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居家长期照护全书【2017畅销修订版】:当家人生病/住院时,需自我照顾或协助照顾的实用生活指南

图解居家长期照护全书【2017畅销修订版】:当家人生病/住院时,需自我照顾或协助照顾的实用生活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居家照护
  • 长期照护
  • 健康照护
  • 疾病照护
  • 住院照护
  • 家庭护理
  • 生活指南
  • 实用手册
  • 健康生活
  • 照护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总有一天,我们得要面对父母、配偶、亲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化、照护问题……

  全国唯一跨医院、跨科别合作,由台北∕台中∕高雄荣总的高龄医学中心团队撰写,献给居家照顾者最实用的生活工具书。 

  根据家庭照顾者协会统计,台湾约有60万个家庭照顾者,牺牲自己的人生照顾着另外一个人。此外,根据研究指出,平均每位照顾者投入照顾的时间长达6.54年,而且差不多有 1~4以上的照顾者已经照顾了十年以上。

  本书依照照护的需求,规划出「照护准备篇」、「居家照护篇」、「疾病照护篇」、「卫生照护篇」、「行动照护篇」、「运动照护篇」、「饮食照护篇」、「贴心收录篇」、「相关资源篇」;从生理、心理、社会,全面解决「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疑问与不安,让我们学习当一位聪明的照顾者。

本书特色

  ◎最专业的高龄医疗团队
  由35位台北∕台中∕高雄荣总高龄医学团队——内科、神经内科、过敏风湿科、家庭医学、精神科、复健科、老年医学科、急诊科医师等医师群、营养师、护理师、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提供照护者完善的居家照护指引。

  ◎最实用的居家照护常识
  以简明的文字辅以近500张图解说明,详述被照顾者的环境、情绪、饮食、运动、行动、卫生、居家照护必学的护理技术等,并附有家庭长期照护备忘录,满足居家照顾者者日常生活需求。

  【贴心加赠】紧急照护随身手册1本

肯定推荐

  王增勇 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理事长
  吴佳璇 精神科医师、《罹癌母亲给的七堂课》作者
  吴若权 作家
  林芳郁 台北荣民总医院院长
  胡志强 台中市长
  郭慈安 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社会暨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
  汤丽玉 失智症协会秘书长
 
《居家照護實用手冊:新手上路,從容應對》 本書旨在為所有面臨家庭照護挑戰的讀者提供一份全面、實用且充滿人情味的指南。它不是一本艱澀的醫學教科書,而是一本貼近生活的操作手冊,專為初次承擔照護責任的家庭成員、希望提升照護品質的現職照護者,以及關心自身健康與未來規劃的長者設計。我們深知,當親人需要長期或階段性照護時,照護者往往會感到手足無措、資訊零散,甚至在身體與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壓力。本書的目標,就是將龐雜的照護知識系統化、流程化,讓照護不再是令人恐懼的重擔,而是一段充滿愛與學習的旅程。 第一部:準備與建立基礎——照護的起點 在正式進入具體的照護技巧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建立穩固的基礎認知與心理準備。 第一章:照護角色的轉換與心理調適 許多人從子女或配偶的角色瞬間轉變為主要照護者,這種角色的劇烈變化常常帶來認知失調與情緒波動。本章將深入探討如何面對「失落感」、「罪惡感」與「無力感」等常見的負面情緒。我們提供一系列實用的自我關懷(Self-Care)策略,強調照護者必須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持續提供高品質的照護。內容包含時間管理技巧、設定合理預期,以及建立支持網絡的重要性。我們探討了「預防耗竭」(Burnout Prevention)的關鍵步驟,例如如何辨識早期耗竭徵兆,以及尋求專業心理諮商的時機。 第二章:評估與資源盤點 有效的照護始於精確的評估。本章指導讀者如何客觀地評估被照護者的身體機能狀態,包括移動能力(ADLs,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s)。我們提供了一份詳盡的評估清單,幫助讀者了解哪些環節需要特別關注。更重要的是,本書詳盡介紹了台灣現行的長照資源體系——從初級預防到機構式照護的完整光譜。我們將複雜的政府補助申請流程拆解為步驟,清晰說明如何連結居家服務、喘息服務、日間照護中心等資源,確保讀者不會因資訊不足而錯失權益。 第三章:打造安全、友善的居家環境 居家環境的安全是預防意外傷害的首要防線。本章聚焦於「通用設計」與「無障礙空間」的基礎概念,並提供具體、低成本的改造方案。從浴室的防滑處理、扶手的安裝標準,到照明亮度的調整,乃至於寢具的選擇,皆有詳細圖文說明。我們也探討了跌倒風險評估的實戰技巧,教導讀者如何像專業安全評估師一樣檢視家中的潛在危險點,並提供預防跌倒的運動建議。 第二部:日常照護的實務操作 這是本書最核心的部分,著重於最常規但技術要求較高的日常照護技能。 第四章:個人衛生與皮膚照護 保持個案的清潔與皮膚完整性至關重要。本章詳細介紹了如何為行動不便者執行「臥位擦澡」、「洗頭」的技巧,強調如何維持個案的尊嚴感。皮膚照護方面,我們深入講解了壓力性潰瘍(壓瘡)的預防與初期護理。內容涵蓋了體位轉移的正確手法(避免剪力與摩擦力)、壓力分散墊的選擇與使用時機,以及皮膚清潔與保濕的黃金法則。對於失禁個案,我們也提供了失禁用品的正確選擇、更換頻率與皮膚護理方案。 第五章:營養與安全進食管理 「吃」是維持生命品質的關鍵。本書區分了不同咀嚼吞嚥能力的個案所需的不同飲食質地(糊狀、半流質等),並介紹了如何識別嗆咳的早期跡象。我們提供了多種營養強化食譜的製作方法,教導照護者如何在日常三餐中輕鬆提升蛋白質與熱量攝取。對於需要鼻胃管或管灌的個案,本章提供了詳盡的管路清潔、餵食速度控制與預防吸入性肺炎的注意事項。 第六章:安全轉移與移動輔具應用 無論是從床上到輪椅,或是進入浴室,正確的移動技巧是保護個案與照護者背部健康的核心。本章透過清晰的步驟分解,教授使用身體力學的原則進行「徒手轉移」,並詳細說明了滑動板(Sliding Board)、吊帶(Hoyer Lift)等輔具的正確操作流程與安全檢查點。我們強調團隊合作(若有多人協助時)的溝通口令與協調,避免因施力不當造成傷害。 第七章:用藥管理與緊急應變 藥物管理是照護中風險最高的一環。本書提供了一套「五對原則」(Who, What, When, How, Why)的用藥核對系統,指導讀者如何建立清晰的服藥記錄表,並安全地儲存不同類型的藥物。本章也涵蓋了常見的居家緊急狀況處理,例如高燒、抽搐、輕微跌倒與疑似中風症狀的初步判斷與立即處理步驟,並明確指示何時應立即撥打緊急電話。 第三部:特殊需求與心靈支持 長照不僅是身體的照護,更是心靈的陪伴。 第八章:溝通的藝術與行為管理 隨著失智症或腦部損傷的進展,溝通方式可能會改變。本章專注於「非語言溝通」的技巧,教導讀者如何透過肢體語言、語氣與表情來理解非口語的訊息。針對失智症個案常見的日夜顛倒、遊走、重複性發問等「困難行為」,本書提供了以「同理心為基礎」的行為管理策略,強調理解行為背後的未滿足需求,而非僅僅制止行為本身。 第九章:失智症照護的特殊考量 本章專門為失智症照護者提供更深入的指引。內容涵蓋了失智症的疾病進程認知、環境的「提示化」設計(例如使用標籤、顏色區分),以及如何運用懷舊療法(Reminiscence Therapy)來提升個案的情緒穩定性。我們也討論了如何處理個案對過去事件的誤解(妄想或錯覺),提供溫和且能維持關係的應對方法。 第十章:喘息與專業合作 我們再次強調照護者的身心健康。本章提供了如何有效地使用喘息服務的策略地圖,包括短期住宿照護、居家喘息資源的預約技巧。同時,本書也指導讀者如何與不同專業人士(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社工)建立有效的合作關係,學會提出精確的問題,並將專業建議轉化為居家可執行的日常訓練計畫。本書的結語部分,旨在鼓舞所有照護者,肯定他們付出的愛與努力,並鼓勵他們持續學習與成長,將照護視為一門需要不斷精進的「愛的實踐學」。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亮恭(总策划)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主任

