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南怀瑾惟一一部与出家参禅者的对话记载!以独特的观点,阐述佛法修持的理念

  ◎南怀瑾惟一一部与出家参禅者的对话记载,专业与实证的问答实录。
  ◎四天二十三堂课,句句中的,闻者醍醐灌顶,智慧顿开。
  ◎以独特的观点,阐述佛法修持的理念,看了本书,对禅会有不同的悟解和感受。

  二○○五年冬,南师与十位出家僧人进行了一次佛学研讨。

  南师自称白衣,向不以师位自居,此次名剎古寺之有品有德行者,不耻下问,精进坦诚,令人敬佩。在四天的问答对谈中,南师的嬉笑怒骂,淋漓尽致,亦展现大禅师的手眼。

  一般爱好佛法的人,都听了很多经典的讲解,自己不免觉得明白了,也觉得自己在修持;但若看了这本书中南师与行者的对话,悟解和感受也许就会忽然不同了。

  在南师怀瑾先生说法指导修行者的岁月中,这本书的记录内容最为引人入胜,因为这里参加的,多数是认真修持的出家僧众。僧众们的修证过程或有不同,但所提之问,多为修行者所会面临的症结,他们提出来的问题,足堪借镜,再加上南师的指引,令人豁然开朗。从修禅基本工夫的扎实训练、禅宗智慧真髓的提点,到色空实境的顿悟,阅览本书,犹如沉浸于修行三昧,油然发起自省心、精进心、感恩心。

  坐禅的姿势、唱念与法器、六妙门修法、十六特胜法、十念的修持,乃至三脉七轮和六道……,你知道或不知道,或自以为知道却是误解的禅修法门与知识,本书完全而明白的揭露与提点,是进入禅修实证必读的经典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南怀瑾 先生


  一九一八年生于浙江省乐清县,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
  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四处奔波,化育无数。
  出版有儒、释、道等各家五十多种着述,以其独到的方式,
  引领新世代的人们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让读者更乐于了解历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辞世,享年九十五岁。

图书目录

新版说明
出版说明

第一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一堂
居士与菩萨
杨仁山居士
熊十力的学院
说王阳明
王学影响日本
王学的问题
《禅海蠡测》的话题
禅堂与香板

◎第二堂
行香的规矩
谈练武功
修白骨流光的人
练武僧人的经历

◎第三堂
辛劳工作的僧人
你是发心去做的吗
石头路滑 竿木随身

◎第四堂
佛学院的学僧
少林寺的大柱子
如何唸阿弥陀佛
暗藏佛经的人家
二祖觅心不可得
不思善不思恶时
临济和云门的教育

◎第五堂
佛为什么来
你为什么出家
释迦佛修什么

第二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一堂
法器 法缘
活罗汉的故事
疑参破定
执着 起用

◎第二堂
身体的问题
正确的姿势
如何用香板

◎第三堂
印度文化的影响
无主宰的佛法
佛经的纪录
佛学的发展和争论

◎第四堂
真妄两条路
龙宫的经典
龙树菩萨的中观
拈花微笑的出处
佛教传入中国

◎第五堂
佛教文化蓬勃
说《修行道地经》
谁是不迷转世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
道教也兴旺
慧远与达摩禅经

◎第六堂
达摩祖师与神光
心如墙壁是什么
对无喘的问答
色空的对答
听不懂怎么办

第三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一堂
唱念的重要
音声陀罗尼
说气脉
色法 心法
鸠摩罗什说色空
跋陀罗说色空

◎第二堂
六妙门的修法
六妙门的问题
知的重要
息有长短 冷暖
奇妙的观

◎第三堂
十六特胜
如何修唿吸
最快捷的法门

◎第四堂
念头空 空念头
三际托空
乡村大手印
第三踢的方法

◎第五堂
如何数息
人的出生
唿吸和念头
长养气 报身气 根本气

◎第六堂
煖  寿  识
气和念
把心念拉回来
气结成了块

◎第七堂
十念的修持
疯师爷
人生的最终
息和风的不同
饮食的困扰

第四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一堂
说梁武帝
身瑜珈
心瑜珈是什么
早晚课的唱念
达摩洞前的经历

◎第二堂
佛学的概论
永嘉大师
离心意识
流注生 流注灭
识的现象
六识在何处
五法三自性
八识二无我

◎第三堂
如何对付妄念
人身上的气脉
有形工夫
禅定工夫

◎第四堂
不漏丹
戒律
打坐的困扰
十六锭金

◎第五堂
什么是漏
三脉七轮和六道
离别前

图书序言

第一堂
 
现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形式,不是打七,也不是参禅。这次的事情,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古道师闹出来的。古道这位师父专门闹事情,都是找我麻烦的。他提倡少林寺要恢复禅堂,因此请大家来,让我们互相讨论一下。
 
首先要了解,我不懂禅,也不懂佛,什么都不懂,乱七八糟只会吹牛的一个人。他们上当了,听我乱吹。也许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人活老了就变精怪了。我自己经常引用孔子讲的话,老而不死谓之贼;人老了,老贼一个。
 
这次请大家来,是准备做个讨论的。诸位不要搞错了,不是听我讲课哦!我没有资格讲课,也没有资格做老师,不是善知识啊,但也不是恶知识。这一点千万要了解!尤其我们这次很特别,不是你们向我请教,是我向你们请教,这些都要首先了解的,我先交代清楚了。
 
中国的习惯,出家人不喜欢向在家人请教佛法,这是中国佛教很有趣的一个矛盾。我讲矛盾是客气话,应该说这种习惯是非常错误的。你们看中国禅宗,影响佛教比较大的着作,许多都是居士的作品,譬如禅宗最流行的《指月录》,是瞿汝稷居士的作品。换一句话说,出家人没有时间,光管修行就够忙的了,佛教的弘扬却靠居士。
 
所以当年有一个人这样讲,我是最赞成的,就是欧阳竟无先生(一八七一─一九四三),诸位听到过吗?我再给你们介绍,他是金陵刻经处杨仁山先生(一八三七─一九一一)的弟子。杨仁山居士的父亲,跟曾国藩是同学,这个一讲一百多年了。那个时候洋文化来了,满清要垮了,杨仁山居士的父亲就推荐自己的儿子去找曾国藩。正好,慈禧太后派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到英国去做大使,开始中国的第一个国际外交。曾国藩看到杨仁山说,你跟我儿子一起到国外去吧。那个时候出国,不得了,不是留学哦,是做外交官,就这样一起到了英国。
 
他到了英国以后,才接触到佛学,在国内反而是不学佛的,而且反对佛教。后来一路跟随曾纪泽转到了日本,日本那个时候,正流行中国的学问。
 
这里告诉出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日本的明治维新,是靠中国什么学问呢?王阳明的学问。王阳明是明朝儒家里头的禅宗,是最了不起的,中国文化叫「王学」。日本当时也推翻了旧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用的是「王学」起家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