维持着他们的绝对统治。元老会坚称,任何质疑核心矩阵的言论都是“煽动性的虚无主义”,旨在维护社会秩序。 为了生存和解开导师的死因,卡西乌斯必须运用他被束之高阁的导航学知识,在由复杂电路和错综管道构成的立体城市中穿梭。他结识了莉拉,一个在底层黑市中贩卖受管制信息的“数据清道夫”。莉拉的家族世代生活在穹顶之下,对上层的压迫有着深刻的体悟,她拥有破解元老会加密通讯的独特技术。两人的合作,从最初的利益交换,逐渐演变为一场寻找自由的共同抗争。 随着调查深入,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城市地基之下的巨大结构——“沉睡之钟”。传说中,这是第一代殖民者为应对最坏情况而建造的紧急避难所,但现在,它似乎被用作了某种秘密实验的场所。卡西乌斯和莉拉必须解开沉睡之钟的古代启动序列,进入其中,找到能够向整个新伊甸广播真相的证据。 《星轨之下》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反抗暴政的太空歌剧,它更深入地探讨了在资源极端稀缺的环境下,人类社会如何重塑其道德与伦理。小说细致描绘了穹顶内外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上层居民享受着合成阳光和基因优化带来的长寿,而底层民众则在灰暗的环境中为微薄的能量配额而挣扎。卡西乌斯必须学会区分,是科技本身腐蚀了人类,还是对科技的绝对控制导致了人性的扭曲。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一次盛大的“光辉庆典”期间,届时核心矩阵的能量输出将达到峰值,也正是卡西乌斯和莉拉计划启动“沉睡之钟”的唯一时机。他们不仅要对抗元老会部署的机械守卫和信息审查系统,更要面对一个令人心碎的抉择:揭露真相的代价,或许是整个穹顶的瞬间停摆,以及随之而来的混乱与死亡。 本书通过详尽的环境设定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刻画,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压抑的反乌托邦世界。它拷问着:在一个被既定命运束缚的社会里,真正的“自由”是否只存在于对未知星空的向往中?卡西乌斯能否在星轨之下,为他的族人绘制出一条通往真实未来的航线? 核心主题包括: 信息垄断与社会分化、生态危机下的技术伦理、以及个体在宏大系统面前的抵抗意志。故事风格融合了硬科幻的严谨设定与赛博朋克的反叛精神。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西闪


  独立作家。着有随笔集《思想光谱》、《人的展开》等。作品常发表于《新京报》、《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上海书评》、《东方历史评论》等。现在《腾讯•大家》等媒体设有专栏。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书卷山城》小序

第一辑  001

01布港往事  003
02冰湖上的骑士  021
03无尽的交流  045
04在怀斯去世时谈论霍珀  053
05明治的体格,江户的魂  061
06伟大的兄弟  067
07上帝心理研究  073
08我看到了!  079
09帕慕克的小说奥义书  085
10人性的证据  091
11提线木偶寻自由  105
12葡瓜的酸涩预言  111
13别让直觉成错觉  117
14伯林的颂词与輓歌  123

第二辑  129

01当狮子奔向螃蟹,蝎子蛰向天秤  131
02抵御盛世的诱惑  137
03对酒当歌,家国几何?  143
04对罂粟或历史的反抗  149
05福山的政治演化论  155
06复杂的启示  165
07历史尘埃中的上帝和两头蛇  169
08满纸皆是烂芝麻  179
09气:突破维稳怪圈的新思路  185
10歉收的理解  195
11书信中的伯林  201
12驮着世界的巨龟在想什么?  209
13宛如挪威的夏天  215
14与逆行者同路  221

第三辑  227

01我们应该怎样讨论自杀  229
02我要点她点的菜  237
03五百年的历史,预言不了未来  241
04寻找男人  247
05依然是神话  255
06有人谈过恐怖分子吗?  263
07与网共舞  267
08《芝加哥手册》的中国草案  273
09知者亦有言  279
10中国宗教研究的《圣经》?  283
11重回斗争现场  289
12自我颠覆者的肖像  295
13作家看人,我看作家  299
14 三十年的持久魅力  301
15艾布拉姆斯的三项特长  313
16被真话灼伤  319