王劲慧
  
  现任高雄荣民总医院出院准备服务个管师
  
吴孟嫔
  
  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护理科主任

沈秀祝
  
  现任高雄荣民总医院内科部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沈葭蔚
  
  现任高雄荣民总医院家庭医学部总医师
  
沈佩瑶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
  
林文绫
  
  现任台中荣民总医院内外科病房副护理长
  
林宜璁
  
  现任板桥荣誉国民之家保健组医师
  
林倩伶
  
  现任新竹马偕医院口腔外科主治医师

林鉅胜
  
  现任台中荣民总医院家庭医学部、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
  
周上琳
  
  现任辅英科技大学附设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
  
周明岳

  
  现任高雄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专任主治医师
  
柯玉洁

  
  现任台北荣总眼科部主治医师
  
胡曼文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
  
侯慧明

  
  现任台中荣民总医院内外科病房护理长
  
高崇兰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复健医学部一般复健科主任
  
翁硕骏

  
  现任台中荣民总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
  
张丹妍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
  
梁志光
  
  现任高雄荣民总医院内科部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陈一铭
  
  现任台中荣民总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治医师

陈怡村
  
  现任基层医师
  
陈芝瑜
  
  现任高雄市阿莲区卫生所主任
  
陈韦达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一般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张静雯
  
  现任台中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病房护理长
  
彭莉甯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

贾佳平
  
  现任冈山荣誉国民之家保健组医师
  
杨子莹
  
  现任高雄荣民总医院居家护理师
  
杨棻华
  
  现任高雄荣民总医院居家护理师
  
杨淑慧
  
  现任台中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护理师

杨雀恋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营养部主任

刘秀华
  
  现任台中荣民总医院内外科病房护理长
  
蔡佳芬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精神部主治医师
  
鲁英屏
  
  现任高雄荣民总医院出院准备服务个案管理师
  
蔡馨仪
  
  现任竹东荣民医院眼科主任
  
赖秀昀
  
  现任台大新竹分院家医科主治医师

图书目录

推荐序(1):提供照顾者信心与能量的工具书◎王增勇(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理事长)
推荐序(2):居家照护的好帮手◎吴佳璇(精神科医师&《罹癌母亲给的七堂课》作者)
推荐序(3):延伸医疗照护的专业◎林芳郁(台北荣民总医院院长)
推荐序(4):献给你我最好的一份礼物 ◎郭慈安(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社会暨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

