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不敢 爱而无伤:庄子,从心开始二

勇于不敢 爱而无伤:庄子,从心开始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哲学
  • 庄子
  • 道家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爱情
  • 人生思考
  • 心灵治愈
  • 古典文学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情伤太重,才甘愿,学习补强此心。
职场乏了,才想听,怎样沟通才能不累?
两千多年的庄子智慧,一部超越时空的经典
提供现代人求学、情路、职场,安顿心身的法则

  彼时迷途,求学阡陌纵使规矩昭然,却没有一条路能看见远方。
  那年错爱,蹉跎青春,只换来心碎。此刻红尘,被职场的权力关系层层綑绑,动辄得咎。
  多少次,我们种瓜却不得瓜,给爱却不被爱,理直却更难容身!
  置身人间世,要如何才能心身无伤、全身而退?
  
  有一种处人魅力,不愠不执,爱而无伤。
  有一种处世智慧,不卑不亢,勇于不敢。
  寂寞幽昧的人生,幸有庄子偕行。
  
  两岸三地人士慕名听课,台大中文系蔡璧名老师,十九年来于课堂深入浅出讲授《庄子》,《正是时候读庄子》系列、《庄子,从心开始》、《穴道导引》等书,累销逾二十万册,让许多人找到安定的力量。本书延续《庄子,从心开始》,以浅白语言佐以生活事例,逐句解读《庄子》〈人间世〉、〈德充符〉,引导你我应用庄子处人处世的智慧,鍊就将坏事翻转成好事的能力。
  
  ▎爱了吗?伤了吗?掉进日益不见天光的黑洞了吗?──读《庄子》,培养爱的能力与人格魅力
  
  爱情不难。爱对人,最难。
  像是爱他、又好像不是。
  心动,就该行动了吗?究竟该继续紧握这双手?还是该毫不留恋地往前走?
  庄子陶养你看人的眼光,点出:没有器量,就没有体谅。
  
  什么样的对待值得偕行一程?什么样的人值得共度一生?
  庄子说,是情深似海、爱厚如洋。原来相爱最关键的元素,是精神、是灵魂。
  
  想爱,却爱得伤神,随他而去的心要如何追回?凋零的人要如何回春?
  庄子提供一系列情伤急救设备,有「不以好恶内伤」疫苗、「用心若镜」OK绷、「安之若命」止血剂、「心斋神凝」叶克膜,供君取用。
  
  向外探寻有待机缘,何不致力向内涵养,成为「理想情人」。原来,不敢奢求,竟源于自己的将就。从此偕行庄子,走上修鍊自己成具大洋一般辽阔胸襟的路。
  
  ▎如果职场尽是假面、虚言和压力──-读《庄子》,学会职场健心术
  
  活在必须小心翼翼才能保全己身的职场或复杂的人际网络中,
  究竟该审时度势迎合群意,抑或有所坚持敢于进言?
  还是怀抱老庄「勇于不敢」精神,尊重每个生命的特殊性,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中试着设身处地,学习如何「用心」?
  
  庄子挑最艰困的时局、最难应付的对象,为我们具体说明有效沟通之道与心情安适之方。
  原来,真正让一己不再日日开怀、夜夜好眠的,是欠缺主宰自己心身的能力。
  
  世界够黑,人才懂得:可以把心点亮。
  情伤太重,人才甘愿:学习补强此心。
  职场乏了,你才想听:怎样沟通才能不累?
  远路才是近路,绝处才易逢春。──正是时候读《庄子》!
  
▎真挚推荐
  
  叶海烟│成大哲学教授
  林明进│建中国文老师/作家
  侯文咏│作家
  阿飞│作家
  律师娘林静如│作家
  邓惠文│荣格分析师 / 精神科医师
  刘轩│心理学家与知名作家
  张国洋│「大人学」联合创办人
  
  「乍看之下,蔡教授彷彿是在说她自己的故事,抒发她深心之体悟,并再现一些发生在她身边的有趣的生活现场(其中,自有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节与真实的意义);其实,蔡教授说的是我们共同的故事,我们共同的遭遇,我们共同的人生,我们共同的理想。」――叶海烟,成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哲学教授
  
