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的思考已成过去,迎向娱乐与激情的我们,是否将毁于自身所爱。
◎亚马逊读者强力推荐媒体批判经典
◎波兹曼之子安德鲁撰写二十周年版序
◎政大新闻系冯建三教授2016新版专文推荐 在《一九八四》中欧威尔害怕禁书,害怕我们受到文化箝制,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则害怕没有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想读书了。今日看来,欧威尔的预言错了,赫胥黎的预言却正在发生……
资讯发达的今日,政治人物诉求的不是富有逻辑的政见,而是个人魅力;新闻诉求的不是专业与真相,而是悲情与娱乐。自从电报、新闻、电视、网路等传播媒介出现,数千年习以为常的知识承载方式在百年间被打破。
改变的不仅是获取讯息的媒介,也改变了知识结构,使得人类思考方法与行为举止产生变化。长篇大论变得没人想看,标语式的短句或夸张的警句才能勾动人心,这并非因为网路和脸书的诞生而来的后果,而是百年来新闻标题、电视节目教会我们的。
抛弃过去书写文字所呈现的逻辑思辨,我们变得更容易决定,但也更为轻率。我们接触的资讯更多,但资讯无用的比重却是更高。那是一种没有质疑,照单全收的求知方式且无人倖免。然后,电脑与网路社群在二十一世纪更没日没夜地吸引我们的目光,从思考方式到生活习惯。当无处不媒体、也无处不娱乐,于是,我们或将毁于自身所爱。
各界诚挚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序) 石世豪(NCC主任委员)
胡幼伟(师大大传所教授)
胡忠信(政治评论家)
赵少康(中广董事长)
刘幼琍(政大广电系研发长)
蔡念中(世新广电系教授)
罗智成(文化评论者)
罗晓南(世新新闻系教授)
国际好评 身为好莱坞时代狂热的宣扬者,我曾公开反对波兹曼对于未来的暗黑描述,那是一个饱受媒体轰炸的未来。但是,时间已经证明了波兹曼的观点是对的。他精确地预测到年轻人将会继承一个狂热耗尽一切的媒体文化,里头充斥着浮华、八卦与贪婪。──卡蜜儿.帕葛莉亚
精彩卓越、论述有力的重要着作。书中尽是波兹曼的指控,也是目前所见过最无可反驳的。──强纳森.亚德里 华盛顿邮报书报周刊
波兹曼承接了麦克鲁汉理论未及的部分并建立起自己的论述,内容同时具有学者的智识以及说故事的人的机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这本书出现的正是时候……现在我们必须面对波兹曼预见景象所带来的挑战。──强纳森.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