总策划序:期许让居家照顾者都能得到帮助
採访序:爱与勇敢的照护者故事

PARTⅠ照护准备篇——如何照护最顺手

做好准备工作
居家照护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照护工作应由家族全体通力合作∕照护人选的选择

做好心理调适
压力常见的十大征兆∕调适压力的十种方法∕照顾者压力检测量表

无障碍环境规划
认识无障碍设施与设备∕居家无障碍环境设计功能

运用辅具好帮手
事先询问职能治疗师∕常见的辅具

照顾方式的选择与评估
认识照护机构∕如何选择合适的照护机构

外籍看护的选择
如何挑选良好的仲介公司∕如何申请外籍看护

如何照顾最顺手
维持周遭环境舒适

PARTⅡ居家照护篇——做家人的护理师

每日照护
勤洗手避免交互感染∕正确测量体温、脉搏、唿吸、血压∕留意身体各系统健康情形

营养照护
鼻胃管照护

用药照护
正确给药与用药

不适症状照护
咳痰困难的照护∕发烧的照护∕疼痛的照护

手术后照护
气切照护∕膀胱照口的照护∕肠照口的照护

紧急特殊照护
居家氧气治疗∕心肺复甦术∕哈姆立克急救法∕烧烫伤紧急处理法

PARTⅢ卫生照护篇——保持身体干净、清爽与舒适

头脸部清洁
床上洗头∕脸部清洁∕口腔清洁

身体清洁
可自行入浴∕需协助入浴∕床上擦澡∕生殖器清洁(男性、女性)

导尿管的照护
导尿管护理∕注意事宜

排泄的照护
床上便盆的使用∕便盆椅的使用∕纸尿裤的使用∕内裤的选择∕避免泌尿道感染∕排尿训练

指甲修剪
修剪指甲(趾甲)∕认识灰指甲

衣物更换
协助穿脱衣服∕裤子

寝具更换
寝具的选择∕床单更换法

PARTⅣ行动照护篇——站、坐、卧、移位、褥疮照护

站立
自行站起∕协助起身∕自行从地上站起∕协助从地上站起

坐立
自行由床边坐起∕协助由床边坐起

移位
自行由床面转位到椅子∕协助由床面转位到椅子∕协助由轮椅上移至车内∕协助由车内移至轮椅上

翻身摆位
由仰卧翻至侧卧∕由仰卧翻至俯卧∕卧床病人的正确摆位

褥疮护理
认识褥疮∕预防褥疮∕褥疮的照护∕褥疮的紧急处理

认识辅具
移动辅具的选择∕行走辅具的选择

PARTⅤ运动照护篇——做家人的物理治疗师

延缓老化速度的运动
步行类的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柔软度运动

长期卧床者的复健运动
认识复健运动∕关节活动八大原则∕关节运动∕如何避免肢体萎缩

预防跌倒的行动方案
常见跌倒原因∕减少危险因子∕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预防跌倒十大招数

PARTⅥ饮食照护篇——做家人的营养师

营养照护
认识营养基础学∕饮食原则∕老年期营养

癌症饮食照护
一般饮食原则∕改善治疗副作用的饮食原则与方法

疾病饮食照护
脑中风患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胃切除手术病患者∕大肠直肠术病患者

特殊饮食照护
认识流质饮食∕认识管灌饮食

PARTⅦ 疾病照护篇——常见慢性疾病照护指南

癌症照护
肺癌∕肝癌∕大肠癌∕乳癌

神经系统疾病照护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脑中风

唿吸系统疾病照护
气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照护
红斑性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循环系统疾病照护
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衰竭

消化系统疾病照护
肝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

内分泌系统疾病照护
糖尿病∕皮下注射护理须知

泌尿系统疾病照护
老年慢性肾病∕尿失禁

骨关节系统疾病照护
退化性关节炎∕骨质疏松

眼睛疾病照护
白内障∕青光眼

精神疾病照护
老年忧郁症

其他照护
行动障碍∕长期卧床

PARTⅧ 贴心收录篇——家庭长期照护备忘录

全家必备健康顾问──家庭医师
全家必备医药急救箱──家庭药局
全家必知紧急医疗照护──紧急就医须知、唿叫救护车技巧
全家必知长期照护措施──—认识十年长照计画
家庭照顾者每日记录表──
1.生命征象记录表
2.翻身记录表
3.排泄记录表
4.健康记录表
5.清洁记录表

PARTⅨ 相关资源篇——可以找到协助的地方

直辖市、县(市)政府社会局
全国长期照护管理中心
长期照顾服务申请书
全台辅具维修服务区域
优等老人福利机构
甲等老人福利机构

 

图书序言

总策划序

期许让居家照顾者都能得到帮助


  在医疗体系服务的经验中,面对过许多高龄长者的照护问题,有非常多令人深思的启发——

  年轻的黄小姐长年来一直担负照顾家中老阿嬷的责任,阿嬷是一位失智症的患者,已经慢慢因为失能而卧床了,整体居家照护的时间长达七、八年。在阿嬷失能的初期,家属寻求医院居家照护的协助,随着失能的进展,阿嬷已放置了鼻胃管与尿管,但是照顾的时间一久,这位黄小姐连鼻胃管放置与尿管放置都自己学会而不再需要居家护理的协助,但是因为用药的缘故,黄小姐还是每三个月到门诊与我讨论阿嬷的病情,在七、八年的过程中,黄小姐慢慢出现了皱纹与白发,但他总是正面而开朗。几次关心的探询之下,才知道他为了照顾阿嬷而放弃了工作与爱情,全心在家照顾阿嬷,放弃了自己的社交生活。由他每次代阿嬷就诊的问答就可以知道他对于照顾服务工作的投入,直到有一天,黄小姐来门诊代阿嬷跟我告别,阿嬷因为肺炎走了,丧事方才安排妥当。

