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读懂心理学经典

一次读懂心理学经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om Butler-Bowdo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浓缩百年来最具革命性的心理学观念
快速掌握,随时应用

  汤姆‧巴特勒—鲍登:「无论你是不是心理学者,人性总是吸引着我们每个人,而本书是小小的尝试,让可能永远不会正式学习心理学的人,也能接触到心理学的洞见。」

  你是否反覆听过一些心理学名词与概念,想要了解却找不到时间读完一本书?不管是想搞懂网红名嘴的术语,或是被博学的老板问倒、或是想在脸书上贴一句发人深省的小语,由汤姆‧巴特勒—鲍登编写的《一次读懂心理学经典》(50 Psychology Classics)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本书囊括五十本心理学领域的书籍和数百种相关观念,时间跨越一世纪,介绍最吸引人的心理学问题。作者提及的每一本着作都有附上格言、理论重点、评论以及专家小传,同时提供与该理论相关的人物和运动脉络。从佛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古典大师,到当前仍在影响世人的科学家如康纳曼、塞利格曼、萨克斯,本书通通收录,随身随时都能自我探索,与友人分享感性、洞察人性的话题。

  《一次读懂心理学经典》宗旨不在解决问题,而是希望可以引领读者进入心理学的世界,觉察自我,了解本性,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品质。

专业好评

  「门外汉总算有机会发现,心理学除了佛洛伊德和荣格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一次读懂心理学经典》提供独一无二的机会,让读者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熟悉心理学文献中熠熠生辉的关键着作。」――Raj Persaud博士,格雷萨姆学院「大众精神医学讲堂」教授

  「这本读来愉悦的着作既周全又有趣,概述了最具影响力的五十本心理学经典。考虑以心理学为业的学生『不可不读』。」――VS Ramachandran医学博士,圣地牙哥加州大学教授,「大脑与认知中心」主任

  「出色的汇集了众家之言。作者让复杂的观念变得容易理解而且实用,又没有过度简化文本。我发现自己心里不断说:『哇,这就是那家伙的意思。』――Douglas Stone,哈佛法律学院法律系讲师,Difficult Conversations共同作者

  「机敏、迷人而且简洁……想要更了解自己、伴侣、同事或老板的人都会受到吸引。」――Wendy Taylor,《世纪报》(The Age)


  巴特勒-鲍登带着深具感染力的热情写作……他是这类型着作的真正专家。――《今日美国》(USA Today)

专业推荐:

  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家)、许皓宜(谘商心理师)、苏益贤(临床心理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汤姆‧巴特勒-鲍登(Tom Butler-Bowdon)


  雪梨大学政治与历史优等学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曾经在澳洲南威尔斯内阁办公室担任顾问,目前住在英国牛津区。他的第一本着作《一次读懂自我成长经典》2001年在澳洲出版,被翻成十五种语言,还获颁美国班哲明富兰克林奖,并挤入《前言》杂志年度好书决选。

  此后陆续撰有《一次读懂成功学经典》(2004)出版、《一次读懂灵性经典》(2005)、《一次读懂哲学经典》(2013)、《一次读懂政治学经典》(2015)、《一次读懂经济学经典》(2017)等书,并授权出版25种语言版本。此外,也撰写励志着作Never Too Late To Be Great: The Power of Thinking Long

译者简介

林莺


  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喜欢看书、看电影和亲近大自然。曾任职于汉声、人本和张老师月刊,现专事翻译。译有《天翻地覆》、《艾伦.图灵传》等书。
 

