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气象医学全书:日本第一脑科医师气象士,教你正确防病,四季健康

乐活气象医学全书:日本第一脑科医师气象士,教你正确防病,四季健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气象医学
  • 健康养生
  • 季节性健康
  • 预防医学
  • 脑科
  • 日本医学
  • 健康生活
  • 养生智慧
  • 疾病预防
  • 全书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拒绝气象病!
看懂每日天气预报
脑中风、心脏病、神经痛……
不再来!
  
  气候改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尤其是中风与心脏病
  这种随天气恶化的身心状态,称为气象病。
  天气影响身体,不是错觉!
  
  日本医学博士、脑神经外科专科医生
  同时具有气象预报员资格
  气象与医学双管齐下
  就是要你健康
  
  头痛好发于春天和秋天!
  心情焦躁不安都是气流搞的鬼!
  寒冷的清晨要小心中风!
  为什么会关节痛?罪魁祸首是低气压!
  连盲肠炎和气象也脱不了关系!
  温差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
  
  看懂天气预报,不生病

  气象术语&防病方法:
  月平均──过去三十年的平均值,每十年更新一次数据。
  秋末至春末(秋冬)的气温若比月平均低5℃以上,请做好保暖措施,不要在冷天使用冷水,以免血压飙升。
  
  晴天与阴天──依照云量(十分量)来区分,晴天是指云量小于8且无降雨的天气;阴天则是指云量超过9、中下层的云比上层多,且无降雨的天气。

  急性阑尾炎好发于「梅雨季期间偶然的晴天」;忧郁症与压力性疾病则好发于阴天。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在晴天作用较旺盛,到了阴天则是副交感神经佔上风,自律神经的变化会影响到健康。
  
  辐射冷却──若符合冷空气、无云、风势微弱、湿度低等条件,秋冬有时候入夜至清晨这段时间会变得很冷。即使白天出太阳,但地面吸收的热能到了半夜,却往上空散开,所以清晨的温度会骤降。