  虽然已经照顾阿嬷七、八年了,黄小姐在诊间依然痛哭失声,完全不像是长期从事居家照顾而疲乏的模样。问到他现在要怎么安排他的生活,他摇摇头的说「这些年没有在外工作,也没有太多朋友……」,但他马上擦干眼泪,以坚定的眼神微笑看着我说:「要开始找工作了!这几年下来,阿嬷一定很感谢你用心的照顾她,所以我梦到阿嬷叫我要来跟你道谢,谢谢你这几年来的帮助」。

  我不太知道我能再多说甚么,这七、八年下来我处理了阿嬷大大小小的医疗问题,也提供了照顾服务的协助,但恐怕不如黄小姐所投注心力的百分之一吧?就是因为台湾有这样的家人在从事居家照护,所以坚定了我出版这本书的意志,或许我们没办法对这些家属给予各式各样所需的支持与协助,至少在专业上给予些建议与各个状况的协助,能够让从事居家照护的人更有信心的坚持「在地安老」的照护模式。

  2005年我到英国牛津大学进修时改变了我对老人照护的很多想法,传统思维上我们认为台湾的急性医疗做得不错,民众就医的权益得到相当的保障,而且健保的经营相当有效率,同时也具有长期照护的服务网络。

  实际上到了英国了解他们的服务内容,才知道我们广义上所有的各项服务其实相当片断也不完全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并非完全以使用者的角度去设计的。举例而言,英国社区所谓的「地段护士」与台湾卫生所体系的「地段护士」扮演的角色大不相同,英国社区的地段护士主要执行的是护理工作,针对社区中需要照顾的民众提供健康照护服务,包括居家访视与执行若干的治疗,甚至于可以一天访视三次提供护理照护服务。台湾的地段护士目前主要执行的是公共卫生业务,并不直接进行护理的照顾,而健保所支付的居家护理原则上仅能支付个案每两週一次的居家访视。别说医疗体系的设计对于老年人就医的不便,光是支持病患成功返回社区健康的生活就已经显现出我国体系上的不足。

  我国照护制度的设计或许必须更加审酌使用者的照护需求,但是医疗照护体系的改变非一蹴可及,而民众健康照护的需求是无法等待的,所以出版这本书的理由就更为殷切了。

  台北荣总高龄医学的推动自2005年起便成为荣民医疗体系发展的重点,台北荣总就诊病患的平均年龄比起台大医院与林口长庚医院整体高出十岁,老年病患佔所有门住诊病患的比例达五成以上,这些数字都凸显了台北荣总在治疗老年病患的经验。而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自2006年挂牌成立运作至今日渐茁壮,在2010年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运作的临床单位,近年来推动高龄病患整合门诊屡获各界好评,发展经验成为健保局自2009年底推出慢性病整合门诊的参考,而2010年四月所开幕的高龄医学病房,更是亚洲地区最大的专属老人医疗病房,我们持续推动的便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持续性照护,而且针对社区当中具有照护困难的高龄病患提供整体性的照顾服务,而且透过持续的照顾服务资源整合,给与整合性的照护。

  台北荣总成功的经验也逐渐的推广至国内其他的医疗院所,尤其是台中荣总与高雄荣总,紧接着台北荣总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中南部。然而,无论医疗体系的服务如何整合,居家照护的个人服务部分是我们所无法达成的部分,需要家庭照顾者的积极参与,所以三所荣总的高龄医学团队集结全力出版这本书就是希望可以让家庭照顾者能够有所依循,减少照护困难。

  本书并不是一般的健康养生书,而是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与失能状况编写居家照护的注意事项,而且还参酌我国现有的福利体系与照顾服务资源撰写使用的方式,也针对外劳的聘用撰写注意事项等等居家常见的照顾服务需求。

  这本书的撰写仰赖整个荣总体系的高龄医学团队以及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的协助,然而,这本书能顺利出版完全仰赖作者群的努力,在大家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中,能挪拨时间进行一般卫教文章的撰写也是很大的成就,因为要医师以一般民众能了解的言语进行高度专业的医疗照护问题撰写文章实在很困难,每一个专有名词的使用必须反覆的思量与斟酌,没有这些作者对于提供民众居家照护指引的热诚,这本书应该也无法问世。

  最后感谢,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的沈佩瑶小姐,以她护理的专业背景与出版社之间做了最好的连系,并且在这一大群的作者之间反覆的确认文章内容;及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与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的居家照护小组协助,尤其是何璇护理师的积极主动配合。

  这本书的出版是数十位专业医护工作者的心血结晶,希望可以让居家照护者在不同的状况之下都能得到帮助,此外,也唿吁有长期照顾需求的家庭,应注意身边的家庭照顾者,并持续的给予关怀与支持,必要时可以拨打0800-580-097(我帮您,您休息)照顾者谘询专线,寻求协助。

(本文作者为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主任陈亮恭)

