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次以本土案例为主的「创业失败课」,
一次揭露「从零到一」的残酷陷阱
★精采集结:股权纠纷/创业搭档拆伙/着名科技团队如何失去凝聚力等「真实失败者」的第一线说法。
★特别专访:李吉仁/温肇东/叶匡时/葛如钧/程九如/陈显立/朱平等商业产学领袖,深谈创业失败的幕后原因及关键心态! ◎为什么国内外最当红的创业知识叫「失败课」?
◎创业热时代中,请你先看看:从「开小餐厅」到「搞新软体」的最真实挫败回忆
◎「街头智慧」与「社会大学」如何震撼教育新创公司?
创业的第一门课,是「失败」。但失败的故事没人爱谈,也不好谈,尤其更难出现在媒体与人们欢迎的「分享故事」中。本书特别採访了横跨餐饮、软体及毕业新人等创业路上的惨痛经验。
作者指出,正因为在当前鼓吹青年创业话正炽热的年代,我们更需要「失败教育」,才能完整了解创业的高风险真实本质,并且不会因为创业期间的挫折,而使得创业者本身受害过大。
日本着名的顾问大前研一也曾有自认为「成败各半」的创业经验,同时他发现「没有失败经验,比遭遇失败更危险。」他也主张,喜欢变化、失败的个性,更容易破坏规则、建立新标竿。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则说:「成功是个烂老师。它引诱聪明人自以为永远不会输。」
其实,创业成功的机率太低,连创业导师都要小心翼翼。AppWorks「之初创投」合伙人程九如说:「做久了我们开始不会用肯定的方式去鼓励别人,会误导。例如说『我觉得你这东西应该会成功』,这就要少讲。因为一百个来找你的人只有一个会成功。」
另一位网路电商界名人,现为关键数位行销公司总顾问的「织田纪香」也在本书中提出警告,很多人对创业成功的想像,其实是「妄想」。「台湾很多人一窝风的觉得创业很美好,因为台湾的物价薪资各方面都非常低,是创业成本最低的国家。但其实市场不成熟,很多人在乱吵。」
▓创业的压力与社会代价 仍有很多人本着就是想当老板,或不甘于服从机构的上班职员工作而选择创业,在没准备好失败以前的创业者,往往只空想着成功的美好。
近年许多欧美、甚至包括「创业聚落」形象最鲜明的硅谷,也已开始反思「创业者无法面对失败压力」的问题。硅谷知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扶植的新创公司7 Cups of Tea 则在创者圈内宣传他们的服务:「看看新创公司的创业失败率──每个人的公司都在挣扎求生,大家都处在高压、焦虑中,却没有一个网络能支援。」该创办人葛兰.莫里亚帝(Glen Moriarty)身为心理学家,期待这个「匿名倾吐」的机制能帮更多创业团队纾压。
《经济学人》则曾以「创业家的忧郁」为题,报导了一位贩卖婴儿与孕妇的环保用品公司Ecomom的创办人乔迪舒曼(Jody Sherman)的故事。舒曼在公司现金烧光时于车内举枪自戕。他曾在六个月内募到500万美金、总共拥有超过1200万美金的资金,却很快面临破产。Ecomom没有财务长,在舒曼过世前,Ecomom月月亏损,折扣促销策略甚至加速公司死亡。舒曼几乎是一个人承担财务决策压力。
这篇报导引述了美国连续创业家詹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的网志文章:「不知我们是否需要检视『身为创办人的压力...我们社会无止尽地追求伟大,是否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的死。」
▓走进高失败领域前,先练习「输的感觉」 正因为创业是绝对高失败率的事。美国和创业相关的学府里都有特殊课程「洗脑」创业家──「不失败才奇怪」、「越早失败越好」、「勇于不同,失败了也是成功」。
在台湾网路圈被称为「宝博士」,着有《放胆射月!全球最聪明大学「奇点」教我的事》的葛如钧也把这样的概念带回台湾传授给学生。他在接受本书作者採访时说:「当你觉得100%会失败时,你会发现它会成功。我体会到失败有分种类──有意义的、没意义的、有趣的、无聊的,而不是像台湾,失败只有一个角色。再来是,失败是可以练习而且追求的,我给你一个下午,让你寻找失败,一开始会觉得很疯狂,当你要很结构化去寻找失败时,你的思考会整个被翻过来!」在奇点,还有课程甚至要「刻意制造失败」,要求学员们分组拿着摄影机上街,目标是拍下他们自己「epic failure」(如英雄般壮烈的失败)。
▓从小咖啡店到App开发团队的失败真貌 相较起来,东方的社会文化,创业失败者免不了还得承担更多的社会眼光与压力。同时,也容易让我们略过了失败的正面意义。
本书特别难得邀集了台湾许多(也包括餐饮、及非科技创业者)的失败者愿意吐露他们真正的失败反思,同时也由此看见:无论是一间餐厅到一个高技术性的新创公司,各有不同的失败原因,但其间几乎脱离不了缺乏人际沟通、不愿正视危机的盲点。
当这个年代鼓吹着高风险的创业行动时,「学失败」这件事也应该同时被看重。在全书的许多案例呈现后,台湾在此议题贫乏,也亟待被提昇。正如作者最深的疾唿:
「创业的形貌就是如此纷杂相异,但当我们平衡的检视成功与失败时,必须看见的真相是:创业并没有解决台湾产业不升级、各产业不合作、创新相对弱、世代不沟通的问题。」
更多台湾创业议题人士如何看待失败,以及社会集体该如何善待失败者的许多故事与深思,将在本书全面呈现。
好评推荐 「创业」跟「开计程车」都属于最不自由的选择,但如果你可以从本书中经历了别人的创业失败的学习,那应该也是一种非常愉快的感受!──鸿海集团 富奇想公司 商务长 陈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