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肿瘤照护的实务与解析:生命交会中的疗癒契机

心理肿瘤照护的实务与解析:生命交会中的疗癒契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肿瘤学
  • 癌症心理照护
  • 临终关怀
  • 生死议题
  • 情绪支持
  • 疗癒
  • 生命意义
  • 沟通技巧
  • 患者照护
  • 家属支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临床心理师将多年来参与癌症病人的团队照护,在医疗实务上所面临的各项情境与挑战,及与不同年龄层的个案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归纳出重要学理以及实务上的各种互动应对技巧,撰成此书。书中说明如何提供专业介入,让病人与家属卸除过往日常生活的面具与心防,重新审视自己、放下过往,聆听来自心底的声音,借以改变心态、取得共识,进而提升医疗配合度,使医病双方更容易完成共同的医疗目标,不留遗憾。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郑逸如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师(一)级临床心理师兼主任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在职专班遗传谘询组兼任助理教授
  私立辅仁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博士

  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家庭医学部与安宁缓和医疗病房临床心理师
  医策会教学医院医事人员培训计画专业审查委员
  医策会师资培育制度认证工作小组委员
  台湾临床心理学会理事
  台湾临床心理学会心理肿瘤与安宁疗护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
  台北市临床心理师公会理事
  中华民国临床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
  台北市政府心理健康委员会委员
  安宁疗护杂志编辑委员会执行编辑
  台湾心理肿瘤医学学会副秘书长

曾嫦嫦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兼任临床心理师/顾问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硕士

  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师(一)级临床心理师
  中华民国临床心理师公会全国联合会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台湾临床心理学会理事
  台北市临床心理师公会理事
  医策会医院评鑑及教学医院评鑑委员
  医策会精神科医院评鑑及精神科教学医院评鑑委员
  国民健康署儿童发展联合评估与早期疗育访查委员

张琦郁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师(三)级临床心理师

  学历
  私立辅仁大学理学院(现为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硕士

  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兼任实务教师
  私立辅仁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兼任实务教师
  台湾临床心理学会心理肿瘤与安宁疗护发展委员会委员暨执行秘书

杨于婷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师(三)级临床心理师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博士班研究生
  私立中原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硕士

  经历
  私立辅仁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兼任实务教师
  台湾临床心理学会心理肿瘤与安宁疗护发展委员会委员

黄扬文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师(三)级临床心理师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博士班研究生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硕士

  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临床心理中心院聘临床心理师
  台北市临床心理师公会常务理事

李素贞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师(三)级临床心理师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硕士

  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兼任实务教师
  国立成功大学行为科学研究所临床指导教师
  国立政治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暨研究所临床心理实务教师
  卫生福利部八里疗养院临床心理科临床心理师

黄柏苍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师(三)级临床心理师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硕士

  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临床心理中心院聘临床心理师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不留遗憾的人生剧场(何弘能)
推荐序 永不止息的浪潮—医者补遗(郑安理)
推荐序 安心立命的心灵对话—交流于彼此,循环于昼夜(柯永河)
推荐序 辨识实际存在但难捉摸的心理现象并运用于临床实务(吴英璋)
自序 深入人心的贴切照护来自融合专业与人性的生命交会(郑逸如 曾嫦嫦)
作者简介 (所有作者)
第一章 临床实务挑战与专业训练(郑逸如 曾嫦嫦)
第二章 全人理念下的压力照护与实务工作模式(郑逸如)
第三章 初诊断的「否认」,是否认?从理解出发(张琦郁)
第四章 初诊断的反思—夫妻关系的冲击与憧憬(杨于婷)
第五章 情绪状态与身心症状之评估(黄扬文)
第六章 复发……了断真能让人心安吗?(曾嫦嫦)
第七章 让幼儿在冰冷的医疗世界中感受到情感的温度(李素贞)
第八章 相知相惜—罹癌伴侣间的情感交流(黄柏苍)
第九章 同理心是医病沟通的润滑剂(曾嫦嫦)
第十章 安宁缓和医疗是末期病人给家人最好的照顾(曾嫦嫦)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心理照会临床流程与实务检核表—顺序版(空白表格)
附录二 心理照会临床流程与实务检核表—类别版(空白表格)
附录三 癌症病人的压力与调适模式图—相关面向与历程(填空版)
附录四 压力与健康(载自《家庭医学(第四版)》)
附录五 六力一管压力模式图—评估图示(填空版)
附录六 六力一管压力模式图—介入图示(填空版)

 

图书序言

自序

深入人心的贴切照护来自融合专业与人性的生命交会


  《心理肿瘤照护的实务与解析—生命交会中的疗癒契机》是一本关于生命故事的书,撰写发生在许多癌症病人与家属以及临床心理师之间的生命交会,呈现融合专业与人性的照护,以及医病之间的彼此滋养。回首这本书的孕育,缘起于台大医院临床心理中心的癌症病人照会案例讨论会,这是为监督与提升癌症病人心理照护品质而举行的专业训练。临床心理中心自2007年成立后,开放所有医疗单位照会临床心理师,临床心理师们平日互相切磋,力求精进,定期研讨,尽力提供最佳心理照护。2013年,本中心开始有其他医院的临床心理师申请前来代训癌症病人的心理照护,这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全国对这方面的训练需求与实务上遭遇的困难,因此我们后续有一段时间将这讨论会开放给他院临床心理师参加,展开跨院的交流。

