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翻译:原则与方法(第二版)

新闻翻译:原则与方法(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新闻翻译
  • 翻译理论
  • 翻译方法
  • 新闻学
  • 语言学
  • 外语教学
  • 学术著作
  • 第二版
  • 专业翻译
  • 语用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闻翻译:原则与方法》(第二版)是一部探讨新闻翻译的专着。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新闻翻译的特点和原则,以及从事新闻翻译必备的条件,并从新闻文本的结构、标题、导语等多个方面具体探讨新闻翻译的技巧。对于新闻文本中专有名词的翻译、数字及倍数的表达、语态的转换,以及长句的拆解等,亦作了深入的讨论,提出多种可行的处理办法。第二部分按类别讨论新闻文本的翻译问题,涉及政治与政府、国际关系、金融与贸易、灾难与救援以及体育等诸多领域。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各类新闻翻译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此外,本书还精心选录各类新闻常用的辞彚、片语和句子,供读者查阅和研习。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编译新闻的方法,并以广播新闻和网络新闻为例,析述编译新闻的原则和技巧。

  第二版更新了例句、常用辞汇和练习,并把翻译学,特别是有关新闻翻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各部分的讨论相结合,使本书在翻译理论层面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深度解析:当代跨文化传播与翻译实践的理论与应用 书名:《全球语境下的语言转换:跨文化交际、信息流与翻译策略研究》 --- 第一部分:全球化时代的语言与文化景观 第一章: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权力与生态变迁 本章深入探讨了全球化浪潮对世界语言格局产生的深刻影响。随着国际贸易、互联网技术和人口流动的加速,强势语言(如英语)在特定领域的垄断地位日益凸显,同时也催生了对本土语言和边缘语言保护的强烈呼声。我们将分析语言接触、语言融合(code-blending)以及语言失落的社会动因,并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语言作为软实力工具的角色。讨论的重点在于,在全球信息高度互联的背景下,语言的“中介性”如何重塑跨文化互动模式,以及翻译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理论的重构与应用 传统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往往侧重于特定文化群体的对比分析,但在高度流动的当代语境下,这种“清晰边界”的文化模型已显不足。本章引入了“流变性文化”(liquid culture)和“情境化语篇分析”的概念,考察在非面对面、多模态的交流场景中,文化差异如何通过文本、视觉和听觉等多重媒介进行编码和解码。重点分析了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与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在数字平台上的交互模式转变,并探讨了翻译者如何调适文化参照点(Cultural References)以避免“文化休克”或“文化误读”。 第三章:信息流与知识生产的媒介生态学 本章将研究不同传播媒介——从传统印刷媒体到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和虚拟现实环境——对信息传递方式和内容消费习惯的影响。我们考察了信息在不同媒介间转移时发生的“语义漂移”现象,即信息在经过多次转译和平台格式化后,其原始意图和信息密度可能发生的系统性变化。此外,本章还关注了“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在翻译语境下的体现,即源语文本的意识形态倾向如何被目标语受众的既有认知框架选择性吸收和放大。 --- 第二部分:翻译实践的理论前沿与方法论创新 第四章:源文本分析与“意图域”的界定 翻译并非简单的词语替换,而是对源文本的深层“意图域”(Intentional Domain)进行重构的过程。本章详细阐述了如何超越表层语义,识别作者的交际目的、预设受众、语体风格(Register)以及文本的功能要求(Skopos Theory的深化应用)。我们将介绍一套系统化的源文本诊断工具,用于评估文本的“可译性”障碍,包括术语的异质性、隐喻的文化负载性以及语篇结构的复杂性。对文学文本和科技文本的意图域分析将提供具体的案例支撑。 第五章:语篇结构与翻译连贯性的建构 高质量的译文必须在目标语中保持自然的语篇连贯性(Cohesion and Coherence)。本章聚焦于语篇层面而非句子层面的翻译技巧。内容涵盖了如何处理源语中的指代链(Reference Chains)、衔接手段(Connectives)以及信息流的组织方式。我们着重分析了主题-信息(Theme-Rheme)结构在不同语言中的转换策略,以及如何通过灵活运用句法重组(如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转换、长句的拆分与合并)来适应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第六章:特定文本类型的翻译挑战与专业化策略 本部分针对不同功能领域的文本,提供专业化的翻译策略和术语管理方法。 科技与工程文本翻译: 重点分析了高精度术语的标准化、不确定性表达的处理(如概率和误差的翻译)以及图表和公式的有效嵌入策略。 法律与合同文本翻译: 探讨了法律概念的等效性难题(如“所有权”、“契约精神”),以及如何平衡法律文本的精确性要求与目标语国家的法律惯例。 市场营销与品牌传播翻译(Transcreation): 深入研究了口号、品牌名称和情感诉求的本地化(Localization)过程,强调了创造性再现(Creative Rendition)与文化敏感性之间的平衡。 --- 第三部分:技术赋能与翻译伦理的新视野 第七章:机器翻译(MT)时代的人机协作模型 本章不再将机器翻译视为威胁,而是视为提升效率和处理大数据任务的工具。我们详细考察了神经机器翻译(NMT)的优势与局限,特别是其在处理语境依赖性强、文化色彩浓厚的文本时的系统性错误。核心内容在于构建有效的人机协同翻译工作流程,包括后编辑(Post-Editing)的质量标准设定、术语库与记忆库的集成管理,以及如何利用AI工具进行初步的语料挖掘和风格对标。 第八章:翻译中的伦理困境与责任界定 在信息传播快速、责任链条模糊的今天,翻译者的伦理责任变得尤为重要。本章探讨了译者在面对意识形态审查、信息扭曲或潜在冒犯性内容时的应对策略。讨论的范围包括:译者的“忠实”界限(忠于原文意图还是忠于读者理解?)、知识产权的跨国界保护,以及在敏感政治或历史议题翻译中如何保持中立性或承担必要的立场说明。同时,探讨了翻译行业内部对工作质量、报酬公平性和数据安全的职业伦理规范。 第九章:新兴语境下的翻译研究展望 本章展望了未来翻译研究可能突破的方向,包括虚拟现实(VR)环境下的实时空间语言翻译、AI生成文本的溯源与校准问题、以及全球数字平台治理(Digital Governance)中跨语言法律文本的统一性挑战。强调了翻译研究必须从传统的文本中心论,转向更具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翻译学研究”(Translatology in Action)范式。 --- 核心特点: 本书致力于构建一个连接宏观社会文化变迁、中观翻译理论与微观实践操作的综合性框架。它摒弃了将翻译视为单一语言转换任务的观点,强调翻译是特定历史语境下、特定媒介约束下,为实现特定交际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文化与技术决策过程。全书案例丰富,兼顾学术深度与行业应用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德凤


