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wdown 反转地球暖化100招

Drawdown 反转地球暖化100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aul Hawken
图书标签:
  • 气候变化
  • 可持续发展
  • 环境科学
  • 解决方案
  • 能源
  • 减排
  • 环保
  • 地球暖化
  • 可再生能源
  • 未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黄育征(台糖公司董事长)推广,从生活中开始实践,你我都能成为改变全球气候危机的助力!

  美国Amazon畅销排行榜第一名
  全球主要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精心研究
  反转地球暖化的100个实质解决方案


  根据联合国最新气候调查报告,地球恐将于2030年突破摄氏1‧5度的升温大限,若想解决这项危机,必须仰赖全球每一个人都尽最大的努力。面对这个迫切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在《Drawdown 反转地球暖化100招》里,有100个实际有效的方法等着我们去实践。其中有些方法我们早已有所耳闻,有些则是闻所未闻。从清洁能源到饮食习惯,从都市规划到土地利用方式,从运输的选择到材料的运用,这些方法被证实不仅对减少碳排放有帮助,并在经济上完全可行,并非纸上谈兵。只要愿意从生活中开始实践,你我都能成为改变全球气候危机的助力。

  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类更健康,也能使社会更安稳,并能促进经济发展,只要我们一同为扭转地球危机贡献心力,必定能共同创造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美好世界。地球未来的希望,掌握在你我手中。

  【为响应环保,本书使用再生纸印刷。】

各界推荐

  联华神通集团董事长 苗丰强
  台湾昕诺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暨全球副总裁 余泳涛
  宏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清来
  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 张清华、郭英钊
  台糖总经理、高铁董事 管道一
  经济部部长 沈荣津
  农业委员会代理主委 陈吉仲
  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前局长 林洲民
  中央研究院前院长 李远哲
  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刘文雄
  资源循环台湾基金会执行长 陈惠琳


  借由本书的出版,我们乐观地确信,将会有更多的人们能真正理解自然资源确实是有限的。而作为消费者或生产者的我们每个人,也将知道必须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减少对我们所居住的环境留下足迹。──台糖公司董事长黄育征

  这是一本美丽、鼓舞人心的书,叙述着地球公民都在做着非凡的事情,逆转全球暖化更是我们共同的故事。──环境保护署前署长李应元

  奠基于世界各地主要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的精心研究,是扭转全球暖化现象的100个最实质的解决方案。──《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这是一本理想的环境科学教科书──不过它太有趣、太激励人心了,实在不能被称为教科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卡芮瓦(Peter Kareiva)
 
