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经营绩效评核技术手册﹝修订版﹞

卓越经营绩效评核技术手册﹝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手册共分为六章节,目的在于协助欲申请国家品质奖之企业或组织,提供专业的卓越经营评量制度架构解说及实务推动展开经验分享,期望读者能借由本手册更进一步了解国家品质奖意涵及全面品质管理的精髓,掌握导入的关键,发挥事半功倍之效益!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出版缘起
推荐序一 追求卓越品质 强化产业竞争力
推荐序二 企业自我检视暨推展卓越经营品质之良方
推荐序三 一个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智慧
手册使用说明

壹、国家品质奖概论
一、核心价值
二、国家品质奖架构
三、国家品质奖主要变更综观

贰、卓越经营管理
一、何谓TQM与卓越经营管理
二、生产力再造与卓越经营管理
三、落实卓越经营管理重点工具

参、卓越经营评量体系
一、卓越经营模式的崛起
二、我国卓越经营的推动历程
三、如何执行评量模式

肆、融合国家品质奖与卓越经营评量体系
全面卓越经营评量体系
一、领导【权重120】
二、策略管理【权重80】
三、研发与创新【权重80】
四、顾客与市场发展【权重100】
五、人力资源与知识管理【权重80】
六、资讯运用策略与管理【权重80】
七、流程(过程)管理【权重110】
八、经营绩效【权重350】
功能典范评量体系
(一)制造品质典范型
1.落实产品制造(技术服务)品质之情形【权重60】
2.落实产品制造(技术服务)品质之效益【权重40】
(二)服务品质典范型
1.落实服务(商品)品质之情形【权重60】
2.落实服务(商品)品质之效益【权重40】
(三)经营技术典范型
1.落实特定经营管理技术之情形【权重60】
2.落实特定经营管理技术之效益【权重40】
(四)地方经营典范型  1.落实地方经营之情形【权重60】
2.落实地方经营之效益【权重40】
五)永续发展典范型
1.落实永续发展之情形【权重60】
2.落实永续发展之效益【权重40】
(六)产业支援典范型
1.落实产业支援之情形【权重60】
2.落实产业支援之效益【权重40】

伍、评审标准评分准则及情境模拟
一、卓越经营评审标准评分准则及情境模拟
(一)、评量方法(要素)
(二)、评分等级
(三)、计分方法说明
(四)、评分模拟情境
二、功能典范评审标准评分准则及情境模拟
(一)、评分方式
(二)、评分等级
(三)、评分标准
(四)、评分模拟情境

陆、企业如何展开国家品质奖准备
国家品质奖推行步骤
编着者简介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追求卓越品质 强化产业竞争力

元智大学工程学院讲座教授 王国明

                  
  近年来国内爆发多起食安事件,显示国内企业追求营运绩效的同时,仍须回归根本,重视产品品质及经营品质伦理;而行政院于民国79年设立「国家品质奖」,今年已迈入第24届,设奖之目的系在建立企业整体卓越经营绩效与形象,以提升企业卓越经营管理水准,并树立扩散学习楷模。透过每年国家品质奖之选拔,持续唤起国人对整体经营品质的重视,鞭策企业导入正轨,使企业不但要追求利润,也要重视社会责任,树立台湾于国际之品质王国形象。同时,借由国家品质奖之持续办理,彰显企业(组织)经营品质之维系,必须持续改善、不能有所间断的核心思维,一来鞭策得奖者持续向上、追求创新卓越之正面动能,二来可发掘各产业具卓越经营品质之「隐形冠军」,树立台湾经营品质王国之形象,开创国家品质经济商机。

  为协助国内企业、组织及政府机关达成追求卓越品质之目标,中国生产力中心特规划此系列丛书之编撰工作,以系统化阐述全面品质管理的精髓,以及卓越经营绩效评量制度意涵与工具、技术应用;俾欲申请国家品质奖之企业(组织),快速掌握导入关键,发挥事半功倍之效益。

