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从事中医的领域已经十多个年头,自从一脚踩进中医世界后就发现原来东方医学的世界可以这么的广大与精深,中医学是一个全人的医学,是整合环境与身心的医学。以前对许多疾病的看法就是使用药物治疗,但是,往往发现药物其实无法真正治疗身体的疾病,反而有更多疾病是不太需要使用西药长期治疗的,反而透过正确的中药调整与日常保养就可以让身体的机能维持稳定。以本书所阐述到的高血压为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血压的高低原本就会与多重因素相关,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是心脏与肾脏,但还有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大脑。
西方医学的药物使用大多是採用「对抗疗法」的概念在治病,如,过高的血压就用药物想办法把数字降下来,过高的血糖也是使用药物造成血糖数字上的美化;但是,过低的反而往往束手无策,如免疫功能偏低往往就没有办法,只能靠患者自己想办法…,于是乎,短时间可能有用,但时间一长了,身体也会出现适应,这时候使用药物的效果就不彰了。但是中医学採用的是「顺势而为」、「因人而异」的协同疗法,也就是表象上的数字仅供参考,更重视的是患者的特异性,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与生活行为,治疗时除了使用针灸、中药、理疗外,更着重于调整患者的生活行为、饮食习惯与情绪调理,唯有这样的全方位调整才有办法让处于身体的不平衡状态改变回正常稳定的状态,当然,年纪不同,所适用的情况会不相同,因此,数值只是一个参考而非绝对。
本书在高血压的观念阐述上确实是可以协助许多初期罹患高血压的患者一些正确的生活卫教,也就是本书作者所提到一句很重要的观念「当你发现血压偏高,除了用药,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改善?」这观念用在许多疾病也都适用,不要把自己的身体疾病都丢给医师去治疗,这就好像,完全不懂投资就把钱全部交给理专去打理,赔了钱还怪别人一样。大多数的疾病在发生之初,都是身体的一个警讯,患者反而更应该去检视自己的生活、饮食与情绪的问题,找出原因,并且改善,最后才是用药,不是吗?
京禾中医诊所
陈俊如医师
推荐序 这本书的原意是希望大家要聆听身体内在的声音,发现高血压的诊断下,还有哪些是个人可以调整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个人可以从事的改善血压方式,配合找出根本原因,才能积极对症治疗。而不是被诊断出高血压,就消极的认为就要吃一辈子药,但是个人在调整生活习惯、改善生活作息与运动保健方面却没有付出更多的心力来维持自我的健康。
本书并非鼓吹大家放弃正统医疗,例如书中也特别提及高血压就是身体出现的一种警讯,尤其在前往医院检查之余,身为病人的一般大众在用药之前,能不能为自己的健康作更多的改善之道。所以书中也介绍了降低血压的两大养生法:分别是按压穴道及伸展操。相信对大多数国人都不陌生。如果能经由书中的讲解,搭配平时规律量血压及从事两大养生保健方式,不失为改善高血压的效果加分不少。
全书给对防治高血压有兴趣的民众一个完整概念,尤其在现今希望提高民众健康识能的时代,让自己对高血压防治有更正确深入了解,才能更有效的维持与照护自己的健康,改善高血压、预防高血压。书中举了许多实例及相关研究结果作为佐证,希望对于改善高血压有兴趣的民众能耐心的看完,相信会有许多的体会,也更知道如何照护好自己的血压。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昆明院区中西医整合科主任
陈建宏 医师
作者序 感谢各位拿起这本书。
你对健康检查的「血压」数字感到忧心,去看了医生之后,医生说你今后都必须服用降血压药,于是你不免担心是否必须一辈子吃药。或者医生告诉你:「你的血压偏高,必须减少盐分摄取。」你却不想吃乏味的减盐料理。倘若如此,本书正好可以提供各位另一个选择。
请放心。
事实上,在服用药物降血压之前,你还有许多能为自己做的。
胡乱服药,反而容易让你感觉疲劳,有碍健康,加速老化。本书将介绍这些不恰当服药带来的危险。
说起来,「血压」在身体机制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笔者希望各位正确认识血压的作用,并借此了解身体的自我管控机能,让血压随时维持在正常状态。
日本厚生劳働省每三年进行一次「患者调查」,根据二○一四年的调查报告显示,高血压相关疾病的患者总人数(推测有持续接受治疗的人数)为一千零一十万八千人。与第二名的牙龈炎及牙周病患者的三百三十一万五千人、第三名糖尿病的三百一十六万六千人相差甚远,可说是遥遥领先。
此次高血压患者的人数较前次调查增加约一百零五万人。更进一步地根据性别来看的话,可知男性为四百四十五万人,女性为五百六十七万六千人,相较于前一次调查的结果,男性增加六十三万人,女性增加四十二万人。
患者人数稳居第一,因此,高血压可说已成为「国民病」。人到了四、五十岁之后,与亲朋好友也经常出现「我有点担心健康检查的血压数字」等对话。而医生也说:「如果不理会高血压的问题,将会引起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可能致死的重大疾病。」于是有不少人百般不情愿地服用着医师开立的降血压处方药。
然而,事实上「你的血压偏高,吃点药降降血压吧」这种现今一般的处置方式,不仅无法解决体内发生的问题,还有可能忽略了更可怕的疾病警讯。
请听药剂师怎么说!
