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美山居法 4:一生中山居闭关的实修教法

恰美山居法 4:一生中山居闭关的实修教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恰美法师
  • 山居法门
  • 闭关
  • 实修
  • 禅修
  • 佛教
  • 修行
  • 心性
  • 止观
  • 生活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恰美山居法》闭关实修系列第4册
进入实修的最后关键阶段——

  在轮回的苦海中
  我们的一生
  必得经历许多快乐忧伤
  不管曾拥有多幸福欢乐的时光
  只要大限一到
  死亡从没有放过哪一个人

  此生的种种
  彷如昨夜的梦境
  荡然无存
  除了业力之外
  什么都不存在了

  噶玛恰美仁波切是阿弥陀佛意的化身,其广为后人所熟知的口诀精髓,就在这整部的「山居掩关亲诫」——《恰美山居法》中。这部山居法着于西元1659年,共有595藏页,是噶举派不共的教言,也是大圆满不共的无上教法。

  本系列汇集一百多部有关闭关实修的典籍精华,内容由浅入深分别解说,所有内容分类清楚,每一章就是一个主题,基本上所有解脱道上的教诫,已全部包括在其中。本系列由噶玛三乘法轮寺(KTD)住持堪布卡塔仁波切所讲述,仁波切在海外弘法已近五十载,不间断的讲说指导传授法教,引领弟子进入佛陀的教法,对佛法在西方的维系和弘扬有深广的贡献。

