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诠释媒体史的趣味观点!
「我们过去身处的『大众媒体时代』其实是长达两世纪的反常状态。
媒体原本就是属于社群的,而现在只是再度加强。」
古罗马最伟大的政治家西塞罗其实每天都在上网。
他的浏览器是莎草纸,他的频宽是奴隶的脚。他发表一篇「动态」,这则「动态」便会在他的人际网络中开始流传,其他人顺势写下心得、发表新闻,或者「转推」抄写到另一张莎草纸。在罗马城内,回覆一个问题约需两小时。奴隶们交替往来,于是各种最新消息、政治谋略与八卦,遍传遍了罗马。
如果我们把「技术」抽开,从历史中寻找能担任「社群媒体」的相同角色,便会发现:每个历史阶段,其实都有这样密集人际互动、资讯交换的相应机制。在古罗马我们找到奔波的莎草纸;在十六世纪我们找到不断传递散布、引发革命的印刷小册;在启蒙时代我们找到川流不息的咖啡馆。这些脸书出现之前的社群媒体,虽然速度慢一点,但却有现在脸书、推特的全部特性。
一旦把现代网路建立起来的「社群媒体」与之前两千年的历史连上,许多现在的疑惑或许就变得清晰许多:脸书之于阿拉伯之春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论述言论的庸俗化会对文化有何影响?今日社群媒体真正新颖的地方在哪里?
作者汤姆.斯丹迪奇是个非传统的历史作家,出身科技圈,长期为Wired杂志、纽约时报等媒体撰写重点文章。他总能用新颖的角度,重新找到理解历史或科技的线索。他之前的几本着作《历史六瓶装》、《历史大口吃》不但精彩好看,更是引起众多讨论。
在这本书中,作者自由穿梭于各个时代,利用细腻的历史线索,构筑出一支「脸书出现之前的社群媒体历史」。让我们因而能拨开「社群媒体是当代产物」、「社群媒体因为科技才可能」的种种迷雾,看清眼前发生的真相。
【按赞推荐】 廖健苡/哲学星期五策划人
黄哲斌/新闻工作者
【好评推荐】 「潜回历史,细看新闻媒体、八卦报导、电子邮件、社群网站的原型,机智风趣且具启发性。」——黄哲斌,新闻工作者
从斯丹迪奇的《维多莉亚的网际网路》这本书开始,我就是他的忠实读者。那本书是关于电报的兴起,一方面让我们弄清网路科技与电报的关系,一方面读来饶富兴味。这次也是如此。——保罗.克鲁曼(Paul Krugman),纽约时报
斯丹迪奇再一次展现他过人天赋,把过往历史衔接到现在的争论与科技。《社群媒体前两千年》一书做出好看而且极有说服力的主张。——史蒂文•强生(Steven Johnson),Future Perfect以及《好主意从哪来》作者
这本书将会改变你对社群媒体的看法。它揭露:今日科技只是帮我搔我们喜爱分享与连接的痒。——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网景及Andreessen Horowitz之共同创办人。
汤姆.斯丹迪奇让我们了解,在文化的自然进程中,我们过去身处的「大众媒体时代」其实是长达两世纪的反常状态。媒体原本就是属于社群的,而现在只是再度加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长尾效应》、《免费》及《自造者时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