好的,下面为您呈现一本名为《气候前沿: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关键路径》的图书简介。 --- 《气候前沿: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关键路径》 导言:刻不容缓的绿色转型 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的威胁,而是深刻影响我们当下生活的现实。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地球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响应人类活动的影响。然而,危机之中亦孕育着变革的机遇。本书《气候前沿: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关键路径》,旨在为读者描绘一幅清晰、可行且充满希望的未来蓝图——一个基于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重塑的低碳、高韧性社会。我们不再仅仅讨论“问题”,而是深入剖析“解决方案”,探寻那些正在塑造未来全球经济与环境格局的关键路径。 本书摒弃了过度的危言耸听,转而聚焦于系统性的、可落地的行动策略。我们深知,应对气候变化需要跨越学科、行业和国界的全面协作。因此,本书结构围绕三大核心支柱构建:能源系统的深度脱碳、工业与消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及社会韧性与治理的重塑。 --- 第一部分:能源革命——电力的未来与零碳动力 能源系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其转型是气候行动的重中之重。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当前能源格局的挑战,并系统性地介绍了实现能源系统完全净零排放的技术路径和政策框架。 1.1 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部署与电网现代化 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已不再是边缘技术,而是全球能源增长的主力军。本书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如更高效的钙钛矿电池、海上漂浮式风电)和政策引导,加速其装机容量的指数级增长。更关键的是,我们探讨了“间歇性”问题的解决之道:先进的储能技术。从抽水蓄能到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乃至更具潜力的固态电池技术,本书详细评估了不同储能方案在电网平衡、峰谷调配中的角色和经济性。同时,我们聚焦于电网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智能电网”如何通过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VPPs)和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支撑起一个以分布式电源为主导的、更加灵活和可靠的电力基础设施。 1.2 零碳热能与交通运输的终极转型 供暖和制冷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本书考察了热泵技术的普及潜力,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的适用性,并分析了如何将城市供热系统向地热和工业余热回收转型。在交通领域,本书超越了电动汽车的普及讨论,深入探讨了重型运输(航运和航空)的脱碳策略,包括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生产路径、绿色氢能(通过电解水制备)在远洋航运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城市交通规划中对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优先权设计。 1.3 氢能的角色定位与绿色生产 氢气被视为连接可再生电力与难以减排部门(如钢铁、化工)的关键媒介。本书细致区分了“灰氢”、“蓝氢”与“绿氢”的生产经济性与环境影响,重点阐述了电解槽技术的进步如何降低绿氢的成本。我们评估了氢能在储能、工业原料替代和燃料电池技术中的实际应用瓶颈与突破口,强调了建立高效、安全氢气供应链的必要性。 --- 第二部分:工业与消费的深度变革 能源脱碳只是第一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必须重塑我们制造、使用和处置物质的方式。本部分关注循环经济、材料科学的突破,以及工业流程的根本性重构。 2.1 基础工业的绿色炼金术 钢铁、水泥和化工是全球碳排放的“顽固堡垒”。本书详细分析了颠覆性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潜力。例如,在钢铁制造中,如何用绿氢取代焦炭作为还原剂;在水泥生产中,如何通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或探索新型低碳胶凝材料来消除过程排放。我们探讨了“材料效率”的概念,即通过更少、更耐用的材料实现相同的功能,从而降低对初级资源开采的需求。 2.2 循环经济:从线性到闭环的设计思维 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回收。本书强调了“产品即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从设计源头植入“可修复性、可拆卸性与长寿性”的设计理念。我们考察了先进的材料科学,如生物基塑料、可再生聚合物的商业化进程,以及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如区块链和物联网)来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材料的可追溯性,从而真正实现“闭环”管理,将废弃物视为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2.3 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与食物系统 全球粮食生产与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甲烷排放的重要驱动力。本书审视了未来食物系统的韧性。内容包括:精准农业如何减少化肥和水资源的浪费;替代性蛋白质(细胞培养肉、精密发酵)在降低畜牧业足迹方面的潜力;以及通过再生农业实践,恢复土壤健康、增强碳汇能力的具体方法。我们强调了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作为快速见效的气候行动之一。 --- 第三部分:社会韧性、金融工具与全球协作 技术和经济模式的转变,必须以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有效的治理结构为支撑。本部分关注政策制定、金融引导以及社区层面的适应性建设。 3.1 气候金融的再定位:风险、机遇与资本流动 本书分析了气候风险如何重塑全球金融市场。我们探讨了碳定价机制(如碳税与碳交易体系)的有效性与公平性设计,以及如何通过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创新金融工具,引导私人资本流向真正的气候解决方案。关键在于,如何将气候韧性指标纳入主流的投资决策框架,从“风险规避”转向“价值创造”。 3.2 适应与韧性:构建应对气候冲击的社会结构 即使我们迅速减排,一定的气候变化也已不可避免。本书深入探讨了城市和沿海社区如何投资于“适应性基础设施”,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例如恢复湿地以应对风暴潮,或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更重要的是,我们关注“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的社会维度,确保气候行动不会加剧社会不平等,而是创造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就业机会。 3.3 治理、政策与全球协同 最后,本书评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实施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时所采用的有效政策工具。我们研究了跨国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潜在影响,以及国际合作在技术转让和气候融资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呼吁建立更具适应性、更快速响应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强调地方政府和非国家行为体(企业、公民社会)在加速气候行动中的不可替代性。 --- 结语:从认知到行动的飞跃 《气候前沿》不是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它是一份面向未来、鼓舞人心的行动指南。它向读者证明:一个可持续的、繁荣的地球未来,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正在被我们共同的创新和决心所构建。本书旨在激励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工程师以及每一位关心地球命运的公民,将气候挑战视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技术飞跃的终极契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单一的“灵丹妙药”,而是一系列协同作用的、具有变革性的关键路径的系统性实施。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保罗‧霍肯(Paul Hawken)