  此系列教法从第4册开始,进入实修的最后关键阶段,从普明大日如来的超度法,到细说中阴如何度亡的方式,及行者修持路上可能会遇到的诸多考验及征兆,无不鉅细靡遗清楚解说,能使我们对教法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日后搜寻资料时更是一条捷径,是成佛旅途上最佳的精神助伴。
恰美山居法 4:一生中山居闭关的实修教法 (本简介不包含《恰美山居法 4:一生中山居闭关的实修教法》一书的具体内容,而是围绕其主题和可能涉及的广阔背景与修行体系展开的深度阐述。) 序言:于山林中寻觅不二法门 在尘嚣纷扰、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寻求内心平静与终极解脱的渴望从未如此强烈。《恰美山居法》系列,作为一部深植于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教义的实修指南,其核心精神在于指导行者如何将“山居”——无论是物理空间上的隐居,还是心性层面的沉潜——转化为证悟的阶梯。而《恰美山居法 4:一生中山居闭关的实修教法》,作为该系列的第四卷,聚焦于一个更为具体且决定性的阶段:如何规划并实践贯穿一生的系统性闭关修行。 本书的真正价值,并非在于提供一套僵化的修行时间表,而是深入剖析了“山居”这一概念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意义转换,以及如何将宏大的佛法教义,转化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微修持。它描绘了一幅从初入山门到圆满解脱,每一步都需要何种心法、何种次第、何种坚定的意志力来支撑的修行蓝图。 第一部分:山居的哲学基石与时代意义 山居,在藏传佛教的语境中,绝非单纯的地理位移。它是对世间八法的彻底抽离,是对“心”的唯一专注。在开始规划一生的闭关之前,行者必须首先建立稳固的哲学基石。 一、 对无常与轮回的深刻体认: 闭关的动机必须纯粹且强大。本书的基石性论述,会引导读者深入思辨人身难得、暇满的珍贵性。如果对死亡的必然性缺乏清晰认知,任何长期的修行计划都可能在挫折面前土崩瓦解。山居的意义在于“抢时间”,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积累出离的力量。 二、 观心与休憩的辩证: 在入关之前,必须掌握“休憩”(Resting in the natural state)的初步方法。山居闭关的核心不是“做”什么,而是“不住”于何处。这要求行者对心性的本性——光明、空性、无碍的觉知——有初步的认识。缺乏此基础,漫长的闭关将退化为单纯的禅定练习,难以触及大圆满的精髓。 三、 现代环境下的山居挑战: 本部分或将探讨,在现代通讯发达的背景下,如何处理与外界必要的联系,如何界定“山居”的边界。真正的闭关,是心对攀缘的隔绝,而非仅仅切断手机信号。它要求行者具备强大的心性界限感,即便置身于城市之中,也能保持“山居”的心态。 第二部分:一生闭关的次第规划——从初阶到圆满 “一生中山居”,意味着修行不再是零星的周末打坐,而是一种贯穿生命的系统工程。本书的精髓在于其对“次第性”的强调,这与许多追求速成的法门形成鲜明对比。 一、 初级闭关:基础的固化与调伏(Ages 20-35 示例): 这一阶段的闭关,目标在于“调伏”散乱的心识和粗重的习气。它通常涉及: 基础观修的深化: 如对四无量心、本尊观想和仪轨的精确化训练。重点在于培养专注力(止)和清晰的洞察力(观)。 身体的准备: 长期闭关对生理要求极高。这一阶段的修行,可能涉及对气脉明点基础的认知与练习,为日后的深层次禅定打下生理基础。 环境适应: 学习如何在简朴甚至艰苦的环境中保持知足与安乐,减少对物质条件的依赖。 二、 中级闭关:入定与见解的结合(Ages 35-55 示例): 此阶段的闭关,要求行者开始将禅定深度与教法的“见解”紧密结合。 三摩地(Samadhi)的探索: 重点不再是集中注意力,而是体验非概念性的觉知状态。这可能涉及到对禅定不同层次(如世间禅那)的深入体验与辨识,确保不将禅定等同于解脱。 窍诀的实践: 在资深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接触更为直接的法门,例如对“空性”的非思辨性体认。如何将大圆满的“直指心性”融入持续的禅修中,是此阶段的核心挑战。 “转化”而非“压制”烦恼: 认识到情绪和障碍并非需要被压抑的敌人,而是通往觉悟的原料。闭关中如何“看待”负面情绪的生起与消融,成为关键的实修点。 三、 长期与圆满闭关:直趋大手印/大圆满(Ages 55+ 示例): 进入这个阶段,闭关的目的已从“训练心”转变为“安住于本性”。 无造作的安住: 练习在任何境遇下,都能自然地、不费力地安住在离戏的本性中。这要求禅修者能够清晰区分“心”与“觉性”的细微差别。 对“中阴”的准备: 藏传密宗的修法往往会兼顾今生与中阴身的解脱。长期的闭关是为清晰地认识心识的流动和死亡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做准备。 智慧的展现: 这一时期的闭关,其成果不再仅仅体现在禅修的“定力”上,更会体现在对众生苦难的慈悲心和对事物实相的无碍洞察力上。 第三部分:闭关中的仪轨、导师与传承的必要性 山居闭关并非独行侠式的苦修,它是一种对传承的忠诚回应。 一、 仪轨的深度: 闭关期间的每一个环节——从清晨的供曼达到夜晚的忏悔——都构成了对心性的系统校准。本书可能会详述,为何即便在简陋的环境中,对仪轨的如法持守,能够有效地净化业障,并保持修行的纯净力。这些仪轨并非迷信,而是针对不同心识障碍所设的精妙对治法。 二、 导师的不可替代性: 尤其是在涉及到高深见解的闭关中,一位合格的、亲历实修的导师是航行的灯塔。本书会强调,在心识体验与理性理解产生巨大落差时,唯有导师的“印证”(Confirmation)才能确保行者不偏离正道,避免“入魔”或“误解法义”的危险。 三、 传承的连续性: 恰美山居法之所以有效,在于其背后有着清晰且经过无数实修者验证的传承脉络。长期的闭关,也是对传承教义的“活化”。行者所修持的,是历史中无数成就者验证过的路径,而非个人臆想的法门。 结语:从“闭关”到“开示” 《恰美山居法 4:一生中山居闭关的实修教法》描绘的,是一个将“出世”的法门,彻底融入“入世”的生命结构中的宏大工程。山居闭关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神通或超越常人,而是为了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心性本自具足解脱”的真相。 这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到,真正的山居者,即便身处闹市,其心亦在不生不灭的法界中安住,这才是对“一生中山居”最深刻的诠释与实践。它是一部关于耐心、次第、深度承诺与无上智慧的实修圣典。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噶玛恰美仁波切(Karma Chakme Rinpoche,1613-1678)


