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登亚马逊、纽约时报畅销榜长年不坠
轰动欧美的全方位音乐指南
爱乐人口耳相传的床头读本
是工具书、科普书,更是没有数学算式
以及复杂理论的音乐白皮书!
只用一本书,道尽世上乐器的发声原理
不必死背Do-Re-Mi,就能摸清音乐底细
也为你我揭晓:为何有些旋律永远动听! 你喜欢音乐,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吗?
学过钢琴、小提琴,甚至打击乐器,但搞不清音乐/噪音有什么不同吗?
喜欢唱歌,除了很大声而且五音不全,该如何把握旋律、节奏与音准呢?
其实,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自有其逻辑规范、工学和物理原理在背后支撑着;本书就是为了音乐「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解惑而生的。
♦追根究底:乐音和噪音有何区别? 对于音乐这回事,有些人会担心懂得愈多、得到的乐趣愈少,但其实正好相反。了解一道费功夫的菜餚是如何料理出来的,反而会让人更懂得如何享用,同时丝毫不减其美味。音乐这件事,亦是如此。
这本书能提供你,关于以下事项的充分理解:
为什么巴哈的〈C大调前奏曲〉,和齐柏林飞船的〈Stairway to Heaven〉那么像?
声音与噪音的差别究竟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让一个「音符」与其他声响有所分别?
当一个人发出完美音准时,该怎样分辨出来?为什么十把小提琴所能发出的音量,只有一把小提琴发声时的两倍?你手上的鲍布.迪伦(Bob Dylan)CD专辑、黑胶唱片,或是数位流版本的音质比较好?为什么指挥的薪水,是整个乐团当中最高的?是否非得去音乐厅,才能感受到完整的音乐?而大调不等于开心;小调不等于悲伤。长久以来人们之所以会这样误以为,完全是歌词,加上人为因素造成的。
其实,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音乐家,但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听音乐。
只是,什么样的音乐作品,会让人想跳舞或哭泣?如何听懂古典乐、爵士乐,这种愈来愈多人推崇的音乐。
大家都对音乐家的创作,究竟是即兴,还是一场精心巧妙的策划感到好奇。为了听出背后的意图,我们又该如何面对「音乐」这门学问呢?
约翰.包威尔以同时身为「物理学家」和「音乐家」的身分,在这本充满原创性,对声学深入诠释的有趣指南当中,开启了一条崭新、明确、易于接受的爱乐捷径。他以令人愉快的科学和心理学,描述在音乐表面之下的各种秘密,为我们揭示了鲜为人知的科学事实,和迷人音乐的背后故事;并以毫无术语、浅显易懂的方式,随着热烈讨论和声、音色、音阶、和弦、响度等名词,以及音乐作品的背后意义,让每位读者都能充分理解箇中玄机,并且着迷不已。
♦让不同类型的音乐进入生活,拓展你的音乐视野 你是音乐初学者?刚开始把手放在黑白琴键上练习弹奏,并想了解箇中原理吗?你是资深爱乐人,每每想深入乐曲内涵,却不得其门而入吗?你是音乐科班出身,但苦于不知如何向身旁朋友说明繁琐复杂的乐理知识吗?其实,要读懂乐谱上的所有记号,就有如从头学习一门新语言。
这本书所提供的方法,可以让初学者提纲挈领、迅速掌握其中要诀;同时透过世上数一数二的音乐专家告诉你:并没有所谓「音乐天分」这回事,弹奏乐器就像其他技能一样,只要学就会了!
本书以最浅白易懂的方式告诉你:
●如何搞懂圆舞曲、古典乐、爵士乐、摇滚乐,甚至是雷鬼音乐的拍子?
●为何小提琴、大提琴、伸缩长号、法国号、低音管不适合20岁以上的人学习?
●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学会钢琴或吉他?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乐器,开启自己的肌肉记忆,让音乐学起来事半功倍?
●如何迈向演奏家或作曲家之路?
♦开启藏在你脑海当中,那扇音乐的大门 身为一名听众,你已对音乐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是许多知识都深埋在潜意识中罢了。本书将尽力说明剖析这些知识,并希望能带来一些「啊!原来如此!」恍然顿悟的感受:
●对于入门爱乐者来说: 你知道乐音跟各种噪音之间只存在一项简单差异,用电脑就能加以辨别吗?而「基频和泛音」的组合又是如何影响音高和音调的表现?最后由:响度、时值、音色以及音高所组成的「乐音」,又是怎么逐步造就出好听的音乐?
●对于进阶的音乐学习者来说: 本书教你如何用10分钟了解节奏、速度,以及拍子三者的关系,学会如何读谱;并且了解在所有音乐的本体当中,是如何透过一个不断重复的「噪音」,例如「砰」的鼓声或「锵」的钹声,进而提供节奏,而不抢走音乐的风采。
●对于想了解更多的专业人士来说: 你知道过去的两百年间,竟然同时採用了三种不同的「小调」;原因只是因为它们好听;而最古老被纪录下来的完整乐曲之一,竟然是古希腊的「摇滚乐」(Seikilos Epitaph)吗?还在不久前,世界各国、甚至各城市间同一个音的「音高」本来都是不一样的,今日全球统一採行的音符,则是后来经过谨慎挑选的产物──但问题是,当初是由谁来挑选的?又为什么是这些音?
