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不去开会比较好?:101个让你薪水更高、升迁更早的工作妙点子

什么时候不去开会比较好?:101个让你薪水更高、升迁更早的工作妙点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ntonio E. Weiss
图书标签:
  • 职场技能
  • 时间管理
  • 效率提升
  • 会议管理
  • 职业发展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工作技巧
  • 个人成长
  • 职场生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什么时候不出席会议反而比较好?
接受外派工作一定对升迁有帮助吗?
何时该相信自己的直觉?
为什么偶尔骂脏话并不是坏事?

  ★英国Amazon网站读者5颗星好评

  我们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建议:「管理团队的最佳方法是给予他们自主权」,或「聆听顾客的心声」,甚至「伟大的领袖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养成的」。但你是否曾想过,这些建议出自哪里?谁说它们有用呢?它们真的正确吗?

  本书援引101个世界级的商业研究成果,从哈佛大学、史丹佛大学、密西根大学、西北大学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挑战你对工作方式的认知,例如:

  ★何时该相信自己的直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发现,如果你对一个主题有丰富的知识,那么当你高度信任自己的预测时,它就越有可能是对的。

  ★为什么偶尔骂脏话并不是坏事?
  人们普遍认为骂脏话是不好的行为,将它视为攻击性或缺乏自律的表现。但英国基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揭开了骂脏话的正面作用:它有助于减轻疼痛,提高人们对疼痛的忍受力。
  所以,下次当你的电脑当机,毁了辛苦工作一整个星期的成果,就放开拘束地骂脏话吧,这样你会觉得好过一些。

  ★千万不要熬夜
  一个晚上平均睡4到5个小时就等同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有0.1%,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认为,这和喝下四瓶啤酒的效果一样。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会希望自己在喝了四瓶啤酒之后,才开始处理日常工作。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与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也显示,睡眠不足会使人在需要「创新思维、风险分析和策略规划」的工作上表现欠佳、可能导致比平常更粗鲁的行为,还会在工作中出现不道德的行为。

  ★上班时间上网闲逛可以提升效率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实验指出,上网浏览网页可以让人迅速提振精神,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只要他们不去查看电子邮件信箱。

  除此之外,你以为有亲和力就一定是好事吗?你以为打折就能让顾客蜂拥而至吗?你以为拖延一定是坏习惯吗?你以为……你以为的,未必就是对的。从今天开始修正你对工作方式的刻板印象,让自己下班提早、业绩爆表、薪水往上飙!

名人推荐

  「在本书中,魏斯将商业研究中的重要理念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不仅传达了丰富的知识, 而且具有很高的可读性。这本书将会挑战你对商业的看法,帮助你更清晰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世界。这是一本值得仔细阅读,并一读再读的书。」——摩根‧威策尔(Morgen Witzel),《管理思想的历史》(A History of Management Thought)作者

  「这本书太有趣了。它为管理人员准备了一盒充满惊喜的巧克力,为一些陈腔滥调赋予了新的意义, 以及价值一年的智慧养分。」——沃尔特‧基切尔三世(Walter Kiechel Ⅲ),《策略之王》(The Lords of Strategy)作者

  「本书作者透过一场商业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饕餮盛宴,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了一种无价的服务。」——菲利浦‧戴尔夫‧布罗顿(Philip Delves Broughton),《纽约时报》畅销书《哈佛商学院教会了你什么》(What They Teach You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作者

  「学者和商人之间存在的鸿沟对双方而言都是有害的。这本书为缩小这个差距做出了有价值的、令人振奋的贡献。」——大卫‧凯伊(David R. Kaye),前安盛谘询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合伙人,前城市大学商学院(现称凯斯商学院)院长

  「我非常欣赏魏斯的作品,也钦佩培生教育集团致力于把商业领域的最好思想和实践传播到全球。」——爱尔康‧科皮萨罗爵士(Sir Alcon Copisarow),麦肯钖顾问公司第一位非美籍高级合伙人,伊甸园专案(Eden Project)信託委员会主席

