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与民国文学」专题
李 怡/多重「革命」内涵的重合与混杂
胡昌平/国民革命与浪漫主义
张武军/国民革命与革命文学的历史谱系重构
张堂锜/民国女兵谢冰莹的国民革命经验及其意义
倪海燕/国民革命与性别想像--以茅盾《蚀》三部曲为例
罗维斯/茅盾《动摇》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商民运动华人世界第一份民国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刊物
开启重返民国历史现场的文学研究运动 《民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为新创办的学术丛书,从二○一五年末开始出版,本书为第一辑,预计每半年出版一册。刊物由李怡、张堂锜两人主编。
本辑推出「国民革命与民国文学」专题,特别收录胡昌平、张武军、倪海燕、罗维斯等多位博士各具观点的精彩论文。
并且,为使读者可以了解「民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历史脉络,「经典重刊」专栏收录最早提出「民国文学」设想与最早倡导「民国文学」研究理论的陈福康与张福贵两位教授的文章。
更有四篇分别来自台湾、大陆、日本、澳大利亚的四位作者,提出新方法与视角的论文。
《民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创办,是为了提倡一种返回民国历史现场进行文学研究的学术理念。坚持学术立场、文学本位、开放思想则是本刊的宗旨。我们认为,在「民国框架」下讨论问题,不仅可以积累一批被忽略的史料,而且最终也有助于形成与现代汉语文学相适应的研究思路和学术模式,从而摆脱长期以来受制于欧美学术范式的宿命,并与西方学界进行平等对话。
「民国文学」作为一个学树的生长点,其意义与价值已经得到学界的肯定。现代文学的研究,在经过早期对「现代性」的思索与追求之后,发展到对「民国性」的探讨与深究,应该说也是符合现代文学史发展规律的一次深化与超越。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深信,学术界将可以在这方面开展更多的合作机制与对话空间。
本书特色 √ 是华人世界第一份有关民国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刊物。
√ 政大「民国历史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堂锜、北京师大「民国历史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怡共同主编。
√ 透过这份刊物,建立一个对话的平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发展与突破将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