  辐射冷却发生的早晨,若不注意保暖,不只会着凉更可能提高脑血栓和心脏病的发作机率。若天气预报报导今明两天的温差高达10℃,请做好保暖并补充水分。
  
  更多气象医学防病秘诀,尽在本书!
疾病的隐形推手:环境因子与人体健康的深度关联 书籍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阳光、温度、湿度、气压乃至电磁波,都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生理状态。然而,我们往往将疾病的发生归咎于细菌、病毒或单纯的生活习惯,却忽略了那些潜藏在日常空气中的“隐形推手”——环境因素。本书旨在揭示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复杂而深刻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认知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并主动管理这些外部影响,从而达到主动预防疾病、维持长久健康的目的。 第一章:环境剧变下的身体信号——气象要素的生理冲击 本章深入探讨了气象要素的日常波动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内部的生理平衡。我们首先从最基本的温度变化入手,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面对极端高温(如中暑风险)和持续低温(如心血管负荷增加)时的应激反应机制。这不是简单的“多穿点”或“少出门”,而是涉及体液调节、激素分泌和循环系统负荷的精细过程。 接着,本书详细阐述了大气压力的变化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影响。低气压环境,如高原反应或暴风雨来临前,会导致组织氧分压下降,对心肺功能本就存在障碍的人群构成显著威胁。我们引入了“气压敏感性”的概念,探讨个体差异如何影响对气压波动的反应强度。 湿度,这个常被忽视的因素,被放在重点分析的位置。高湿度如何抑制汗液蒸发,加重心脏负担;低湿度如何导致皮肤和黏膜干燥,降低呼吸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和人体反馈模型,读者将能更清晰地认识到,适宜的温湿度并非舒适的代名词,而是维持生理稳定的关键参数。 第二章:电磁迷雾与现代生活——看不见的能量场对神经系统的扰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被密集的电磁波环境所包围。本书超越了流行的“辐射恐惧”,采取严谨的科学态度,剖析特定频率的电磁场(如射频、极低频电磁场)对神经元活动、褪黑素分泌以及睡眠周期的潜在影响。 我们将重点放在“非热效应”的研究进展上,探讨这些微弱的能量如何在细胞膜电位、离子通道通透性上引发连锁反应。对于长期接触电子屏幕或高压线路的人群,如何建立有效的防护和缓解策略,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我们不主张完全杜绝科技,而是提倡“智慧共存”,通过空间布局和使用习惯的调整,最大程度降低潜在的累积效应。 第三章:季节性情感与生物钟重置——光照节律失调的健康代价 光照是调节人体生物钟(昼夜节律)的最重要外部线索。本章聚焦于光照的“质”与“量”对情绪、代谢和免疫力的调控。我们将详细解析季节性情感障碍(SAD)的生理基础,即光照不足如何干扰血清素的合成与代谢。 更进一步,本书探讨了现代生活中的“光污染”问题——尤其是夜间暴露于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作用。这不仅仅是影响睡眠,更与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乃至某些慢性病的风险增加存在关联。我们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光照管理方案,指导读者如何在工作、休息和户外活动中,优化光照暴露,实现生物钟的自然同步。 第四章:微环境的精细调控——空气质量与室内污染的长期影响 本章将视角转向我们每天超过九成的活动空间——室内环境。本书将“空气质量”细分为颗粒物(PM2.5、PM10)、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过敏原三大类,并分别阐述它们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慢性侵蚀”。 我们深入剖析了室内污染源(如建材、清洁剂、家具释放物)的毒理学特性,以及不同过滤技术(如HEPA、活性炭、光催化)的实际效能对比。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的患者,如何构建一个低风险的室内微环境,是本章给予的重点实用指导。此外,湿度对霉菌和尘螨的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五章:建立你的“环境健康防御系统”——从被动适应到主动管理 最后,本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指南。我们提出了“环境健康防御系统”的概念,强调预防重于治疗。 这包括:实时监测——如何选择合适的家用环境监测设备,理解关键指标的意义;个体化风险评估——根据年龄、既往病史、生活地域,评估自身对特定环境因子的敏感度;情景化干预策略——针对不同季节变化、极端天气预警,制定预先的健康调适方案,例如在气压骤降前调整饮食或药物剂量。 本书并非贩卖焦虑,而是提供工具和知识,帮助读者重建与环境的健康对话,认识到环境适应力是维持生命活力的重要基石。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深度理解和主动管理,实现真正的“治未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福永笃志


  国家公务员共济组合连合会 立川医院 脑神经外科医长
  医学博士、脑神经外科专科医生、脑中风专科医生、气象预报员、法务博士

  1992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进入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外科学教室后,先后在平冢市民医院、大田原红十字医院、济生会神奈川县医院担任脑神经外科临床医生,之后以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脑神经外科临床助手兼医学部研究员的身分,进行有关高次脑机能的研究。2007年取得大东文化大学法科硕士。从2010年从事现职至今。

  主要着作包括《为了避免身陷麻烦的医事法的知识》(日本医学书院)。
   
译者简介

蓝嘉楹


  东吴大学日文系毕业。目前从事专职翻译与口译。喜爱阅读与旅行。希望能翻译出更多好书。

  近期译作包括《池川明微笑生产笔记》、《在北欧宅养小孩:跟着荷兰父母打造居家游乐园》、《欢迎光临吃货俱乐部》、《大人的昆虫学》、《世界泡面评鑑百科》等。

  译文赐教:gracelan27@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部 掌握天气变化,预防疾病!
气象医学基本概念
1身体状况会受天气影响! 12
身体状况随天气改变12
何谓「气象病」?16
气象病是可以预防的!20
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为健康做准备!24
2天气预报的聪明解读法 27
天气预报的重要性26
实用的气象专有名词29
天气预报的重点!50
Column我考取气象预报员资格的原因5