  十七世纪的圣者。生于阿鲁家族,是密咒乘成就者之子。从小出家,曾向五十多位有法缘的上师求取教法、实修,融合宁玛派与噶举派的法源,获得大手印、大圆满本质的证悟,创立内多噶举派。以十三年的时间,作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实修,亲见本尊,再以七年的时间作灌顶跟典籍的口传,利益众生。晚年着书立传,着有《恰美山居法》、《转经轮功德》等许多殊胜修法诀窍,其中尤以〈阿弥陀佛极乐愿文〉最为家喻户晓,尤其雪域西藏几乎人人皆能背诵。恰美仁波切在对自己的预言中都曾经提到,当他从娑婆世界死后,会立刻投生在西方极乐世界,并有五位化身,经过十五大劫的时间,会在西方极乐世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名号「善逝无垢水生莲花」。

讲述者简介

堪布卡塔仁波切(Khenpo Karthar Rinpoche,1924)


  一九七五年堪布卡塔仁波切受到尊圣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对其学识与修持之嘉许,授封为「法尊上师」称号及「仁波切」的头衔,并被任命代表大宝法王在北美洲驻钖且到世界各地弘法利生。

  堪布卡塔仁波切行持严谨,外比丘戒、内菩提心戒及密三昧耶戒均清凈无染,其学识丰厚堪称稀有,不但解行合一且修证圆满,是在藏传佛教中备受尊崇的上师。

  堪布卡塔仁波切离开藏区在海外弘法已近五十载,他讲授的佛法开示成为许多流传广泛的法教典籍基础,并多已译成英文、中文,其佛法的开示深入浅出,字里行间洋溢着上师的悲智光芒,流露出一位实修者的朴实风范。

  堪布卡塔仁波切现为噶玛噶举传承北美及南美洲总导师,大宝法王北美洲根本道场──纽约上州噶玛三乘法轮寺(KTD)住持,噶玛林闭关中心指导上师。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一法遍于天下者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成佛旅途上的精神助伴 第四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德修兼备的大师 第九世创古仁波切
讲述者序/终究会抵达 堪布卡塔仁波切
编译凡例
前言/让法入心

第二十一章 开示解脱道──南门仪轨 19
何谓南门仪轨    22
准备亡者牌位    23
召唤神识    23
大悲执持铁钩召请神识    24
救拔堕罪    25
善护最后一口气    27
三种邪灵及其相应修法    28
净业除障的火供    31
坛城沙及其修法    33
供养净水沐浴    35
克毒法    37
拔除五毒    38
礼敬对生坛城    39
观想圆满次第    41
指示道路    48
投生西方极乐净土    49
送亡者到西方净土的方法    51
〈附录〉开示解脱道问答    55

第二十二章 闻即解脱──中阴闻教大解脱 63
哪些人需要中阴教导    65
给予中阴口诀的时机    67
如何唿唤他们的名    68
现在是中阴    68
中阴四种特有的征兆    70
中阴的其他现象    72
引导已死的真相    73
唯一的救度者    75
寂静尊出现    75
奔向五方佛的智慧大道    77
喧嚣中的持明尊众    77
闻即解脱的故事    78
忿怒尊的化现    81
帮助亡者消除执着    83
开示救度亡者    85
〈附录〉闻即解脱问答    90

第二十三章 无忧树的凉荫──防护偷盗及死亡之法 99
摩利支天佛母晨座的修持方式    104
摩利支天佛母昏座的修持方式    108
摩利支天佛母闭关的修持方式    110
金刚绳与金刚结    112
舍利子般的珍贵教法    114
修法征兆代表的意义    116
咒语成就的三个条件    118

第二十四章 清净他人罪障之法──阳间生者净罪法 123
难得的珍贵人身    126
不繁杂的阳间生者净罪法    129
繁杂的净罪法    142
坛城除灾法    147
灭毒除灾法    148
主法上师的条件    149
生时修好死时法    151
生亡皆得利    152
为生者修法的疑虑与讨论    155
替死鬼净罪修法    160
灭毒净罪法    161
〈附录〉清净他人罪障之法问答    165