  环境学研究专家、企业家、记者和畅销书作家,致力于研究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改变商业和环境的关系。保罗开创了生态化商业、撰写关于商业如何影响生态体系的文章,也为政府部门和大型公司提供经济发展、工业生态和环境政策的谘询意见。出版了7本书,作品在50多个国家出版并被翻译成29国语言。

译者简介

刘品均


  宜兰人,政治大学民族学系毕业。译有《洁西卡艾芭的真实生活》、《纽约型男爱读书》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迈向循环经济不是选项,是必然要走的路!  黄育征
推荐序 逆转全球暖化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李应元
 

源起
用词
数据
 
能源
风力涡轮机
微电网
地热能
太阳能农场
屋顶太阳能
波浪与潮汐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
生质能
核能
汽电共生
小型风力发电
亚历山大‧冯‧洪堡德
甲烷消化槽
流内水力发电
废弃物转制能源
电网弹性
储能(发电厂等级)
储能(分散式发电)
太阳能热水器
 
食物
多蔬果饮食
修复农田
减少食物浪费
干净炉灶
多层混农林业
改良式稻米耕种
混牧林业
为何困扰?
再生农法
养分管理
树木间作
保育式农法
堆肥
生物碳
热带主食林木
农田灌溉
大自然隠藏的另一半
管理型放牧
 
女人与女孩
女性小农
家庭计画
女性教育
 
建筑和城市
净零耗能建筑
宜于步行的城市
自行车基础设施
绿屋顶
LED照明
热泵
智慧型玻璃
智慧温控器
区域供热
垃圾掩埋场甲烷
隔热
整修
供水
建筑物自动化
 
土地使用
保护森林
海岸溼地
热带森林
竹子
阻止沙漠的人
多年生生质能源作物
泥炭地
原住民土地管理
温带森林
树的祕密生命
植树造林
 
运输
大众运输
高速铁路
航运
电动汽车
共乘
电动脚踏车
汽车
飞机
卡车
遥现技术
火车
 
材料
家庭废弃物回收
工业回收
替代性水泥
冷媒控管
回收纸
生物塑料
家庭节水
 
明日新亮点
复育勐犸草原
牧场种植
增强矿物风化
海洋永续农业
密集的混牧林业
人造叶
自动驾驶汽车
固态波浪能
生态建筑
论关心我们共同的家园
直接空气採集
氢硼融合
智慧高速公路
超回路列车
微生物农场
工业用大麻
多年生作物
走在海滩上的牛
海洋养殖
智慧电网
用木材造屋
互惠
 
机会
方法论
数字告诉我们什么?
解决方案总体排名简表
各章解决方案简表
研究团队
谢辞
图片授权

图书序言

推荐序(节录)

迈向循环经济不是选项,是必然要走的路!


  2018 年10 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以目前温度持续增加的速率,相较于工业革命前,在2030 年至2052 年间,地球温度将上升超过摄氏1‧5 度。如此等于宣布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无法负荷燃烧化石能源所产生的污染和碳排量了。国际间一直以来依循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该全面检讨并积极转型的时候。为了地球的永续发展,我们已经无法持续採用这种「GDP 导向、企业享有利益利润、民间承担风险及成本、化石能源无止尽地被开採」的资源挥霍型模式,而是转型迈向循环经济。人类的基本「需求」,应该由产品的拥有者被重新定义为产品的使用者。而经济的「成长」,则必须被重新设计,与资源消耗脱钩。只要不再肆无忌惮地滥用化石能源储存量,减缓化石能源消耗,或许有机会在升温1‧5 度的临界点前踩住剎车。

  对自然资源不负责任地使用,正是线性经济的主要负面特征之一。而消费者越养越大的胃口和喜新厌旧的消费习惯,正是资源滥用的帮凶。生产者因此乐于设计生命週期短的商品,以刺激新产品更快上市抢攻消费者的荷包。这种产品设计的商业模式,我们称之为「计画性汰旧」,也是线性经济的一大问题。