第2部 小心明天的天气!脑中风与心脏病
3脑中风和气温有关! 58
脑中风是一种气象病58
脑梗塞容易在什么时候发作?62
「温差大」使脑血栓的发生率提高!66
预防重点是温度调节和补充水分69
4冬天脑溢血机率高于夏天 73
突如其来的脑溢血!73
低温的早晨最危险!75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防止血压剧烈变化80
Column何谓「脑神经外科专科医师」85
5温差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 88
拼事业的壮年,要特别小心「蜘蛛膜下腔出血」88
天气寒冷,接触冰水很危险!91
预防蜘蛛膜下腔出血!95
Column脑中风的发病状况98
6心脏病也是气象病 100
心脏病是什么样的疾病?100
心肌梗塞和狭心症103
心脏病好发于冬天106
心脏病容易发作的天气109
Column人类正在改变① 癌症患者总人数增加113

第3部 这些常见症状和天气有关!说不尽、道不完的气象病7臭氧层破洞与白内障、皮肤癌 118
什么是臭氧层?118
臭氧层与白内障、皮肤癌的关系123
预防白内障和皮肤癌的方法127
8受天气影响的偏头痛 130
偏头痛会造成生活不便130
偏头痛容易发作的天气132
Column「烦躁不安」也是气象病?136
9低温低气压使腰痛、关节痛恶化! 138
腰痛、关节痛是发炎现象138
疼痛好发于低温、低气压的天气140
腰痛与关节痛的对策141
Column人类正在改变② 不孕症144
10为什么流行性感冒好发于冬天?148
冬天是病毒繁殖的旺季148
「漱口」不能预防感染病毒?150
去除口腔内的生物膜!153
亲身证实的流感预防法157
11天气引起的过敏 163
过敏儿会愈来愈多163
难以预防的花粉症 165
不可忽视温差型过敏!167
12梅雨季的短暂放晴日,容易盲肠炎! 170
盲肠炎是气象病吗?170
盲肠炎可以预防吗?173
13威胁生命的气喘 176
老人的气喘高死亡率176
气喘好发的季节178
14千万不可轻忽的中暑181
「中暑」相关疾病181
中暑的原因和机制184
预防中暑的方法188

附录 「气象预报员考试」合格经验谈190
尾声202  
参考文献204
 

图书序言


  
  本书以天气预报的资讯为基础,介绍如何预防疾病。
  
  我的本业是脑神经外科医生,同时具有气象预报员的资格。当然,我会在书中交代,身为医生的我取得气象预报员资格的来龙去脉。不过,天气与疾病的关系密切,其实已是不陌生的说法。苦于腰痛和神经痛的朋友,是不是都有过以下的经验呢?那就是天气恶劣的时候,症状刚好恶化;或是秋天渐凉的时候,气喘就特别容易发作。为什么这些症状会随着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而恶化,或是发病频率增高呢?其实这些现象都有明确的原因。以气喘为例,干燥的冷空气会刺激支气管,而生于夏天的尘螨,尸体堆积到秋天即会化为室内的灰尘,成为人体的过敏原。中风和心脏病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和每日的天气亦息息相关。
  
  要预防中风和心脏病,大家都知道必须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生活习惯病,但其实这些疾病的发作和天气也有关,所以「从气象的角度去思考疾病预防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气象与前述疾病的关系,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这些由医生和科学家撰写的医学论文,在刊载于医学、科学杂志之前,必须先经过好几位审查员的把关、确认内容的正确性。所以,这些论文都是以「科学事实」和「科学根据」为基础的,可信度很高。
  
  疾病与预防疾病的资讯,是很多人关心的焦点。其实我的门诊病人也不时会反应:「最近我听家里的人说,有一种很棒的养生法。」「我有朋友推荐这么做,医生觉得如何呢?」我想提醒各位的是,如果照单全收各种坊间传闻和小道消息,对健康不一定是好事。
  
  我认为事关健康,还是应该参考以科学事实为根据、可信度较高的医学论文。话虽如此,听到「论文」两个字,或许有些人就会立刻联想到专业学术,认为论文一定艰涩难懂而心生抗拒。请各位放心,千万别担心。本书囊括了我取自医学论文的重要论点,而且我在写作的同时不断提醒自己,要尽量写得浅显易懂。除了医学方面的内容,我也运用了气象预报员的专业,以穿插的方式介绍相关资讯。以医学和气象学这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传授大家「气象病的具体预防方法」,正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在进入本文之前,我想先简单介绍本书大纲。
  
