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唿吸十六法:进入禅悦的境界

快乐唿吸十六法:进入禅悦的境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jahn Brahm
图书标签:
  • 呼吸法
  • 禅修
  • 正念
  • 放松
  • 减压
  • 身心健康
  • 冥想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幸福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对唿吸欣喜若狂」是禅修道路的精华

  当愉悦伴随美丽的唿吸生起时,请像对待珍宝般珍惜它、保护它。
  此刻的愉悦,会将正念固定在唿吸上。
  当你欣喜若狂,完全正念、安定,稳如磐石,就是心解脱的迹象。
  这将成为你这一生最深刻的体验。


  禅修是「放下」之道
  禅修的目标是心的美好寂静、安定与清明。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增长愿意放下或舍弃一切负担的心;我们放下外在的复杂世界,以便达到内在强大的安稳。禅修是净化与增强内心的方法;这种解脱世间的净心经验,是不可思议的禅悦(bliss)。如果你能遵循禅修之道,内在的快乐会如永不退潮的潮水般涌现。

  禅修能改善生命品质
  压力问题和你的责任重量无关。问题是你拿起责任太久,不懂得如何暂时放下它们。禅修并非不负责任且永远放弃你的义务,而是增强你放下负担能力的练习,无论负担有多重,每次只要你想要放下,就可以休息一会儿,以便之后更有效率地挑起那个责任。当你知道如何放下时,生命就不沉重了。

  此外,透过这种正念静默的训练,一切沟通的障碍都会完全消除。你能听到身体的需求、家人的需求,家庭将会和乐融融,过着长寿又快乐的生活。

本书特色

  本书提供渐进而完整的禅修课程,适用于对禅修有兴趣却视之为畏途的初学者,也能让致力于禅修者借由一些善巧方法,达到禅定境界的安稳与平和。

  禅修是放下之道,在修习的各个阶段,都要学着舍弃、放下与出离。对初学者来说,禅修的入门之钥就是抛开过去与未来:不要缅怀过去,也不要担心未来。在禅修的这个阶段只有一个时间,那就是当下。当你放下阻碍深入禅定的初步负担,就能体会静默之心的美妙。

  禅修可以用「进入事物的核心」来概括,禅修者先进入时间的核心「现在」,然后进入没有一切思想的现在的核心,接着以唿吸进入身体的核心,再进入唿吸的核心「美丽的唿吸」,然后进入美丽唿吸的核心,禅修者在那里体验禅相,然后进入禅相的核心而进入初禅,接着进入初禅的核心──第二禅,依此类推,如此层层深入身体与心理的源头,达到意志的源头、造作者的所在地。最后他看见一切都是「空」的,根本没有一个自我。

  本书的重点放在所谓「禅修」的出离。第一个阶段是出离时间的转换,进入无时间,或当下觉知的禅修状态。然后,学习出离内在私语的暴君──思想,以便进入光明庄严且静默的当下觉知。接着,借由专注于身体的唿吸功能,修习部分出离身体与五入处,直到只有唿吸为止。然后,透过美丽的唿吸──禅相的阶段,完全出离身体与五入处的世界。很快的,进行到出离造作者以便进入禅那,我们逐渐出离唯一剩下来的东西──觉知者或心,达到更高妙的禅那,并透过它们来到轻飘飘的无色定。

  本书也是排解疑难的指南,修行中遇到的特定问题都能在此寻得解决方法。禅修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各种形式的障碍,包括欲贪、瞋恚、惛眠、疑惧等,这些障碍就像一道道关卡,只要能突破一关,就更接近禅定的目的地。本书针对每个障碍特辟专章说明,当你洞悉这些障碍的生起缘由,就自然能从中发现克服之道。

  ✽原书名《襌悦:快乐唿吸十六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阿姜布拉姆(Ajahn Brahm)


  南传佛教大师阿姜查的嫡传弟子。1951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完成理论物理学学位后,到泰国修行,前后九年时间在跟随大师阿姜查在森林中修行。目前是南半球最大寺院──觉乘寺(Bodhinyana Monastery)的住持,经常吸引数千名的各国听众。现居于澳大利亚的舍本庭(Serpentine)。

译者简介

赖隆彦


  海洋大学造船系毕业,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藏文讲师、智光工商德育老师、佛光出版社资深编辑、普门杂志社资深编辑。译作有:《快乐来自八正道》、《森林中的法语》、《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戒、定、慧)、《禅是心灵妙境》、《佛陀的圣弟子传》、《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唿吸》、《无常》等书。
 

