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对了,人生道路才会正确

态度对了,人生道路才会正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积极心态
  • 人生态度
  • 自我提升
  • 人生规划
  • 成功之路
  • 情绪管理
  • 个人成长
  • 幸福生活
  • 思维模式
  • 正能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成功的大小,不在于你银行的存款有多少,
而在于你生命中的资本有多少在事业上能放出能量。


要获得人生深度的乐趣,首先要感觉正确。
而要想让自己的感觉正确,必须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

  一个积极思考者常会有意识地使自己保持心情愉悦。你期望快乐,便会找到快乐。你寻找什么,便会发现什么。这是人生的基本法则。

  能活着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多么愉快的早晨!我从未感觉如此开心!我想今天一定会是个美好的一天。

  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但是我今天早上确实感到如此。我很快乐,觉得很舒服,我准备今天享受诸多生活乐趣。当我走在大街上时,如果像年轻时那样吹口哨,我也不觉得惊奇。倘若每天都能保持如此快乐的心情,那么快乐一生听起来就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你也如此,你该如何把过去那种想吹口哨的心情找回来,成为你此刻的生活态度呢?你该如何去找回内心深处那种自然、毫不做作的乐趣?

  我最近听说,有一个有名的精神医师,正在进行一项「积极心理健康」的计画。每次当他要描述自己希望获得的结果时,他总是要谈到他的狗。

  他说:「每天下班回家,我的狗总是很高兴地来迎接我,又叫又跳,非常兴奋。这和我白天在医院里所看到的病人忧愁、沮丧的脸,恰好相反。我的狗能知道如何享受生活,这也应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

  当然,我不是建议大家应该像狗一样到处又跑又跳。我知道有些人因为表露出过分的兴奋快乐,而让人感到滑稽。我常常怀疑,像这样的人的快乐是装出来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有少数人是发自内心感到高兴的。这便是关键之处。

  所谓真正的乐趣并不是表面上的,或随时可看见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你是因你的处境和你所做的事而感到深深的幸福。你如果暗中注意这种人,就可以发现他们总是在唱歌或吹口哨。

  让我重复一次,今天我真的感到快乐,我想我可以说出感到愉快的原因。昨天是个晴朗的星期天,下午我和太太露丝还有小女儿丽莎一起去散步。我们在一起很快乐,玩得很开心。我们沿着公园走上第五大街,步履轻快,挺胸抬头,兴致高涨。「抬头挺胸走路真有趣!」我们齐声说。

  我们走了约一里多的路,觉得全身舒畅,充满活力。我们走过第五大街上的莱特大厦和古根汉姆博物馆时,丽莎说:「看,多美啊!」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这些建筑物有多特别,丽莎一说,我便抬头又看了一次,这时,我才真正了解了伟大的建筑以及注入在这个建筑中的人生乐趣。它高高的尖顶直人云霄,真正传达着一种振奋、快乐和活力。我第一次觉得开始喜欢上它了,而这可能是我当时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

  这正是关键所在。当你觉得心情舒畅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快乐的神情,同时会欣赏万物,心中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心理学家亨利•C•林克博士说,当他看到病人沮丧时,他会要他先沿着街道快步疾走一番。「快快地走,绕街道走十圈。」林克博士说,「这样走的话,可以锻鍊大脑的活动中心,使你的血液从情绪中心流泻出去。而当你走回来后,你会变得较理性,而且比较能接受积极思想。」
 
  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你是否能享受生活有关系。当你精神振奋,心境开阔,容光焕发时,生命也便呈现出新的意义。适量的运动及休息,是心情愉悦的必要因素。

  我读过的一篇文章说,有些科学家最近对他们所谓的「大剂量催眠剂」做过实验。他们让那些疲倦和上年岁的人服用这些药物,帮助他们休息。结果发现,这些人的生理功能增强,寿命延长,疾病消失了,当然,他们也焕发了新的活力,找到了生命的乐趣。

  所以,要获得人生深度的乐趣,首先要感觉正确。而要想让自己的感觉正确,必须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这样做起事来才会充满活力,才能事半功倍。