  第1部说明基本观念,阐明「何谓气象病」,也介绍了几个实用的气象预报用语,因为了解天气即可掌握预防气象病的基本概念。
  
  第2部在多种气象病当中,针对我的专业领域「中风」和「心脏病」(两者有许多共通点)进行详细解说。这两者都是会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一旦发病即有生命危险,所以避免中风与心脏病是很重要的。
  
  第3部则为大家介绍各种气象病,例如偏头痛和过敏等。让大家了解,许多好发于日常生活的症状以及看似与天气毫无关系的疾病,其实都可能深受天气影响。最后,请大家抱着有益于健康管理的希望,开始阅读本书吧!
  
  福永笃志医师

图书试读

何谓「气象病」?
 
近来,「气象病」一词的出现频率愈来愈高了。其实,日本的辞典《广辞苑》有收录这个名词,定义如下。
 
「气象病──各种与天气变化有关的病症总称。」
 
在日本,有时会把每个季节特有的疾病,称为「季节病」。
 
但是,近年来地球暖化,四季变得愈来愈不分明,季节病这个词已不实用;再说,气象原本就是跟着季节变化的,所以我认为应该把季节病纳入气象病的范畴。
 
具体而言,气象病包括支气管炎、气喘、心脏病、心肌梗塞和狭心症等,脑中风、脑梗塞、脑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等突然发作的脑血管障碍,以及尿道结石、腰痛、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花粉症、流感、中暑、食物中毒、温差型过敏、偏头痛、盲肠炎等。白内障和皮肤癌与臭氧层有关,亦即与足以左右全球天气变化的大气层有关,所以应该也可以视为气象病。
 
那么,气象病一词,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人使用呢?
 
一九五五年,法国巴黎举办了第一届生物气象学会。日本的生物气象学会,则诞生
 
于一九六二年。「生物气象学」(biometeorology)这五个字,乍听之下或许很陌生,其实定义就是「研究大气在物理与化学上的环境条件,如何对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天气变化对生物会造成何种影响。从这点来看,生物气象学即是研究气象病的学问,而且已经有了五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世界各地都发表了大量与生物气象学有关的研究论文,并持续讨论与天气变化有关的疾病。
 
气象病一词,大概在一九五○年代后期,率先由学会等单位开始使用。在发行于一九六七年的《日本生物气象学会杂志(VOL.2)》,可看到气象研究所的籾山政子老师,于「匈牙利的生物气象学」专栏写道:「生物气象学者Ágnes köszegvári博士对气象病很有兴趣,我只是稍微提到锋面和气喘的话题,他便立刻表现出兴趣。」
 
我们从这段短短的文字叙述可知,一九六七年气象病已是学会成员惯用的名词。
 
如今,「气象病」一词的历史虽然已超过五十年,但是在医师之间却几乎不曾成为热门话题。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在医学系接受的教育,并没有教到气象病这个病名。
 
差不多在我读完医学系的年代开始,日本的医学系教育已经变为以人体器官为主轴(例如消化器、唿吸器、脑、神经等(,而且医学院本来对生物气象学的中心思想并未深入思考,亦即「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源自于天气变化」这一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名《乐活气象医学全书》光听就感觉很有深度,同时又很贴近生活。“日本第一脑科医师气象士”这个组合,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在台湾,我们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常常觉得天气好坏真的会影响我的心情和身体状态,但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清晰的指引。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盏明灯。我非常好奇,这位“气象士”的身份会带来怎样独特的视角,是会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不同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例如湿度、气压、温度变化等等,然后“脑科医师”的身份又会如何结合这些因素,来探讨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是如何反应的?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关于“正确防病”的部分,希望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方法,而不是一些模糊的概念。例如,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根据天气状况来调整饮食的建议?比如,在湿热的夏天,有没有什么食物可以帮助我们祛湿解热?或者在寒冷的冬天,又该如何通过饮食来增强抵抗力?我个人也常常受到季节性情绪的影响,如果这本书能结合天气因素,教我们如何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甚至提升专注力,那对我来说简直是太有价值了。