  「你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把最新的发现运用到你的组织机构中。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这些商业理念可以帮助你重新考虑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方法。将最好的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到我们真正面对的商业问题中,这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想法!」——克里斯多福‧麦肯南(Christopher McKenna),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教授,《全世界最新的行业》(The World’s Newest Profession)作者
职场生存指南:如何驾驭复杂人际与高效工作 本书核心聚焦于现代职场人士普遍面临的挑战: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优化个人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人际网络,并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的稳步提升。这不是一本关于会议技巧的指南,而是深入探讨职场“隐形规则”与个人效能提升的实战手册。 --- 第一部分:认知重塑——看清职场运作的真实逻辑 在许多人眼中,职场是一个透明的、完全基于绩效的竞技场。然而,经验丰富的职场人深知,成功往往是“可见成就”与“不可见运作”相互作用的结果。本书的第一部分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套更贴近现实的职场认知模型。 1. 权力的无形边界:理解组织生态学 组织如同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资源、信息和影响力在其中流动并形成层级。本书将剖析“组织惯性”的力量,探讨为何一个看似完美的方案在实际推行中会遭遇阻力。我们将讨论如何识别组织中的关键影响者——那些不一定拥有最高头衔,却能左右决策的人。理解这些权力的边界,是确保个人努力方向不偏离组织核心目标的关键。我们不会讨论“如何巴结上司”,而是聚焦于“如何通过专业价值赢得尊重和话语权”。 2. 绩效的“可见性”陷阱:让努力被看见 工作成果固然重要,但“如何呈现成果”往往与成果本身同等重要。本书深入探讨了“价值包装学”。许多人埋头苦干,却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展示,导致其贡献被低估。我们将详细分析那些高效能人士如何设计他们的工作汇报、项目收尾演示,以及日常的“非正式沟通”,确保他们的努力能够被高层管理者准确捕捉和认可。这包括时间管理中对“高杠杆任务”的识别,以及如何将日常琐碎工作转化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案例。 3. 职场中的“信息差”与决策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效率远比信息的总量更重要。本书揭示了信息在组织内部流动的不同路径——正式通道(邮件、会议)与非正式通道(咖啡间的交流、午餐时的闲谈)。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建立起一个可靠的“信息雷达”,主动获取对自身发展至关重要的前瞻性信息,避免因为“后知后觉”而错失机会。同时,也会提供策略,教导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做出既符合个人利益又符合团队大局的最佳决策。 --- 第二部分:效能优化——从“忙碌”到“高效产出”的蜕变 现代工作压力常常导致“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本部分将摒弃那些陈旧的时间管理技巧,转而关注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工作方法论,将精力聚焦于能带来最大职业回报的活动上。 4. 深度工作环境的构建与维护 在持续被打断的开放式办公环境中,进行深度思考和复杂问题解决几乎成为一种奢望。本书提供了一套实用的“个人专注力堡垒”构建指南。这包括对物理环境的微调,如管理数字干扰源的策略,以及更重要的——与同事建立“免打扰协作规范”的方法。我们将探讨如何优雅地设定界限,保护自己的“深度工作窗口”,从而保证产出质量。 5. 任务拆解与结果导向的迭代思维 很多项目失败并非因为目标不清晰,而是因为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里程碑管理。本书推崇“小步快跑,即时反馈”的迭代哲学。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将宏大目标拆解成可衡量的、具有即时激励作用的微小任务,并强调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一次“预先复盘”,及时调整方向,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6. 数字化工具的“驯服”而非“奴役” 工具是为了服务于流程,而非反之。我们不会推荐最新的App,而是侧重于如何将现有的数字化工具(如日历、项目管理软件、即时通讯平台)整合为一套协同工作流。重点在于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字操作系统”,确保所有待办事项、参考资料和沟通记录都有清晰的归档和检索机制,从而将认知负荷从“记住事情”转移到“解决问题”上。 --- 第三部分:人际资本——构建稳固的职业支持系统 职场晋升很少是单人秀。强大的职业发展离不开清晰的合作关系管理和有效的人际资本积累。 7. 合作网络的精准构建与维护 “人脉”这个词常常带有功利色彩,本书更侧重于“专业互助网络”的构建。我们区分了“弱连接”(泛泛之交)和“强连接”(深度合作者)的价值,并提供方法论指导如何有意识地去培养后者。重点是如何在不给人添麻烦的前提下,提供价值,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资源交换关系。这包括如何识别潜在的导师(Mentor)和支持者(Sponsor),并理解两者在职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8. 冲突管理的艺术:化解分歧,巩固关系 冲突是工作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本书提供了一套基于“共同目标导向”的冲突解决框架。我们探讨了如何将情绪化的争论转化为对事实和解决方案的探讨。核心理念是:在处理分歧时,要同时维护对方的“面子”和自己的“立场”,确保每一次交锋后,合作基础不会动摇,甚至得以加强。 9. 影响力传播:讲述你的职业故事 你的能力只有通过有效的故事才能被他人理解和记住。本书指导读者如何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解决的难题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职业叙事”。这不仅是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更是日常工作交流中,如何简洁、有力地传达你的贡献和未来愿景的技巧。学会“预设听众”,用他们最关心的方式来讲述你的工作成果,是提升个人品牌影响力的关键一步。 --- 结语:持续进化,而非一蹴而就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赋予读者一套持续学习和自我调整的工具箱。职场环境永不停歇,今天的成功经验可能在三年后就变得过时。因此,本书倡导一种“终身学习者”的心态,鼓励读者将书中的方法论内化为习惯,并根据自身行业、公司文化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真正的职业增长,源于对自身工作方式的不断审视、优化和迭代。掌握这些职场深层逻辑,你将能更从容地驾驭职业航程,实现长期且扎实的进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魏斯 Antonio E. Weiss


