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一 我不想在这本书里跟大家谈教育的弘大目标,也不会拿那些空洞的理论来给大家解释舞蹈管理在这个学科体系中多么地任重道远,那些想法太虚,我们还很年轻,不想背着道统的包袱爬行。在这个资讯来不及消化的时代,我想跟与我有相同目标的朋友们分享一些经验,一些关于舞蹈展演制作的实际经验。
我的朋友们大多是学生,或是刚开始从事舞蹈管理、行政工作的同行,相对于纸上谈兵的理论,他们更需要的是先行经验的分享和探讨,于是我开始构思这本书的框架,怎么去写这么一本书,一本不再只是学术论文註脚中会出现的书目,而是一本真正能帮助人实践舞蹈展演制作,一本让人读得下去并感到受用于实际操作的书。
5岁开始乱跳舞,11岁开始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舞蹈训练,我从小就喜欢舞蹈,我的技术技巧也很好(自己觉得),但因为我热衷生活、酷爱美食,所以现实的舞台并没有给我太多机会,我在一个舞者最精华的20岁出头便告别了舞台。
经历了多年的翻腾与挣扎,我终于成为一名舞蹈教师……一名舞蹈理论教师。我发现很多学生和我当年一样,因为各种主动或被动的因素,选择与被选择,不知从何时开始便无法停下与舞台渐行渐远的步履,最终不得不与舞蹈背道而驰。
我是一名理论教师,所幸至今为止尚未加入舞蹈教育圈子中的纷争……那场究竟是以实践为主还是以理论至上的论战。没什么可争执的,若是缺乏大量的实践作为基础,一切理论都是空谈,特别是舞蹈管理这种应用性质较高的科目。在舞蹈管理的课程中,我始终坚持,就读舞蹈系的学生是一定要上台表演的!对着教科书划重点的管理课,那背诵的都是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大学、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只有透过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消化成自己的管理方法,那才是真正学到了什么。对自我的反省和提炼,是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种思维。
跟学生们一起做舞蹈演出,有时候学生会跟我说:「我跳得不好,不想丢脸……。」「我想等我的作品成熟一点……。」或是「最近比较忙,想等不忙的时候再来专心做演出……」,试问,好与不好,成熟与不成熟的界定在哪里?况且事实已不证自明,永远都不会有「不忙」的时候。只要有心要登台,大幕升起的那一刻,还有多余心思去惦记那些顾虑吗?喜欢舞蹈的人都可以上台,舞台将要留下的不是技艺高超的人,而是对舞蹈有诚挚热爱的人,还有那些充满热情义无反顾的瞬间!
中国的菁英式专业教育培育出了无数优秀的演员,但大家都知道,一次舞蹈展演的制作,光有演员是不行的,幕后人员跟舞蹈明星一样重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舞蹈表演本身是最单纯的执行部分,尽管它将获得最多的掌声……而这是身为行政管理人员,从一开始就要有所觉悟的事……在黑暗中确保一切流程的万无一失,却没有掌声。
正常情况下一个90分钟的展演,可能花费比它时长达1500倍(3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做前期准备,前期工作所耗费的人力更不用说了,撰写企划书、资金筹措、宣传、公关……等繁琐的业务,这些都是单纯的学生或演员难以釐清和胜任的事务。然而客观地说,这些令人头大的琐事并不难,只要规划得当,按部就班,哪怕你是从来没接触过演出策划的菜鸟,也能跟那些专业的团体站在一样的起跑点上。
本书以综合大学舞蹈系学生演出制作为主题,从舞蹈管理(课程)的视角,讨论一些实际的情况与实用的方法,舞蹈管理目前在学界有许多别称,按(课程)侧重点不同,有舞蹈行政、舞蹈文化产业、舞蹈剧场实践……等等,但无论採用哪一个名称,其关注重点都是聚焦在舞蹈从无到有,从台下到台上,台前幕后的工作内容。
书中文字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些我与学生们的经验,舞蹈展演、舞蹈公演、舞蹈表演、舞蹈演出是几个近义词,为了行文之便利可以相互替换,没有其他特殊的语义指向。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帮助到那些对舞台存在着梦想的人,舞台是自己创造的!没有够不够好,只有愿不愿意坚持。
共勉~
陈蒨蒨
2017年7月,北京
作者序二 早年热爱跳舞,但传统的乡下家庭认为跳舞不能成就什么,用处不大。乡下人理解的跳舞大概就是庙会中所跳的脱衣舞,跳舞也赚不了钱是无法谋生的职业。此时感谢我的贵人(隔壁国小老师)花了很长时间不断的说服我爸妈,说服的理由不外乎;舞蹈的小孩很有气质,舞蹈的出路可以当幼稚园的老师等等,直到14岁后有了机会进入正式的舞蹈学校,这个机会得来不易而沉浸在舞蹈中的我以为最终能成为一位站在舞台上跳舞的职业舞者。
但是舞台上的现实与残酷无法改变自身条件的不足,我没有芭蕾人的巴掌脸,我没有中国舞蹈舞者筋开腰软的无骨功,现代舞的世界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我开始徬徨、无助,如果不能站在舞台上,那我还能做什么?在机缘巧合下,我由幕前转成幕后,开始了我的舞蹈行政生涯至今。
工作的生涯中发现每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工作者都有一套属于自身的工作逻辑和哲学。笔者长期在大学内协助系、所学生从事舞蹈展演及行政相关工作,并有数年的大型表演活动筹划经验。因此想借由以上经验与大家分享其成果与想法。但想要成为一位有能力的舞蹈(艺术)行政者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不是坐在办公室打打文件或接接电话就能完成。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必定不可少:
1.艺术知识(专业舞蹈领域学识、非领域常识、学习力)
2.表演领域之技术(艺术或表演处理能力、舞台、电脑等技术能力)
3.敏锐度(外在环境和未来趋势、务实力)
4.真诚与热情(把每一件工作当作一个事业、包容所有与自己意见不同之人、事)
5.领导统驭(组织能力、协调调度力、团队精神)
6.表达力(口语沟通、书写能力、说服力)
7.使命感(责任感、控管能力、意志力)
8.企划/节目规划(创造性、弹性和可行性评估)
9.财务管理(财务控管、分析)
而这些能力虽然不是天生就有,却都需要后天的练习与经验累积。为了未来更多已无法继续站在聚光灯下的舞者们,也没有从事教职机会的你们,开出另外一扇窗,我与陈蒨蒨博士将展开我们的「舞蹈管理和制作的理论与实践」之旅,请所有的乘客系上安全带,我们将开始我们的行程。出发!
李艾倩
2017年8月,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