  我国「卓越经营绩效评量制度」系于民国93年由中国生产力中心,师法欧美卓越经营知识与技术,内化淬炼后建置,借由评量制度导入服务,有效透过系统化的方法,协助企业组织检视自我经营品质的优劣程度,同时针对缺失或待改善处提出具体改善方案,强化我国整体产业之卓越经营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回顾2013年,根据IMD「2013年IMD世界竞争力年报」,在60个受评国家中,我国排名第11,其中评比类别「经济表现」、「政府效能」、「企业效能」与「基础建设」较2012年明显滑落,虽有一部分原因可归咎于国际景气情势不佳,但政府仍应虚心检讨,针对表现欠佳项目积极改进。而国家品质奖自第24届起,开放政府机关得申请奖项,目的系希望加入政府机关的力量,透过政府机关升级、转型与结构调整,以持续提升政府整体动能,协助企业强化投资、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与扩展国际舞台,进而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成就台湾品质国家之品牌形象。

  註: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简称IMD),因评比结果对于政府检讨相关施政措施、资源配置及国家吸引
  工商投资等,具导引及参考作用,各国政府均相当重视各项评比结果。

企业自我检视暨推展卓越经营品质之良方

第13届及第19届国品奖个人奖得主 高辛阳
品质学会及工程学会两领域会士


  国家经济情势与社会环境,均在快速的转变,我国经济发展亦相随在调整,为了使我国商品能持续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以加强企业高品质的决心、提升卓越经营之绩效等,殊有必要。政府乃设立卓越经营绩效评核机制,持续推展,其目的系界定企业实践品质管理与提升企业经营之成就,期以评选、树立一个最高的卓越经营管理典范,借此促进业界能循观摩学习并透过此评核程序,清楚地将此卓越经营管理规范,提供企业强化体质、增加竞争力的参考。

  卓越经营绩效评核所获荣誉,系属国内目前最高全面品质经营的桂冠,也是一个大型组织学习活动,其评核过程务须经缜密筹划、订定周详的评核标准与严谨的评核程序,并聘请产、官、学界专家代表,参照相关评核作业,订出专业的卓越经营评量制度,以审慎、负责的态度,历经严谨的评审程序以及内容广泛评审标准、检验,遴选出具质优之卓越经营绩效企业,能足为企业界与国人的标竿,是项评核规范,亦系企业用作自我检视整体推展卓越经营品质之良方。

  卓越经营绩效评核机制经推展多年,对于产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品质意识,发挥了积极影响的功能,对于是项卓越的贡献,已深植各界并获致肯定。在「没有最好,祇有更好」的精神下,卓越经营绩效评核技术,在主办单位悉心执行下亦日益精进。评核手册乃就评核制度、架构、核心价值等分就评核结构的八大构面;针对推动全面品质管理TQM之理念,卓越经营绩效之评核技术,评量体系、评量准则,以及情景模拟等之重点工作,提出务实、详尽之析述,非仅提供审查委员评审作业之参考,犹可作为推动卓越经营绩效筹划之依循。册列各节均为评核技术之精髓,深值参照。

一个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智慧

元智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系教授 陈启光


  如果我们仔细检视现今所处的周遭环境,相信我们绝对没有乐观的理由,因为目前环绕我们的尽是足以让人产生悲观的事实,诸如:重大灾难的肆虐、生存环境的破坏、环境气候的剧变、经济财政的危机、劳工失业的攀升、民主自由的停滞,加上伦理道德的沦丧等。可能每个人心中最大的疑问是──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且让我们先回顾人类过去的历史,找寻是否有比我们现今所处情况更值得悲观的时代,然后看看那个时代的人们如何走出困境,从他们的身上找寻解决问题的智慧。

  20世纪前半叶短短50年中,人类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死伤人数总计上亿。战后,尤其是那些战败国家(诸如日本),民生凋敝,物资缺乏,复建困难重重。然而,当戴明博士告诉那些满心绝望的日本企业界人士说:您们只要按照我教导的品质方法好好去行,保证您们五年之内可以赢过西方的国家。事实证明,日本人只花了四年的时间就迎头赶上。箇中道理何在?因为日本人不但认真奉行戴明所教导的品质方法,并且融入东方固有重视人性的文化思想,使其成为一套具全面性创新的管理方法。这套创新的管理方法就是「卓越经营管理」的前身,强调「顾客导向」、「根据事实」、「全员参与」、「持续改善」,以及重视「组织长期发展」之「全面品质管理」。