为什么身为亚洲人的我们,比较容易拥有「绝对音感」?而且大部分音乐技巧来自于训练而非启蒙;愈早开始训练,技巧就愈好!
♦如何分辨自己有没有「绝对音感」? ●在不听前奏的情况下。若每首歌的起音都正确,你就拥有绝对音感。
●若有些歌的起音是正确的,那么你拥有的是部分绝对音感。
●若你认为自己都唱对了,但没有其他人同意,那你应该去睡个觉,明天早上清醒时再试一次。
国内音乐人专业盛赞!(以下排列,依姓氏笔划) 有了理性的认知,再加上感性的体会,欣赏音乐,从此不再是难事!──「爱乐电台」(Philharmonic Radio)资深节目制作及主持人 邢子青
音乐的学习是个触类旁通的过程,从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到对位、曲式、结构、美学、历史……等,对组成音乐的元素和面向有多一分了解,不但有助于演奏者掌握乐曲,也能为爱乐者增添聆赏的乐趣。《好音乐的科学》从科学的角度书写音乐的故事,将看似枯燥或艰深的乐理,化为充满知性趣味的解密之旅,值得一读。──「朱宗庆打击乐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 朱宗庆
在科学的分析下,除了能够对于声音有更多的认识,也能更进一步地去佐证许多我们在听音乐时认为是常识的事情。──《MUZIK古典乐刊》发行人 孙家璁
看了这本书后,弹吉他都可以感受到振动波传出来啊!!──网路吉他教学名人 马叔叔
音乐居然可以用这么有创意的方式剖析,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知名大提琴家 张正杰
配合解说与图表,让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音乐书!──伦敦国王学院音乐学院博士、资深专栏作家 焦元溥
这音乐好好听!但什么叫做好听?本书解答了听音乐的人想问但不问的秘密。──「PanSci泛科学」总编辑 郑国威
不少物理学家都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拉小提琴自娱,荷姆赫兹在音乐心理学与声学领域做出伟大贡献。而在音乐教育方面,作曲家暨物理学家包威尔展现了平易近人的文字魅力,对于音乐科学充满好奇的人,必然不能错过这本书。──「台大音乐学研究所」副教授 蔡振家
一本能让左右脑均衡发展的好书,让我了解:原来学音乐,也可以很科学!──《PAR表演艺术》杂志总编辑 黎家齐
国外媒体好评不断!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加强自己的音乐基础;经由更扎实的知识,让我们能更好地欣赏音乐本身。──《纽约图书杂志》编辑 阿曼达.马克
任何热爱音乐的读者,如果不知道为何自己会对音乐如此着迷的内在原因,只要往技术方面进行探索一定会找到结果。本书即是这样的彻底研究:时不时在陈旧的底漆之上,会跳出崭新的启示。──《旁观者月刊》编辑 詹姆斯.沃尔顿
音乐是怎样的,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在此提供了非常详实的讨论......同时以清晰的逻辑呈现给读者以上资讯,即使是像我这样的外行人都看得懂,最了不起的是,本书并不迎合或过于简化该议题。简单地说,这是我在这个议题上面见过最好的书。──《西雅图邮报》特派员 格雷格.巴布雷克
在科学论文和让人哈哈大笑的评论之间,本书充分展现作曲家和物理学家的这种独特混合的优势。包威尔...塑造出一个有趣的利基,也就是用幽默来让原本枯燥的声学介绍变得有趣好读。这里面是人人都该收藏的音乐习题以及一些有用的背景,读者可以同时从中获得无限乐趣。──《图书馆杂志》编辑 巴里.萨斯洛
作者...採用易于遵循的对话式语言,带领读者进入音乐学...这是惊人的,只要按照包威尔的解说,只要在几个小时后,即使是音乐新手(像我一样),都可以开始「读」音乐。原来音乐是一种语言形式,以前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以为它是梵文那样复杂难解。──《科技图书新闻》记者 菲利普.曼宁
包威尔──这位英国的学者和教授,在这本启发人心的着作里,提出了关于人们如何体验音乐的理论。本书选择了最宏大的方式:也就是由所有与「音乐创作」有关学科着手举例,并加入了他自己的独到见解;书中包含了简单的数学、物理、工程、历史。
他在本书举的例子当中,包含知名的古典神作:巴哈平均律〈C大调前奏曲〉和齐柏林飞船的〈Stairway to Heaven〉这两首摇滚乐名曲并列比较。在前半本书中,所定义的音乐是由音调、频率、和声、节奏和分贝所组成;在该坚实基础上,后半本书他成功证明了:音乐家是如何制作出品质良好的古典乐和流行音乐,以及我们究竟是如何「听」跟「感受」音乐,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即便包威尔是位科学家,但他在输出这些材料时,选择了以幽默生动的笔触做呈现,也让本书读起来不致于生涩乏味;书中有趣的故事例如:「分贝」发明于一间酒吧,在一个深夜里,由醉酒电气工程师组成的委员会,他们因为找不到舞伴,所以想对这个世界报复。全书充满旁征博引、丰富多元的资讯如:「当我们现在听莫扎特的音乐时,我们其实听到的,比他本来打算让听众听到的还高上半音」这些内容,即使在夜半捧读起来也很有趣。──《出版人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