  还要思想正确。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心灵,积极地思考。一个积极思考者常会有意识地使自己保持心情愉悦。你期望快乐,便会找到快乐。你寻找什么,便会发现什么。这是人生的基本法则。开始找寻快乐吧,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解码人类行为:从神经科学到社会互动》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索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跨越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多个维度。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全面的认知框架,用以理解个体决策的底层机制、情绪体验的生理基础,以及群体互动中的权力动态与文化影响。全书不依赖任何单一的学科范式,而是倡导一种多层次、整合性的研究视角,旨在揭示“我们何以为人”的深层驱动力。 第一部分:心智的硬件与软件——神经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大脑的拓扑结构与认知地图 本章从神经解剖学视角出发,详细描绘了大脑皮层(特别是前额叶皮层、颞叶和边缘系统)在高级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我们不仅回顾了经典的赫布学习理论,更引入了现代计算神经科学的最新模型,探讨突触可塑性如何编码记忆与经验。特别关注了多巴胺能系统在奖励预测误差中的角色,阐释了动机如何从生物学层面被驱动。 第二章:情绪的生物化学:从杏仁核到荷尔蒙 情绪并非虚无缥缈的感觉,而是精确的生物化学事件。本章聚焦于皮质醇、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关键神经递质和激素,分析它们如何在压力情境下重塑认知功能,并探讨情绪调节失调(如焦虑和抑郁)的神经回路基础。我们详细解析了情绪记忆的巩固过程,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第三部分:个体选择的心理动力学 第三章:决策的非理性边界:启发式与系统偏差 人类决策很少是完全理性的。本章基于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研究,系统梳理了认知捷径(启发式)——如锚定效应、可得性偏差和代表性偏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系统性地误导我们的判断。我们探讨了这些“思考的快慢系统”如何相互作用,并在高风险情境下的表现差异。 第四章:自我构建与认知失调的张力 “自我”是一个不断被协商和维护的叙事结构。本章深入研究了自我认同的形成机制,特别是社会比较理论如何塑造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核心部分在于阐述“认知失调”——当信念与行为发生冲突时,个体如何通过改变信念或合理化行为来维持心理平衡。我们分析了防御机制如何作为维持心理稳定的工具,以及过度依赖这些机制可能导致的僵化。 第四章:潜意识的剧场:动机与深层需求 超越显性意识,本部分追溯弗洛伊德、荣格的经典洞见,并结合当代积极心理学的目标设定理论,探讨无意识动机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选择和满足感。我们着重分析了成就动机、亲和动机和权力动机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塑造职业路径和人际关系模式。 第三部分: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涌现 第五章:群体心理学与从众压力 个体行为在群体中会发生显著的结构性改变。本章通过经典实验(如阿施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的深入剖析,探讨了群体规范、社会认同和身份的建构如何产生强大的从众压力。我们细致考察了“旁观者效应”的心理机制,以及在去个体化状态下道德约束的减弱。 第六章:文化构造与跨文化差异 行为并非在真空中产生,文化是影响行为模式的最强大过滤器。本章比较了“个体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在认知风格、冲突解决方式和人际期望上的根本差异。我们分析了文化价值观如何通过社会化过程内化,成为指导日常互动的隐性脚本。 第七章:权力、地位与资源分配 任何社会结构都伴随着权力动态。本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审视权力如何被获取、维持和滥用。我们探讨了地位信号的展示机制(如炫耀性消费),以及不平等的社会资源分配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群体稳定性。 第四部分:行为的演化与适应性 第八章:习惯的形成与惰性的经济学 习惯是节省认知资源的有效策略。本章详细阐述了查尔斯·杜希格的“习惯回路”模型(提示-例行-奖励),并探讨了如何利用行为经济学原理(如默认选项设置)来重塑固有的行为模式。我们还将“惰性”视为一种适应性策略,而非单纯的缺陷,分析其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演化意义。 第九章:社会互动中的信任与合作博弈 人类的成功建立在复杂的合作网络之上。本章以博弈论为工具,特别是“重复的囚徒困境”,分析了建立和维护信任所需的最小条件。我们探讨了互惠性、声誉机制以及惩罚机制在促进长期合作中的关键作用,并研究了欺骗行为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结论:整合的视角与未来挑战 总结全书的研究发现,本书倡导一种整合性的行为科学方法论。我们强调,要真正理解人类行为,必须同时考察基因的约束、大脑的算法、心智的偏差和社会文化的塑造力。最后,本书提出了当前行为研究的未解难题,包括意识的统一性问题、复杂系统中的涌现行为预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洞察力构建更具适应性和公平性的社会结构。 本书适合对人类心智、社会互动以及行为科学前沿理论感兴趣的读者,尤其对神经科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交叉领域有探究欲望的研究者和专业人士。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秦明君


  大学讲师,心理学硕士,资深撰稿人。曾任出版社主编及自身资深策划,擅长心理励志类书籍的写作及编撰。
 

图书目录

序一:保持心情愉快——爱默生
序二:让自己伟大起来——戴尔•卡耐基

第一章 正确的心态,能远离生活坏习惯
1.用鼓励的态度,赶走抑郁的习惯——佛洛德/024
2.用快乐的心态,远离忧郁的习惯——拉塞尔•H•康威尔/029
3.用积极的态度,别让焦虑阻碍自己——威廉•詹姆斯/034
4.用乐观的心态,消灭颓丧的心情——戴尔•卡耐基/039
5.充满希望的心,赶走悲观的人生——爱因•兰德/044
6.用反方向思考,拒绝你的恐惧——艾伦•弗罗姆/050
7.用泰然的态度,摧毁烦闷的习惯——荣格/055
8.用敏捷的决断,消除优柔寡断的习惯——黑格尔/060