採访序

爱与勇敢的照护者故事


  根据家庭照顾者协会统计,台湾约有60万个家庭照顾者,牺牲自己的人生照顾着另外一个人。根据研究指出,平均每位照顾者投入照顾的时间长达6.54年,而且差不多有 1~4以上的照顾者已经照顾了十年以上。

  照顾者从照顾的那一刻起,似乎就为自己的生命按下「暂停键」,自此以后只为了他而活……然而,长期照护是条漫长路程,我们希望借由以下的故事,告诉你适时的调整,试着让彼此双方继续向前走,如此,人生不再有任何遗憾。

  生命的未知数

  「当父母的总用心帮孩子规划他的人生,甚至为了某个莫名的理想(目标)与孩子争吵……但生命却是充满未知数!事实上,唯有,平安、快乐才是最大的恩典。」

  「德德,是我最疼、最宠、最用心栽培的孩子,」方妈妈说。在那一年代,连滑鼠都不是那么处处可见,方妈妈就让他学电脑……德德似乎也照着方妈妈所安排的步伐,规律地,实践他人生每阶段的课题,28年来,他从没让方妈妈操心;甚至也开始着手准备与交往多年的女友,迈入礼堂。

  但,2002年4月7号,她和老公在台北,突然接到德德的朋友来电,焦虑地说德德在垦丁发生了严重车祸,情况很不好,现在即将送往高医的急诊室。方妈妈和方爸爸赶紧搭飞机南下,辗转来到高医的急诊室,在这路上方妈妈却反覆地问方爸爸——「我现在在哪里?」「我们来高雄做什么?」……直到亲眼目睹德德被送入急诊室,方妈妈的思绪才被拉回到现实的世界。

  「我是那种东西坏掉就要将东西丢掉的人!虽然,德德是我最疼、最爱的孩子,但我不忍他受苦,当急诊室医师问到,状况很不好,要不要抢救?我正要回答说——让他有尊严的离开。但老公抢先一步,他强忍着眼泪说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尽全力抢救……看见老公的泪水,我投降了,」方妈妈回忆道。

  当时,德德的脑部受到严重的撞击,住进加护病房,情况好转后,转进普通病房,但又因病情恶化,再度转住加护病房,如此反反覆覆,长达半年之久,这段期间,高医附近的旅馆成为方家第二个家。

  由于,方爸爸本身是公司负责人,因此,他可以借由电话处理公司的事情,而方妈妈则是将原本一週的工作赶在三天内处理完毕,再于每週三晚上搭夜班火车南下高雄与方爸爸会合;至于,妹妹则是住在学校的宿舍里。

  这样南来北往的生活型态,长达半年之久,方妈妈很庆幸的表示,谢谢公司和同事,如此宽容,让她可以照顾家庭。

  寻求协助管道

  德德病情虽然逐渐稳定,却也成为「植物人」,出院的日子也越来越逼近,方妈妈试着帮德德找适合的安养机构,只是,每当到了安养中心,想到德德得独自一人躺在如此陌生的环境,她总是泪流不止。

  也因为如此,下班、放假之余,她总是尽量待在医院陪德德,看看护士如何抽痰、拍背、换床单……同时也在医院内帮德德找了印佣。

  此刻的她,还是没放弃寻找入住安养机构的可能,直到2003年SARS疫情蔓延开来,许多医院慢慢沦陷,当她得知德德所住的医院,即将面临封院的危机,她急忙着到医院替德德办出院。

  她和印佣俩人硬着头皮用轮椅将德德推回家。当时,家中没有任何氧气、抽痰设备,所幸,这些器具很容易取得;至于,护理床,因特制的关系,等待的期间,只好让哥哥先睡妹妹的床。

  没想到,回来后也就慢慢就绪,至今8年。

  「刚开始,我参观了创世基金会,看着他们如何被照顾,这时我才知道躺着时,应该在膝关节下放各小枕头,且脚掌要呈90°,才能避免肢体挛缩。」不仅如此,创世基金会的服务员,也教方妈妈如何利用防水布在床上帮德德洗澡。

  德德生病时,方妈妈长达数月无法安稳入眠。睡梦中经常惊醒,梦中都是德德以前帅气的模样;工作时,则会莫名地悲从中来,突然,大哭出来。方妈妈也试着寻求精神科医师,或许是因为药物,或许是因为时间……如今,方妈妈心理的创痛,慢慢的被抚平,她说:「换各角度想,我现在与德德关系非常close,我可以抱抱他,亲亲他,告诉他,我爱你。」

  因为释怀,如今梦里的德德,是他现在的模样,即便是躺在床上,无法言语,他依旧是她最亲爱的孩子。

  让彼此的人生继续向前走

  「开心」令人忘掉忧愁,快乐要自己寻找。

  2009年,方妈妈飞往美国旅行,这是事发7年之后,「我一直以为在美国度假会很不放心,」没想到这趟的美国之旅竟如此愉快,方妈妈笑着说。

  以往,方妈妈除了公司就是家里,虽然她心理明白,印佣早已将德德视如己出,但不安的压力却已将她扳倒,朋友担心她迟早会崩溃,硬是要她向公司请假,开车载着她出去散心。

  回到家中,方妈妈独自站在德德床旁,哭着说:「我怎么可以?!请假不上班,自己一个人跑出去散心,」内疚的心情一直挥之不去。

  因为,对老公、女儿的愧疚……让她明白只有活在当下——『任谁也改变不了已发生的事实,那么,就往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去做,做到哪里算到哪里。』此外,她知道,先把自己照顾好,把健康的人照顾好,如此才有更多人可以一起照顾生病的人。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每个人都可以走出来,任何人都可以做的比我好。」方妈妈如此说道;至于,未来,她说:「认真过每一天就好,未来的路,我不愿意多想,想太远反而会有种无力感,不过,可以确定的事,我不会将德德的责任託付给妹妹,」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採访侧写

