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与诗史

诗心与诗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谈诗人写作,论诗史进程,观诗体表象,察诗心意涵

  余光中迁居至高雄西子湾后,诗风是否转变?
  从席慕蓉的诗作中,反映出什么样的诗观?
  洛夫如何古诗新铸,重新诠释唐诗并且据此再创作?
  香港诗人温健骝在《苦绿集》中的心境有何转折?
  渡也的诗史竟与情史交融?
  「诗社」对台湾新诗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特别收录】台湾诗学季刊社专题前言20余篇,篇篇显露对台湾诗坛的关切之情。
  李瑞腾教授长年观察现代诗,探究各种可能!

本书特色

  台湾诗学论丛系列书之一


  《台湾诗学季刊》以论说台湾诗学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学任教,能写诗,亦都有现代新诗的论述能力,策划编印「台湾诗学论丛」,将收入有关台湾现代诗的专着、论集、诗话等,初期将以同仁为主,未来不排除扩大征稿,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出个几本。先推出的第一批有四本,包括白灵的《新诗十家论》、渡也的《新诗新探索》、李瑞腾的《诗心与诗史》和李癸云的《诗及其象征》。丛书有总序,各本有自序,内文可分辑,最后或有附录,如作者诗学年表等。期待本论丛能朝跨领域整合的大方向前进,为台湾现代诗学的建设,略尽棉薄之力。

  特别收录台湾诗学季刊社专题前言20篇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瑞腾


  1952年生于台湾南投,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1987)。曾任教于淡江大学中文系,1991年起转任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迄今,先后担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图书馆馆长、文学院院长;2010年2月1日起借调至国立台湾文学馆,担任馆长四年,现已归建,专任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长期通过媒体和社团推动文艺公共事务,曾任《商工日报.副刊》主编、《文讯杂志》总编辑、《台湾文学观察杂志》发行人兼总编辑、台湾诗学季刊社社长;亦曾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现为九歌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长。

  着有文学论着《台湾文学风貌》、《文学关怀》、《文学尖端对话》、《文学的出路》、《晚清文学思想论》、《老残梦与爱》、《新诗学》等,及散文集《有风就要停》,诗集《在中央》等。

图书目录

论丛总序/李瑞腾
自序/李瑞腾

辑一 诗心诗艺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论王润华早期的诗(1962-1973)
余光中的高雄情──以诗为例
一朵玫瑰的绽放──序碧果《魔术师之手与花》
论温健骝离港赴美以前的诗──以《苦绿集》为考察场域
《张默‧世纪诗选》序
语近情遥──渡也诗试论
叶笛论
来自旷野的唿唤―席慕蓉之以诗论诗
洛夫解构唐诗的突破性写作
为诗之用心

辑二 诗史现象
《八十年诗选》导言
六十年代台湾现代诗评略述
诗的总体经验,史的断代叙述──《台湾现代诗史论》序
有关「诗社与台湾新诗发展」的一些思考
台湾新世代诗人及其诗观
日据下台湾新诗的萌芽
台湾战后出生第四代诗人略论
与时潮相唿应──台湾诗学季刊社十五周年庆
张默编诗略论──以小诗为例
《台湾诗学季刊》专题前言

附录
民间写作/知识分子写作──世纪末大陆诗坛的一场论争
《诗心与诗史》各篇发表资料
李瑞腾诗学年表

图书序言

余光中的高雄情——以诗为例

1985年9月,余光中结束十一年又两个月的香港时期,返台定居高雄,迄今又已十三年矣。西子湾岁月长,余光中的诗集再增三册:《梦与地理》(1990,洪范)、《安石榴》(1996,洪范)、《五行无阻》(1998,九歌),第三集甫出版(10月),所收作品是1991到1994年间所作,三、四年来的创作量依旧,应该可以再出一集。

根据以往的经验,迁移是余光中诗风转变的最主要原因,当年从台湾去美国,从美国回台湾,从台湾去香港,甚至于其间短暂的异动,都可以看到其中的变貌,然而有变有不变,当个人的生命史牵连起诗的发展历程,当个人的诗史对应着时代的变迁,空间的转换,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观察的角度,一种有效试探诗心、解读诗境的方法,那就是「在地性」。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临海楼居从吐露港迁来西子湾,香港远去,高雄浮现眼前,从参与香港文化活动、写香港之所闻见,到道地成为高雄人,理所当然和港都有所互动,俯仰其间,在那里作诗,也就自然写起高雄来了。

这就是余光中的「在地性」,当年在台北住厦门街,那条细细长长的巷子一入诗便语近情遥了,香港更不必说,「十年打一个香港结/用长长的海岸做丝线/左盘右转/编成了萦回的港湾/……」(《梦与地理.香港结》》),现在当然还不必写〈高雄结〉,但到高雄才三个月时,余光中就迫不及待写下重要的〈梦与地理〉,「这四方红楼的文学院」是立足点,一个真实的存在,相对于那些远去的厦门、台北或香港,「海」实实在在的在眼前,这里是西子湾,是高雄,于是便有了〈让春天从高雄出发〉。

「让春天从高雄登陆/让海崃用每一阵潮水/让潮水用每一阵浪花/向长长的堤岸唿唤/太阳回来了,从南回归线/春天回来了,从南中国海/让春天从高雄登陆/这轰动南部的消息/让木棉花的火把/用越野赛跑的速度/一路向北方传达/让春天从高雄出发」

做为高雄「木棉花文艺季」的主题歌,此诗之作具实用性是不必说的了,而就诗论诗,它表达了地理的真实;在高雄与海洋之间找到一些联系,将南部与北方相对起来。而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传达出深切期望的讯息,「海」的宽阔、「春天」的生机、「木棉花」的灿烂,组合成高雄的整体形象,至于那由南向北的动向,简直就是一种企图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