第二章 用对的态度,跨过人生的难题
1.学习沉默冷静应付难题——弗洛姆/066
2.和自己比较,看到自己的价值——格拉斯/070
3.学会如何承受失败——荣格/075
4.有智慧的人不怕失败——罗素/081
5.失败永远是一种幸运——夏目志郎/086
6.失败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培根/091
7.困境才能使人坚强——培根/096
8.坎坷激发能量——拿破崙•希尔/102

第三章 态度对了,才能摆脱工作坏习惯
1.「果断」的态度,能改掉迁延犹豫的习惯——卢梭/108
2.「激情」的态度,能远离「等待机会」的习惯——卡内基/113
3.「坚持」的态度,能改善「虎头蛇尾」的习惯——海德格尔/117
4.「彻底」的态度,改善「轻视马虎」的习惯——奥里森•马登/
5.从「小事」做起,是修改小缺点的习惯——威廉•贝内特/127
6.「自立」的态度,能拒绝「依赖外部」的习惯——杰克•威尔许/132
7.「惜时」的态度,摆脱「不准时」的坏习惯——撒母耳•斯迈尔斯/137
8.「勤奋」的态度,是消除「有朝一日」的习惯——拿破崙•希尔/142

第四章 这样的态度,晋升到处是机会
1.你想完成的事,必须每天都做——吉姆•史都瓦/148
2.全身心,浑然忘我的工作——巴尔塔沙•葛拉西安/153
3.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葛拉西安/160
4.先一步踏上征途——松下幸之助/165
5.工作所得不只是薪水——本杰明•佛兰克林/169
6.自己给自己晋升的机会——廉•丹佛     175
7.任何的才能,都是身价大涨的前兆——松下幸之助/179
8.褪下人生的锁链——戴尔•卡耐基/183

第五章 慾望,是成功之路的正向心态
1.切勿扼杀心中慾望——戴尔•卡耐基/188
2.把愿望转化成决心——弗洛姆/192
3.让渴望再强烈些——路易士•宾斯托克/197
4.敢于梦想,无惧失败——奥里森•马登/202
5.目标是收获的开端——奥里森•马登/207
6.为了理想努力拼搏——松下幸之助/213
7.人最强烈的慾望,就是得到大家的喜爱——梭罗/218

第六章 「心念」的强弱,是决定成败的态度
1.意念是财富的来源——克莱门特•斯通/224
2.在心中决定一个中心意志——松下幸之助/229
3.掌握自己的意志,建立正确的态度——奥格•曼迪诺/234
4.用「坚韧的意志」使自己胜利——培根 /238
5.人生的法则就是信念的法则——杰克•威尔许/243
6.按照自己的想法,计画自己的人生——马克•吐温/247
7.焕发积极主动的力量——威廉•贝内特/251
8.让自己独一无二——巴甫洛夫/256

第七章 自信的态度,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1.不要妄自菲薄——马丁•科尔/262
2.真正地看重自己——休谟/266
3.自信能够创造奇蹟——罗曼•罗兰/271
4.信仰是自信心的助推器——奥斯卡•王尔德/276
5.期待成功的无穷影响力——康得/281
6.最高水准的成功——佛洛德/286
7.相信自己一定成功——盛田昭夫/291

第八章 想法对了,态度才会正确事
1.用「好」的思想,消灭「不好」的思想——伏尔泰/298
2.学会理性思考——荣格/302
3.惧怕贫穷是一种懦弱思想——奥里森•马登/306
4.健康的思想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克莱贝尔/311
5.不要抱怨时代——罗曼•罗兰/315
6.对自己负责任——席勒/320
7.主宰自己的心灵——罗丹/324
8.把握自己的心情——休谟/32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章正确的心态,能远离生活坏习惯
 
1.用鼓励的态度,赶走抑郁的习惯——佛洛德
 
抑郁的时候,我们对日常必须的活动都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以使我们能一件一件地完成。
 
以卧床为例,如果躺在床上能使我们感觉好些,躺着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对抑郁的人来说,事情往往并非这么简单。他们躺在床上,并不是为了休息或恢复体力,而是一种逃避的方式。因为没有应当做的事,我们会为这种逃避而感到内疚、自责。并且,躺着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困境。床看起来是个安全的地方,然而,长此以往,我们的状况会更加糟糕。因此,最重要的是,努力从床上爬起来,按计划每天做一件积极的事情。
 