  「外籍看护」在长期照护里,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有些雇主与外籍看护相处愉快,但有些却是人财两失!然而,方妈妈的外佣在方家待了将近8年的时光,方妈妈说:「我的运气很好,上帝让我遇见她,」当时,方妈妈在选择外籍看护时凭的是第一印象——根据照片挑选。

  话虽如此,但,方妈妈知道人与人相处——要互相尊重、包容、体谅,从她踏入方家那一剎那,她就告诉自己要对外佣很好,因为外佣是来帮忙的,没有外佣,当时,她一个55岁的妇女,也没那么多体力可以照顾德德,更无法继续上班。

  在方家,你看不到主仆的壁垒分明,看的是彼此像家人般的对待,一起在餐桌上用餐…,以往,方妈妈下班后会亲手烹煮食物,如今,下厨变成外佣的事,而方妈妈则负责食物的採买,互相分工合作。

  此外,每年外佣生日,方妈妈一定会为外佣准备一个蛋糕,替她庆生,谢谢她;而外佣每晚睡前会用印尼话,帮德德祷告祈求他平平安安,每次回印尼时,外佣还会亲手帮德德做一落衣服,愿他穿的舒服、自在。
 
(本文作者为本书採访特约编辑杨雅馨)

推荐序1

提供照顾者信心与能量的工具书


  高三大学联考前一百天,当我正在学校考模拟考时,我大姊大学毕业旅行在花莲海边出车祸,成为终生必须坐轮椅的嵴髓损伤者,我们的家庭生活从此变调。为了不放弃希望,我们从西医、中医、针灸、中药、按摩、整嵴、算命师父、乩童,只要有人报,我们就去挂号。

  面对到家里来骗钱的江湖术士,我很无法谅解父母的作法。有次我直接面质父亲,他说:「我何尝不知道?但是他至少给我们一线希望!」面对自己亲爱的家人生病,照顾的背后所依靠的就是一线希望。

  我的母亲整天煮中药,帮我大姊按摩、推拿,好似断了的神经会随着我们的手多长一些。我的母亲以泪洗面,哭到医生警告他,「不准再哭,不然眼睛会瞎掉。」与好朋友聚餐时,原本乐观爱笑的她不敢开怀的笑,原因是「他怕别人会说,女儿变成这样,你还笑的出来?」她调适了好久,在我们的鼓励下,母亲才慢慢放下自责的心情,开始愿意让自己有放松的时间。只是在照顾我大姊十年后,我的母亲就因为乳癌过世,她一生没有享受过,都在照顾别人的日子中度过。

  做为一个身心障碍者的家属,我深刻地体会到,台湾这个社会没有给身心障碍者生存的机会。「推着轮椅在崎岖不平的骑楼举步维艰」的景象正好讽喻台湾家庭照顾者面对充满障碍的困境:要找可以让轮椅进去的厕所,要避开路人异样的眼光,要反驳这是祖上不积德的因果报应说法。大学毕业后,我告诉自己:「台湾不缺好的工程师,但缺一个好的社会工作者。」于是,当完兵,我出国改念社会工作,直到今天,仍坚持做个促进公平正义的社会工作者。所以,在大学教授、社工人员这些头衔下面,我从事社会服务的动力来自于我身为家属的经验。如果教书不再让我可以从事改革社会制度的工作,我宁可不教书;如果社工专业不再认同社会改革与公平正义,我不会称自己为社工。同样地,我期待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可以为台湾家庭照顾者建构更支持与友善的制度,帮助他们就像帮助当年我求助无门而劳累致死的母亲一样。

  过去十五年社会福利立法在民间团体的推动下,国家照顾服务体系已稍有格局。但是,这个服务体系基本上还是没有看见家庭照顾者的「需求」,而把家庭照顾者当成是理所当然的「资源」而非潜在的「个案」。其次,目前的服务体系越来越强调管理与专业,层层体制的管理与制度之间的切割反而造成家庭照顾者使用上的困难与障碍,让社会福利成为看的到、吃不到的饼。从家庭照顾者的使用经验检视现有照顾体系,不是从专业人员的角度检视服务体系,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

  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长期照顾家人的照顾者,多年后成为没积蓄、没健康、对未来无助、社交窄化的人后,我们深信长期的照顾工作已经不再是个人或家庭可以单独承受的重担。我们认为无论是照顾家人与被家人照顾都是基本人权,不能再把家庭照顾者看成是理所当然的资源,照顾工作应该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义务,在「照顾责任公共化」的原则下,期待由国家与社会共同支持家庭照顾者,分担家庭照顾负荷,提供更多元的选择,也促进两性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

  很高兴看到这本书的问世,鉅细靡遗的将照顾者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从事前的准备工作、常见慢性疾病的照护细节、到家庭专业知识的提供。我相信能够帮助家庭照顾者预先做好心理准备及面对问题时有参考的方向。这本书的特色就是由生活最细节的事情着手介绍,以家庭照顾者的立场认识照顾的工作,帮助家人得到舒适的生活品质,降低因不了解或疏忽导致的感染或伤害,是一本轻松上手的工具书。我相信这一本好书能提供照顾者信心与能量,也邀请大家一同来阅读。