  「庄子让我们看见自己的独有的特质,一切喜乐求诸于己,璧名老师则是牵着我们的手,拉住庄子飘飘的衣角,从此不再为人所伤。『心莫若和』,即使外表的青春不再,但只要能永保内心平和,我们就能除却一切烦恼,由内而外,有着童子童女般,不染尘的恆好快乐。」――律师娘林静如,作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蔡璧名


  台大中国文学系博士、台大中文系副教授。用生活化、平易近人的语言讲解意蕴深刻的医家、到家经典,教学成果屡受学生与校方肯定,曾六度获选台大优良教师,更荣获台大教学杰出奖。

  她在台大开放式课程OCW推出〈正是时候读庄子〉,累积点阅人次逾六十七万;她自二○一五年以来所着,包括《正是时候读庄子》、《穴道导引》、《庄子,从心开始》、《人情:正是时候读庄子二》等书,上市至今累销超过二十万本;二○一六年十月,台大于国际线上教学平台Coursera推出她的线上课程,目前已居「汉语(中国台湾)学生学习的热门课程」全台之冠。

  蔡璧名成长于中医和武术世家,家学之外并师承清代御医萧龙友传人周成清,得其毕生医道绝学,而父亲蔡肇祺是太极宗师郑曼青嫡传弟子,为当代着名太极拳宗师。她深受中国传统医学和东方修鍊薰陶,进而研究庄子的身心观与身体工夫。这使她笔下的庄子超越哲学与文学所能诠释的范畴,归返具体生命,成为全人的身心法则。她本人曾依循庄子之道强化心身,进而走出癌症,也有学生借此走出忧郁。

  她讲授《庄子》逾十九年,以独特的家学背景,将深奥的国学与医道相融合,解说深入浅出,观点独树一帜,让普罗大众得以简易不费时的方式,应用庄子治身心之道于日常,使中国传统医、道两家精粹,能够实践于生活的时时刻刻。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滚滚红尘,得见幽谷清韵──成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哲学教授  叶海烟
因为读庄子而幸福──作家 律师娘林静如
自序
临帖庄子──情路、职场、求学路上,那些需要庄子的时光

〈人间世〉
壹:颜回请行──改变世界,从树立自己开始。
贰:叶公子高──像关爱最爱的人、热爱最爱的工作一样,用心持恆地照看自己的心。
叁:颜阖将傅──人际网络中的应对进退之方。
肆:匠石之齐──把自己、他人当作「物」还是「生命」?
伍:南伯子綦──众人看来缺憾的事,你是否能从保全心身的角度看到它的好处呢?
陆:支离疏者──每件事情都有它乍看觉得不幸的那一面,也有它得见优势的那一面,反之亦然。
柒:楚狂接舆──什么才叫「有用」?

〈德充符〉
壹:丧足遗土──明白事物本来就会变化,不是放弃一切,而是放下成见,去守护、长养置身变化中可以不变的,生命最根本、最重要的心灵吧!
贰:形有所忘――随着德性心灵一天天长养,外在执着也一天天减少。
叁:所谓无情──如果你是个既深情、多情又敏感的人,别忘了好好读《庄子》,看他怎么面对自己易感细腻又丰富深刻的情感。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滚滚红尘,得见幽谷清韵
成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哲学教授  叶海烟


  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千百年来,文人雅士们全心向往并衷心盼望,一路寻访庄子,一头探入《庄子》的字里行间,而因此落下字字珠玑,句句晶莹,篇篇玲珑,终于在庄子的「道」所拓开来的高天后地之间,舖展成行行青翠,页页蓊郁;其间,许多的人文异草和智慧奇花,和道家或多或少血脉相连,也几乎和庄周同类同族。