  再者,传统执着于GDP 成长的观念,已经是过时的衡量基准。如同罗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曾讽刺地提及:「GDP 衡量一切,但不包含那些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因此,对于一直以来GDP 导向的成长指标,我们应该要重新定义何谓「成长」。对此,联合国提出了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内容除了涵盖解决贫穷、饥饿及保障性别平等指导方针,更扩及到气候行动、永续城市、责任消费和生产目标等议题。近年来, SDGs 已逐渐成为国际间落实永续发展的共同目标与语言。就我看来,转型循环经济,正是落实SDGs 最重要且被认同的关键策略之一。

黄育征(台糖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个大气科学家,看着过去数十年来诸多事件的发生,非常沮丧。科学家如我们,一直对全球气候变迁做出清晰且准确的警告,而这些问题, 现在都如同我们所预测那般不断出现。温室气体被困在地球大气层内,致使气温提升,也加速水循环。

  较温暖的空气会留住较多水气,提高蒸发率并增加降水。破纪录的热浪,伴随着严重干旱,提供大规模野火完美的环境。温度不断上升的海水引发强烈暴风雨,以及较大的降雨量和较高的风暴潮。接下来数十年,我们可预测极端气候现象将不断出现,而且可能导致极巨的生命财产损失。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无论我们选择「相信」科学与否──气候变迁的事实都在眼前。它对一切产生影响:不只是天气型态、生态系统、冰盖、岛屿、海岸线及全球都市,还包括所有现存人类以及未来世代的健康与安全保障。我们正在全球寻找相关的征兆,例如会摧毁珊瑚礁与海洋生物的海洋酸化,以及改变中的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些植物包括粮食作物。

  我们绝对知道这些状况是如何发生的,而且超过100年前就已知道了。

  我们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制造水泥、在肥沃的地翻土,以及破坏森林时,会释放阻热的二氧化碳到空气中。牲畜、稻田、垃圾掩埋场和天然气採集场会释放沼气,让地球暖化更严重。其他的温室气体,像是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氟化气体( uorinated gases)会由耕田、工地、冷却系统以及都会区渗出,加剧温室效应。我们必须谨记气候变迁有许多起因:发电、农业、林业、水泥业以及化工业,也因此,我们必须同时从这几个源头提出解决之道。

  除了对我们的地球造成伤害,气候变迁也会破坏我们的社会结构与民主根基。这种状况在美国尤其明显,关键在于联邦政府无视科学证据,选择向石化工业靠拢。当大部分的人彷彿一切无恙般地过活时,意识到科学证据的人(即使不绝望,也)感到恐惧。与气候变迁有关的叙述,变成将人带入绝望之地的鬼故事,大家因此体验了否认、愤怒或抗拒等情绪。

  有时,我也跟那些人一样。

  幸亏有《Drawdown 反转地球暖化100招》这本书,我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保罗‧霍肯以及他的同事们已经研究出最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的100种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反转全球暖化。这些解决之道藏身于能源、农业、林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其他诸多产业。他们也强调严谨的社会与文化解决方案,例如提升女权、减缓人口成长,以及改变饮食与消费模式。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它们不只能减缓气候变迁,还能澈底改变之。

  《Drawdown》讨论的不只是太阳能板和节能灯泡,而是让我们了解要改善目前的状况,我们需要比使用干净的能源更多元的方式,而且也真的有许多有效的办法可以处理全球暖化。《Drawdown》举例说明我们如何达到惊人的进展:不使用冷媒或黑碳来避免排放温室气体、降低农业产生的一氧化二氮、削弱畜牧业产生的沼气,以及减少伐木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此外,《Drawdown》展示了如何以创新的土地使用策略、永续农业以及农林混作(agroforestry)等方式来移除大气层二氧化碳。

  但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本书为我们照亮前方之路,让我们克服恐惧与疑虑,而且不再对气候变迁议题无动于衷,然后从个人、社区做起,城镇、都市、州、省、商业界、投资公司与非营利组织都开始採取行动。这本书是我们的世界建立安全气候的蓝图。借由充分了解并亲身实践的方法,《Drawdown》指出了我们可以反转全球暖化、留给后世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未来。

  因为媒体一直以来只聚焦于如果我们不行动,就会发生何事,所以我们觉得未来的气候非常严苛;然而《Drawdown》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因此我认为本书就是目前关于气候变迁的书当中最重要的那一本。

  《Drawdown》协助我重建对未来的信心,而且相信人类有能力完成不可能的挑战。我们都有对抗气候变迁的工具。谢谢保罗和他的同事们在我们眼前摊开可行的计画,供我们执行。

  现在,让我们开始努力解决问题吧!