在我自行创业之前,我曾在药厂待了十年,从事研究、开发、学术等工作,也担任血液相关产品的管理工作。我当时因为血液能够如实表现出人体的状况,而挑起浓厚的兴趣。
但是,我在医疗现场看到的用药情况,却也让我深感药物非万能,无法治癒所有疾病。结果药物的功效不过是消除了症状;以血压来说的话,服药的目的只是为了降低血压而已。
举例来说,服药可以抑制并舒缓跌倒肿痛等「急性」症状,以及抑制癫痫发作等「先天」疾病,帮助人正常生活。这是药物了不起的优点。
但是,药物在解决慢性病长期持续的症状方面,结果又是如何呢?医生说:「高血压是体质问题,必须一辈子服药。」于是他理所当然地开了降血压药给你。问题是──请稍等一下!只是因为血压高就要吃药吗?假如「血压上升」是为了提醒你有心脏、脑部重大疾病的警讯,该怎么办?随便吃药降血压的话,将使人忽略掉更严重的疾病。
慢性病属于不清楚什么时候才能够治癒也没有终点的疾病。笔者希望各位明白,长期服用慢性病药物,必然会出现副作用。
药物影响全身细胞
举例来说,许多人以为头痛药只对头痛有效,事实上是对全身细胞都产生影响。因此同样的药物,不仅可以治疗头痛,也能缓解生理痛。
降血压药也一样;药物以降低血压为目的,随着全身血液进入各处的细胞,长期服用的话,将会带给心脏与血管、肝脏与肾脏负担。药剂师会告诉你:「任何一种药物长期持续服用,都会产生副作用、并影响到身体!」此外,人体也具有「抗性」。就像持续喝含咖啡因的咖啡提神,一旦身体产生抗性,就会失去提神效果一样,长年服用降血压药的话,也得留意会因为抗性而逐渐失效,而必须改用更强的药物。
医生是治疗身体疾病的专家,却不是药物专家。事实上,医生也很常透过药厂在医院举办的「研讨会」学习药物知识。当然药厂的重点是摆在说明药物的优点,解释「自家公司的药物如何有效」云云,花在说明坏处的时间很短;如果可能的话,他们甚至会粉饰太平。遗憾的是,有权力决定用药的人是医生;因此,他们如果不够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即使是再老练的医生,也不见得懂得拿捏用药的尺度。
请想想,医院原本是治疗疾病的地方,因此,医生的工作目标应该是「让患者复原至无需上医院也可以的状态」。可是现在的医疗情况又是如何呢?患者不仅必须继续上医院,而且前面也提过,患者的人数甚至逐年增加。身为药剂师,我无法认同医生开给患者必须一辈子服用的降血压药,也无法坐视不管。
坊间与血压有关的书籍,几乎都是医生写的作品,本书却是从「药学」的角度传达正确的血压资讯。那些受到医生威胁「如果不治疗高血压,你的脑和心脏都会受损」的人,也请鼓起勇气对医生说:「不,请让我再观察一阵子。」并自行维护管理自己的身体吧。
本书当然也会针对恐将导致重大疾病的「不可忽略的高血压」提出正确说明,请各位尽管放心。
没有必要减盐
还有一点也是本书将会提到的真相──「减盐与血压」。
已经有愈来愈多研究结果显示盐分的摄取与高血压无关。人们从很久以前就常在说:「若要预防高血压,就必须减盐。」因为这个缘故,日本人的盐分摄取量已经比五十年前少了一半。然而高血压患者仍旧年年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盐巴所含的氯化钠的确有提高血压的作用,因此本书也将谈谈在日常生活饮食中,如何选择氯化钠含量少的天然盐。各位无需坚持「减盐」的饮食,也能够吃得美味又兼顾血压控管。
原本该是用来治病的药物,却没能治好一个人的身体,反而害人得「一辈子服药」──笔者对于这种医疗方式深感质疑,因而在二十一年前自行创业,一路推广「预防医学」,从西医与中医、饮食与运动等各种角度关切身心问题。
本书将介绍其中两个笔者绝对要推荐给高血压患者的养生法,就是「降血压穴道法」与「降血压伸展操」。
「降血压穴道法」是一按压穴道就能够透过人脑传达到自律神经,具有立刻降低血压的作用。「降血压伸展操」则是借由找回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的心肺功能与血管弹性,抑制血压上升,达到「根治高血压体质」的效果。
认识与血压相处的正确方式,并实践前述的两个养生法,你的生活将再也不会只有「高血压」、「减盐饮食」及「降血压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