  如今,蔡璧名教授一方面站上精诠《庄子》的学者高度,一方面则跃身进入冠上「现代」这头衔的生活世界,而将其个人生命内在而深刻的体悟,融入于东方古老智慧,而彷彿以「翻转」之姿与「飞舞」之态,顺着庄子这个奇人的脚踪,以及《庄子》这本奇书的脉络,向前慢步行走,蔡教授不仅一方面唿应当代学术「再脉络化」的研究典范,始终维系住严谨的「经典诠释」的论据,不说空话,不留赘辞;另一方面,她又以生花妙笔以及善说故事的本领,加上生动的智性之理与活泼的想像之力,铸造出诸多文学的意象与形象,来和深刻的哲理持续地相互应和,于是蔡教授一系列以庄子为主题人物的着作,恰似朵朵奇葩从幽谷深涧里,移栽于当代社会滚滚红尘中,一次又一次地绽放出异样的光采,同时又和我们周遭的人情与世故,对映出盎然的趣味。如此学者,如此文人,如此作家,实乃当代罕见。

  老子云:「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七十三章)原来生死殊途,老子早已明言,蔡教授以「勇于不敢,爱而无伤」破题,确实有其高明之见。至于老子与庄子的思想是否同根同源,就让那些好古之徒去考证了。当然,本书撰作的意图,显然比较集中在对「爱而无伤」的深刻剖析与自在挥洒,而这和庄子的精神旨趣若合符节,也相对地更能突出庄子思想所寓含的「人文疗癒」的奇特疗效,并又一次为「从心开始」这生命的大前提,奠定那不能轻易动摇的意义基石。

  乍看之下,蔡教授彷彿是在说她自己的故事,抒发她深心之体悟,并再现一些发生在她身边的有趣的生活现场(其中,自有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节与真实的意义);其实,蔡教授说的是我们共同的故事,我们共同的遭遇,我们共同的人生,我们共同的理想,如庄子当年于中国南方的水涘岸边,抬头看见的是自然,是人文,是人文与自然相间相杂而交参交融的无尽的美善、富饶、丰裕、厚实,壮阔以及无比的静谧、安详与谦和。庄子一句「心莫若和」,蔡教授接上这句「一定要守住心情的平和安乐」,不仅有其用心,而且是她涵咏有得的真挚恳切之言。显然,蔡教授不只是为《庄子》做注脚,她是已经由「照着讲」、「接着讲」,来到「自己讲」的高明境地,这才是真见识、真学养、真工夫;不然,<德充符>里那些「形不全」的人物,又如何能健健康康、自自在在地活出生命的光采?如同这世上曾经遭逢病痛与不幸的人们,所以能够以柔软又坚韧的心,不卑不亢、不怨不尤地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靠的又是什么力道?什么本事?庄子深知,蔡教授明白,而我们又如何能在已然是「庄子知交」的作者所落下的曼妙文字里依然懵懂无知而不觉不悟?

  忝为蔡教授的同道,如蔡教授一般,同样一心盼望庄子复活于当代,再现于我们生活的周遭,个人十分乐意为蔡教授这本满溢古典芬芳又非常有现代感的佳构,向她已然数达百万的粉丝们,做最强力的推荐,并向蔡教授道喜贺喜──人生时时有喜有庆,蔡教授近年来一再推出新作佳作,便是明证。

推荐序2

因为读庄子而幸福
作家/律师娘林静如


  身为被定位为两性作家的一位网路写作者,我常常觉得身上背负的责任,就是把自己在关系中的所想所感,化做动人的文字,期许借由自己的传播力或影响力,能将提升自己心灵、生活更美好的经验,分享给阅读到我文字的人。

  而第一次接触到璧名老师的作品,其实是在另一半的书柜上。他难得阅读女性作者的文章,或许是男人天生的硬骨子个性,对于接触女人柔美呢喃的写作风格,总带着几分羞涩的扭捏吧!但,璧名老师的书却是他少数出版必购的女作家作品。

  也因为如此,我第一次阅读到老师的作品时,是好奇的、是期盼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写作风格与内容,能让週週购书、日日读书的外子,扬弃过去对性别取向的偏好,独独与老师有着穿越时空的共鸣?