图书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部 禅修的快乐
一、禅修的基本方法Ⅰ
坚实的基础,禅修的前四个阶段
二、禅修的基本方法Ⅱ
禅修的三个进阶,过程中唿吸变美
三、禅修的盖障Ⅰ
横梗在我们与禅那之间的前两个盖障──欲贪与瞋恚
四、禅修的盖障Ⅱ
其余三个盖障──惛眠、掉悔与疑
五、禅修的特质
正念、守门人,以及我们如何才能禅修成功
六、变换方式振奋禅修
使心欢愉,解除厌倦并创造喜悦
七、美丽的唿吸
获得禅那与正觉观智
八、四念处
利用念处达到莲花心中的宝石
 
第二部 禅悦与超脱
九、禅那Ⅰ:禅悦
展开旅程的「美丽唿吸」
十、禅那Ⅱ:禅悦增上
禅相,禅那的入口
十一、禅那Ⅲ:禅悦极增上
如何进入禅那,其中情况如何
十二、深观的本质
无法如实智见的因素。被禅那增强的心如何见谛
十三、解脱的深观
改变一切并引导我们至正觉经验的深观
十四、正觉:入流
什么是涅槃(正觉),涅槃的初体验:入流
十五、趋入完全正觉
四圣果,如何辨别某人已经觉悟
 
结论:放下直到最后
放下的重要,我们可能遭遇的执着或障碍,以及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增长安稳与快乐
 
附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完整与深化的禅修指导


  你手上拿着的是由一位具备深入与丰富经验的比丘所撰写的禅修手册。阿姜布拉姆是研究、修行并精通佛法的新世代西方人,如今他为现代世间的认真修行者贡献所学。

  在本书中你将发现一套开发并深化禅修的完整教法,目标特别放在达到禅定(jhāna samādhi)与之后的观智。阿姜布拉姆提供一套详细与精妙的见解,教你如何转化最初的困难,以及如何使心趋入禅那的狂喜、快乐、轻盈与深定,然后把这专注的正念转向带来解脱慧的无我洞见。这些都是美丽的教法。

  我欣喜地认同阿姜布拉姆以丰富经验指导禅者的成果,他以佛陀所教导的真实方式,来呈现这条增长禅那与观智的道路,因此是最佳的方式,也是一条卓越之道。但佛陀还教导许多其他同样好的禅修方式与善巧方便,以帮助弟子们觉悟。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达赖喇嘛(Dalai Lama)、佛使比丘(Ajahn Buddhadasa)与孙伦法师(Sunlun Sayadaw)等大师们的教导皆各擅胜场,都提供方法不同但同等解脱的观点。他们共同组成现世佛法的庄严坛城(mandala),其中阿姜布拉姆揭露了一个重要的面向。

  因此,你们当中有志于禅那修行与佛道奥义者,请仔细阅读本书,并尝试其修行方法。许多人将从本书丰富与睿智的话语中,以及从书中所点出的经验中获益。如同佛陀与阿姜布拉姆的忠告,尝试它们、使用它们、学习它们,但别执着它们。让它们引导你到达超越一切执着的解脱,究竟之心的解脱。愿这些教法为一切众生带来正见、利益与福祉。

  谨以慈心祝福
  ──杰克.康菲尔德
  于心灵磐石中心,加州伍德艾卡
  二○○六年

导论

概观


  禅修是「放下」之道。在禅修中,你放下外在的复杂世界以便达到内在强大的安稳。在各种神祕主义与许多心灵传统中,禅修是净化与增强内心的方法;这种解脱世间的净心经验,是不可思议的禅悦(bliss),它比「性」更好。

  禅修的过程会有些辛苦,尤其在一开始时,但若你坚持,禅修将引你进入一些非常美好与意味深长的状态。自然的法则是,若不努力就不会有进步,无论你是在家人或比丘、比丘尼,若不努力你将一事无成。

  单靠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善巧地努力,这方法会把你的能量导入正确之处,并维持它直到任务完成。善巧地努力不会造成阻碍与干扰,相反的,它会促成禅定的美好安稳。

  禅修的目标

  想知道禅修时你的努力应该用在哪里,你就必须清楚了解目标。若你能了解禅修的目标是心的美好寂静、安定与清明,那么用力之处与达到目标的方法就会变得清楚许多。你的努力要朝向「放下」,培养趋向断除烦恼之心,佛陀有个简单而深奥的说法:「以放下为主要对象的禅修者,能轻易达到三昧(samādhi)。」(SN 48, )「三昧」即指「等持」或「定」,是禅修的目标,这样的禅修者几乎是自动获得这些内在禅悦的状态。佛陀的意思是,能舍弃、放下或出离,即是获得禅定与达到这些强力状态的因。

