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承接了儿童期与成年期的过渡:个体由依赖的小孩转变成独立的大人。在这段时期,青少年于生理及心理两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身心的成长,使得青少年比起儿童来,发展出了更具逻辑性、抽象化的思考能力,但是经验与成熟度的不足,也使得青少年需再接受数年的磨练后,才有能力承担起成人的责任。
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反映出青少年期似乎是充满了「矛盾」的一段时期。青少年有抽象思考的能力了,但在做判断时却常过于主观,而显得自我中心;青少年体验到丰富的情绪感受,但也常受情绪激烈波动之苦;青少年怀抱无比的勇气与远大的理想,却未尽有符合现实环境的考量,而常被认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青少年有着发展过程的可塑性,同时也承担着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
对于青少年本身,甚至关心这些青少年的成人而言,要能理解这段时间中在身体外表、心智能力、行为、想法上产生的众多变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大多数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及其父母而言,亲子间的沟通与信任,在这段时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父母亲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却无法以自己的经验去了解孩子的言行,而深感挫折;而青少年子女也觉得父母亲不可能懂得他们在想些什么,而满腹委屈。
社会上普遍对于青少年存有麻烦制造者的刻板印象,常将其形容为集众多负面特质于一身的特殊个体:自以为是、特立独行、懒惰散漫、没大没小、叛逆任性等等。但是,青少年并不必然是「问题」的代名词。在这些看似问题的态度与行为背后,当面临种种调适改变的压力时,也不能忽略大多数的青少年仍然努力地想釐清自己的定位与探索自己的认同,仍然积极地想寻求自己的独立自主与建立对自己的肯定认可。若能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过程有愈多的了解,则愈能在他们面对压力与众多必然的改变下,帮助他们走过这段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
可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与发展特征应该是首要之务。但是,国内目前针对青少年时期各发展层面做详细介绍的专书却不多见。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所翻译出版的《青少年心理学》呈现了一本有助于了解青少年发展现象的教科书与参考书。
了解本身就是一种协助,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对于发展中的个体─不管是儿童或是青少年─提出合理的要求、合情的期望、与合适的指导。相信本书对于青少年本身、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关心青少年发展的学校教师、辅导人员及社会大众,在了解与协助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必能有所贡献;特此推荐予各界人士。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 程景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