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哲学课

大人的哲学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nne Rooney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就算从没读过哲学,你一定问过这些问题:
我是谁?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世界上有神吗?
什么是真相?什么是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吗?
我要如何才能过好人生?
《大人的哲学课》解答了上述所有问题!
 
  现在,跟着历代哲学家们,一起踏上寻找答案的旅程。
 
  【规划特色】
  1. 有系统、有脉络地,阐明哲学这门学问的起源与演变。
  2. 从人的自身出发,扩大应用到社会国家。展现此学科的全貌与大格局。
  3. 不只解释哲学术语、介绍知名哲学家;不是提供零碎片段的知识。
  4. 提供在资讯爆炸的时代,网路上给不了、google查不到的学识。

  「我真正缺乏的是在心中清楚我要做什么……重点是找个对我正确的真理,找到我可以依据生活到死的观念。」──索伦‧齐克果
 
  什么是现实?我们如何知道一样东西存在?真理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如何过好人生?两千五百年来,从古希腊哲学家帕梅尼德斯和柏拉图,到近代的丹奈特和德希达,哲学家们不断思考这些问题。自古以来,每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往后的世代造成影响,而哲学的思维也不断演化而多元。

  哲学这门学科,不仅提供我们途径去追寻人生的大哉问,也让我们有能力去思办日常生活中的议题,比如:

  ‧我们应该允许死刑吗?那么堕胎呢?
  ‧对于比我们不幸的人,我们有什么责任吗?
  ‧银行从穷人身上赚钱是正当的吗?
  ‧民主是最好的政治形式吗?
  ‧我们应该侵略别的国家以推翻其独裁者吗?
 
  哲学也帮助我们看清,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信念,而让我们做出各种决定:比如要投票给谁、是否要说实话、该不该捐钱给慈善团体。
 
  《大人的哲学课》并不只是解释难懂的哲学术语、列举历代知名哲学家,提供零碎片段的知识。而是有系统、有脉络地,阐明哲学这门学问的起源与演变,是如何从人的自身出发,而扩大应用到社会国家。

  本书通顺流畅的文笔,配上精美的全彩图片,并摘录大师的名言佳句,辅以困难术语的解释。让读者彷彿回到大学课堂,重新享受知识的浇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鲁尼(Anne Rooney

  在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拿到博士学位,专研中世纪文学。她曾经研究并教授中世纪的英国和法国文学,目前为专职作家,定居剑桥。

  她为各种年龄层的大小孩子及成人写书,内容广泛,包括科学、艺术、文学和历史。
 
译者简介

李建兴

  台湾台南市人,辅仁大学英文系毕,曾任漫画、电玩、情色、科普、旅游丛书编辑,路透网路新闻编译,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译有《地狱》(丹布朗)、《失落的符号》、《漫画经济学一看就懂:从亚当斯密到葛林斯潘》系列等。samsonli@ms12.hinet.net

图书目录

导论:反思过的人生
 
第一章 外面有什么?
「存在」的难题‧有人在吗?‧善、恶与丑陋:理想形式与低劣世界‧全有,全无或有什么?‧但是说真的,关于「存在」‧为什么存在?‧第一搬移者
 
第二章 世上有神吗?
神存在吗?‧我思,故祂在‧原爆点‧不需证据‧信仰和理性‧上帝已死──或从未存在‧选个神,谁都行‧神是什么样子?
 
第三章 当人类是怎么回事?
我/你存在吗?‧身体与心灵‧神绑架肉体和灵魂‧「机器里的灵魂」‧现在的你是从前的你吗?‧个人的崛起‧走向存在主义‧回到机器──但没有灵魂
 
第四章 我们能知道什么?
你怎么以为你知道?‧我们能确定吗?‧知道的两种方法‧科学革命‧「我知道什么?」‧走向科学‧理性时代的理性与经验‧调和理性与经验‧从侧面看真实‧真理是什么?‧我们还能说什么?
 
第五章 我们应该怎么活?
自由意志和宿命论‧天晓得怎么回事‧我们如何过好人生?‧伦理学与基督教‧全体通用或因人而异?‧功利伦理学‧我们如何选择?‧重新开始‧后设伦理学‧日常生活的伦理学‧好的人生
 
第六章 我们如何创造好的社会?
道德社会里的道德公民‧社会契约‧自然人与自然法‧革命!‧社会数学‧走向共产主义‧「没有社会这回事」‧社会与社会学‧公平即正义
 
结语:终归如此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外面有什么?
 
「除了原子和真空之外没有东西存在;其余一切都是个人意见。」
──推测为德谟克利特所说(约西元前460–370)
 
「问题是:为什么会有东西存在,而非完全虚无?」
──马丁‧海德格(1889–1976)
 
「存在」的难题
 
「存在」的本质困扰着哲学家至少两千五百年,很可能更久。虽然存在和真实是近亲,并非所有哲学家都同意这是同一件事。就像哲学里的许多名词,还有待商榷。
 
「存在」,以存在的意义而言,不只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和我们内在的精神、情感与心灵世界。
 
真实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延伸到我们之外的事物。真实如何建构(意思是,我们的心智如何建立对真实的认知)和它如何或是否与「外面」任何实际事物有关,都是直指存在的核心与「有什么」的问题。我们称作「真实」的事物仍有可能是不存在的。
 
有人在吗?
 
古希腊哲学家帕梅尼德斯(Parmenides,c. 510–c. 440 BCE)是最早探索有什么「存在」的问题的人之一。在称作〈论自然〉的诗作片段中,帕梅尼德斯描述真实是单一、未区分、同质性与不变的。
 
该诗写成女神开示的形式,说人类不可能想像或描述不存在的东西,因为即使想到它都给了它某种形式的存在。这很合理,但立刻让我们怀疑我们说的「存在」是什么意思。
 
基于这个观念──光是想着某事物就表示它「存在」──帕梅尼德斯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已知的形式演绎。
 
是这样的:

▲想到某东西「是」就暗示了「不是」的某东西存在──因为如果我们说某物「是」一只狗就暗示它「不是」一只猫。
 
▲但我们不能说某事物「不存在」,如前提所示。
 
▲所以我们不能说某特定东西存在(因为说它「是」某东西就暗示它「不是」别的东西)。
 
▲最后,因为我们无法区分世界上的东西,我们只能把它们视为存在的持续、同质性真实的一部分。
 
(你或许认为这只是玩文字游戏。如果我们没有「猫」和「狗」之类字汇,我们不会有问题。但这一套领先了我们两千多年。)
 
同理可证,东西不能改变。如果我们想到未来才存在的某东西,我们现在就在脑中给了它某种存在。过去也一样:如果你想起消失的某东西,它就存在于你的记忆中。其实,可以想像存在的一切,即使只在一个人的脑中──全都是单一、不变、永恆的整体的一部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