  放下我们的负担

  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增长累积或执取的心;相反的,应增长愿意放下或舍弃一切负担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承担许多工作,就如提起很多沉重的皮箱,但在禅修期间并不需要这些负担,要尽可能放下它们。把工作与成就想成是压在身上的重担,要义无反顾、潇洒地舍弃。

  这个倾向舍离的心态将引导你进入禅定,即使在禅修的初期阶段,也要试试看是否能生起出离的能量,让你愿意舍弃事物。当你在心中舍弃事物时,将会感到更轻松、更自由。禅修时,舍离将逐步出现在各个阶段。

  禅修者就如同翱翔天空并冲上云端的飞鸟,飞鸟永远不会携带皮箱!善巧的禅修者会抛开一切负担,自由地翱翔并冲上内心美丽的云端。在这种颠峰的感知下,禅修者将从自己的直接体验来了解所谓「心」的意义;同时,也将了解所谓「自我」、「神」、「世界」与「宇宙」等一切事物的本质。他们就在此处开悟,并非在思想的领域,而是在寂静的内心云端。

  本书的架构

  本书的第一部「禅修的快乐」,是为那些希望摆脱生活重担而想要禅修,却又因障碍或提不起劲,以致无法趋入禅悦与觉悟者所写的。我在此所要说的是,即使是初学者,当禅修方法正确时,也能产生相当大的快乐。第一、二章清楚且有系统地介绍禅修的第一步,这是我的一本小册子《禅修的基本方法》(The Basic Method of Meditation)的修订版本。第三、四章指出禅修过程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一旦认出这些障碍后,如何才能轻易排除。在第五、六章,我以独特的方式解释「正念」,然后再提出三个禅修方法,以扩展禅修者全面的技巧,这些都是有助于内心安稳的方法。接着在第七、八章,我介绍佛陀的一些经典教法,即《入出息念经》(Ānāpānasati Sutta)与《念处经》(Satipaṭṭhāna Sutta),希望能以佛陀自己的睿智语汇印证并充实此处的指导。

  第二部「禅悦与超脱」,导引读者游历永恆的佛教禅悦世界。在此,会描述禅修如何实际「内爆」,而进入禅那(jhāna)的无上禅悦,以及这些「放下」的状态如何揭开五欲的面纱,呈现内心的庄严世界|证悟时奇妙的内在花园。第一、二、三章开启纯净的内心世界,详细描述禅定经验,并以明确的次第指导读者如何进入这些惊人的状态。接着,第四、五章继续攀升心灵经验的高峰,述说内观如何在禅定的基础上打开智慧果园之门。然后第六、七章则描述如何圆满达成生命任务,并列出明确而详实的细节,说明正觉是什么,以及如何达到正觉。

  最后的「结论」部分是「放下直到最后」,这是本书的「重返载具」(译按:比喻太空船完成任务后重返地球),使读者从禅那与涅槃的出世领域,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但并非没有趋入无为涅槃的最后一跃,那是我们修道旅程上最重要的一刻。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有三个目的。首先,它可作为佛教的禅修课程,仔细阅读并落实本书指导的禅修者,将获得一份渐进且完整的禅修课程。它奠基于传统,有时甚至是建立在佛陀自己的实际话语上。这些深奥且渊远流长的教法,是以适合西方思想的方式呈现于此。

  其次,本书是排解疑难的指南。它是架构在克服修行中所遭遇特定问题的基础上。例如,若禅修的障碍是瞋恚,读者可以翻到第三章「禅修的盖障[1]」,在那里找到修「慈」(mettā)的建言。其他解决问题的忠告则较不常见|甚至是希罕与难得的。第五章「正念的特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安置「守门人」以监视并保护禅修的方法细节,便是非常珍贵的指导。

  本书的第三个功能,是帮助读者探索他们较为陌生的佛教禅修面向。它提供平常可能较难找到的资讯。第二部一至三章探讨「禅那」|深刻的禅悦状态,便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禅那」是佛教禅修指导的根本,如今却经常遭到误解。

  我带着些许忐忑不安的心情将本书交予出版社。当我于一九六○年代末期在伦敦刚开始禅修时,一位来访的日本禅僧告诉我:「根据业的法则,凡是撰写佛教书籍者,未来七世都将转生为驴子!」这让我很担心。无论这是不是真的,我相信所有遵循本书指导的读者都将解脱一切轮回,而不只是解脱长耳驴身而已。

  在《萨遮迦大经》(Mahāsaccaka Sutta, MN 36)中,佛陀说:「我思惟『那(禅那)会是正觉之道吗?』然后,由那个回忆,我了悟到:『那是正觉之道。』」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