  后来,我发现真相是,他与老师原来有着共同的一位情人――庄子。这几年的国学热,我们家的书柜也追风蹑景地换了门面,俨然是自家国学小文库的景观。然而,璧名老师的第一本作品《正是时候读庄子》却总是忽左忽右、或上或下,亮闪闪地占据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想来每当外子迷惘忧心时,庄子的文字,透过璧名老师浅白的解读,似乎帮他指引了不少困惑中的迷津。

  老师这次的作品《勇于不敢 爱而无伤:庄子,从心开始二》则最是契合我的需求。就一位嫁为人妇,游走于家庭与工作间的职业女性而言,情路、求学路、职场之路,在在需要一位明师,站在每个人生的分岔点上,指出那条通往幸福美满终点的道路。母亲、师长、朋友、伴侣,或许能短暂扮演这样的角色,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也有自己的责任要承担,最后,我们在下决定时所需要的勇气与智慧,还是得回归自己的初心,而接受自己的选择时,也得用心去体会与停留咀嚼,就像璧名老师想传达的庄子思想,一切源于四个字――从心开始。

  像我这样走到人生半途,正经历相夫教子主妇生涯的女性,应该有不少的比例觉得情情爱爱似是昨日黄粱,此后该面对的,似乎只有家计、子女的现实考量,追求可靠的外在条件,才是确保后半生幸福的处世之道。

  庄子却教我们向内追求,要我们成为一个懂爱的人。「对」的人,不见得是要遇见的,我们也可以试着跟伴侣一起自我陶养,一起值得被爱。怎样的人值得被爱?常反省、懂包容、能释怀、愿体谅,陪伴对方面对自己的情感与怯懦,浪漫风情中不忘德性之育养,茫茫众生中,他因为真心与你走过而有所不同。

  年过五十的璧名老师说:「我很想七岁起就跟庄子一起长大。」年将四十的我,暗自嗟叹,只能退一步奢求,愿从不惑之年起,将过去人生的花花草草,借由庄子的引领,修整成一片值得再三留恋的心灵花园。

  我不再为过去的执着而自惭形秽,因为遇见庄子,每一段回忆都逐渐清明,曾经每一个「给爱不被爱」的问号,都化成了逗号,陪伴着我往后寻爱的道路。

  原来,一个女人可以因为读庄子而幸福。

  在爱情里,妳会懂得怎么让自己享受浓淡适中的爱恋。

  在婚姻里,妳会懂得怎么让自己远离患得患失的担忧。

  在学习时,妳放开胸襟,给自己无限辽阔的视野。

  在职场上,妳勇于不敢,戒慎实现自己的理想。

  庄子让我们看见自己的独有的特质,一切喜乐求诸于己,璧名老师则是牵着我们的手,拉住庄子飘飘的衣角,从此不再为人所伤。

  「心莫若和」,即使外表的青春不再,但只要能永保内心平和,我们就能除却一切烦恼,由内而外,有着童子童女般,不染尘的恆好快乐。

自序

看见失败里的光:「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这一次,庄子把我们带到人间世的现场。

  他的事君之道、处乱世之方──你我的求学路、情路、职场──庄子为我们张开古今一如、绵密烦扰如蛛丝的人情之网。置身人间世,庄子提供了随时随处都能将坏事翻转成好事的能力,只需稍稍改变那么点想法、只要悄悄下定那么点决心。

  临一张身体的帖,更重要的是临一张精神的帖。一个人会临摹王羲之的帖,是因为肯定其千古独步并远优于自己。倘我们肯定庄子在忠君爱亲之外、在热衷追求爱情与事业的同时,注意不执迷于所见所闻,而能具备同理心地体谅更多人,精勤于放松心、身,不断陶养开阔心胸与恢宏器度等,在一己生命、社群生活、乃至人类文明演进中的重要核心价值──如果你认同这样的价值、肯定这样的原则与实践,那么有生之年的每一天,理当都愿意拨出一时半刻甚至更多时间,在心、身之上。

  在人情难对,工作繁重,好好吃睡已属艰难的际遇里,庄子亲临时局严峻的人间世现场,教导你我依然能在怀里心田,留一方干净、光明的沃土,如此简易之法,逐渐练习到娴熟,心惯于静定、真气逐日长养,本此将愈来愈能乘御求学路、情场、职场、人际之网中,所有凶险如惊涛骇浪的苦患害伤!