(本文作者为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理事长王增勇)

推荐序2

居家照护的好帮手


  生病由家人照护,乍听「天经地义」,然在现代生活与医疗框架下,却常成侈言。

  姑且不论社会与家庭结构诸多不利因素,现代医疗科技大大改变病程,使数十年前许多「不治之症」,变成照护技术复杂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挑战照护者的能力与耐力。

  我天性鸡婆,喜欢亲自「动手」,即便当上主治医师,从不排拒「出手」打针换药,更不认为自己和基本照护脱节。直到前年(2008)中妈妈因罹患胰脏癌动了一场大手术,出院后照顾如何接续,家庭成员生活又各该怎么重上轨道,仍不免一段「阵痛(盪?)期」,体悟居家照护「知易行难」之味。

  尽管卑微地期待与癌共存,癌细胞却毫不退让。才摸索出手术后与化疗中饮食起居该怎么安排,一年不到却得打起精神学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al nutrition),帮胃肠被肿瘤塞住的妈妈守住体力「基本盘」,家中陈设也要来个大改造,好符合妈妈生活需求,还要着手找可靠的仲介申请外籍看护……对照本书八大单元,除了遗憾妈妈没能让我演练高龄者照护相关内容,其他章节读来真是「不可或缺」!

  常人总诟病入院床位难求,但我以为返家照护千头万绪,若未及早擘划,恐怕才是真正的梦魇。《图解居家长期照护全书》作者们一定有此深刻体认,才会在临床工作之余,榨出宝贵且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群策群力完成本书。

  在图文并茂的编排下,虽难脱教科书身影,但足以让家有慢性病或年迈亲属的照护者按图索骥、照表操课,速速上手做家人的护理师;从此,「老有所终」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再纸上谈兵。
 
(本文作者为精神科医师、《罹癌母亲给的七堂课》作者吴佳璇)

推荐序3

延伸医疗照护的专业


  台湾的人口老化速度现高居世界第二,随时可能超越日本成为全世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这是一个社会无可避免的沉重挑战。人口老化对于国家社会的影响相当广泛,其中,医疗照护是受到冲击很大的。

  目前全世界对于高龄长者的照护建议倾向採取「在地安老」的模式,让高龄长者在他所熟悉的社区环境中轻松自在的生活着,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具有相当多的挑战,尤其是针对具有各种慢性病以及失能状况的高龄长者,要借由优质的居家照护方能达成「在地安老」的目的。

  至于要如何支持居家照顾者来提供优质的居家照护呢?虽然目前健保有居家照护的服务,而十年长照计划与未来的长照保险都提供了各种的居家照护服务,但是,第一线实际的居家照顾者所承受的照护压力恐怕都不是这些服务可以完全解决。因此,这本《图解居家长期照护全书》的付梓,相信可以对第一线的居家照顾者有相当大的帮助。

  这本书由台北荣民总医院陈亮恭主任,邀集了荣民医疗体系高龄医学的团队来共同撰写,由专业文章出发到生动丰富的图片与相片,相信可以深入浅出地,为居家照护所须注意的要点做完整的说明。除了照顾服务的技巧之外,本书也针对居家的营养照护与复健…等应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说明。

  这本书较一般坊间的居家照护书深入也涵盖较广,而且集合整个荣民医疗体系的高龄医学专业团队来撰写,也算是总结各方的照护经验,而大量的图解说明也让这些照护技巧的介绍更为简单而生动。

  荣民医疗体系的高龄医学团队,是目前国内实际从事高龄医疗照护最好的专家,具有相当深厚的学养基础与照护理念。尤有甚者,这个团队充满了提升高龄长者照顾品质的热诚。近年来这个团队也推动了许多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供高龄长者优质的医疗服务。陈亮恭主任带领整个团队来撰写这本《图解居家长期照护全书》,正代表着将医疗照护专业延伸的作法,让高龄长者能尽量在他∕她所熟悉的居家与社区环境中生活,也可以让长者的心灵得到支持,协助这些居家照护个案达成「在地安老」的目的,进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境界。谨以为序。

(本文作者为前台北荣民总医院院长林芳郁)

推荐序4

献给你我最好的一份礼物


  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在照顾母亲数十寒暑之后,有感而发地说出:「人,终其一生至少都要扮演一种角色:(1)曾经是个照顾者,(2)现在就是个照顾者,或是 (3)未来将是个照顾者。」然而,假若您幸运地都不属于前三项,则极可能成为(4)被照顾者的角色。

  不管您将扮演照顾者或是被照顾者,陈亮恭主任总策划的这本《图解居家长期照护全书》就是在「照护」这条漫长路上,最佳的人生指引,给每一位照顾家人以及要为自己做好未来准备的你,最好的一份礼物(宝典)。

  敝人曾担任美国失智症协会的政策委员,美国白宫老人高峰会的全国代表,以及许多亚洲族裔的照顾关怀指导与训练工作,发现照顾者在面对家人疾病的认识,自己的身心调适,与社会资源连结的三大层面都需要实质的协助;而《图解居家长期照护全书》的编排涵盖的九个面向(「照护准备篇」、「居家照护篇」、「卫生照护篇」、「行动照护篇」、「运动照护篇」、「饮食照护篇」、「疾病照护篇」、「贴心收录篇」、「相关资源篇」),在这三大层面的说明非常完整。