强纳森‧弗利博士
(Dr‧ Jonathan Foley)
加州科学博物馆执行长
旧金山

图书试读

源起

Drawdown计画源于好奇,而非恐惧。我在2001年开始询问气候与环境领域的专家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必须採取哪些行动来抑制并反转全球暖化吗?」我以为他们可以像列购物清单那样,给我好几个答案。我希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已经就位,并能衡量它们可能带来的冲击。我也想知道这些解决办法得花多少钱。与我联络的人回覆说并没有这样的清单,但即使他们的专业领域工作并不包括制作这样的清单,却也都认同如果能有这样的清单存在是很棒的。几年后,我不再问这个问题了,因为这也不在我的专业领域范围内。

然后,2013年到来。出现好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都发出警告,我们开始听见一些难以想像的传闻:地球完蛋了。但那是真的吗?或者可能是比赛才要开始?我们实际上处在哪种状况当中?也就是在这时候,我决定创办「Project Drawdown」这个团队。在大气词汇中,drawdown是温室气体达到高峰,并开始逐年衰减之时。我决定将这个计画的目标定在寻找、评估并模拟100种可行的解决之道,以测定我们在走向末路的30年内能做到何种程度。

这本书的副标──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反转全球暖化的计画──也许听起来有点傲慢,但我们选择这句话,是因为至今尚无详尽的反转全球暖化的计画被提出。虽然大家对于如何减缓、限制、遏止排碳量具有共识并有提案,签署以防止全球温度较工业化前上升超过摄氏2度为目标的国际协定,195个国家意识到庞大的文明危机就在我们眼前,他们彼此合作,并且开始全国性的行动,获得非凡的进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达成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并继续更新拓展其研究,加深我们对这个所能想到的最复杂系统之理解。然而,却没有一份蓝图引领我们实现减缓或停止碳排放之目标。

我得澄清,我们的组织并未创造或发明计画;我们没有那样的能力或自我任命的权力。在执行我们的研究时,我们发现一个计画、一份蓝图,这份蓝图以全人类集体智慧的形式存在,内有可应用的方法、能亲身实践的方法,与普遍可行的、财力上可以施作的技术。个别的农夫、社区、都市、公司行号及政府都关心地球,以及生活其上的人们与家园。全球关注此事的公民都正从事非凡的活动,这便是他们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Drawdown 反转地球暖化100招》這書名一出來,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哇!有希望了!」。你懂那種感覺嗎?每天看新聞都在講暖化有多嚴重,森林大火、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聽了就覺得好無力,好像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但是,有「100招」,這個數字聽起來就很有目標性,很有方向感。我最怕的就是那種聽起來很宏大、很理想,但實際上不知道該怎麼落實的內容。所以,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這100招裡面,到底有哪些是真正能夠「反轉」局勢的?是那種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還是更多像我們一般人,可以在生活細節中實踐的?我個人比較關注像食物、交通、能源這些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面向。例如,在飲食方面,有哪些選擇可以幫助減少碳排放?在交通方面,除了騎腳踏車、搭大眾運輸,還有沒有更創新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數據或案例,讓我知道,這些「招數」的確有效,而不是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效果微乎其微。我想看到的是,這些方法確實能對我們的地球產生正面影響,而不是又一次的口號。

