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盗窃。」
$$$
智财权的三不管蓝海地带!
到底智慧财产权是保护创新?还是保护抄袭?
你绝对没想过答案是「以上皆是」
Prada的CEO派特里奇奥.贝尔泰利说:
「如果没人仿冒我们的产品,我会更担心。」
时尚圈抄袭已不是新闻,举两个最夸张却最知名的例子: 案例1:法维亚纳是一家仿制明星礼服的公司,他们最得意的事情,就是能在星光大道画面播出的十分钟内,设计团队就已开始制作「最新」的明星晚礼服,而后用「十分之一」的价格贩售,并大获其利。
案例2:社交名媛芭黎丝.希尔顿上了《大卫深夜秀》之后,时尚品牌Forever 21随即推出了一款只要四十美元的连身裙,它和希尔顿身上那件Foley + Corinna的连身裙相似度没有百分之一百也有百分之九十九!许多Forever 21的顾客,不管他们是否知道Forever 21涉嫌抄袭,他们购买Forever 21的裙子,只是因为他们喜欢裙子的设计,而且也一样只要用「十分之一」的价格就能买到。
身为认真创作的苦主设计师,通常是巴不得这些公司都能被法律与道德审判,但在美国,除非真的触犯到商标法,否则作品本身的抄袭是不被规范的,然而更奇妙的是,对于时尚圈而言,很少人会花大把力气上法院,抄袭甚至被看成是产业循环的一部份!
法律背景出身的两位作者卡尔.劳斯迪亚和克里斯托夫.斯布里格曼,就是利用这些对于抄袭有着高容忍度的行业,去探讨无法可管,是不是真的会造成创新的灭亡?传统观念中,我们的确认为模仿、抄袭就是坏事,仿制品将会扼杀一切创新。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这在本书中,透过许多不同行业的故事举例——时尚、美食、喜剧、橄榄球、字体、金融、音乐,我们可以看到,模仿与创新这把双面刃,在某些情况下,限制的确保护了创新的根基,但在其他情况下,法律的不规范反而能促成更强大的创造力。在这些特定的行业中,抄袭与模仿的盛行,非但没有让这些产业走向灭亡,反而带起一波又一波的流行。
在这本书中,透过一个又一个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的各种产业案例,我们或许能重新检视,到底什么是「创新」?世界上是否存在着「百分百的创新」?而什么样的法律限制(或者不限制),才能既保护创新的基底,又能促成创新的发展?
【专家这么说】 「模仿、抄袭促进竞争,进而激发创新,终而达成进步。智财权的订定及严厉执行,恐造成垄断、阻碍市场的发展及扼抑创新的蓬勃,甚至演成人人为近敌的田地。」——吴惠林|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挣扎在经济转型、世代正义和寻觅新救世主产业当中的台湾,应该看看『模仿』如何在历史的脉络下到处击发创新!」——徐子涵|开放知识基金会台湾负责人
「『开源』让任何人都可以拿着作品,朝新的方向继续创造。只有放下对自己作品的执着,才能与全世界一起协作。」——唐凤|自由软体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