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的颱北歐吉桑,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 Champaign)神經科學碩士。年輕時獲美國國傢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奬學金,研究火星登陸載具的人工智慧。返颱後,於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痛覺的神經電學機製與電療法(TENS)。由於對於環境與生態保護的使命感,加入國際瀕危物種保育組織(TRAFFIC International),協助推動聯閤國環境計畫(UNEP)瀕危物種保育十年,是成功將漁業物種鯨鯊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保育的第一人。中年再投入工業環保的行列,執行颱達電集團環境計畫,包括:節能減碳、綠建築、能源管理體係ISO 50001等。
1990 年我拿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研究奬學金,在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and Champaign)進行仿生物神經科學的研究,將美洲蜚蠊(蟑螂)的神經步行模式, 透過人工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訓練機器,轉化成火星登陸艇的運動模式。當時在研究上最大的睏擾,就是傳統的統計學方法很難去解釋與運用自然的復雜現象。於是再去研究具備有感知學習能力的人工智慧,其中又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非綫性動態non-linear dynamics 為最大的改變。2016 年我到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習大數據課程,最為震撼的是聽到老師John Guttag 預言:「我相信在下個十年內,電腦科學傢,將會比地球上其他的人,更能改變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