图书序言

《书卷山城》小序

  我出生在山城,一座依着长江的小城市。

  一路曲折的江水流经此地,由南向北,复又转向东去。

  读书那会儿,每天清晨,我都会拾级而上,从靠近江岸的家前往高处的中学。行到半路,盘旋向上的石梯有一方供人歇息的平台,我常在那里驻足。身后太阳升起,远方晨曦初现,黛青的江面渐渐泛白,开始发亮,粼粼闪光。

  那一刻,往往有早班的客轮绕出对岸的翠屏山,响起浑厚悠长的汽笛。我眺望青山遮挡的上游,又回望树木房屋掩映的下游,心平气和。

  彼时的情景,迄今仍是我最爱沉浸的回忆。

  山城回不去了。三崃大坝高耸,蓄水175米。半个山城,连带我的家,我爷爷奶奶的家,都沉入水底。只是梦里有时候,我依旧是那安静的少年,站在台阶上,面向江水,听汽笛长鸣。

  或因移情效应,我视读书和写作为恢复。通过读写,恢复记忆,重返家园。书城就是山城,书卷就是浪卷。

  在这本小书里,你将读不到我的城,但它处处都在。

  是为序。

西闪
2015年11月19日,广州。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书卷山城》的封面,就被那水墨写意般的画风吸引了。封面上,层峦叠嶂的山峦与错落有致的古老建筑交织在一起,仿佛一股来自历史深处的清风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纸张的触感温润而有质感,一股淡淡的书香也随之弥漫开来,瞬间将我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古朴的世界。 我通常会先浏览一下目录,看看作者是如何构建这个“山城”的。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张风景画,而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有曲折动人的故事。从书名本身,“书卷”二字就暗示了这里藏匿着无数的故事,而“山城”则勾勒出了一幅独特的地理风貌。我想象着,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城里,或许生活着一群坚守着古老传统的人们,他们与山林为伴,与书卷为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 我开始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我仿佛能听到山间溪流潺潺的流水声,闻到雨后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古老建筑斑驳墙壁上的岁月痕迹。每一个场景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个山城的一员,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感受着这里独有的静谧与祥和。 书中人物的塑造也让我颇为赞赏。他们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鲜活个体。我被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独特气质所吸引,无论是智慧的长者,还是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抑或是那些在命运洪流中挣扎却依然坚韧不拔的普通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开始思考,在这样一种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情感又是如何维系的? 读完《书卷山城》,我心中升起一股淡淡的惆怅,仿佛刚刚结束一场美好的旅行,不舍得离开。这个山城,这个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现代生活的匆忙与喧嚣,开始渴望一种更简单、更纯粹的生活方式。我感谢作者为我打开了这扇通往“书卷山城”的大门,让我体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

《书卷山城》这本书,怎么说呢,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或许有些许的醇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韵味才慢慢地在舌尖绽放开来。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它的装帧给吸引了,一种素雅而内敛的设计,没有丝毫的浮华,反而透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温和的叙事风格,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它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静静地、不疾不徐地向前。 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很感兴趣的读者,所以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山城”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描绘。作者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古朴而浓郁的地域气息。我能感受到那种依山傍水而建的独特建筑风格,能想象到山城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生活。那些关于节庆、关于习俗、关于代代相传的故事,都让我觉得非常真实,仿佛触手可及。 更吸引我的是书中对于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虽然没有宏大的叙事背景,但每一个人物,哪怕是路人甲,作者都赋予了他们独特的生命力。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的内心挣扎,他们之间的羁绊,都描绘得入木三分。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质朴而深沉的情感联系,看到了在特殊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而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 我个人认为,《书卷山城》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营造的氛围。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慢慢品味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自己的节奏,去感受那种宁静,去体会那种安详。它让你暂时忘却外界的烦扰,沉浸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重读,我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东西,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它不是那种能让你立刻获得某种“结论”的书,但它会在你心底留下某种温柔的触动,让你在日后的生活中,偶尔会想起那个“书卷山城”,想起那些温暖而有力量的故事。