图书目录

序言
谢辞
导言

1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识人性》(1972)
2 葛登•奥尔波特《偏见的本质》(1954)
3 亚伯特•班杜拉《自我效能》(1997)
4 盖文•德贝克《求生之书》(1997)
5 艾瑞克•伯恩《天生不同》(1964)
6 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天生不同》(1980)
7 露安•布哲婷《女人的大脑很那个……》(2006)
8 大卫•柏恩斯《好心情》(1980)
9 苏珊•凯恩《安静,就是力量》(2012)
10 罗伯特•席尔迪尼《影响力》(1984)
11 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创造力》(1996)
12 卡萝•杜维克《心态致胜》(2006)
13 亚伯•艾里斯、罗伯•哈波《理性生活指南》(1961)
14 米尔顿•艾瑞克森、史德奈•罗森《催眠之声伴随你》(1982)
15 艾瑞克•艾瑞克森《青年路德》(1958)
16 汉斯•艾森克《人格的维度》(1947)
17 维克多•法兰可《追求意义的意志》(1969)
18 安娜•佛洛伊德《自我与防卫机制》(1936)
19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梦的解析》(1900)
20 霍华德•嘉纳《发现七种IQ》(1983)
21 丹尼尔•吉伯特《快乐为什么不幸福?》(2006)
22 麦尔坎•葛拉威尔《决断2秒间》(2005)
23 丹尼尔•高曼《EQ2》(1998)
24 约翰•高曼《七个让爱延续的方法》(1999)
25 天宝•葛兰汀《我的大脑和你不一样》(2013)
26 史戴分•格罗兹《说不出的故事,最想被听见》(2011)
27 哈利•哈洛《爱的本质》(1958)
28 汤姆斯•哈里斯《我好你也好的沟通练习》(1967)
29 艾里克•贺佛尔《群众运动圣经》(1951)
30 凯伦•荷妮《我们的内在冲突》(1945)
31 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1890)
32 卡尔•荣格《原型与集体潜意识》(1968)
33 丹尼尔•康纳曼《快思慢想》(2011)
34 阿尔弗雷德•金赛《人类女性的性行为》(1953)
35 朗纳•连恩《分裂的自我》(1960)
36 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1)
37 史丹利•米尔格兰《服从权威》(1974)
38 沃尔特•米歇尔《忍耐力》(2014)
39 雷纳•曼罗迪诺《潜意识正在控制你的行为》(2012)
40 伊凡•帕夫洛夫《制约反射》(1927)
41 弗利兹•波尔斯《完形治疗》(1951)
42 尚•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考》(1923)
43 史迪芬•平克《白板》(2002)
44 拉马钱德兰《脑中幻影》(1998)
45 卡尔•罗哲斯《成为一个人》(1961)
46 奥立佛•萨克斯《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1970)
47 贝瑞•史瓦兹《只想买条牛仔裤》(2004)
48 马汀•塞利格曼《真实的快乐》(2002)
49 伯尔赫斯•史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
50 威廉•史泰隆《看得见的黑暗》(1990)

再加五十本心理学经典
按照出版年代排序的书单
英文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1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识人性》(1972)

一九〇二年,有一群人,大多数是医生,而且全部是犹太人,开始每星期三在维也纳的一间公寓聚会。佛洛伊德的「星期三学会」最后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会长就是阿德勒。

身为维也纳朋友圈的第二号重要人物,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建者,然而阿德勒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佛洛伊德的弟子。佛洛伊德是盛气凌人、带着贵族气息的典型,来自高教育背景的家庭,住在维也纳的时髦地区,而阿德勒是粮商之子,相貌平平,在城市的外围长大。佛洛伊德以丰富的古典知识和古物收藏闻名,阿德勒则是孜孜矻矻于提升劳工阶层的健康与教育,以及女性权利。

两人着名的决裂发生在一九一一年,在阿德勒越来越恼怒佛洛伊德相信所有心理议题都是源自压抑的性感受之后。之前几年阿德勒出版了《器官不如人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主张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与身体缺陷的认知,是形塑他们人生目标的主要因素。佛洛伊德相信人类完全受潜意识心灵的骚动所驱使,但是阿德勒把人类看成是社会性存在,会回应环境以及自觉欠缺的创造出人生风格。每个人都自然而然追求个人权力与自我认同感,不过如果心理健康,我们也会寻求适应社会,并且为大义贡献一己之力。

补偿弱点

如同佛洛伊德,阿德勒相信童年初期形塑了人的心灵,而且那些行为模式会惊人的保持不变,延续到我们成年。不过佛洛伊德聚焦于婴儿的性慾,而阿德勒更感兴趣的是:儿童如何寻求加强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权力。成长于其他人似乎都比自己高大、有力量的环境里,每位孩童都会寻找最容易的途径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

阿德勒以他关于「出生序」(或者我们在家庭的位置)的观点而闻名。举个例子,最小的孩子因为显然比其他人幼小而且权力小,往往会努力「超越家里其他成员,成为最能干的一员」。发展途径上的岔路会把孩子导向模仿大人让自己变得比较果断和强大,或者是刻意展露弱点以取得大人的协助和关注。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