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忠相二十五岁创办了葵照护,现在四十多岁。
葵照护代表着:以小规模多机能居家照顾、团体家屋为主轴,
强化社区营造的同时,提供长者自力支援的服务。
二〇一二年荣获「第一届神奈川福祉服务大赏」最高荣誉。
葵照护所推动的照护风格广受各大媒体杂志报导。
其中包括NHK「早安日本」、NHK节目《专业工作的风格》、
富士电视台「独家报导!」、神奈川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
他的影响力也延展到今日台湾的居家照护、长照政策走向了。
★我们正面对着人类前所未有的高龄化社会。这是一个既无前例,亦无正解的险峻世界,「你」才是银发医疗照护的决策者。这本书不只是为照护者与照护单位而写,任何关心长照政策、梦想在自己社区、居家快乐地终老者,都需要认识什么是「葵照护Aoi Care」,一起成为高龄化社会社区营造行列的一员。
★「葵照护」这种小规模多机能的据点,若能遍布各县市,身体机能衰退的长者,特别是失智老人,就可以在居家+机构+医院三者之间,因时制宜地运用,尊重长者意愿回归居家生活,在家属与照护人员陪伴下终老。
★本书轻松易懂,以类似研习会上课的场景,由森田洋之医生邀请加藤忠相来照护中心上课,两位虚拟学员角色十分逗趣,还配上漫画,常常30秒就让你恍然大悟葵照护跟传统照护的区别是什么。
本书精采重点 ◆终极目标在于信赖关系 传统的照护世界,让人觉得一旦住进医院或机构,就很难回归居家生活。在居家、医院/机构之间那个充满未知、令人畏惧的鸿沟,在葵照护中变成:在具备传统人际关系的社区里,发展「小规模」的机构,长者依旧晚上回到家里;若是长者生病,由相同的机构、相同的工作人员,提供居家照顾与寄宿之间没有明显区隔的「多机能」服务。站在长者的立场,这是最信赖又有归属感的关系;对照护员来说,心态上他们不是照顾病患,而是照护像家人一样的长者。
◆光靠操作手册无法实现自立支援 什么是自立支援?就是让长者做他们能做的事情,从疗养照护──「使人失去自由与陷入依存的作法」,走向自立支援──「由个人主动追求自信与平等,从旁提供支援的作法」。也就是协助长者聚焦在「自己做得到的事情」,让长者对自己更有自信、更加自立。本书分享多个葵照护服务过的案例,包括住在垃圾屋内让邻居困扰的老人。
回到第一个重点,要降低「自立支援」第一线的照护风险,首先必须与当事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这才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选项。
他们并非只是为了符合政令的操作手册来应付工作,达到收费与评鑑标准即可,而是将心比心,以追求让长者安心快乐为标准最高准则。所以书中提到他们不锁门、不规定长者固定的作息、依个案的时间和需求,以灵机应变的方式实现高自由度的自立支援。书中也有多位照服员分享个案,包括陪伴临终前的长者去泡汤圆梦的故事。
◆强化社区参与 「小规模多机能」或是「团体家屋」是社区型照护服务,也是在地老化的配套措施之一。为了让长者能与社区有更多的互动,同时不遭社区孤立,就需要很多创意,葵照护认为即便照护的是失智症,依然希望当事人能够善用自己的所长,积极地站出来与社会互动,同时也希望社区的居民与孩童愿意支持长者。这个理想怎样落实呢?葵照护的爷爷奶奶柑仔店、菜园、咖啡馆、公共空间就是好例子。
感佩推荐 按姓氏笔画顺序
余尚儒/台湾在宅医疗学会理事长
林玉琴/嘉义基督教医院社区服务部副部主任
林金立/台湾自立支援照顾专业发展协会理事长
纪金山/「好好园馆」「有本生活坊」创办人
涂心宁/社团法人爱福家协会 总干事
陈正芬/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福利系教授
陈良娟/台东圣母医院院长
陈静敏/国立成功大学护理系-老年学研究所教授
黄淑德/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理事
简月娥/台北市天母失智症老人团体家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