第二十五章 大悲铁钩──接引亡者观修 179
大金刚座者    182
剎那缘念    183
中阴险关    184
外实修中阴救度法    185
内实修中阴救度法    197
利众水流母──红观音超度法    199
轮回彻断的等质禅定    201
〈附录1〉无着贤菩萨    207
〈附录2〉大悲铁钩问答    209

第二十六章 密咒雷音──本尊、空行的外实修法 221
修法前的准备功课    222
外实修法准备物品    224
闭门上座    225
准备宾客食子    226
止观双运    227
金刚慢    230
修持的座数    231
〈附录〉密咒雷音问答    235

第三十四章 幻化明镜──闭关征兆文 237
*第27-33章因属密咒乘门闭关行者教法,须闭关行者方能阅读,故此书不刊载。
如银镜般显现    239
对征兆的看法    240
修持本尊的征兆    243
方便道:拙火成就的征兆    282
圆满次第成就的征兆    290
安止与胜观的觉受次第    296
〈附录〉幻化明镜问答    317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一法遍于天下者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山居法,是在藏传佛教,尤其是噶举派中极为重视的法门,具有古德们所撰之多种广略本。其中,最为普遍,着名的版本就是这本《恰美山居法》。藏地俗语说:「一法遍于天下者,恰美拉噶阿瑟也;一音遍于天下者,南之苍龙雷鸣也。」这显示出恰美仁波切的法门在民间是如何的广为流传。

  山居,与律典中所提到「十二头陀功德」其中之一的「处阿兰若」意思相同, 在当年噶举派法教兴旺之时也盛行这个法门的实践,例如早在公元12世纪,三世主─直贡觉巴的时代,直贡觉巴大师就曾派遣上百逾千的弟子前往帝司雪山、拉息与扎日等地进行修持,这些人藏文称为「惹巴」,就是山人的意思,形成了「直贡惹巴遍群山,直贡唐巴满众原」如此的一个景象。

  恰美仁波切所着之山居法有五十三篇,除了包含从修行入门乃至一生实修的一切要点外,也是他亲自实修证果的修持精髓。内容都非常的实际直接,即使没有深厚佛法根基的普罗大众,也能够轻易的理解其中的内涵。据说,当时恰美仁波切在自己于巴日则闭关房中,发愿进行终生闭关的期间,因侍者精进大海的祈请,数月中日复一日的在闭关的座间,于完全不参考任何典籍的情况下,从自己所有的学识和实修的境界给予开示,由精进大海记录了下来。

  当年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在美国时,曾希望堪布卡塔仁波切有朝一日能为西方弟子开示《恰美山居法》。以此缘起,仁波切于1999 年 2 月开始对英语系的学生释义此法,对东方弟子的教授也于 2001 年开始。经由仁波切的数年讲授,终于让英文与中文版都圆满面世,这实是广大众生之福,在此随喜。

  此书中同时也广博的阐述了种种本尊法的修持,然而,若有需要口传灌顶的法教,行者一定要得到相应的灌顶口传后方能实修,以表尊重古德与避免修行上的违缘。为重法故,希望大家都能把这点放在心上。

  愿众生慈悲增长,智慧增广,究竟解脱!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架構讓人眼睛一亮,光是「恰美山居法」這四個字,就散發出一種傳承的厚重感,彷彿是一位偉大的導師,將他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下來。而「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更是點出了書的核心價值——它不是一朝一夕的速成班,而是一條需要時間、耐心和毅力去走完的長遠旅程。在台灣,大家常常追求所謂的「成功」,卻往往忽略了內心的富足。這本書的出現,正好能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如何闡述「閉關」這件事的,閉關是否就意味著要與世隔絕?或者,它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心理狀態,即使身在人群中,也能保持一份超然?「實修教法」這四個字,更是讓人充滿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具體的練習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比如,如何培養專注力?如何處理負面情緒?如何與身體的感受連結?我預期書中會有詳盡的引導,讓我們能夠一步步地跟隨,去體驗山居的靜謐,去感受閉關帶來的轉變。這聽起來就像是一份來自古老智慧的禮物,等待著我們去開啟,去領悟。