  澳门大学翻译学系教授、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理事长。曾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翻译学教授及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硕士课程主任、欧洲翻译学研究会出版委员会理事。着译包括《财经金融翻译:阐释与实践》、《法律文本翻译》、《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及《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论文亦见于多本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例如Target, Meta, Babel, Perspectives, TESOL Quarter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等。

图书目录

第二版序   viii

第一部分  新闻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第1章  新闻翻译的特点和原则   3
1新闻翻译的定义   3
2新闻翻译的特点   4
3新闻翻译的原则   6
4如何做好新闻翻译   8
5新闻翻译人员的素质   9

第2章  新闻标题的翻译   12
1中英新闻标题的异同   12
2新闻标题的翻译   16

第3章  新闻电头的翻译   22
1中英文新闻电头的异同   22
2新闻电头的翻译   24

第4章  新闻导语的翻译   27
1新闻导语的特点   27
2新闻导语的翻译   28

第5章  新闻消息来源与翻译   32
1新闻来源的多种表示法   32
2表示新闻消息来源词句的翻译   35

第6章  新闻的结构与翻译   40
1“倒金字塔结构”   40
2 “倒金字塔结构”与翻译   41

第7章  新闻中专有名词的翻译   44
1专有名词翻译的两条原则   44
2译姓、译名与姓名全译   45
3人名、地名代指政府等机构   46
4英文原名与译音   46

第8章  新闻中数字的翻译   49
1倍数的翻译   49
2大数位的英汉转换   50
3新闻中数字的表达   52

第9章  新闻翻译中的语态转换   57
1英语新闻中的语态   57
2英汉新闻翻译与语态转换   58

第10章  新闻翻译中长句的翻译   64
1抽译法   64
2重组法   67

第二部分  各类新闻的翻译
第11章  政治与政府新闻   73
第12章  国际关系新闻   85
第13章  经贸与金融新闻   97
第14章  社会与犯罪新闻   109
第15章  科技与教育新闻   122
第16章  文化与艺术新闻   135
第17章  环境与健康新闻   147
第18章  体育新闻   158
第19章  灾难与救援新闻   171

第三部分  新闻编译

第20章  新闻编译的方法   187
1新闻编译的原因   188
2新闻编译的方法   189

第21章  广播新闻的特点和编译   198
1广播新闻的特点   198
2广播新闻的编译   207

第22章  网络新闻的特点和编译   214
1网络新闻的兴起及现状   214
2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差异   215
3网络新闻编译员的素质   217
4网络新闻的编译方法   219