  第一场癌症病人照会案例跨院联合讨论会是在2013年1月4日举行,距今约五年。当时大约半年后,我们深刻感受到从这个讨论会获得的启发、进步与支持,认为把这些专业经验加以整理写出来应该很有意义,故于2013年6月27日启动写书计画,邀请有意愿的临床心理师参加撰写,共有七名加入,历经四年多持续的讨论、撰稿、修改,如今终于完成此书。我们在最后订定书名时,字字斟酌如何点出我们认为在心理肿瘤照护中最重要的元素,几经热烈讨论,决定将这本书的主标题订为《心理肿瘤照护的实务与解析》,以标定所投入的临床心理专业领域,并指出此书是以实务工作模式与范例解析来说明心理肿瘤照护,副标题订为《生命交会中的疗癒契机》,以传递我们所看到在专业人员与病人及家属的交会时空里,发自生命深处、令人动容的,对爱与被爱的渴望、不放弃为生与死的努力,而这当中处处是疗癒契机。

  这本书主要谈的是由病房发出照会单之后,临床心理师进行一次照会的临床实务工作。在病房里,此生不曾谋面的两个人在此第一次相遇,且因为制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就仅此一次,这机会珍贵且需把握,但也相当艰难与挑战。我们训练自己精鍊与运用所学的专业,善加掌握这个机会,尽力找到导致困难的原因,尝试解决问题与创造改变,也开放面对生命之路将踏出的每一步,包括不如预期、非所愿的进展,期待能为病人与家属提供适切有用的协助。癌症病人在患病中经历的自我碎裂、人生断裂,与他人的连结彷彿断开为两个不同的世界,诸多裂痕一条条裂开、延伸、交织,这复原、修补与前行的路,多变且挑战。或许有人会认为很难找到一种具体的实务工作模式,可适用于每一位独特个案,但我们在临床实务中引用与实践临床心理学理论与技巧时,发现建立有效且通用的架构模式是可行的,且在这基础上,更能累积兼具普遍性与独特性的临床经验与能力,凝鍊出更有助益的心理衡鑑与心理治疗。

  在这样的信念与目标下,我们建立概念模式与实务架构、订定标准程序、提高效能,并持续自省、切磋、整理、研读、改进,也因为这样的自我期许,我们对此书的设计包括:介绍临床实务流程、解说压力照护与实务工作模式、解析模拟案例、复习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或方法、分享临床实务祕诀、说明检核与改善的方法,希望借此激励自己更进步,并开启交流,获得回馈与指教。作者分享个人感触,也是此书的特色,我们深深体会唯有「人」与「专业」结合,才能与病人及家属有真正的交会,点活那看似消弱却仍跃动的心理能量。在我们的规划中,此书谈的是一次照会的临床工作,未来预计再整理分享从疑似罹癌到生命末期的历程中,分别或跨越病程阶段的长期心理治疗实务。

  台大医院临床心理中心能在心理肿瘤领域推展有成,并出版此书,要感谢许多长官与专家前辈的指导及支持,包括历任院长与现任何弘能院长、历任督导本中心的副院长与现任郑安理副院长(同时为癌医中心医院院长),以及开创台湾临床心理学领域的柯永河教授与吴英璋教授,谨此深致谢意。我们也感谢一路走来并肩照护癌症病人与家属的医疗团队,从他们身上看到对全人照护的坚持精神与热心实践,令人感动。感谢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王俐文副总编辑、金明芬责任编辑对此书的支持,往返沟通讨论此书的设计、排版、甚至颜色,如此细腻、严谨、用心,令我们感谢与安心。最后,要将最深的感谢献给每一位病人与家属,感谢他们在病痛与受苦中愿意接受我们的服务,并让我们学习将心理照护做得更好,我们谨向他们及其以生命写下的心路历程,以及展现的勇气与柔软,致敬并致谢!
 

图书试读

临床实务挑战与专业训练

一 医疗情境现场与任务

临床心理师忙完上一位个案,回到办公室检视电脑照会系统,其中一张照会单写着:

临床问题:36岁女性,肝癌,骨转移,不断抱怨疼痛,叫声干扰其他病人休息,包括其他楼层病人与医护站均受影响。予以增加止痛药剂量,并安抚,无明显效果。
照会目的:评估与处理病人之疼痛。
○○○病房○○○医师

照会单通常是精简扼要地叙述问题与目的,而非详述所有资讯。接心理照会的第一个挑战是,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包括:瞬息与累积的各种现象、语言与非语言的讯息、内隐与外显的表现、纵横交错的历程等,这些都是建构照会任务的基础。因此,接照会时,首要必须明白照会单与临床现场的讯息差距,知道该收集、补齐、确认哪些内容,并预估合理、可能达到的目标。

在开始阅读照会单的那一刻,就是掌握先机的机会,借着善用照会单的讯息以及思考与计画的能力,可使工作更即时、精准、有效。特别当住院病人的心理照会常只有一次机会时,这个准备更加重要。照会单有三个层面的意义:(1)病人(与家属、照顾者、重要他人)的困难和需求;(2)发出照会单之医疗团队的困难和需求;(3)临床心理师接收照会单的工作内容与目标。接单的临床心理师应依这三层意义做思考,首先思考这张照会单发出之前,病人及发单医疗团队可能遭遇了什么困难、产生了什么需求;接着依「心理照会临床流程项目」拟定此份照会的执行计画,以促进完成心理照会的工作内容与目标,包括:判断需先了解与釐清的讯息、预估工作重点、可能的阻碍与克服的方法、心理衡鑑与心理治疗的目标。以上述36岁、肝癌且骨转移的女性病人为例,可针对这三层面的意义做以下思考,以更贴近医疗情境的现象与现场。

在这张照会单发出之前,病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当临床心理师与开单医师及/或主护护理师口头联系询问时,个案概念化的「界定临床问题」得以更清楚具体地描述。病房里的场景: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