请记住:你的大脑欺骗说你不行,劝你放弃努力,而你必须慢慢地使自己的另一部分相信,你能一点一点地将事情做好。
 
有时,一些抑郁的人常常带着这样的念头强制自己起床:「起来,你这个懒虫,你怎么能光躺在这里呢?」其实,与之相反的策略也许会有帮助,那就是学会享受床上的时光。一周至少一次,你可以躺在床上看看报纸,听听收音机,并暗示自己:这多么令人愉快。你应当学会,在告诉自己起床做事情的时候,不再简单地「强迫自己起床」,而是鼓励自己起床。因为躺在那里想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会使自己感觉更糟糕。
 
以购物为例,出发前,尽量先别想这事会多麻烦。相反,先看一看你的记事本,列出购物清单。这样做完后,你可以给自己一个鼓励,毕竟你比刚才前进了一步。接着,带上袋子和其他东西去购物。路上,你要想着自己已经做好了购物准备,要尽量避免思考在商场里购物可能遇到的麻烦。到了商场,慢慢地逛,直到把购物单上的物品全买完为止。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像按方抓药,从某种程度来说是这样的。核心问题是不要被诸如「太麻烦了,我无法应付」之类的观念所干扰。
 
研究表明,抑郁的时候,我们丧失了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变得很容易畏难。
 
对抗抑郁的方式,就是有步骤地制定计划。尽管有些麻烦,但请记住,你正训练自己换一种方式思维。如果你的腿断了,你将学会如何逐渐地给伤腿加力,直至完全康复。有步骤地对抗抑郁也必须是这样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态度对了,人生道路才会正确》,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力量,很有指引性,仿佛是一盏明灯,能在人生迷茫的时候照亮前行的路。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读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经历着人生的一个低谷期,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做什么都觉得力不从心。朋友说这本书或许能给我一些启发,虽然我当时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还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翻开了它。 一打开,我就被书的排版吸引了,很舒服,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作者的文字很接地气,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而是用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观点。我特别喜欢书里讲的关于“如何面对失败”的那一部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不要放弃”,而是深入分析了失败的本质,以及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沉沦在失败的阴影里,不是因为失败本身有多么可怕,而是我们看待失败的态度出了问题。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失败,不再把它看作是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河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有时候,我们会被突如其来的巨浪打得措手不及,有时候,又会在平静的水面上迷失方向。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教会我如何在不同的水域中掌舵,如何调整风帆,才能让我的小船平稳地驶向远方。它并没有承诺给你一条坦途,但它给了你一种应对人生风浪的智慧。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感恩”的探讨。我们常常只关注自己缺失了什么,却忽略了身边拥有的。当我们开始感恩,你会发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活也并非一片黑暗。感恩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也能够让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更多的善意。这种善意,最终会以各种美好的方式回馈到我们自己身上。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态度真的比能力更重要,一个积极、感恩、开放的态度,才能让我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跟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辈聊天,他用一种非常温和但又坚定不移的语气,一点一点地将我内心的迷雾驱散。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的章节。我们常常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有的是别人期望的,有的是我们自己设定的,但很少有人真正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喜欢现在的自己吗?我过得快乐吗?作者引导我去看待自己内心的需求,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才能真正地爱自己,也才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外界的一切。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很累,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可能是我们的内在驱动力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为了迎合别人,或是为了摆脱某种不舒服的感觉,那么这样的“努力”是很难持续下去的,也难以获得真正的满足感。而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且是以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去投入的时候,那种来自内心的力量会驱动我们不断前进,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轻易放弃。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读这本书,我们常常会一起讨论书里的内容,分享彼此的体悟。每一次的交流,都让我觉得我们不是孤单的。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只要我们的态度是对的,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对话,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直击人心。他通过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不同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所体现出的不同态度,以及这些态度最终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我们选择了一种消极的态度去面对机会。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需要改变的地方,也给了我改变的勇气和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书中的某些章节,我甚至会打印出来贴在书桌前,时时提醒自己。它不是那种看了就忘的书,而是真正能影响你思考方式,改变你行为模式的书。我记得书里有讲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前进,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我们的“信念系统”出了问题。我们可能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行,或者认为成功离自己很遥远,这种负面的信念就会像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着我们迈出脚步。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让你自己去领悟。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比直接灌输观点要有效得多。我学会了如何去辨别那些限制我的负面信念,并且用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想法去取代它们。现在,当我遇到挑战的时候,第一反应不再是逃避或者抱怨,而是去思考:“这件事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应对?”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觉得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也充满了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