参考文献   23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身為一個在台灣生活、工作的人,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非常龐大,而新聞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我一直覺得,新聞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翻譯品質」。很多時候,我會閱讀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新聞,而這些新聞要能夠進入我的視野,就必須經過翻譯。這本《新聞翻譯:原則與方法(第二版)》光是書名就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我非常想知道,它會如何引導讀者去理解新聞翻譯的核心「原則」,例如,什麼樣的翻譯才能算是「忠實」?什麼又是「通順」?在追求這兩者的過程中,又該如何取捨?更重要的是,「方法」的部分,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技巧,而不是空泛的理論。例如,在處理一些涉及政治敏感的詞彙時,或者在翻譯一些習慣用法時,是否有獨特的處理方式?我想,這本書應該能幫助我更深入地認識到,原來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的新聞背後,藏著如此精妙的翻譯智慧。它不僅能提升我對新聞的理解,更能讓我對翻譯這門藝術產生更深的敬意。

评分

哇,光看書名《新聞翻譯:原則與方法(第二版)》,我就知道這絕對是一本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的寶典!身為一個熱愛閱讀,尤其對跨文化溝通有著濃厚興趣的台灣讀者,我對新聞的掌握度可是非常看重的。新聞的即時性、影響力,還有它如何將複雜的國際事件以最精煉的語言傳達給大眾,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將這種藝術從一種語言巧妙地轉換到另一種語言,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我一直覺得,好的新聞翻譯,不只是字詞的轉換,更是一種文化的橋樑,能夠讓不同背景的人們理解彼此,消除誤解。我特別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新聞翻譯的過程中,如何精準地把握原文的語氣、情感以及文化脈絡,避免因為翻譯的疏漏而產生對事件的誤讀。同時,我也很好奇,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新聞翻譯又面臨了哪些新的挑戰,例如假新聞的辨識與處理,或是不同媒體平台的翻譯風格差異等等。這本書的「第二版」也讓我充滿期待,想必內容一定更加豐富、更新,能涵蓋最新的翻譯理論與實務。希望它能提供我一些實用的技巧和寶貴的經驗,讓我從一個新聞的「閱讀者」,進階到對新聞翻譯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

评分

每次看到一篇寫得特別好、讓我讀起來覺得非常順暢,彷彿作者就在我耳邊親自解說的新聞,我都會好奇背後的翻譯是怎麼做到的。《新聞翻譯:原則與方法(第二版)》這個書名,聽起來就非常紮實,直擊我內心的渴望。我一直覺得,新聞翻譯不是簡單的字詞對應,而是一種高度專業的溝通行為。它需要譯者對原文的語言、文化、事件背景都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夠將資訊準確、生動地傳達給目標讀者。我特別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原則」層面,例如,在翻譯新聞時,有哪些道德上的考量?如何平衡報導的客觀性與譯者的立場?又或者,在面對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差異時,如何做出恰當的處理?至於「方法」的部分,我希望能夠看到一些能夠讓我躍躍欲試的實踐技巧。比如,在處理某些習慣性表達、成語,甚至是俚語時,有沒有什麼「眉角」?我認為,一本好的翻譯書籍,不僅能讓我學到知識,更能激發我學習的熱情,讓我想親自去嘗試、去實踐。

评分

我對語言學和翻譯學一直有著一種莫名的痴迷,特別是當它觸及到新聞這種高度社會化、政治化的文本時,更是讓我著迷。新聞的翻譯,在我看來,遠比翻譯小說或學術論文要來得複雜且充滿挑戰。新聞的時效性要求極快,但也絕對不能犧牲準確性;它需要簡潔明瞭,但同時又要傳達豐富的信息和潛在的語義。而《新聞翻譯:原則與方法(第二版)》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了專業性和實操性,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它會如何剖析新聞翻譯的「原則」,是基於哪些學術理論?又會如何闡述「方法」,是針對不同類型的新聞(例如政治、財經、社會、體育)有不同的翻譯策略嗎?我尤其好奇,書中會不會探討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一些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才有意義的詞彙、概念,或是如何再現原文的修辭手法,例如比喻、諷刺等等,讓讀者即便是在閱讀翻譯版本,也能感受到原文的力度和韻味。身為台灣的讀者,我們每天都接觸大量的國際新聞,很多時候,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翻譯。所以,一本好的新聞翻譯指南,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扇理解世界的窗口。

评分

對於我這種從小就對文字的細微差異非常敏感的人來說,新聞的翻譯品質,一直是我非常關注的焦點。尤其在現今這個資訊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每天接觸到的新聞,絕大多數都經過了翻譯。這本《新聞翻譯:原則與方法(第二版)》聽起來就像是為我們這些「文字控」量身打造的。我最想知道的是,它會如何深入淺出地解釋新聞翻譯的「原則」。是強調「信、達、雅」的古老原則在現代新聞翻譯中的應用,還是會提出更符合新時代的新原則?同時,「方法」的探討也讓我充滿好奇。例如,在翻譯涉及特定國家政治體制、經濟結構,甚至是文化習俗的內容時,譯者應該採取怎樣的策略?如何才能在不失去原文資訊準確性的前提下,讓台灣的讀者更容易理解?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能夠讓我「茅塞頓開」的觀點,讓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翻譯過的新聞,而是能以一個更為專業、更為批判的眼光去審視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