  我国在60年代就引进这套日本的品质管理方法,历年来对于企业竞争力与产品品质提升,均有非常显着的贡献。行政院于1989年设立国家品质奖,以表彰在实施、推广与创新研发全面品质管理卓有成效的企业、团体与个人。经济部工业局更于1994年顺应此领域之世界潮流,引进融合全面品质管理精神的卓越经营评量制度,尝试导引企业组织透过「自评」与「外评」的制度,定期检视经营活动之优势机会及改善方向,并据此拟定经营体质优化策略及行动方案。

  很高兴中国生产力中心汇整多年来协助企业与政府推动卓越经营评量制度的心得,编写此技术手册。综观手册内容,除了详细解说卓越经营八大构面的评量重点、评量方法及提供实例展示之外,同时也将实施卓越经营与全面品质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做简明的阐述,相信这些内容对于有兴趣推动此制度的企业组织一定有很大的助益。

  基于个人过去参与此制度建立与协助推广的经验,以及研究卓越经营管理的心得,认为若欲臻于一个真正卓越企业的境界,除了一方面要好好导入此制度,遵循本技术手册第参~陆章所提及的卓越经营评量过程与方法,进行定期的企业内部自评与专家外评之外;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企业全体员工多费心思于经营体质优化策略及行动方案之拟定、执行与建立共识。此部分活动,读者可以参考本技术手册第贰章第二~三节所提及的品质改善工具与手法,以及第肆章各大构面的建议。借由「卓越经营评量」与「改善方案之研拟、执行」两方面的努力,将可以落实戴明的PDCA管理循环,及全面品质管理所强调的「顾客导向」、「全员参与」、「根据事实」、「持续改善」与「长期发展」等核心价值理念。

  最后,回到第一段提及的问题:处于现存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虽然外在环境有让人悲观的事实存在,但是我们却没有悲观的理由,个人认为唯有努力实施全面品质管理才是唯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克服困难环境的本能,当我们深入了解全面品质管理的内涵,即能够体会此管理方法就是展现此项本能的最佳路径图。
 

图书试读

三、国家品质奖主要变更综观

成功唯一的真理就是随着时代的脉动,持续精进。

国家品质奖在评审项目与内容上经历多次变革,申请对象由制造业跨入非制造业之七大行业,并于民国90年起全面开放各行各业申请,奖项别也配合在企业奖、中小企业奖及个人奖之外,新增机关团体奖;101年参选机制由申请制调整为申请制与推荐制并行,101年将评审标准33中项整併26中项,并酌调整评分项目名称及评分权重;102年则将政府机关纳入参奖对象;自103年起参酌欧美先进国家奖项制度及我国国情需求,展开一连串奖项机制检讨,奖项架构与内容重新调整,包括分级设奖、增设功能性奖项、扩增奖别及分业评审等制度,并将原5式评审基准、2本评审重点及评审手册,分别扩增到12式评审基准与19本评审重点及评审手册。

国家品质奖自民国98年起,将评审标准与卓越经营绩效评量制度整合,目的是希望借由此制度导入,引导企业由内部自我评核开始,检视企业经营状态, 持续改善经营体质,再透过政府辅导资源的投入,及外部专家顾问的协助,不断激盪改善、创新及成长,以提升企业核心技能及整体竞争力,进而挑战国家品质奖的殊荣。而企业蜕变过程中,所重视的不是获奖的结果,而是过程中的加值效果,如经营品质的内化、人才培育、员工积极投入及对公司政策的支持、企业文化的形成,以及企业形象、品牌认同的提升等。

自民国79年设立国家品质奖以来,共计已经有近百家的企业及组织获奖,国家品质奖对于树立品质管理典范具有一定之贡献及成效,而根据104年台湾经济研究院针对历届国家品质奖得奖者经营绩效调查,其指出得奖者于获奖后,在员工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顾客等对于公司整体均有改善。当然,对于能获得国家品质奖殊荣之企业组织而言,是一种肯定,也代表一种最高的品质尊荣象征,更是企业所肩负的另一种社会责任,鞭策全体同仁持续贯彻卓越经营的理念,缔造更加亮眼的经营绩效,从而带动各界追求品质的风潮,树立无可撼动的产业标竿典范。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