评分

哇,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好有份量,充滿了智慧和寧靜的感覺。「恰美山居法 4: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光是這幾個字就讓人腦海中浮現出高山、雲霧、以及一位不染塵埃的修行者。我一直對這種遠離塵囂、尋求內在平靜的法門充滿好奇,尤其是「閉關」這個詞,它代表著一種極致的專注和對自我的深入探索。台灣這幾年來,大家的生活步調越來越快,壓力也隨之增加,心靈的滋養變得格外重要。看到這本書,我就像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一盞明燈,指引著一條可能通往真正解脫的道路。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實修教法」的部分,因為光有理論是空談,真正能落地、能在生活中實踐的智慧,才是最寶貴的。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帶領我們一步步去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即使身處喧囂,也能開闢出一塊屬於自己的精神淨土。也許它會教我們如何觀照自己的念頭,如何與內心的煩惱共處,甚至是如何在孤獨中找到力量。這種對「一生中」的承諾,更是讓人感到一種深刻的責任感,它不像是一時的衝動,而是需要長久的累積和堅定的意志,才能真正體悟到山居閉關的精髓。我迫不及待想深入其中,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力量。

评分

這本《恰美山居法 4: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氣息。在台灣這個步調快速的社會,人們常常被各種資訊和壓力淹沒,心靈的角落似乎越來越難尋覓。因此,能夠讀到這樣一本強調「山居」和「閉關」的書,對我來說,就像是在乾旱的心靈土地上,找到了一汪清泉。我特別欣賞「一生中」這個時間概念,這意味著它所傳達的不是一時的靈感,而是一種長期的生活態度和修行方式。閉關,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帶有一種神秘感,甚至有點距離感,但「實修教法」這四個字,卻把這份神秘拉近了,讓它變得具體可行。我希望書中能細膩地描繪出山居生活的景象,以及閉關時內心的體驗,透過文字,讓我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遠離塵囂的清淨與自在。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提供具體的修行方法,讓我們能夠將這些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即使無法真的去山中閉關,也能在內心開闢一片屬於自己的「山居」之地。這種將深奧的佛法轉化為易於理解和實踐的教法,正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最需要的。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恰美山居法 4: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光是聽起來就充滿了探索內在世界的邀請。在台灣,大家對於身心靈的成長議題越來越重視,但常常會感到迷惘,不知道該從何下手。這本書的出現,就像是給了一個明確的方向。我特別喜歡「一生中」這個詞,它賦予了修行一種持續性和深度,而不是短暫的嘗試。山居和閉關,對我來說,代表著一種回歸純粹、返璞歸真的狀態,是擺脫外在紛擾、專注於自我覺察的絕佳途徑。而「實修教法」這幾個字,更是讓我覺得它不是一本只談理論的書,而是能真正帶領我們去實踐、去體驗的指南。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如何在山居的環境中,透過閉關的方式,一步步地淨化心靈,提升智慧。或許會有關於觀呼吸、禪修、甚至是與大自然連結的具體練習方法,能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也能開始進行身心的轉化。這種強調實踐的態度,對於渴望尋求真正平靜和解脫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恰美山居法 4: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光是聽起來就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非常吸引我。在台灣,現代人普遍面臨著生活壓力大、步調快、心靈容易焦慮的困境,因此,對於能提供寧靜和智慧的教法,我總是充滿渴望。這本書的「山居」和「閉關」的概念,正好觸動了我對回歸自然、尋求內在平靜的嚮往。而「一生中」的說法,則強調了這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一種需要長期投入的修行,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會非常紮實、有深度。「實修教法」更是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認為,學習任何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實際應用,將理論轉化為行動,進而獲得真正的改變。我期待書中能提供具體的修行方法和指導,讓我們能夠循序漸進地去實踐,去體驗閉關所帶來的轉變。或許它會教我們如何在獨處中找到喜悅,如何在寂靜中聽見內心的聲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份超然。這就像是一條通往心靈自由的藍圖,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和實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