评分

挖,这本书的名字《Drawdown 反转地球暖化100招》听起来就超有份量的!平常看新聞都在講暖化多嚴重,搞得人心惶惶,但有時候就覺得,啊,反正沒救了,只能等著完蛋。但這名字一出現,就好像一線曙光,讓我覺得「嗯?好像有得救?」,然後就立馬被吸引住了。我最怕那種講一堆問題,但一點解決辦法都沒有的書,看了更煩躁。這本光聽名字就感覺是那種「不只找問題,還一條一條幫你列出怎麼辦」的類型,很實在,很接地氣。我個人對那種講很多理論、很學術的書比較沒耐心,比較喜歡看實際案例、可以操作的。所以如果這本書裡面有真的能讓我在家裡、在生活中就實踐的招數,那就太棒了!我超想知道,到底有哪些「招數」是我們普通人也可以做到的,而且聽起來不會太難,也不會太花錢。像是節約能源、減少浪費這種基本款,我都有在做,但總覺得不夠。所以,我更期待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升級版」的建議,或是那些我從來沒想過的、但又很有效果的方法。畢竟,拯救地球這件事,光靠政府或大企業是不夠的,我們每個人小小的努力加起來,也許真的能有大改變。

评分

這本《Drawdown 反转地球暖化100招》光書名就夠吸引人了,你知道嗎?台灣現在環境議題越來越受重視,每次颱風季來得又急又猛,夏天熱得不像話,感覺地球好像在發燒一樣。以前對「地球暖化」的印象就是很遙遠、很學術的詞,好像離我們生活很遠,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那種無力感也越來越重。可是,這本書的名字卻讓我覺得「咦?好像有救?」,而且是「100招」,這麼具體的數字,讓人覺得很踏實,不像有些書就是講講理論,聽聽就忘了。我特別好奇,這「100招」裡面,有多少是我們可以像學做菜一樣,跟著食譜一步一步做的?例如,我一直對綠色能源很有興趣,但總覺得離我們一般人太遙遠,不知道有沒有那種能讓我們在家裡就開始做的節能小撇步?或者,像是食物浪費這個問題,我們家都有盡量不浪費,但可能還有很多我沒注意到的細節。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際、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也能參與到「反轉地球暖化」這個大工程裡。不要只是告訴我們有多嚴重,而是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怎麼做,而且這些做法,真的能產生一點點不一樣。

评分

《Drawdown 反转地球暖化100招》這個書名,真的太及時了!每次看新聞報導地球暖化的狀況,心情都很沉重,感覺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對下一代的生活更是充滿擔憂。在台灣,我們很常感受到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例如登革熱疫情的擴散、極端氣候導致的農損等等,這些都讓我們切身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特別是「100招」這個具體的數字,讓我覺得這不是一本只會講道理、販賣焦慮的書,而是一本能提供實實在在解決辦法的書。我一直很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讓我們這些平凡人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我很好奇,這100招裡面,有沒有一些是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產和消費模式的?有沒有一些是能夠鼓勵創新、發展綠色科技的?當然,我也希望有很多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實踐的,像是如何聰明地選擇食物、如何有效管理能源、如何減少個人碳足跡等等。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啟發,讓我能更有行動力,並且相信,透過這些具體的行動,我們真的可以為地球帶來正面的改變。

评分

拿到《Drawdown 反转地球暖化100招》這本書,第一個感覺就是「總算有救星了!」。台灣近年來天氣真的越來越奇怪,夏天熱到不行,冬天卻又感覺不太像冬天,而且各種極端天氣頻傳,身為一個從小在台灣長大的人,真的能感受到地球正在發燒。常常在想,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除了少開車、節約用水用電這些基本常識,總覺得力有未逮。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裡面有「100招」,我整個眼睛都亮了!這不是在告訴我們有多慘,而是告訴我們,有100個解決方案!這讓我想到,平常我們在生活裡,很多小習慣的改變,累積起來其實很有力量。我特別想知道,這100招裡面,有沒有那種「沒想到!」的創意方法?例如,有沒有跟我們台灣在地文化、生活習慣結合的招數?或者,有沒有那種聽起來很有趣、很有挑戰性,做起來又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具體的指引,讓我不再感到無助,而是能更有意識地去選擇更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並且確切知道,我的這些小小的改變,是有意義的,是能為「反轉地球暖化」這個大目標貢獻一份力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