评分

翻开《书卷山城》,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润的气息,仿佛一股清泉从字里行间缓缓流淌而出,洗涤着我疲惫的心灵。作者的文风非常独特,不张扬,不刻意,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一点一点地将你带入他所构建的那个世界。我喜欢这种循序渐进的叙事方式,它给予我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去理解,去体会。 书中对于“情感”的描绘,是我觉得最动人的地方。作者没有去刻意煽情,也没有去制造狗血的桥段,而是将人物之间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通过细微的动作、眼神、对话,巧妙地展现出来。我能感受到那种亲人之间的关怀,朋友之间的默契,以及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的温暖。这些情感,就像一盏盏微弱的灯火,照亮了“山城”的每一个角落,也温暖了我的心。 更吸引我的是,书中有一种“静”的力量。在这个充满浮躁和喧嚣的时代,能读到这样一本安静的书,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书卷山城》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它更多的是一种内敛的叙事,一种对生活细节的体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也跟着慢了下来,学会了去欣赏路边的一朵小花,去聆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 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成长”的描写。书中的人物,无论年龄大小,都在不断地经历着成长。这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尝试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展现了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恐惧,如何最终蜕变成更好的自己。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备受鼓舞。 总的来说,《书卷山城》是一本非常治愈的书。它就像一位温柔的智者,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关于生活、关于情感、关于成长的道理。它没有给我灌输什么大道理,却在字里行间,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这样一本充满力量的书,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热爱和期待。

评分

拿到《书卷山城》这本书,包装得很低调,没有那种“快餐文学”的浮夸,反而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让人觉得作者在创作时是倾注了心血的。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偏爱那种叙事节奏不那么急促,能够让读者慢慢沉浸其中的作品,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偏好。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扎实,遣词造句都恰到好处,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准确地传达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人”的刻画。这本书里的角色,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动机,以及自己的挣扎。作者并没有试图去评判他们,而是用一种客观却又充满同情的笔触,展现了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选择和命运。我看到了他们的善良,也看到了他们的局限;我看到了他们的坚韧,也看到了他们的脆弱。这种真实的人物群像,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对于“环境”的描绘。作者不仅仅是在写一个“山城”,而是在写一个与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山峦、河流、植被,甚至天气,都成为了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共同塑造了人物的性格,影响了他们的命运。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湿润的气息,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很多书都无法给予的。 另外,《书卷山城》还有一个让我觉得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它对于“失去”和“得到”的探讨。在故事的进程中,人物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失去,可能是亲人,可能是机会,甚至是曾经拥有的某个信念。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在失去中发现新的意义,在困境中获得成长。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整本书显得更加成熟和有深度。 总而言之,《书卷山城》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边的读物,而是一本能够让你反复咀嚼,并从中获得新的感悟的书。它给我带来了一种平和而深刻的阅读体验,让我有机会去思考一些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我们与周遭世界的关系的根本问题。

评分

这本《书卷山城》的书,读起来有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一开始我以为会是那种写景的散文集,或者是一些历史掌故的堆砌,但深入进去之后,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时而像是一位旁观者,冷静地观察着山城的点滴变化;时而又仿佛是一位参与者,用充满情感的笔触去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切换自如的叙事角度,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层次感。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那些关于“传承”的描写。在现代社会,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逐渐消逝,但在“书卷山城”,我看到了某种坚守,某种不屈。无论是技艺的传承,还是精神的延续,作者都用一种非常朴实而动人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看到了老一辈人如何将毕生的心血倾注于一件事情上,看到了年轻一代如何在这份宝贵的财富中汲取养分,并为之注入新的生命力。 书中对于“时间”的感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书卷山城”,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代代相传的故事,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作者没有刻意去渲染历史的沧桑,而是将这种历史感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让你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书中对于“安静”的描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找到一片真正安静的角落变得越来越难。而“书卷山城”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外界的干扰,只有属于自己的宁静。这种宁静不仅是环境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它能让人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 读完《书卷山城》,我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旅行。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更了解了那里的人文,感受了那里的文化。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关于生活、关于传承、关于时间的深刻思考。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