  看见黄灯的幸福

  但是必须记住,自身一定能教化与护住的,只有自己的心,而不是外面的世界。用心、尽力之后,必须学习面对外在世界人情之网中的无可奈何。不分情路、职场,在庄子眼中,外在世界的不可掌握与无可奈何,尽都可以顺其自然,乐观、微笑或悲悯以对。

  若能把握人生亮起黄灯的机缘,珍惜这预警可能造就的幸福。于是情伤,反而是遗忘世界、内返心灵最好的契机;而大祸临头,更是促人内返的大好开始。外在世界愈是雨大风强,愈有助于你全神贯注于心地的晴日。因为内返,便是此心安处。

  你的资源,别人可以洗劫;你的荣誉,他人可以夺走;你的人格,世人可以诋毁。唯有心神,只要你全心固守,则普天之下、再无一人可以刑伤。而当他人「帮助」你把资源、荣誉洗劫一空,甚至仅存的清白也被诽谤泼染一地,无形中正助你放下本不易放下的、忘记原来无法轻易忘记的、看破本想极力辩驳与维护的,一无所余,只剩下彷彿赤裸的自己,像初生人世的那天与面对死亡的那刻──让你终于得缘只看着死的时候需要的东西去活──在宠辱若惊、得失辱骂随人中学会:视死,如归。

  才知绝望,是修鍊途中最佳的助力。毫无疑问的,它可以帮助你更无悬念──发现其实只要把他们从念头中赶走,他们就不在了──因此容易把内敛的工夫作得更彻底。从此晓得当在绝望之前,先断绝想望;没有意料,就没有出乎意料的搅扰与烦乱──庄子说:「彼且恶乎待哉!」

  举头,变幻莫测的风云阳光与马蹄般追打的飘风骤雨,像极难以回避的人生。待到己心能御之日,回顾尔来狂风暴雨,衣已干、心已净,对于昨日漫天风雨,逐渐已能等同看待人情之网中的光明与幽黯、厚爱与重伤。不再等待放晴。只要记得庄子,只要试着心斋,只要安之若命,相视而笑:随时,随遇,都是大晴天。仍想向已然过往那曾经以为无止无尽的幽黯与伤痛致谢──当发现重伤是生命中无上珍贵的礼物时,我不好意思只将这残存的伤疤归功于自己,而着实必须归功于曾送给我伤痛的人──让我拥有能够蕴蓄再次超越往昔的坚强,让我有十足的勇气毫不恋着于滚滚红尘地走向内心那更宽广辽阔的世界。感谢中依旧能爱,因为能走到心身无挂斯境,不能没有曾让我伤痛至绝望的缘遇。

  虽然,庄子二十岁起只停步在我的案头、握中,直到近十年才真真切切走进我的生命。生活中有庄子偕行,不自觉中常已微笑。但也不会因今生没来得及赶上与庄子的七岁之约、求学之约、青春之约、初入职场之约而叹息,因为错过而叹息,只会让过更长、错更多。错过的意义在于从此懂得珍惜当下。现在的我,舍不得生活中有错过庄子的时间。

  世界够黑,人才懂得:可以把心点亮。

  情伤太重,人才甘愿:学习补强此心。

  职场乏了,你才想听:怎样沟通才能不累?

  寂寞幽昧的旅程,恰是选择开启闭锁已久心门、重拾满室辉光的契机。

  远路才是近路。绝处才易逢春。

  正是时候,读《庄子》。

  上回,《庄子.逍遥游》提出人生目标的设定,〈齐物论〉传授如何泯除分别、平息搅扰的齐物攻略,〈养生主〉兼括身体技术、心灵工夫与用情原则的养生大要。这回,庄子带领读者亲临现场,面对复杂纷扰的人情,不复完好、支离破碎的世界,儒家的至圣与亚圣说:我们可以选择逃离(「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庄子却鼓励我们热情拥抱,当拯济天下的大医(「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但这艰难的医国行为,并非汲汲朝外奔走,而是从彻底疗癒、强化自我心身开始──须先确立自己,才有能力树立别人。〈人间世〉的七则小故事,无论是讨论事君之道或处乱世之方,在在都寄寓了庄子学说最重要的心灵功课。能够做到心情静定,再佐以传话、劝谏的原则以及人际网络中的应对进退之方,才有机会达成沟通、教化的目的。