  魏斯以相当优异的成绩取得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历史学士和硕士学位。他的上一本书《经理人成功密钥:工作环节全剖析》(Key Business Solutions)入围英国特许管理学会(Chartered Management Institute)2013年度管理图书奖的候选名单,也是英国史密斯书店(WHSmith)商业类畅销书,已翻译成多种语言于全球发行。
  
  他以管理顾问的身分,对政府部门和民间企业龙头提供诸多建议,涵盖的议题包括重大政策、能力建构和绩效改善等。
  
  魏斯定期撰写文章刊登于《卫报》(The Guardian)和《展望》(Prospect)等杂志,出席经济、商业、政治议题的会议,澳洲广播电台(ABC Radio Australia)和BBC第四电台(BBC Radio 4)等国际媒体特别为他做过专题报导。
  
  他目前也担任伦敦顶尖的成人教育学院董事会成员。想与作者联络,请上网站:www.antonioweiss.com。

译者简介

钱峰


  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博士,曾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管理学课程。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与《第一财经週刊》专栏译者,另有译作《3G营销》《战略管理》《丰田精益人才》《沙发上的领导》《正确决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异端》《投机经济学》等书。

图书目录

前言 如何将理论转化为绩效

1 为什么知识不一定就是力量

第一部 关于职场的实验

第一篇 关于职场心理学的实验
2 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你
3 情绪如何改变你的思维?
4 冒险行为背后的生物学
5 为什么有选择总比没选择好?
6 你的直觉什么时候可能是对的?
7 为什么有亲和力未必是件好事?
8 为什么情感的支持对成功非常重要?
9 你的意志力是宝贵且有限的
10 小幅落后的积极影响力
11 避免规划的谬误

