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观学百论的哲学解读【POD】

佛教中观学百论的哲学解读【PO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印度佛教中观学的提婆(Āryadeva)继龙树中观学的《中论》之后,着成这部论典。他在卷首即确定了释迦佛的世尊地位,这意味佛并非只处于超越世间的境界,而是与世间紧密连系着。在破执方面,有情对世间的执着可概括为自我以及对应于自我的一切事物,即是我所。外道以神我作为有情的自我,并执为恆常而实在。论主应对这种执着,在〈破神品〉中从多方面辩破神我的恆常性和实在性。在我所方面,论主在〈破一品〉、〈破异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因中无果品〉,从逻辑上辩破诸法的实在性。在〈破情品〉、〈破尘品〉、〈破常品〉中,论主从认识的关系上着手,以情(根)为能取,以尘和常为所取。他指出,若以这些事物皆为实在作前提,则不能达致认识。因此,这些事物都非实在。在〈破空品〉中,论主则阐明破非实在,由于没有实在的诸法为所破,故作为能破的空亦非实在,即是说,空亦是空。这些义理在中观学来说,非常重要。可惜在国际佛学界和中、港、台方面,都没有受到关注。本书在这方面可补其中的不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森田


  先后毕业于香港能仁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历任香港浸会大学宗哲系研究助理、香港能仁书院佛学课程讲师、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客席讲师、志莲夜书院兼任讲师等职。专着有《肇论的哲学解读》,吴汝钧、陈森田合着《中国佛学要义》、《早期印度佛教的知识论》,译作有《中道佛性诠释学:天台与中观》,近期发表论文有〈僧肇的圣人观与吴汝钧的纯粹力动观〉(台湾《正观杂志》第74期)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