评分

这本《乐活气象医学全书》的书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常常说的“看天吃饭”,虽然听起来有点老派,但这句话其实蕴含了非常朴素的智慧。把“气象”和“医学”结合在一起,而且还是由一位日本的脑科医师兼气象士来写,这种跨领域的视角,真的非常新颖。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在台湾,对天气变化是最敏感的了,一年四季气候差异很大,尤其最近几年,感觉天气模式也变得更不可预测,有时候会突然刮起强风,有时候又连绵阴雨好几天。这种变化肯定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但我们通常只关注天气预报,很少会去想天气本身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状况的。所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提供了一把解锁健康秘密的钥匙。我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位“第一脑科医师气象士”到底有什么独门秘籍,能够教我们如何“正确防病”。是会从饮食、运动、还是作息方面,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给出具体的指导呢?比如,在潮湿的梅雨季,是不是应该避免吃某些食物?在干燥的冬季,又该如何补充身体的水分?甚至,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基于气象因素的预防性建议?我个人也很关注脑部健康,如果能从这个角度了解天气对我们神经系统、情绪甚至睡眠的影响,那真是太有价值了。

评分

一看到《乐活气象医学全书》这个书名,我的眼睛立刻就亮了,因为我一直认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真的非常大,而这本书恰好把“气象”和“健康”这两个我都很关心的领域结合起来了,而且还是由一位日本的“第一脑科医师”和“气象士”来主讲,这组合真的太吸引人了!我之前就常常会因为天气变化感到身体不适,比如换季的时候容易感冒,或者天气一变冷就关节痛,但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从根本上预防。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觉得终于有机会能够更科学、更系统地了解天气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我很想知道,这本书里到底有哪些“正确防病”的秘诀。它会教我们如何根据不同的气候,例如湿热的夏天、干燥的冬天,或者像台湾有时会遇到的台风天,来调整我们的饮食习惯吗?会不会有推荐的食谱,或者是需要避免的食物?我特别好奇,这位脑科医师的视角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内容。会不会探讨天气对我们情绪、睡眠质量,甚至是记忆力、专注力等方面的影响?毕竟,天气不好的时候,我常常会觉得提不起精神,甚至有点烦躁,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有效的调节方法,那简直是太棒了。

评分

《乐活气象医学全书:日本第一脑科医师气象士,教你正确防病,四季健康》,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一种生活智慧和科学严谨并存的感觉。我一直觉得,我们台湾人对天气的感受特别深刻,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变化真的非常明显,有时候春夏秋冬仿佛都挤在一起。但除了知道要带伞、要穿多一点之外,我们很少真正深入思考天气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具体影响。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是由日本的“第一脑科医师”和“气象士”联手推出时,我立刻就觉得它肯定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书。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释“气象医学”这个概念。它会教我们如何通过观察天气变化来预测自己身体可能出现的状况吗?比如,当湿度突然升高时,身体的哪个部位会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又或者,在气温骤降的时候,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来避免疾病?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四季健康”的篇章,想知道针对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会有哪些具体且可行的养生建议。尤其是“脑科医师”这个身份,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充满了期待,是不是会揭示天气如何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心理状态,甚至是我们的大脑功能?有没有一些生活化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变化多端的天气里,保持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

评分

这本书名真的很有趣耶!《乐活气象医学全书:日本第一脑科医师气象士,教你正确防病,四季健康》,光看名字就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感觉一股清新又科学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都很佩服日本人在健康领域的细致和专业,加上“第一脑科医师”和“气象士”这两个身份的结合,实在太有话题性了,立刻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想,这本书一定能提供很多我们平时容易忽略,但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在台湾,我们真的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春夏秋冬的转换,有时甚至一个月内都能经历好几种天气,对身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气象学与我们日常的健康管理联系起来?会不会有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湿度的具体养生建议?比如,像最近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是不是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饮食或作息调整?还有,脑科医师的角度切入,又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新观点?是不是会对心理健康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有更深入的探讨?我个人就常常觉得,心情也会随着天气起伏,阴雨天就容易提不起精神,阳光灿烂的日子又会感觉充满活力。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结合天气因素来改善我们的情绪呢?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提升生活品质、掌握健康主动权的一本实用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