  庄子并带我们深刻反思,是否因过于重视世俗价值的「有用」,竟忽略更根本、重要的心与身?倘能由保全心身的立场,从「人,才是目的」的角度出发,便可发现看似「无用」、不幸的遭遇,其「大用」、幸运所在。

  〈德充符〉得见多位树立一己之余,已然可以带给众人美好影响的人。庄子先讲了三个迷人男子的故事,他们正好有共通的心灵特质──明白事物本来就会迁化。他们不是放弃一切,而是放下成见,而注意、看重那隐藏在万物生灭变化、离合聚散后的永恆存在¬¬──生命最根本、最重要的心灵。

  庄子再举三位男主角的例子,他们虽然没有权位、财富、学识,且相貌奇丑,但是为什么受欢迎呢?原来,人活天地间最重要的才能,是在与外界交流沟通时心灵能不因此失去平和、喜乐。原来,人与人之间,最让你想亲近对方的理由,是性情、是精神、是心。都说,人在江湖。庄子却说,人能自由。活在一人之力难以操控的人间世,只有心灵,经由不断陶养、不断进步是可以绝对自主的。一个心灵能维持平静安和,德性又不彰显于外的人,万物都想与他亲近,难以离开。

  二千余年前,二千余年后,人间世依旧〈人间世〉,倘冀望能树己立人于其间,除效法〈德充符〉而「德充符」外,诚无他法。

  生命跌落谷底的时候,还真需要从高处垂落一根救命的绳索,把你拉回阳光灿烂的草原。而庄子在战国的天空留下的,那根看似单纯且简易的平凡之绳,其实既坚韧且稳当。

  我不知道手捧此书的你,是否来得及让庄子陪你穿越升学的窄门?走过即将与所爱相遇的青春?又是否来得及挽住你驰骋职场如沙场的仆仆衣袖、拦住你即将误触「人道之患」的勇敢?若是相见恨晚也切莫说恨,因为当你再次回首,庄子会陪你共赏苦难中才得以淬鍊的辉光、逆境中才得以成就的幸福。

  (本文摘自作者自序)

图书试读

摘录自〈德充符〉形所有忘、所谓无情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庄子笔下的孔子讲了一个他自己经历的故事。「使」是出游,孔丘我曾到楚国出游。「适见豘子食于其死母者」,「食」是饮食的饮,也是吸吮的意思。刚巧看到一群猪宝宝不知情地依偎在刚死的母猪身边,还吸着猪妈妈的奶。「少焉眴若」,「少」唸ㄕㄠ,是一会儿的意思,「眴」意指惊讶。不一会儿,这些小猪仔突然非常地惊恐,「皆弃之而走」,全都抛下猪妈妈的遗体四散奔逃。这是为什么?因为牠们发现猪妈妈过世了。庄子透过孔子之口,叙述了小孩面对母亲生死交界时的反应。但他写的不是人的小孩,是猪的小孩。那人的反应会怎么样呢?这辈子我们或多或少经历过亲人的死亡。在我们的经验里,不论是自己或其他亲友,也许有人面对亲人的遗体仍是有点害怕、不太敢靠近的。这反应无关乎道德,可能就是人的一种直觉。
 
那孔子所举猪仔跟猪妈妈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原来小猪仔们这么地害怕,是因为牠们没看到跟自己相近、相契的那个东西。好像原本在猪妈妈身上跟自己同类的东西不见了,因而觉得这尸体不再是自己的至亲。「己」还有另一个解释是「已」,在古文中已经的「已」跟所以的「以」常常是互通的,倘通用为所以的「以」字,就可以假借为相似的「似」,那么「不见似焉尔」就是猪妈妈跟小猪最相契、最相近的那个元素不见了。
 
这在告诉我们什么?我想徐志摩最懂得。徐志摩在他的老师梁启超去函反对他和林徽音在一起后,回信给老师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永恆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原来人与人之所以能相爱的那最重要、最关键的元素,是心神、是精神、是灵魂,这是庄子为我们指出来的生命的真实。可见小猪仔「所爱其母者」,原来小猪们所爱的母亲「非爱其形也」,不是爱这具形体,「爱使其形者也」,而是爱那能够驱使形体的灵魂。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