  不管是在知识、技术、心灵抚慰、或自我成长都给予详细的说明,贴近照顾者的心,而且浅显易懂。对于照顾者时常感到困扰不知如何寻找的社会资源,或是与医事人员的沟通,借由此书也提供很好的资讯与帮助。

  期待这本书的大卖,也大力推荐这本书。希望《图解居家长期照护全书》能带给台湾现今辛苦忙碌于家庭照顾的照顾者,以及未来20年每四人就有一位被照顾者的照顾家庭,在面对照顾问题时最大的精神食粮与生活力量。
 
(本文作者为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社会暨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郭慈安)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陣子為了家裡長輩的照護問題,我真的是焦頭爛額。長輩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個新手爸媽一樣,很多事情都是邊做邊學,但往往因為缺乏專業知識,而感到心力交瘁。尤其是看著長輩因為我的不當照護而感到不適,那種自責感更是沉重。我一直很希望能找到一本真正能幫助我的書,它不只是理論上的指導,而是能提供非常具體的、能夠立即應用的方法。所以,當我看到《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的時候,內心真的有種「就是它了!」的感覺。書名裡強調的「居家長期照護」、「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實用生活指南」,完全擊中了我的痛點。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像「如何幫長輩洗澡」、「如何處理失禁問題」、「如何鼓勵長輩進食」這類型的實際操作指南,而且最好是透過圖片和文字雙管齊下,讓我能百分之百地理解。我相信,有這本書的陪伴,我能夠更從容、更有技巧地照顧長輩,讓他們能夠在熟悉的家中,也能獲得高品質的照護。

评分

對於許多家庭來說,面對家中長輩的長期照護,往往是一場措手不及的考驗。我就是其中之一,當長輩因為年紀增長或突發疾病,需要我們投入更多心力時,那種不知所措的感覺真的很難受。之前一直以為,只要能陪在身邊,提供物質上的支持,就足夠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才發現,真正的照護,包含了很多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像是如何正確地為行動不便的長輩進行清潔,如何協助他們進食,甚至是如何安排居家環境,才能讓他們居住得更安全舒適。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提供全面性、系統性指導的書籍,讓我能夠更從容地面對這些挑戰。《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的出現,讓我看到了希望。從書名就可以感受到,它是一本以實務為導向的指南,強調「圖解」和「實用」,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期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學習到關於長期照護的各個面向,包括身體照護、飲食建議、用藥安全,甚至是心理支持。我相信,有了這本工具書的協助,我能夠更有自信地扮演好照顧者的角色,也讓長輩在生命的後期,能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评分

哇,拿到這本《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真的感覺像挖到寶一樣!我家裡長輩年紀大了,身體也比較虛弱,平常能做的就是盡量多關心、多幫忙。但說實話,很多時候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像是洗澡、餵食、翻身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如果沒做對,反而會讓長輩更不舒服,甚至受傷。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很有共鳴,"當家人生病/住院時,需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的實用生活指南",這完全就是我的寫照啊!翻開目錄,看到裡面有像是「日常照護技巧」、「疾病預防與控制」、「輔具使用指南」、「心理調適與支持」等等章節,就覺得這本書肯定能給我很多具體的幫助。特別是「圖解」這兩個字,對我這種比較視覺化學習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希望透過書裡詳盡的圖示和步驟說明,我能學到更專業、更有效率的照護方法,讓長輩感受到我的愛,也讓他 們在不舒服的時 候,能過得更安穩、更有尊嚴。而且,長期照護不是只有長輩的事,照顧者本身的心力也是很重要的,看到裡面有提到「心理調適與支持」,這點也讓我很期待,希望我能藉此學會如何照顧好自己,才有能量持續照顧家人。

评分

家中有年長的親人,是許多台灣家庭的寫照。而當親人的身體狀況需要長期照護時,身為晚輩的我們,往往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責任。我之前一直覺得,只要有心,就能把事情做好。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足。像是長輩的翻身、拍痰,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還可能造成二度傷害。我急需一本能夠提供具體、易懂的照護方法的書籍,而《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聽起來就是這樣一本能夠為我解惑的書。我特別看重「圖解」的部分,因為對於我這種沒有醫護背景的人來說,文字描述有時候太過抽象,而清晰的圖片和步驟分解,能夠讓我更容易理解和模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涵蓋從日常生活起居的照護,到如何應對常見的照護難題,甚至是關於輔具的選擇和使用。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提升我的照護技巧,讓長輩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舒適和關懷,同時也能減輕我自身在照護過程中的焦慮感。

评分

最近真的壓力好大,家裡長輩的身體狀況讓我非常擔心,每次探望他,都覺得心疼又無力。原本以為自己只要多花點時間陪他,陪他聊天、帶他散步,就已經是最好的照護了。但隨著長輩身體越來越差,我開始發現很多事情不是光靠心意就能解決的,像是他睡覺時的姿勢,到底怎麼喬才舒服?如果半夜需要起身上廁所,又該怎麼協助他才安全?這些細節我以前從來沒想過,更別說要怎麼做了。我聽朋友推薦這本《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說裡面內容非常實用,而且有圖有真相,能讓我們這些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家人,也能快速上手。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一本能夠給我明確方向的書,而不是只能憑感覺摸索。我希望這本書可以教我一些具體的技巧,像是如何幫長輩換衣服、如何預防壓瘡、甚至是在緊急情況下該怎麼應對。有了這些知識,我相信我在照護長輩的路上,會更有信心,也能做得更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