第二篇 关于职场生存的实验
12 保持诚实才是获得心仪工作的捷径
13 六秒钟找到理想工作,可能吗?
14 海外工作经验对升迁究竟有多大好处?
15 出勤率很重要
16 请假会影响升迁吗?
17 拍马屁与升迁
18 晋升公司最高管理阶层,你必须成为一名通才
19 为什么压力过大会导致决策失误?
20 为什么职场女性不可以轻易发怒,而男性却可以?
21 设立的目标越多,实现的机率就越小
22 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23 为什么偶尔骂脏话并不是件坏事?
24 病态建筑症候群
25 职场中的竞争
26 从你熟悉的地方开始创业

第三篇 关于自我管理的实验
27 如何改善你的记忆?
28 工作压力大?去跑步吧!
29 找出你自己最佳状态的时段
30 想要真正提升,唯有熟能生巧
31 对二十四小时待命说不
32 千万不要通宵熬夜
33 上班时间上网闲逛可提升效率
34 戒掉坏习惯
35 如何打造自信的形象?
36 进步是获得工作满足感的最大驱动力
37 做时间的富人:花时间去帮助他人

第二部 关于管理的实验

第四篇 关于领导艺术的实验
38 为什么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与员工的关系?
39 为什么情绪反覆无常的领导者对员工的伤害最大?
40 是什么成就了一名优秀的执行长?
41 如何分辨领导者是否在说谎?
42 关于领导者的光环效应
43 高处不胜寒:为什么权力会导致多疑?
44 如何成为一名最好的决策者?
45 如何成为像约翰.甘迺迪一样的魅力先生?
46 如何挑选你的接班人?
47 领导者间的和谐影响策略的成效
48 伟大的领导者如何鼓舞人心?

第五篇 关于团队管理的实验
49 超级明星在团队中的负面影响
50 情绪感染对团队的影响力
51 如何避免小团体文化在公司横行?
52 薪资差距对团队表现的影响

第六篇 关于企业管理的实验
53 何时不去开会反而比较好?
54 关怀员工的价值所在
55 如何将决策予以量化?
56 如何看待员工业绩的大起大落?
57 外来的和尚真的比较会念经吗?
58 外部任命还是内部提拔
59 平衡执行长和董事会之间的权力至关重要
60 企业购併中的信任不对称
61 如何防止公司商业机密被洩露?
62 在家工作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
63 精英制度所存在的潜在偏见
64 强势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利与弊

第七篇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实验
65 如何有效地委派任务和资源?
66 「选择退出」策略的妙用
67 如何减轻传递坏消息时的心理负担?
68 激发员工创造力的情绪云霄飞车
69 延迟做决定的艺术
70 MBA学生作弊的商业伦理问题
71 管理神话是如何诞生的?

第三部 关于商业经营的实验

第八篇 关于商业模式的实验
72 游戏化改变商业模式
73 迎接长尾时代的到来
74 理性已经灭亡,向动物精神致敬
75 如何将黑天鹅变成白天鹅?

第九篇 关于销售与行销的实验
76 为什么优秀的销售员都是乐观的人?
77 故事永远比事实更动听
78 IKEA效应的精髓:参与感
79 在不经意间激发无限的创意
80 如何避免资讯不对称?

第十篇 关于消费者心理学的实验
81 你越害怕失去,就越可能失去
82 刺猬和狐狸:为什么专家说的并不一定可靠?
83 为什么好运总是偏爱漂亮的人?
84 为什么免费赠品永远比打折更吸引人?
85 为什么选择越少,销售越好?
86 为什么人们偏好用已知的事情做参考?
87 为什么同侪压力能规范人们的行为?
88 相信因果报应的好处是什么?
89 顾客何时会忍受无礼的服务?
90 为什么与长期利益相比,人们更偏好短期利益?
91 顾客如何评估众多的服务与产品?

第十一篇 关于商务沟通的实验
92 为什么人们在邮件中更容易说谎?
93 重点不是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
94 请求原谅比请求允许来得容易
95 社交网络如何实现知识共享?
96 如何摆脱刻板印象的影响?
97 避免冗长无用的辞藻
98 想要达成任务,就要不断重复要求
99 有时候逃避回答问题就是最好的回答
100 推动变革合理化的辩论技巧
101 将谣言扼杀在摇篮里

谢词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职场上的“成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这本书恰恰印证了我的想法。它提供的“妙点子”并不是那种“一夜暴富”的神话,而是关于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微小环节,都注入更多的策略和智慧,从而累积起看得见的进步。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升职加薪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你是否掌握了那些“看不见的”优势。比如,书中关于“如何让你的工作成果被看见”的建议,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之前总是觉得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但这本书告诉我,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别人了解你的价值,同样至关重要。它并非教你如何“邀功”,而是教你如何用一种专业、得体的方式,让你的努力和贡献得到应有的认可。这种“主动出击”的思维模式,是我之前所缺乏的。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它不仅教会我“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的长远影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职场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学会了如何借力、如何展示、如何策略性地前进。

评分

坦白说,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提升薪资”和“加速升迁”这类主题多少有些免疫,总觉得那需要极大的运气和非凡的机遇。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务实且不落俗套的方式,揭示了通往这些目标的具体路径。它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制造不切实际的期望,而是将宏大的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可执行的小步骤,每个步骤都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我最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忽视“人际关系”在职场中的重要性,但它提供的建议并非是教人如何“拍马屁”或者“搞小团体”,而是教你如何在保持真诚和专业的前提下,与同事、上司建立起更积极、更有效的工作联系。例如,书中关于“如何让别人乐于帮助你”的章节,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你想要的改变,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掌握了与人协作的艺术。这本书就像一位资深的职场教练,它不仅指出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你能够一步一步地走向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读完它,我不再是那个只顾埋头苦干的“愣头青”,而是开始学会用更全局、更策略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书名虽然有点俏皮,但我发现它蕴含的道理却无比实在,而且是那种能立刻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指导。这本书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点拨出许多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却对职场发展至关重要的细节。我特别欣赏它的“实操性”,很多建议都是可以直接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的,比如关于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何识别并规避一些职场中的“时间黑洞”。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工作效率不高,升迁缓慢,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一些“聪明的工作方法”。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向导,指引我看到那些隐藏在日常事务下的机会,教会我如何更巧妙地处理那些看起来很棘手的问题。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拼命”的书,而是教你如何“聪明地工作”,如何让自己的付出得到更高效的回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工作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是盲目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去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去寻找那些能真正提升价值的切入点。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是工作上的成就感,更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清晰规划和信心。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我以往对“成功秘诀”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这类书籍会充斥着一些遥不可及的理论或者需要天赋才能掌握的技能,但这本书完全不是。它所提供的101个点子,更像是无数职场前辈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值”,细致入微,而且针对性极强。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沟通技巧”的阐述,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场景模拟和应对策略。例如,在会议中如何适时提出观点,如何避免无效的参与,以及如何利用会议来推进自己的项目,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而且,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它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习惯。它会用一种“挑战”的姿态,让你去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行为是否真的有益。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是因为我们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不敢尝试新的方法。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高效工作”的新认知,让我看到了除了埋头苦干之外,还有更具智慧的发展路径。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的书,而是会让你时不时拿出来翻阅,在遇到瓶颈时,总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

评分

这本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对“时间管理”的理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做计划”和“排日程”的范畴。它深入到工作场景的本质,探讨了如何识别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时间投入”,以及如何巧妙地“回避”那些低效甚至有害的“时间陷阱”。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拒绝不必要的会议”的讨论,这简直是我的福音!作为一个经常被各种会议“绑架”的职场人士,我一直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平衡会议和核心工作。这本书不仅给出了拒绝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以及如何在不得不参加的会议中,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这种“防患于未然”和“临危不乱”的双重指导,让我感觉自己的时间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具吸引力,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幽默感,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宝贵的职场智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时间的奴隶,而是时间的主人,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